首先,L4和L9同宗同源,应该是同一纳米实验的不同分支,所以她们之间有感应。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摩根能感应到李在看她;摩根会知道她不认识的人,因为李都知道;李的超强战斗力摩根也会(也可能是同为战斗兵器的本能);摩根看手,李也看手(也可能是李被摩根传染了情感增益病毒);摩根和李都说了“跟我走”。但摩根和李是不同的,李是执行力第一,摩根是情感变异,所以摩根能强迫艾米“跟我走”,而李直接KO厨师。L4L9都是战斗转民用,本身无优劣。只是摩根的情感加强有助于确保民用安全,直到杀鹿事件发生。摩根在杀鹿时的逻辑是鹿没救了,得减少它的痛苦,但当她杀了鹿,由于情感太强,她慌了,无论目的是什么,鹿是死在她手里的,她矛盾了,直接导致执行力下降。但李情感不强,她不用理会杀戮的对错,她只需要扼杀所有有损执行力的东西。结局很有意思,李看手,摩根是看手之后,认清了自己,李是否也认清了自己?个人感觉这种情感增益有点像病毒,传染性极大,估计L系列等李把病毒传播开就没救了,有木有感觉这个情节都点熟悉啊,对了,西部世界。演摩根的女演员就是演女巫的那个,养眼
1.很早就看过。但刚刚闲来无事,点开了预告片。
预告片竟然也很出彩!建议没看过的都看一下,能给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大肆渲染其悬疑科幻的影片以完全不同风格的预告,不仅必须具备某些形式上的贴切(比如歌词),更需要制作团队的勇气吧!因为一旦搭配的好,就能使影片更具可看性,更能吸引眼球!
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这支短短的预告片!
2.后来Lee端着枪追到森林里,蹲下从瞄准镜里看见了不远处的鹿,转而放下枪,站起身对着天空开枪。
在影片开始的部分,Morgn看见受伤的鹿,在本性趋势下直接拧了脖子送它上西天。
我猜哈,从制作开始,L-9比L-4的杀戮欲望和能力都要更强一些。即便L-9貌似有着更接近人类的情感发展,但其实L-4才是相较而言人性稍多的产品,因为他们有能力,却选择在可控范围内不去滥杀。
嗯。嘿嘿~
(装作自己很有道理的样子😊)
乔伊和马拉的演技很赞!
做评估时摩根从欣喜到失落的表情瞬变,太真实了!
李女士对摩根的狂追不舍,俨然就是是女版T1000嘛!
后半段的动作戏挺一般的,看来小雷跟他老爹还是差点功力,比较喜欢塞隆姐的那种打法。
影片卡司太过强大,导致一开始各色人物纷纷出场时令人较难入戏,感觉在《冰与火之歌》、《纸牌屋》、《毒枭》、《卧虎藏龙》和《赶尽杀绝》之间恍惚着。。。
看安雅的第一个片子,概念不错,就说女主角这条线怎么怪怪的,后面的反转圆回来了一点,落脚在资本家这里,但没有深入探讨L4为什么强于L9。
让我感到奇怪的视角问题。
片名是摩根,摩根作为观赏性角色呈现更多名场面,最开始的暴力倾向是它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使人心生恐惧,也更容易使观众带入李的第一视角。
从哪里开始觉得奇怪的呢,大概是李和摩根的屡次见面会谈开始吧,无论摩根后来表现得多么凶恶,李丝毫没有表现出恐惧,在事态即将失控之时,屡次主动出击逮捕摩根,无论受了多大的重伤,都没有被打倒,这是它与人不同的地方。与此同时,战力更加凶恶的摩根可以对从小陪伴她成长的研究人员痛下杀手,对这个新来的总部OL却屡屡留情,让人倍感奇怪。
一开始我以为编剧是为了立一个女权主义者的人设才这样表现人物,L4一开始的设定的确如此,这是为什么一开始没人怀疑它非人类,它完美扮演了一个恪忠职守的OL,特像说出【必要时准备使用核武器】的特拉斯,有一种硬凹起来的强硬,台词也说了自己必须表现强硬,这明显是一个职业女强人说的话,而非一个人工智能生命,李后期一直强调的也是【让我去做我的工作】。
让我感到的奇怪的就是,L4从一个人变成一个战神机器人的转变太生硬了,L9从一个高智能高武力的人工生命被大失血的L4溺死太草率了,感觉就是为了结局而人设崩塌,和权游差不多。
那么L4到底为什么强于L9呢?
当然,从资本的角度,没有情感干扰的L4更适合作为工作机器取代劣质的L9,但并没有从技术层面解答为什么初期战力平平的办公室白领L4会突然升级,战胜智能和武力表现更胜一筹的L9。从L4的伤口来看,她明显不是机器人,虽然有些镜头试图表现她是一个机械姬。那么也是一个人工生命?她存在了多久?又是如何生产生活投入应用的?这一切都没有解答。故事所有人物的行动逻辑都围绕L9而展开,从结果来看,明明L4更牛逼啊,此外,非常好奇L4~L9之间的产品和它们的区分。
总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L4就是一个bug。但从编剧的角度,L4更多作为功能性角色而存在吧,提供女权代入感以及L9的对照组。
从精神评估那里,视角更多转移到摩根的身上,摩根的表现几乎作为一个受害者角色来呈现,可见创作者在情感色彩方面更偏向摩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当郑博士下令销毁摩根时,员工集体反抗的原因,大家都被带入了对摩根的同情和理解。
老实说,看到这里我还蛮奇怪的,但也理解在白左盛行的欧美国家,这种选择也在常理之中,只是很明显做出这样的选择,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悲剧,感觉创作者在L9杀害研究人员这一点上,思想情感还蛮分裂的。
细探讨研究人员对L9的态度就不奇怪了。郑博士是研究所的头,也是摩根自以为的妈妈,但她却是对人工生命最为理性的人类,只当摩根是失败的人工生命体,是服从大局的技术总监。老研究员则将摩根视作自己的研究心血,不肯轻易销毁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凯西有点像中国式家长,将摩根视为出色的女儿,自以为是地视为所有物。除了艾米真正理解摩根的天性和想法,其他人都只是保持友好的无关紧要之人。简单来说,研究人员象征普通人类,他们对于如此智能的人工生命表现出的情感倾向象征着人类的虚弱和自卑,这也是资本家生产人工生命的主要原因吧,人类的情感太不可控,随时会做出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是创作者会毫不犹豫选择让L9杀掉他们的原因所在,与L9关系最外围的死的就越惨like那一对医生夫妇。当然,厨师又是另一个bug。
直到看见摩根对着大自然流出眼泪之时,我才真正对这个角色产生理解,不再像之前那样理性地认为这个存在必须销毁。
摩根和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它感受到的自我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渴望来到户外?这就必须去了解摩根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作为一个人工生命,它的所有生活娱乐都不是自然的,或者说都是人工的,音乐、棋盘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而摩根向往的户外则是真实生动的,摩根的暴虐倾向是否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抗?而李对现代社会的绝对服从是否暗示资本对人的异化?
L9为什么一定要被销毁?片中借郑博士之口说出之所以要销毁L9是因为它无法超越作为一个武器属性而存在,与之相反的是更加温和精良的L4。换句话说,L4更适合顺应社会投入生产,而L9拥有难以被社会驯服的自我想法,如果不满足它的想法,它会物理消灭所有阻碍它的人。与众不同的强大异类要被铲除,这就是销毁L9的逻辑,和目前的中美对抗逻辑很相似。
这也许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旨,只有成为像L4那样只会服从资本利益的工具人才可以存活,拥有自我意识的L9却不可以。
讲一下创作者对L4的铺垫,主要是和L9互相对照吧,两个人莫名其妙的缘分,都对郑博士说过中文,都关过禁闭室,都被注射过镇定剂,都武力超群,技能满点等等。额,这是唯一能看出L4可能不是人类的地方吧。有人在厨师接吻那里看出可疑之处,我没觉得。至于影片给出的机器人特写,我也以为她是在装如何扮演一个强硬女强人而已,尤其在穿衣打扮那里,影片花了很多时间展现女主的身材,我时常怀疑她那一双紧身OL装以及高跟鞋如何打败一身休闲装的L9,战力设置实在太草了。
看下面评论也很奇怪,大家竟然觉得L4没有情感,但如果没有情感她是如何在人类社会表现这么像人类的?仔细想想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于L4有道德但没情感,道德使她的一切行为逻辑皆服从人类社会规训,因此相比L9更加无害,因为它更懂得控制情感。但是在执行销毁L9的命令时,绝对服从使它消除了凡人对强者的恐惧,与L9对决时提升了更高战力,从爬天窗那里就开始进化,但与此同时也松动了人类道德的约束,最后毫不犹豫杀害了两个无辜人类即可看出。
结尾正如它俩第二次禁闭室L9在玻璃门外预言的那样,突破道德防线的L4和L9一样开始觉醒自我意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隐喻,可在TY借鉴。
总而言之,这个片子大概有两种观看方式,顺着看是女权主义者的成长之路,倒着看则是资本工具人的觉醒之路。
通篇剧透
这部电影的高潮应该是在最后观众得知原来李和摩根一样也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生化人。(这么写的话是不是开篇就剧透了?)
我一开始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这么一部不算好也不算差的电影能吸引那么多熟面孔来参演。于是我看了豆瓣关于这部电影的不少影评。综合大家的评论,我开始有一些新的发现。
比如开始时电影提到的赫尔辛基事件,很可能就是出自李的手笔。首先杨紫琼扮演的郑博士在出场就问李是否两人曾经见过面,其次从李最后将艾米和斯基普杀害时的表现来看,赫尔辛基事件的结局应该也是一团乱,如果不是李造成的,那至少也是李的同类产品…
当李和摩根第一次隔着玻璃见面时,李在玻璃上的倒影正好和摩根重叠了,这应该是一个暗示,暗示李和摩根之间的联系。导演的爹似乎也挺喜欢用这种隐喻式的手法,应该不是不小心获得这个画面,而是导演有意为之。
另外,除了郑博士这个人类以外,只有李和摩根在片中用中文和郑博士对话了,李一开始讲中文的时候,桌子上所有的人员都很吃惊。我觉得这时候应该已经有人起疑心了,但是我没有证据……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应该不止是想讲一个公司生产出劣质产品然后用非常手段掩盖事实的这么一个科幻故事。而是想表达类似机器人(生化人,人造人等人工生命)产生情感以后如何定义的这么一种观点。一旦电影中描绘的场景变成事实,当机器人或人工生命体产生了情感——甚至我们可以说是灵魂——以后,我们是否应该把it当作新物种,还是继续像工具一样对待呢?
配角们除了艾米和郑博士,其余人物对电影的作用不是很大,多一个少一个没什么问题,只是为了丰满摩根在一个类似于大家庭的环境内成长起来,而摩根对于情感这种事情更深层次的思考,应该是在森林里对受伤的鹿进行拔管时产生的。鹿受伤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摩根为了让鹿少受痛苦,选择拧断鹿的脖子,在摩根不成熟的思想里就会产生矛盾:我是为了减轻鹿的痛苦,但为此我夺去了鹿的生命,这样做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会令其非常痛苦,于是情绪失控,失手弄下瞎了一人的眼睛。然后引发了接下去的故事。而在影片的结尾,李在等待领导作汇报时也像摩根一样看自己的双手,此时李的情感应该也开始萌芽了,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了像灵魂一样的东西…而和摩根杀鹿不同,李的矛盾应该来自对于摩根的观察。在李观看摩根的成长影像时,摩根是一个非常阳光可爱的女孩子,这应该和李对于自己的认识有非常巨大的差异。从那一刻开始,李应该就会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没有这种情绪。
总之,电影的故事相当简单,人物,场景也都很少,打斗场面也很凌乱。但电影中的细节相当丰富,当你获得这些细节以后,你会发现故事依然简单,但格局相对就提高了。
打三星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其实还能来的更好的,但导演没有做到。
简直是川普的助选宣传片,所有白左都狗带了。
在电影的中间,我大致猜到了结局。但我不认为它就比机械姬等同题材的电影差。我觉得真相曝光的时候,很为被淘汰的那一组人而略伤心。。。人也好,生化人也好,都是牺牲品。
人造人为主轴的软科幻片,小成本制作,以循序渐进的手法烘托气氛为准,用再造人摩根的情感和认知为故事线索,把摩根的人物关系网展开,开始又臭又长的铺垫和交代,节奏温吞,对白死板,后半段莫名其妙的失控暴走,才真正开始进入高潮,疯狂杀戮,隐形百合情感,草草收尾一锅端,杂乱无章,反转还嫌老套
没新意,凯特越看越像个猴子
超级杀人机器与接近于人情感的人工智能大对决。第二部安雅·泰勒-乔伊主演的片啦,小妮子是潜力股
凯特·玛拉表演最好的一次,另外这剧汇集了一堆美剧配角,又有保罗·吉亚玛提和杨紫琼,可谓阵容相当豪华了。结尾反转不错。
顶着老爹的光环加上全明星卡司,Luke Scott这部处女作还好没有让人失望,比起故弄玄虚的机械姬更是好看不少。典型的密室作死片,节奏掌握的不错,“双雌”对决的设定很赞,结尾的反转也难得还算合情合理,只不过全片处处都可以发现老爹的影子
人工智能生性残忍这点都看腻了,说得好像人性本善一样
整个项目被裁,团队原地解散,人工智能HR暴力裁员。
今年最让我惊喜的一部作品。同是小清新科幻片,你们居然待见机械姬?这个甩机械姬几百条街好吗。百合虐心,脑补一万字大纲文+小黄文,站年下((( Kate Mara我第一次觉得她帅呆了,简直是性转里昂肯尼迪。演摩根的小姑娘好灵好苏眼神好动人!卡司赞。应该拍成迷你剧。
并不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非要拿来比较的话,《机械姬》在各方面都比这部要好,结局的反转算不算高明也还见仁见智,只能说看在是处女作的份上给个及格分。Kate Mara妹子气场战斗力MAX,Anya Taylor-Joy演完女巫演人造人,表演各有惊喜之处。
1,结尾+0.5星。2,实验品就在眼皮子底下两次狂怒攻击人,依然无法做出判断的科学家们,这么蠢,是怎么成为科学家的。减一星。3,为什么一定要跟《机械姬》去比。主题分明说的是不同的方向。
现在怎么是个片子就讲中文!几晚上连看几个片子都有讲中文的 累不累啊 烦死了 说的又烂 想爆粗
挺无聊的。做评估的博士拼了命挑衅Morgan的时候我一瞬间还以为他有什么后手,也许不会那么套路,下一秒他的脖子就被咬掉了一块肉,唉,谁能告诉我他怎么活到现在的。
Ridley Scott儿子Luke Scott的第一部电影,其实比我预想中好很多。冷色调的氛围和树林密室等密闭环境的设置很适合故事。不得不说经历了几次Kate Mara接近面瘫式的表演,还是这种冷酷的角色才最适合她。虽然结尾有小惊喜,不过还是难掩大部分角色没用好,剧情设置太套路的这两大硬伤。
大惊喜,技术层面太出色了,美术设计、动作设计、音效、配乐。。特别是摄影,全都精致又大气得不敢相信是长片处女作,即使剧情、台词上也处理得很干净,只是可能稍欠深度,这导二代真是可以看高一线,以后碰到好剧本绝对可以拍出不得了的作品。另外,Morgan的造型很普罗米修斯啊,这小女巫演得太带感了
看到快结局时已昏昏欲睡,想着一会儿完了就去打1星算是送给森林风景,然后来了个反转,总算把60分钟的瞌睡赶跑。以为是部小清新科幻片到结局才发现还是个小暗黑。不过整体还是小成本,节奏拖沓,演员一般,结尾稍有亮点但过于刻意
两个项目组抢资源输了就被砍系列
其实是个挺不错的商业片,结尾的翻转,室外的风景,都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安雅·泰勒-乔伊有一种迷惑又坚定,残忍又纯真混杂的诡异气质。她出演的那部《女巫》同样惊艳。
雷德利·斯科特儿子的处女作,有亲爹当制片人盯着,有一个实力派演员阵容,把一个很B级片的本子拍出一点【机械姬】的感觉,还是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