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歌舞片,大家一定会想到印度电影。
一言不合就尬舞几乎成了所有宝莱坞商业大片的标志性特点。
而说起韩国电影,我们的印象就是“敢拍”,政治、政府通通黑了个遍。
一向敢于创新的韩国电影最近挑战起了歌舞片。
你能想象出一向苦大仇深的韩国电影玩跳舞是个什么画风么?
最近韩国就出了一部新片,用歌舞片的形式,讲了一个主旋律的故事——
摇摆狂潮
스윙키즈
导演姜炯哲擅长温情喜剧。
凭借电影《非常主播》而一鸣惊人。
两年后的《阳光姐妹淘》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两次登顶周票房冠军。
该片也是豆瓣电影Top250里的No.103。
这一次的《摇摆狂潮》相比他的两部代表作来讲,格局要大得多。
因为这一次的镜头,对准了战争。
战争这个主题,可表达的东西就多了。
你可以歌颂英雄的伟大,可以赞美爱情的凄美,可以感慨亲情的血浓于水。
但导演偏偏选择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切入点——战俘。
1950年,朝鲜发动战争,韩国被打退至洛东江以南。
韩国眼看撑不住了,找来了美国爸爸帮忙,局势因此得到逆转。
韩国一路势如破竹,正以为一波就能上高地的时候。
没想到中国也加入了战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抗美援朝”。
局势开始变得不再明朗,朝鲜战争也成了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
这场战争产生了14万来自朝鲜和中国军队的战俘。
这些战俘被集中关押在巨济岛上的集中营里。
虽然是战俘,根据日内瓦公约,也是要讲人权的,管吃管喝受教育,可以说待遇比当时韩国平民生活水准还要高。
这么想,当个战俘也不错啊。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你一个,当时很多战俘并不愿被遣返。渐渐地,战俘也分成了两派。
立场不同,自然有冲突,这场战俘之间的战争被成为“巨济岛第三次大战”。
战俘打架,管理战俘的美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采取武力镇压。
这一来,美军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而且报道说北边的战俘过得很好。
于是美军营长罗伯特说:
下半场我们就该这么打。
既然武力不行,就采取“糖衣炮弹”的战术,让他们感受资本主义的好。
第一步是特赦最难搞的囚犯,这个囚犯就是我们的男主角路基秀(都暻秀 饰)。
路基秀是北韩人,他的哥哥是人民英雄。
他的释放受到所有朝鲜战俘们的夹道欢迎。
他视美国人和向往美国的同胞为仇人。
然而在某一天,他从美国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他前所未见的奇特舞蹈。
响亮的声音,节奏感极强的步伐,犹如闪电般击中了路基秀的心脏。
他被这种叫“踢踏舞”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但意识形态始终是一道横在他面前的鸿沟,不可逾越。
跳舞的美军叫杰克逊,是个黑人,参军前是百老汇的舞者。
他是营长罗伯特计划里的第二步。
让他组一个舞蹈团,带着战俘跳舞,再让媒体报道,以此来洗白集中营美军的形象。
于是,一场以娱乐战俘、人道措施为名的表演活动被准备了起来。
经历过一轮让杰克逊绝望的筛选,这个草台班子算是凑齐了。
团员包括:
为跳舞而生的中国小胖;
失去父母,赡养整个家庭,懂四国语言的妹子;
被误会成敌军成为战俘的无辜平民大叔;
还有我们的男主路基秀。
但作为共产主义的一员,理智告诉他,这舞他不能跳。
但身体里最原始的本能被激活,或许是心中那因战争被掩埋的深沉欲望得到苏醒。
他情不自禁地跟着跳了起来。
从此,他的眼里,出现了光芒。
之后的剧情你们应该也猜到了,路基秀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满脑子都是踢踏舞,走到哪练到哪。
而随着与来自不同阵营的团友的相处,他过去所确定不疑的世界开始动摇……
虽然是表现战争的电影,但在用色方面没有采用冷色调而是采用高饱和度的艳丽色彩。
加上明快的配乐和利落的剪辑,与其说是战俘集中营倒不如说是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电影的主线是路基秀舞蹈梦想的萌芽和终结,中间穿插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战争之下的种种悲剧。
战争是极少数的幸福,和大多数人的不幸。
其他描写战争的惨烈作品,通常通过大量正面战场的刻画来凸显战争的残酷。
《摇摆狂潮》则不同,导演将视角放在了战争的后方——集中营,在意识形态上他没有做出偏向于哪一方的倾斜。
而是想表达不论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性别都有的一种本能——
追逐自由。
片子里多次出现自由女神像。
对于营长罗伯特和其他美军来讲,美国就代表着自由。
但美国对于黑人杰克逊来讲,代表着歧视。他所向往的自由之地在日本冲绳,因为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子在等待着他。
对于路基秀来说,他甚至不知道自由女神像的含义,但他对美国也是有所向往。
因为那里有代表艺术家殿堂的卡内基大厅。
那里是他想要的自由,踢踏舞是他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命如草芥的战俘也心怀希望和梦想,但斗争,分歧,一次又一次把所有的东西都打破。
如果没有战争,路基秀应该会会跳出一片天地。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对导演启用年轻演员主演主旋律题材电影感到担忧。
但看完之后所有的担忧全部消失,因为都暻秀真的太优秀了。
导演说过,他就是路基秀本人,不用表演,站在那就是。
作为EXO的成员,小鲜肉出道,不是那种传统韩流长腿欧巴,别人拼颜值,他啃演技。
既能在《没关系是爱情》里纯真如初恋,又能在《与神同行》里懦弱怕死。
这一次的独挑大梁演男主,路基秀这个角色比他以往所饰演的都要复杂,既单纯又纠结。
单纯体现在他对待跳舞这件事上,是发自心底的呼唤,是为舞蹈而生的人。
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才闪闪发光,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才忘记自己是个战俘。
纠结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他极力压抑着喜欢舞蹈的本能,不愿背叛国家,不愿当同志们眼中的叛徒。
前方是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后方是哥哥的荣耀和同志们的期许。
想象着冲破这一切,打破所有的界限,单纯的陷入踢踏舞的热爱,然而回到现实,他却又不得不放下舞鞋,远离他所热爱的一切。
最后当黑人杰克逊在舞台上喊出:“去他妈的意识形态”时,路基秀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高潮部分那段独舞是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宣泄,是孔雀开屏式的灿烂,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也是他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路基秀几个阶段下来的心理变化,都暻秀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个年轻演员已经向忠武路发起了有力的冲击,未来可期。
不过,电影的缺点也不能忽略,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影片前后风格差距较大,中间的转场过渡略显突兀,导致影片的后半段的情节编排有些混乱。
舞蹈无国界,为自由高歌。
踢踏舞改变不了战争,但也难掩人性善良的光辉。
意识形态的问题,国家与国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什么时候我们人类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
也许是我们能随心所欲地说出下图这句话的时候。
微信公众号:无尾大虾
I want to...just dance.
生活已经这样了,理念的所谓是非对错又有什么用呢,无论站在哪边都有一堆人争先恐后地要打倒你,那么就为自己而活吧。
去他妈的意识形态。
前面的节奏还算欢快,踢踏舞真的有很强的魔力,每当音乐响起我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舞动,一起快乐。但是总是感觉心里压着一块石头,因为我知道无忧无虑地疯狂热舞并不是他们的结局,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能有光明未来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对结局早有心理准备,真正到来时还是会心痛。
只有在舞蹈时才会能到陆基秀的笑容,而圣诞节前夜的舞台上,最后一支独舞后的笑容是他最开心的笑容。哒哒哒......眼前不是严肃的士兵,是热情欢呼的观众,脚下不是狭窄破烂的地板,是卡耐基剧院宽阔坚固的舞台。舞台上的他是幸福的吧,是追逐梦想的少年,是对跳舞充满热情的少年。
子弹打歪灯光,照射在旁边三人的身上。他对大叔说,“这场表演结束以后,头都不要回地 跑到大嫂那去吧”。他对女孩说,“等结束以后和小胖 杰克逊一起走吧”。她叫住他,“大家一起走 可别一个人溜了”。后来我想,如果他们舞蹈结束后立即跑走,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子弹爆破,在他们的身体里。看到倒在血泊里的三人,我在想会不会有奇迹,会不会有主角光环,可是现实就他妈这么残忍。眼泪彻底放弃抵抗,是在我看到陆基秀跪在血泊前,不可置信的眼神,他伸出手想要确认,期待看到的一切只是梦境,可是眼前的人确实没了,几分钟之前一起快乐舞蹈的朋友,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即使听到再劲爆的音乐,也不会舞蹈了。最后枪口对准他的脑袋,却打向了他的双腿,失去双腿,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梦想,若此时士兵收手,这个被绝望笼罩的人即使身体侥幸存活,心灵已经千疮百孔,与活死人无异了。即使是电影里的主角,在现实里他只是战俘里的一员,在战争面前没有什么光环滤镜。草席外的鞋子,阳光照射着踢踏鞋的铁片闪烁的光芒,是他对杰克逊的告别。
若干年后作为游客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坑坑洼洼的地上有清晰的五个圆圈,“喂 杰克逊”,现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各种对立的理念,让我们一起跳舞吧,之前的斗舞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没分出胜负。
可能会没有标题也可能最后会硬憋出一个标题,总之,这代表着,这是一个没有中心思想的影评。不过,滚她妈的理论。
最近不想学习,就看看电影,老是被别人讲心理学的学生为什么没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于是,欣赏了这部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真的,他值得这个第一,虽然我没有看过第二三四五六了。
但这部电影,也值得,至少在我心里,他们都很优秀。我并不想去揣测导演想表达什么,我只知道,我这样一个“反动”的人,我看到的都是“反动”的意识形态和纯洁的世界。
我理解为什么唯物主义者讨厌也反感唯心,物质无论如何都是纯洁的,但人心不是。舞蹈是纯洁的,人心不是,所以,舞蹈可以是资本主义美帝的产物,舞蹈可以是反动的象征,舞蹈可以是杀掉一个人的借口。
“什么资本主义,什么共和主义,都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编造的借口”而受伤的,永远只有人。被各种理论控制思想的人。
人这个东西很奇特,他是单纯的物质,却有着充满杂质的心。爱跳踢踏舞,是别美帝洗了心智。真的像极了,超级英雄的红红火火,被各种大家指着鼻子骂资本主义思想的入侵,个人英雄主义的腐蚀,去她妈的主义。
其实我也不懂思想控制,也不知道,喜欢这些就是思想被掌控了?也许就像基秀,不愿意承认喜欢踢踏舞,因为这是反动的象征,喜欢也许就是错误,他自己或许都不清楚。我也不懂不明白,就是喜欢了,被吸引了,这种东西多么单纯,却可以被无数的主义理论误读曲解。
其实,喜欢单纯吗?如果说,只有物质是单纯的,那么喜欢自然不可能单纯,他是一种心理活动,基于人的心理感情,但他是最基础的心理活动,很表面,很肤浅,是人天性里面存在的。说这些,只是想对比主义是多么复杂,和充满人性的黑暗,因为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因此注定他的不纯洁。
所以说,其实我可能想表达的是对人类社会的厌恶。人类为了建立人类社会,创造了规则,为了巩固社会,创造了法律,主义,等级,经济……
我厌恶这一切,因为他们把一切变得不纯洁。有的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我却觉得,因为有了规矩,所以一切才会乱套了。现在,人们的喜欢,拿对人的喜欢来说,充斥着喜欢就要得到,因为我有钱,所以可以,而丧失了那一种喜欢的小心翼翼,最初的纯真。也许我也是被纯真的小说洗了心智吧,也许。因为我想去泰国留学,昨天晚上朋友给我发了一个报道,泰国贩卖人口、情色、贿赂……今天我爸又说泰国就是贫穷、落后。但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很吸引我,我很痴迷他的复杂性,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拥有这最淳朴的民众和最混乱的社会。
我今天想的是,我相信是社会把人变成了这个样子。而我想继续想下去的是为什么我生长在这样一个根红苗正的家庭却有着叛逆的心。好的,又回到心理学了!这是一个影评!!!
总之,我看到的这部电影,很合我的胃口。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些主义,只有人类纯真的喜爱,就不会有戴着的高帽和被利用的真心。去她妈的主义,人类真的可笑。我也一边骂着这些,还要继续用着这些主义来完成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于中国。但是中国不只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上下五千年,上至三皇五帝夏商周,下至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中国、中国人的含义,包括了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但是不只等于其中的某一个。
假如一个国家只等于某个政府、某个政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爱这个政府就等于爱国?那么生于清朝推翻清政府,生于民国并推翻国民政府的革命先烈、英雄儿女,应该没有在屏幕前面的大家爱国了?
所以爱国,应该取决于国民,而不是某个执政当局。
说详细一点,爱国言行应该取决于对于本国国民的爱,而不是恨。我相信,去扶老奶奶过马路,去给生活难以为继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或者为不能发声者发声,为维护某个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奔走,或者哪怕在家里帮自己的亲爹亲娘做做家务、说说话。都绝对比去攻击自己的同胞穿什么鞋,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吃什么东西。或者攻击他国的政要,幸灾乐祸他国的灾难,等等诸如此类,要爱国100倍,1000倍。
另外关于民主。制度是手段,目的是善政。
民主既不是目的,也不等于繁荣富强。民主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功能在于解决内部矛盾。因为只要是人来分蛋糕,那么永远都是给自己分最大的那块。其优势在于,各方利益集团觉得蛋糕分配不均的时候,用不着推翻执政当局。在游戏规则内,合法的运作、妥协、勾兑,换个人来分蛋糕,至少能很好的解决情绪上的问题。有句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有类似的智慧了。
近代西方的崛起史,除了伴随着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征战、杀戮之外,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套自己的民主制度。得益于这套制度,欧亚各国王室得以幸存,没有落得像俄国尼古拉、法国路易、英国查理等国王的下场。美国也是如此,如果当时华盛顿选择成为一个独裁者,选择一套专制制度,恐怕美国早已经分崩离析了。得益于这类制度,西方许多现代政权建政以来政体国体始终如一。
回顾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亡于外患的政权屈指可数,多是亡于内乱。而在近代数百年间,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政权已经更迭了六七次之多(明、顺、南明、清、太平天国、北洋军阀、民国)。
个人觉得,人性很多时候其实会渴望集权、专制,渴望集体主义。而民主更像是执政当局所需要的。
因为人从来都不是吃饱穿暖就能活下去的生物。人需要认同感、成就感、归依感。
就像偶像明星总有一群拥趸一样。渺小的个体,无能力去发掘出,内在的真正的自我价值的时候,身处在这种群体之中,轻而易举便获得了归依感。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发声,一起向敌对的偶像、粉丝、路人开炮,侮辱谩骂也好,人身攻击也罢,认同感终归是得到满足了。
看着对方或气急败坏,或伤心难过,或无言以对的样子,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了。
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集体中失去效力时,有几个人愿意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爱偶像的言行,自己的言行有没有给自己的偶像带来真正的帮助呢?有人曾说过“当我们在一场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也就获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无羞无愧的去仇恨、去恐吓、去侮辱、去凌虐的自由。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专制的那套东西正是如此。
人民的人性需要专制。那一套东西,可以给人民带来自豪、骄傲、伟大,和“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进而满足人民需要的归依感、认同感、成就感,而这又是大多数阶层,靠自己毕生的努力奋斗、也难以得到满足的奢侈品。
民主更像是统治阶级客观需要的东西。
其实专制制度处理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还不是首要困难。让他们吃饱穿暖,然后制造强大的外部压力,树立一个反派,一个仇恨的对象就足够转移大部分人民的注意力了。最难的是,如何处理制度内部各个派系、各个势力之间利益冲突和权力交接。毕竟除了韩国北边的那位,很难有政权可以像古时候那样,名正言顺的交接给子孙后代了,,,
南韩,北韩,国家英雄,中国人,美国黑人,五个完全不相关,甚至语言都不太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在一起组成踢踏舞乐队,之前从来没看过踢踏舞表演,这几个演员的表现力都太强了,尤其是基秀和杨盼莱,虽然两个人长得都很朴实,但当他们舞蹈时,眼中迸发的光亮和脚下的节奏都太动人了。
正是因为被他们的舞蹈所吸引,所以我对他们仍处于朝鲜战争时期的集中营并没有太大感觉,刚开始一直单纯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残酷的战争时期的舞蹈梦想和友谊,但当士兵在舞台前开枪,三个人想要拼命保护别人时,当杨盼莱、姜炳三和小胖倒在血泊中时,当士兵先把枪口瞄准基秀的双腿而不是心脏时,当基秀跪倒在士兵面前时,当杰克逊被踢踏舞鞋底部的金属晃到眼睛时,我才发现不论什么都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性和敌对方永远无法避免的冲突。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基秀应该站在卡耐基音乐厅,盼莱也不用为了钱而痛苦,姜炳三也能和自己的老婆一起生活,那个北韩的叛徒也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奶奶受到牵连而伤害别人,每个人可能都会过得更好,甚至过得更久。
还有基秀的哥哥,被培养成了一个战争武器,非常可悲,但他真的爱着自己的弟弟,不顾一切。
踢踏舞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和对舞蹈的热爱,但战争却摧毁了这一切,让我感到绝望。
故事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的韩国巨济岛,当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本是同根生的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反攻朝鲜,金日成求助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朝鲜战争让中国付出了15万人阵亡,30余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而南北朝鲜一共有约250万人阵亡,虽然最终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支援下挺过美帝的飞机大炮,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惨重。
而这部以歌舞片视角代入的反战电影,看起来轻松愉悦,实则让人深思。巨济岛战俘营里美帝根据日内瓦公约充分保障战俘自由上演一场人权大秀,无关政权政见,无关意识形态的差异,只要跳舞就可以释放自我的感觉让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跳起踢踏舞。
真相是:所谓的国民英雄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来的傀儡,所谓的尊重人权不过是美帝用来标榜粉饰自己的假面,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需要的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和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
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压迫在某种层面上说有统治阶级对其既得利益巩固之嫌。路基秀的哥哥路基真就是这样悲剧的人物,只有五岁智商,但却长得人高马大,很难展开脑洞去联想他脸上、身上的伤疤会不会是被强行“打造”出来的,人民需要信仰和榜样人物,有这样的一个传奇平民百姓的存在无疑是对民族的鼓舞,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路基秀在战俘营可以说是明星人物,因为他的战斗英雄的弟弟,战前曾在苏联舞蹈学院学习的他应该是真心热爱舞蹈,所以最后才在杰克逊中士的感召下加入 Swing Kids。他应该早就知道“战斗英雄”的噱头是怎么回事,不过是统治阶级操纵民众思想的工具,韩国女性联盟主席、女性脱北者的领袖Lee So-yeon在接受参访提到一首古老的朝鲜军歌《成为心爱领袖的子弹》,这歌名已经昭然若揭。电影里,路基秀的断臂短腿同学对美帝糖衣炮弹嗤之以鼻并在战俘营里豪迈激昂的煽动起chi色战俘们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对最高领导人的至上忠诚与奉献,以及灌输对美日韩的敌意和仇恨,而潜伏最深的朝鲜chi色分子头头最后发现刺杀营长事情失控后第一时间溜之大吉也是讽刺的结局。
「标榜尊重人权者信仰的坍塌。」
巨济岛战俘营位于韩国最南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集中营。至1951年6月,关押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2500人,另有2213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但收效甚微。而根据《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待遇问题,美帝可谓做足了粉饰自我的表面功夫,但实际上这些虚伪的皮囊不过是需要对外宣传自己国家多么讲人权民主,战俘营面向记者的摆拍,利用传媒的力量制造国际舆论。
而现实中美帝甄别行动中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像最后 营长一声令下Swing Kids几乎被团灭。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努力生活的人,无关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差别,热爱舞蹈的朝鲜少年兵、年纪轻轻就要背负养家重任的少女、贪吃的中国小胖和寻找失散妻子误被俘虏的朝鲜平民,他们奉献了一场绝佳的演出,而那次演出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表演。
杰克逊中士这个黑人角色也将美国标榜的尊重人权讽刺一番,几个白人士兵面对黑人上司的不敬,就算在今时今日的美国种族歧视也不是新鲜事。那么,究竟是生为黑人更不幸还是韩国女人更不幸呢?这个答案,我想是无解。
影片立意很好,从战俘营里一群人的视角去烘托出更大的主题,反战。谁愿意看到家破人亡,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既然生出那么多嫌隙和纠葛,战争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国家最底层的民众,那些如蝼蚁般被践踏被淹没在历史中的人们,那些还怀揣梦想的人们。
P.s.片中除了最后圣诞的一场演出外,男主女主各自奔放自由冲破重重闭锁混剪舞蹈那段也超燃。作为歌舞片观赏也是极好的选择。
人生从远处看是悲剧,从近处看是喜剧,即使最后免不了被毁灭,也要在毁灭来临之前绚烂一次。我去年经历了不好的事,自以为看透了许多,活得像个老年人,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提不起精神热情,一年了都没好,差点抑郁,看着楼梯都害怕自己想不开跳下去。前两天因为这部电影痛痛快快哭了一场,笑了一场,又大哭了一场,这两天好很多了,虽然还不完全,但慢慢好起来了,很神奇,也可能是积攒到一定程度了。总之,请去看吧。成为了都暻秀的粉丝,他好像本人就挺有故事的。啊,剧透一下,结局不好。更新一下,心情还是无法平静,再多看几次再来写一次吧,会更专注影片本身来写。最后:都暻秀那双眼睛啊,那双充满热力,热的发亮的眼,毫无保留地看向你的时候,我真的捂住嘴巴哭起来了。有亲人,有健康的生命,有安定没有战乱的国家,还有可以实现的梦想,真好。
有点儿尬,反战的立意挺好,题材也好看。中国影视界都忙着宣扬民族仇恨,没人为反战做贡献。
影片缺点与优点都很明显。电影定位和视角很模糊,作为歌舞片表演篇幅不足,作为剧情片人物性格扁平剧情转折突兀,团灭结局更应归咎于个人选择却硬要甩锅ideology,关于战争,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性的压迫这一方面的表现明明可以更深刻;优点是镜头剪辑干净利落,音乐与舞蹈的编排十分出彩,故事紧凑高潮迭起,全员演技在线,我在电影院笑得和哭得都很爽。还有都暻秀和朴慧秀也太可爱了叭
每次看都暻秀演戏都会惊讶于他竟然曾经和吴亦凡鹿晗黄子韬是队友。国内的小鲜肉们能不能像他学学呀!
残酷战俘营版的“跳出我天地”。踢踏舞没能改变战争,但至少能让人们保有最容易被抛弃的人性。“去他妈的意识形态”,最后那支舞就像孔雀临死前的开屏。都暻秀的舞技化入演技后真是一鸣惊人啊~什么时候我们的抗美援朝题材才能有像样的反思而不只是一味的主旋律呢?
节奏从一开始就有问题,把种族、意识形态等议题放到了最适合作为背景呈现的战俘营,野心当然是极大的,戏份最吃重的舞蹈部分却成了最次要的点缀(更多的时候都与插科打诨的笑点搭配出现以承担娱乐性的功能),沦为牺牲品的又何止是影片中的角色,既然有信心下一盘大棋,仅仅这个完成度显然是不够的。
梦想可不能被现实打败
4.5星 一直不是都璟秀的粉 但是恰巧他演的几部电影都认真的在电影院看完了 努力的人儿前途无量 韩国年轻演员真的吊打国内一众流量小花… 说回电影本身 2个小时全程无尿点 导演居然可以把歌舞片拍的这么棒非常意外!结局有点小难过 预计这部也是会过千万观影人次!
很难想象现在韩影里能出现一部类好莱坞4.50年代风格的复古片。开头有点尬,导演似乎没有从以前的模式化路线中走出来,自从中国胖子一舞惊人之后,整部影片变得可爱又好看。而总体真是笑与泪齐飞,用歌舞片或者反战片来界定挺狭隘,只是一群人的故事罢了。黑人这次扮演了“白左”形象,人物弧光没有其他几位那么强烈,也许作为一名旁观者,他和观众一样,在看到这群可爱的人跳完舞之后满面笑容,或者目睹他们结局之时,双眼含泪。理想主义者的幻灭,历史太重人太轻。只是当时,just dance,足矣。
“怎么可能不知道,你全身都散发着舞蹈的气息,我也是疯狂跳过舞的人” ;哥哥为了弟弟选择死的那一刻;还有那狭隘民族主义暴露的那一刻;还有结局最后,黑人领舞故地重游,的摸着地板的那一刻。真的都很令人震撼。除此之外,年轻演员挑大梁,都暻秀展现了忠武路新兴演员的姿态,未来可期,前途无限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不能不服韩国影人的创造力,天马行空地想象,喜剧歌舞风格与严肃政治反思结合在一起,面面到位, 好看!好一句“Fucking Ideology!”, 准确,透彻!
Fuck ideology. Celebrate peace. Long for freedom. 不仅那个年代需要,放在现在也一点不过时。电影里出现的歌曲每首都恰到好处值得回味,最佳当属Modern Love,走出电影院的路上一直在单曲循环。剪辑摄影也很棒,整个电影都充满了节奏感。不光是主演们,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很出彩,只是故事发展有的部分依旧没逃过韩式传统煽情。北韩话可能听不懂,南韩话可能理解不全,但是基本不影响观影,反正我看得津津有味。影片从一个特定群体体现战争时代社会群像,尤其在主角们身上把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戏剧化,能给每个人尤其理想主义者带来很多感触。·最后,比起票房大爆数据走高,更希望能成为被能长久记住的引人思考的佳作吧,悄默默期待一下明年的颁奖季嘿嘿。【最最后再带着粉丝滤镜感叹一句,都暻秀真的是前途无量啊】【这种主题在隔壁大概是不敢期待】
遗憾啊,看到一半几乎预定五星且今年十强,后半段野心太大了,把故事扩大化,冲淡了舞团本身的力量,想要批判政治,结果反被政治束缚,黑人教师和舞蹈本身的力量被大大削弱,故事也流于套路了,真的遗憾
虽然前大段的故事线节奏稍慢起伏不多但幽默诙谐踢踏舞四人组人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之后随着历史大背景的发展 每个人的无可奈何汇成历史长河中的身不由己 夜不是故乡夜 而今我孑然一身 我们都在那些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中走散 在意识形态的压迫下死亡 可我只是想跳舞我只想做自己 所有的高潮累积的情绪和泪点爆发 无不让当下的人们反思战争和体制里的既得利益者给无辜人梦的自我实现带来的无边无际的阻碍和牺牲 兄弟情友情爱情亲情在导演的镜头中蜻蜓点水又有无限波澜深意 最后的血洗般的现实而残酷结局警醒着我们 而当我再次故地重游 月已是故乡月 我随一人 但幸好木地板的舞痕还在我耳边音乐不绝于耳 诸位面目依然 如我不曾离开 和观影体验相比伟大的隐秘和我能说/I can speak一样震撼 都秀秀真的天生的演员浑然天成
优秀的歌舞片 运镜水平高 故事到后面有点点弱但整体很好看呜呜呜 不认为是刻意的煽情 是真的很好哭 哭到隐形都要掉了...都敬秀演员出色 以后戏路会更广的!
里面那个中国人角色有一种微妙的精确感:外表肥肥壮壮实则营养不良,最看重的就是一口吃的,和韩国人语言不通别的地方都能相通,最关键还有一颗脆弱的心脏………(乳化了
我们是Swing Kids,这支舞叫做Fucking Ideology。(太好哭了吧 我们dks走忠武路吧!
那个浅吻是我见过最动人的爱情
9.4/10 今天评论解禁外加观看了完成版,更新一下评论。很高兴片方除了加强配乐之外基本没有动手,质量仍稳且足以称为今年韩影第一。进行和编辑都非常利落,舞蹈和音乐也非常优秀的调动起了气氛,故事和人物塑造在后半段变复杂后多少有点下滑但整体不影响。而且所有演员皆演技在线完全不会出戏。韩影中稀缺的歌舞片,这一回挑战的非常成功。唯一遗憾但又无可奈何的是结尾,这么编确实最好但太悲了。
为了嘟嘟已经在韩国看了5场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 真的觉得 这就是陆基秀啊 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 作为粉丝看 完全不别扭 真的好爱陆基秀 全程man到尾 TTT 关于导演 比起老千2 镜头 叙事 剪辑 我觉得都好挺多的 是比较对大众胃口的电影 同认为结局是美中不足 很适合圣诞节 我们嘟嘟为了跑舞台问候辛苦了 票房一定要1200w鸭!!下部作品…请dks不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