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又有新发现了!
2012年,也就是七年前,科学家们就探索到了火星曾经有过海洋!
欧空局曾经发布了一张照片,称之为:“火星上的古老北方海洋”,这是人类对海洋的研究。
不过,最近关于火星是否存在海洋,科学家又有了新的进展。
火星快车号上的雷达探测到了沉积物,这些东西让科学家联想到了海底。
这么说当然不是随便说的,这一证据于2019年的发现相吻合。这些图像比以往的图像更加可靠。
探测到火星的陨石坑底下大约4000米的深度有明显的水迹,而这些水体让科学家联想到了地下水的存在。在火星冰冷的外表下,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甚至在35亿年前出现过海洋。也是在哪个时候,地球还是一个小弟的时候,火星上水草丰美,生活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生命体」,如果有「生命体」显然,他们并没有进化到可以离开火星,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随着火星一起进入了沉寂。也许这是火星的乱纪元吧!说不定在经历过几亿年,火星会重新变成一个有生命体的星球。
当然了,这属于科学家的推断,我们不仅关心火星的未来,也联想到地球是不是有一天会遭遇到火星一样的待遇,曾经水草丰美的地球,没有遇到「三体」人的侵略,也没有带地球流浪,而是被陨石断送了命运,变的沉寂下来。按照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陨石如果撞击地球,我们是有相当实力让其断送在太空中的。
科幻小说家们有福了,这个科学发现,我们就不用去流浪地球了,可以移民火星,让火星的地下水重新焕发起来,这也是一个相当宏伟的计划吧,用五百年的时间来让地下水出现在火星,让细菌也登录火星,再用一千年时间让水草绿植苔藓等职务登上火星,让植物们先干掉火星上的二氧化碳,气候变的开始温暖起来。
再过500年,让生命力极强的动物登录火星,用2000年的时间,改变火星的气候,让人类实现移民火星的计划。这个还需要科幻小说家们如刘慈欣这样的高手发挥想象力,好让我们读者能读到有趣的充满幻想力的小说。
影片中,火星人在火星灭绝之时,向外太空(通过影片显示他们有能力飞的远远大于银河系)发射无数飞船撤离,其中有一艘奔向了地球,把基因带到了地球,才有了地球生物的进化。
但是,既然火星人早就有能力很轻松地飞往外太空,地球肯定早就被他们探索遍了,也肯定做过比(无数类似地球人登录火星然后种植藻类培养细菌)这种还高级的把戏。
所以怎么会因为是火星人逃难之际才向地球发射了基因火种呢?
除此之外,火星人真存在的话,以影片中显示的火星高级文明,怎么不会有那种围绕太阳系内各星球的火星人造卫星(类似地球人的)的残骸漂浮在宇宙中。还有火星人遍布太阳系的建筑等等,从来没被发现过。这些我感觉都是电影的硬伤啊。
而且,即使火星人最后逃难时,也应该留下一些证明存在的印记,肯定不单单在火星一个星球上,银河系内的星球应该都有。(当然,这可能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相悖,但既然火星人都在火星上留下了印记,没道理不以很轻松的代价在其他星球留下印记啊)。
(这一条需要比较专业的地质学家解读,我是猜想)再者,火星毁灭之时,电影里的全息影像显示地球已经处于较稳定状态,只是在板块漂移阶段的初期,但是很多绿植,海洋,蓝天白云通过地球全图都能看到了,有了一套含氧气的生态系统存在,为什么没有火星人在地球定居或活动?实际上又回到了我所说的第一条了。
前面探索部分,视听语言极佳,太空舱内的“滚动”运动镜头犹如让人身临其境,这部分从概念上来看就硬的很,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在未来太空探索中尤为真实,甚至比得上15年的《火星探索》。但后来进入火星之后,碰见原始火星母星人,借用一套ppt动画全息影像演示,犹如博物馆展览,展示说明因缘际会诞生了地球生命,最后还借此飞向外太空,这就很神棍了,甚至远没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哲学上的怀疑论,手法非常俗套,大大降低了科幻质感。整体来看,故事严重失衡,几无情绪张力,后半段毫无科幻悬念感,可惜。7.4
温柔而坦荡,几乎是有悖于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宫崎骏式反哺童话,甚至会被误读为肤浅低幼。爱的宣言无须通过冲击式的情节设定得以触发,而是由轻舞的环绕镜头、轻抚的擦拭镜头、甚至是雨露均沾的戏份分配凝聚出一股内生式的情感力量。即便在命垂一线的惊悚时刻,影像的节奏也丝毫没有变得紧绷,反而维持着如呼吸般匀速的平衡。太空舱是家,太空员如家人,结尾分道扬镳的家人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去,却是同一段模糊了时间与距离的归途。
好看就得了呗,要什么自行车,MD
如果在最后结尾处的拍摄手法再所谓的“晦涩”一点,我估计很多人就会给它打四星或者五星了。
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科幻片,一个宇航员掉到太空,头盔爆破,脸变紫色,死掉了。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后来看火星任务,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那个场景,还和同学唏嘘。电影看了一小时,橙色背景出现,宇航员为了阻止爱人牺牲性的营救,自己解开了头盔。啊。
太经典了,尤其结尾人类演化的镜头,震撼,触动内心~~
前面大半个片子都有些闷,结尾的20分钟十分好看!
很多旁友说是遗珠,引得我对此片期望过高,我想遗下的原因有很多,配音难听,主角长得各个一副配角的脸,主角的演绎太小学生,最后结局太奇幻,剧情设计太假。赞点:有创意,感觉地心引力可能借鉴此片,有创造力,太空场景够给力,以13年前眼光看够新意
蒂姆·罗宾斯爱电影开始的一半时间时就挂了。让因为他才看这个电影的我情以何堪!总之电影还不错,虽然结局坑爹了些,想象逊色了些,科技落伍了些。最后关于地球物种起源的说法难以服众,还算是一种新颖的假设。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Snake Eyes后接着拍了这一部,开场也用了个六分钟的长镜头来交代人物关系,救援号上同样采用完整镜头来呈现空间布局。火星上的“人脸”像是一个迷魂阵,那些未知领域的吸引太诱人了,无法抗拒。"Have a great ride, Jim."
仍然认为是被低估的一部杰作,帕尔玛在《碟中谍》之后最好的一部戏
主旋律太空歌剧,依然是火星生命与人类起源这两个炒烂的命题。配乐和主题一样陈旧腐朽,再加上简陋的布景,简直就像七十年代的电影。友谊、爱情、理想、探索精神、牺牲精神……导演把能想得到的元素都塞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最后炖成了毫无亮点的大杂烩。至于剧情,通篇的硬伤,多得我都懒的说了……
又一次美国的科幻意淫。想象力丰富,原来我们都是火星人。伍迪和泰莉的那段戏催人泪下。在太空中,我们都失去了自由,两人为了彼此,都把自己推向死亡。这便是爱情,即使到了外太空,人类的爱情仍旧如此的伟大。
16.2.20 四星半。通俗形式的《2001:太空漫游》,再次提起我对浩瀚太空与未知生命的期许和向往。我们不过是用已知的事物去定义现实而已,而这样看起来不现实的电影拥有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激励并引领我们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现实!要说扯蛋,待我们寻至真相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或许远比电影里扯蛋吧。
【B+】一部彻彻底底暴露了帕尔玛“类型瓶颈”的电影。绚丽的调度像是失重般脱离了影片的文本内核,展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但帕尔玛仍然用一丝不苟的态度与风格去完成这部作品,对CG技术的本能排斥也被克服,在此类情境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结尾的通俗化似乎完全可以预见,帕尔玛主旋律作品的标准陷阱(也和他自带B级片属性有关)。而开场家庭聚会和中间旋转舱的两段长镜头才是真正的高光时刻,尤其是后者,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是那般匪夷所思,只能惊讶于帕尔玛在这种电影里都能创造出被“电影之神”附体的时刻。
非常不稳定的一部电影。贯穿全片的迷幻气质被有些评论者称为New Age Sentimentality, 我却觉得很美。
很喜欢,纪录式的风格在最后因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而突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史诗的雄浑和巨大的诗意磅礴而至!
【131122】原来普罗米修斯的灵感来自这啊!创世的神祗是外星的智慧,这是人类的自恋还是自卑呢?不过那火星人出来的时候真的把我雷到了,特效太渣了。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留给观众想象比较好。有几个zero gravity的长镜头都非常棒。ps.蒂姆罗宾斯那个角色的便当领的也太突兀了吧!
神棍向的《火星救援》,比起规整的科幻片要有意思很多。人类起源和高维度空间(超人)展示,而且还是在十六年前。可惜剧本细节不大行,有些廉价B级片向,废戏多、编排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