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寻找谜题来揭密的影片一样,《达芬奇密码》也有漏洞,包括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另眼相看。
因为我追逐到一种精神的光辉。
神的人性和人的神性。
它肯定了这一点,是多么难得。
它通过兰登对当年7岁坠井时那一幕的叙述肯定了神力的存在。
它通过修道士塞拉斯对导师的盲信而预言了所有只在宗教中学会了“忠”而没有学会“爱”的信徒们的最终结局。
宗教究竟是什么?宗教的目的不是要赋予每个人以神力,而是要我们发现并挖掘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人性。他如父,告诉你千万不要将你身为人的特性而丢弃。
我不明白那些宗教团体们何以会如此激烈地反对此片?
就如同前几年梅尔·基布森的《耶稣受难记》,也遭此待遇。
难道就因为他指出了耶稣也会有恐惧,所以就撼摇了耶稣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吗?
我对所谓的教义一无所知。
不过我看过《圣经》,梅尔·基布森并没有篡改,在本片中他极为虔诚,我看得到。
一个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也知道害怕的神其实更令我们垂怜。
他不是不害怕,他是血肉之躯,也有畏惧、恐慌和疼痛。
上帝并没有因为他是他的孩子就免去他的疼,这是一种怎样的公正?
用疼,去交换疼。
用他的无罪,免去我们的有罪。
这样的人,不是神又是什么?
我喜欢看到人们心中残存的信仰。
无论是佛祖还是耶稣,他们都可以说是有神性的人或者说是有人性的神。
神亦有人性?何况是人?
宗教不会让你失去人性,失去了人性就不再是宗教。
失去了人性的神性是魔。
没什么可骄傲和颂扬的。
《达芬奇密码》将耶稣还原为人。
有妻子、有孩子。
这比宣布他生来为神,更使人可亲。
一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完成神的使命,还有比这更善意的布道吗?
只不过有人看不到,然后还去污蔑,那真的是无话可说。
全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5475010004ge.html 非常喜欢宗教类型的片子,可能是不同于土生土长的佛教文化,觉得圣经故事非常神秘,充满好奇。原著相当颠覆传统,导致影片上映的时候被宗教人士铺天盖地的抵制,使影片更加蒙上神秘色彩. 影片是将圣杯描写为抹大拉玛丽亚,教会制度的阴谋,达芬奇等大师的隐写术,以及最神秘的郇山隐修会一系列仿佛与圣经有关,但又凌驾于世人熟知的圣经的故事让人总有窥探秘密的快感!电影中雅克·索尼埃映射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索尼埃神父,而这位神父声称发现的圣殿骑士的“秘密”更加为达芬奇密码制造了神秘的光环.
宗教文化本就从古书幻想中来,我们在这些故事中竭尽全力的挖掘着神迹来寄托对现世的不满和来世的希望,而达芬奇密码用一个个“旁门左道”但又“头头是道”的证据来挑战这个操纵西方世界千年的教廷,拨动着信徒们本就虚弱的信仰,这部影片对我这种无神论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开心.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是同源宗教,产生的时间依次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三教都奉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为先知,因此三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三教共奉耶和华(伊斯兰教称为安拉,中文翻译为上帝、天主)为唯一的神,是众多信仰中罕见的一神教
2.三教最大的分歧在于对耶稣基督的认识: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僭越者,不承认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是一个打着上帝之子名号的骗子,人类仍在等待弥赛亚(救世主)的降临;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爱子,是上帝派到人间拯救全世界所有人类的弥撒亚(即救世主),是与圣父(上帝)、圣灵三位一体的圣子;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基督(伊斯兰教称其为尔撒)是安拉派到人间的众多先知中的一位,但不是最大的、最后的先知,伊斯兰教认为最大的、最后的先知是穆罕默德(中国回民称其为穆圣)
3.三教对《圣经》的认识:《圣经》分为《旧约圣经》、《新约圣经》两部分,《旧约》是耶和华在世界所行神迹的记录,是上帝与犹太人立的约定;《新约》是耶稣基督在人世间所行神迹的记录,是耶稣基督与全人类立的约定。
犹太教认为《旧约》是上帝传给世人的唯一经典,《新约》是僭越者耶稣的谎言;基督教认为《旧约》《新约》都是来自耶和华的福音;伊斯兰教在《旧约》的基础上创立了《古兰经》,认为《新旧约圣经》部分内容被别有用心者篡改,《可兰经》是神留给世人的最准确的经典(因此伊斯兰教也称犹太教、基督教的信徒为有经人
4.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分裂为三派:以梵蒂冈教宗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派)以法国等老牌天主教国家为代表,主要分布在西欧、亚非拉国家;以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欧(如今东正教中心已经转移至莫斯科);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经过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即中国普遍称为的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新兴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三教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些宗教仪式、宗教信条方面有一些小分歧。
书中法国即是天主教国家,英国是新教国家
5.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二者同名,但不是一个人。圣母玛利亚是耶稣基督的生母,因圣灵感孕,在童贞女(即处女)的状态下生下了耶稣基督;抹大拉的玛利亚:据称是一个妓女,耶稣基督的忠实信徒
6.关于耶稣基督的人性、神性的争议,自古有之。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愿意相信哪种看法就相信哪种看法吧,但不可否认的是耶稣基督对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称为对全人类、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位伟大的人
<达芬奇密码>这本书看的很过瘾,也是这两年能够完整看完的一本书了,被书中的符号所赋有的意义而吸引,被故事紧凑离奇的悬念所牵制。听说要拍电影了,一直很关注,也一直很期待能看一看。
没有看之前,就看到网上有人对这部片子有褒有贬。更激发了我看一看的好奇心。不过在网上down了一个枪版的,也就凑合看了,当然这样的片子更适合去电影院看看的。
的确片子是按原著拍摄的,形是具备了,但是神差了点。当然写书很同意用文字说明白,而电影只有靠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解释了,片子中没有旁白,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很容易被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搞糊涂的。
不过要是仔细看的话,还是大致能看明白的。
汤姆·汉克斯的确有点发福有点老了,整个片子都绷紧了神经似的,很焦灼的表情。让·雷诺从杀手变成了警察,一个被利用了的警察。保罗·贝特尼饰演的那个白化病教徒还是很有看头的,感觉这个是最像的了。女主角感觉还不是很到位,还有那个爵士的扮演者与我心中的角色差距也是挺大的。
情节就不说了,还是看看电影吧,可以在片子中看看法国的名建筑,也可以看看伦敦的教堂,欣赏一下艺术,体验一下异国风情吧。当然最好还是看看书。
摘自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29406432夹杂着法语和英语看了原版的《达芬奇密码》,翻译的字幕实在不敢恭维,大概是为了赶全球公映一夜之间仓促赶出来的粗活。"Sister"在教堂的称谓应该为"修女"的,居然翻成了"老姐姐",惊得我差点没从电影院的座椅上摔下来。
不过挺佩服导演的节奏掌握,叙述整体还算有张有弛。可能很多人报着太高的期望去看的,骂声不断,还是等时间来检验吧。但我最欣赏的一段是 兰登他们前往牛顿墓地的那个场景,幽灵般的历史人物们前往参加牛顿的葬礼,数百年后的今天兰登为了发现真相也走在了这个古老教堂的路上。斗转星移,惟一不变而清晰的是那鉴证了多少历史沧桑的古建筑,他们是历史的鉴证者,参与者,任何文字的记载都不能磨灭它们对历史的倾诉。这段画面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整体的配乐也不得不提一下。由于场景变化甚多,人物思想活动的篇章也不少,配乐的好坏起了关键的作用。每当兰登在思索密码时,随时符号的奇特变形组合,背景音乐起了点晴之笔。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流畅,在吐纳间收放自如。
最后提个小建议,可以开发出一条《达芬奇密码》的文化旅游线路了,实在是太多的场景可以让人们参与到密码或宝藏的寻找旅途中,真要能参与就太爽了。
电影——一个错误的决定
开始进入Louvre的一段就感觉明显是节奏快了,气氛都没有出来一个谜题业已解开,紧跟着进入下一题,观众还在调整情绪,下一个谜又解开了,这样还好玩吗?不好玩。
被俺爹这个教徒边看边讲结果还是有点不懂。。PB这个白化病苦行者形象好美好惊艳!
圣杯是个女人
改编得很成功
當時我們四個男生去看了,。後電影散場的時候是電影院的歐巴桑叫醒我們的。
剧情来说,原著更精彩。演员的表演是加分项。
根据该片题材,评价可以由Shit上升为Holy Shit。
看完觉得盛名之下,其实果然难副。
对西方的颠覆传统理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之前看过的《地球男人》,还有这部片子,在欣赏过程中都让我无比的赞叹,赞叹于西方人敢于颠覆,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东西是中国人拍不出来的,即使偶然出现,也会被冠以阴谋论的帽子而遭遇封杀~~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看过原著的关系,导致我没看懂这个3小时的电影。又或者是我没看过圣经,不大懂宗教,我完全没看懂这个电影= =(这是我近期看的最认真的电影,结果还是没看懂。)
感觉书更好看~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了。
很喜欢最后的那一幕,很宏大,音乐也很震撼。
还是保罗贝塔尼最抢眼
没看过书的话,看的真的很费劲。但我居然因为看这个电影而把书中没弄明白的地方看明白了~~~相辅相成哈哈~~~~
重看,比多年前印象略好:感觉霍华德也是接了个苦差事:一来电影不比小说,过多的陈述性对白很影响观感;二来原作却又满是宗教阴谋神秘符号这些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内容,不解释透更影响观感......
兰登按图索骥,发现所有的解密的密码都藏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而最让人震惊的是,索菲的身世一时间随之复杂起来,她究竟是谁?峋山隐修会再现江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喜欢喜欢喜欢
汤姆汉克斯:馆长,你有什么想法就不能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吗,就留这么点线索给我不是在逗我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