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见日记
//www.douban.com/note/603385031/根据著名作家张平(山西省文联领导、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国家干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为主旋律作品,获如潮好评,有评论说没有勾勒出我国民主政治前景,存在某些言犹未尽的现实。种种未能反映在作品里的诸如此类,多少使人感到了一丝怅然。当然,能够有这种感觉的人,似乎应该脱离作品,多看现实!
因为王志文先生主演本剧主角夏中民,所以使得我常常想起另一部电视剧。
2005年播出的是本剧,早于王志文2007年的作品《天道》,二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妻子(未婚妻)都是公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后面“丁元英”的“命”不是很顺。但二个主人公在关心农民,关心经济,一心大事上,倒是很一致,所以二个剧,让我这个观众有了穿插、恍惚的感觉。
抛开剧迷的视角,看二部作品内涵,本剧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天道》。毕竟所谓一个细分行业的小小商战,怎能和关系百万人民的权力之争比较呢?王庙村的脱贫事业,最多只能是登江市农民减负工作、政府冗员精简的一点而已!
因此《天道》成为个体的特性表现,《国家干部》就是群体特征的反映,高度和深远意义更大!前者只能回味出小心眼或者一不留神掉进禅机,后者给观众更高视角更广胸襟。
但《国家干部》一作本身还是有不足的,我借用相关评价来叙述,就不自己饶舌了!
小说的精彩之笔毋庸赘言。笔者身为公务员,对小说描绘的某些情节略有体验。这里只想挑剔一下该小说中某些令人扼腕称憾的缺陷。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缺憾堪称败笔之作。
首先,小说依然没有脱离“清官政治”创作模式。主人公夏中民勤政为民的高风亮节,确实震撼人心。显然,张平对清官类的人物刻画已是轻车熟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对清官以浓墨加以褒颂,体现了大众对社会正义的渴求,也顺应反腐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对张平而言,仅仅把夏中民等人的勤政行为描绘得登峰造极,并未实现创作上的超越。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的建设尽管不否认清官,但反腐败不能单靠清官,而应该跳离“清官政治”的框架,在民主政治体制的范畴内,去解决腐败现象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病。《国家干部》的结局虽然圆满,但读者没能清晰地感受到小说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吁和呐喊。换言之,小说只是发现了问题,并没有着力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国家干部》中,“省委书记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显得老套而无奈。在许多反腐文学作品中,正反两股势力的厮杀,最终总是要归拢到高级领导面前,由他拍板定音,正义一方才会取得胜利。此类创作模式,已经见怪不怪。《国家干部》也概莫能外,它的创作思路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无异于“旧图纸盖新房”。小说中,夏中民代表的正义势力,遭遇了刘石贝所代表的腐败势力的冲击,当正义一方遭受重创后,不仅惊动了省委书记,而且引起了党的总书记的关注。省委书记亲临现场,这才导致了反腐斗争在整体格局上发生了质变。试想,假如夏中民没有遇到省委书记的支持,最终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为什么正义与邪恶之间非要厮杀到省委书记面前呢?这好像古代戏剧的冤案,官司打到了朝廷,皇帝下了圣旨,大官管住了小官,冤案才能昭雪。这样的描写,表面上看,反映了党的高层领导反腐倡廉的决心,但在另外一个侧面,隐射出我们的反腐斗争在政治体制上的脆弱,令读者感到了一股失望。
第三,《国家干部》对某些场面的渲染逐渐接近一种变形的夸张,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令人产生某些窦疑。群众为了挽留夏中民,二十万人上街集会,数千人奔赴省城请愿,甚至生命垂危的病人也去为夏中民鸣不平。夏中民当选市长后,嶝江城彻夜狂欢,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这样的情节,夸张得好像有些离谱了。在现实生活中,读者对这种过分的拥戴清官的场面,是存在怀疑的。俗言道:糖多了不甜。对于小说创作而言,在情节的描述上,对某些场面进行渲染或者适度的夸张,当然是允许的,但是,如果刻意把某些场面写得极具感染力,而导致了变形的夸张,就显得有些虚假了。
不过,话说回转,要脱离一些桎梏去深度诠释,那应该是内参或者专项报告吧,而不是小说了,您说呢?
毕竟,干部的利益、群众的利益,首先都是利益,而一旦涉及这二个字,出现局部分配不平衡,实属人类常态化现象,基尼系数也说明地很透彻!
附注:
因为张副主席是山西省文联的,所以其中会出现小流域治理。为何?
因为杨文彬 (太原市文化局局长、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及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在1996出版的《省委书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已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剧本《走过柳源》,并录制播出),其中就有一个重点细节,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具体指:
中国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业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1949年以后,中国在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工作。截至1986年,全国治理的重点小流域有3400个。凡是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小流域,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控制了水土流失,发展了农、林、牧等生产事业,增加了收入。
山西作为山区少地省份,过去几十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奇怪。而杨文彬和张平同为山西文联官员,当然互相熟悉,这就是创作中的无形影响吧!
作品创作中的逸闻,就分析这一点吧。
最近把根据张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国家干部》看完了。总体感觉不错。上小学的时候,在亲戚家看到一本小说《天网》,随便翻了翻,知道了张平这个作家。后来还看过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去年,听说他当了山西省副省长,很是诧异。这位官场小说作家,如今也步入官场,分管全省教育事业。在市经委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位政界人士喝茶。聊到临汾矿难,他们提到了宿青平这个人。宿是临汾市尧都区区长,《国家干部》中夏中民的原型。宿在山西政界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另类的政治明星。他的理想主义甚至要超越剧中的夏中民,从“华门事件”就可见一斑。“临汾市的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也看不到天安门, 给老百姓建一个天安门难道不行?”。这样的逻辑似乎有点天真,但宿确实是一个像夏中民那样,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员。正是出去对宿的好奇,我看了这部电视剧。
近几年我发现,人们对国家干部的态度,是有成见的,鄙视的甚至憎恨的。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平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官本位的思想,与其同时存在的,就是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官员们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获得了许多利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富了一些官员和其亲属。而普通老百姓通往富裕的道路,被一些所谓的潜规则阻碍着。这种局面长期存在,民间对国家干部的整体态度,不可能好,短期之内也不会好。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读过点书,明白点事理的人,对这种现象应该有一个理智的认识。
剧中陈正祥说:“干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想主义者,二是现实主义者,三是实用主义者。廉洁自律、大公无私,算是理想主义者;那些基本能够遵守规章制度、基本能够完成各项任务的,算是现实主义者;那些听话、能干、不出大事的,算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只能够提倡理想主义,面对现实主义、控制实用主义。”这段话说的很好。夏中民是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太少了。说实话,要想让这种人改变官场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太少,形不成一股力量,去和实用主义者对抗,单枪匹马是于事无补的。真正强大的力量,是现实主义者,中国的干部体系之所以现在还能维持下去,就是因为这些现实主义者的存在。他们左右逢源,支持理想主义者,又不得罪实用主义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但又恪守原则。陈正祥就是这样的一位官员。其“和稀泥”的本事,让我想起了《潜伏》中的吴敬中,恰巧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而后者可以为了目标放弃生存。就像宿青平,他早已放弃的升官的前景,因此,才能不顾一切阻力的去为老百姓办事。而又有几个官员愿意像他一样,放弃仕途,去为民办事呢?
官商勾结是当今官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说的专业一点叫权力寻租。以前有一个外教给我们讲过,guanxi这个拼音已经成为英语中一个单词了。他意在告诉我们“关系”在中国社会的重要程度。其实关系在哪里不重要呢。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这说明关系在西方社会也很重要。其实guanxi的真正意义是权力寻租(rentseeking).这才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杨小贵和刘家的关系是很典型的,就是官员收了商人的钱,就等于在商人手里留下了把柄,从此不停的为商人提供便利,从此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王石一直宣称万科不行贿。我很欣赏王石,也很认同万科的经营理念。但我还是对其不行贿是否属实将信将疑。在中国最赚钱的行业里,能做到不行贿太难了。何况土地资源是政府垄断的,做房地产不行贿如何拿地?也许王石说的是真的,毕竟他也有点理想主义。可是每年有多少官员落马,多少官员被商人“拖下水”,社会有目共睹。黄光裕一出事,好几位副部级官员都身陷囹圄,其他小官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现象也会长期存在。其实商人使用糖衣炮弹也是出于无奈。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为何政府打交道而发愁。说到底,还是体制,制度有问题。欲望是无限的,人性的贪婪无法克制,只有用制度约束。在制度无效或低效的情况下,产生问题在所难免。完善制度是一个漫长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说到底,在中国最难做的职业其实就是国家干部。上面得对领导负责,下边还不能得罪老百姓。出了事上边问责,下边请愿,时不时还发生群体性事件。既要小心群众举报,又要应付纪委调查。一不小心就会丢官甚至锒铛入狱。就算这样,每年的公务员考试还是成千上万人报考,为什么报考,公务员地位高,稳定。。。
我家老王~~还有罗海琼大美女~~~
一脸坏像的吴站长竟然不是大反派坚挺到了最后,鼓掌。值得一提,今天已然到了国庆假期,疫情的第三年,全委人员无法外出。
跟着老爸蹭过~
看看人家是怎么搞政治的,结尾部分也相当震撼
王志文的戏一向是很喜欢的
电光幻影:不能说不好,但是你让我夸也挺难的。主角靠谱,配角跟不上。男的演的好,女的水分都太大。但是总体还可以看吧。只是很多细节弱化的有点过了。
其实很真实~
与人民的名义区别在于一开始就知道幕后黑手,依然很好看。
夏中民:吏治腐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政府官员完全不需要对老百姓负责,他们可以自动结成同盟,然后制造经济泡影。
其实大家都知道官该怎么当
补标,2021,12.31,观影完毕,21年看的最后一部电视剧。原来(潜伏的)站长还是老演员,老早就拍过这么好的片了,原来罗海琼还和王志文演过夫妻:)。王志文,没得说,什么时候都是毫无瑕疵。政治,真的太复杂,官场乱象,淋漓尽致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三个根本问题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一部质量相当高的官场剧,主要还是张平老师的小说原著好。
王志文演什么都好 这样的领导 无可挑剔 依然是理想主义的底子
使用现实主义,控制实用主义
挺好的,不过乡镇的一些干敢和常务副市长当面对着干,好像不太真实,况且还是一些腐败乡镇向清廉市长叫板,欲加的不真实了! 对这部电视剧里的国家正事我不想说什么,就是很关注另外一点,感觉夏中民和她家夫人的相处很艺术,很和谐~感觉上有种清新的感觉,不错!
这部剧放在今天反腐批判尺度之大,不得不说令人胆战心惊。
王志文
9分吧。陈正祥说,登江是人民的登江,我能把儿子送进监狱,还会怕你们吗……政治就像个漩涡,身在其中甚至不愿介入的人都有可能被波及,在这个漩涡里是选择孤家寡人还是长袖善舞,有时候真的很难抉择,也很无力。腐败存在于无形之中,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管好家人 ,2005年就能拍出一部这么一部贴近现实,比“人民的名义”还要深刻的反腐电视剧,真的很厉害。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让我思考了太多的东西,什么是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