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演技,完美的配乐,不能被剧透的结局,是我给五星的原因。其实在电影里,很多细节最终都让结局变得更加丰满。妻子离世、纹身、狂热的纳粹后裔以及贯穿始终的老年痴呆,也许还有很多没有注意的细节。现在回想起养老院马克斯才是真的伟大,事实上他有太多机会可以在养老院将奥托、瓦里西(男主)绳之以法,但他没有,他要等到奥托的妻子离世才实施他的计划,这对于这个灭门凶手是多么的仁慈。他没有告诉奥托真相,而是让奥托自己从一次次的谎言催眠、纹身催眠、现实催眠和实事催眠中醒来,让他自己选择了终结。其影片背后蕴藏对法西斯的精神审判才是其经典之处,也是发人深思之处。影评中有人提过复仇和宽恕那一个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对于受害者而言这个都是正确的。复仇表现的是公平、正义,而宽恕则彰显出仁慈。对于我们这代没有经历过二战的人来说,不要轻易表达自己对那段历史的评价,因为我们不是受害者,我没有资格替他们做任何决定。奥斯维辛集中营如此,南京大屠杀亦是如此,作为受害者的后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绝对的支持他们的决定,当他们选择复仇时,我们就选择了公平和正义,当他们选择宽恕时,我们更应当记住这段历史,别让战争再次降临到我们和我们后代身上。请记住...
头一次写影评不太熟练,欢迎纠错补充
1.开头主角Zev房间里,妻子Ruth留下的女帽,在影片后半段还会出现
2.在克利夫兰买枪,听到自己的信息被输入数据库检查的时候,Zev表现得有点不自然,但是笑了一声掩饰不安,问店主要调查什么
然后在一堆记录里(有点好笑的是还包含智力健全),Zev精准挑出了逃犯这条进行否认,并且讲了一个冷笑话,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回过头看,多少有点欲盖弥彰
对枪支的了解就不多说了,是个明显的伏笔
3.在酒店里泡澡,盯着淋浴喷头出神,看来也给自己植入了进毒气室的记忆
4.“不要吼”这句话反复出现,以及后面的不想说德语和怕狗,全方面营造受害者形象
5.见库兰德三号之前住酒店,因为没有带换洗衣服,Zev去商场购物
6.这里接第1条,在长途汽车上睡着所以记忆清零了(。)下车以后见到一位戴草帽的女士,错认成自己的妻子,一向小心的Zev因为焦急加快了脚步,结果跌倒进了医院。
进医院这段对于剧情的主要用途其实是拖延一点时间,让儿子来得及赶到纳华达州,后面再通过信用卡进一步定位
让子女亲耳听到真相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两个纳粹老头本就风烛残年,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抹杀掉他们在后人心中建立起的虚假形象才是真正的惩罚。所谓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当原来那个伪造出来的Zev被真实的Otto取代,Max才算真正完成了复仇
7.
最后放一些片中的配角
一路上碰到的都是热心的路人,耐心的工作人员,礼貌的孩子,坏人都是( )
好吧这片好像的确没有太多伏笔,感谢依然耐心看完的朋友(๑′ᴗ‵๑)
仇恨,杀人。
爱,自杀。
仇恨,刻骨铭心的仇恨所激发的智慧,能创造一场完美的谋杀案。
爱,哪怕是对谎言的爱,都宁愿自杀,也不愿破坏那些骗来的美好人生。
我宁愿剧透,挨骂,
也不愿意观众,把《Remember》这部电影当成悬疑惊悚片,去观看。
你先知道,古特曼先生,出身是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纳粹看守。
你才能体会,现代文明的力量,一个拥有现代文明的社会,是如何能够把一个纳粹从心灵层面改造成一个有正义良知的普通人。
为了逃避正义的惩罚,
一个纳粹,撒了一个慌。
他谎称自己是犹太人,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害者。
他给自己的左臂,纹了代表犹太人囚犯的数字编码。
他改了名字,信了犹太教,移民美国,娶妻生子。
这个谎言,持续了70年,当他90岁的时候,已经换上了老年痴呆症。
他睡一觉,就能忘记所有的事,
比如,他太太已经去世了。
他需要,不停地阅读自己的备忘录,才能知道应该自己干什么,
但他,已经把自己是犹太人这件事儿,融化在心灵中。
他痛恨纳粹,刻骨铭心地痛恨那些在奥斯维辛杀了自己全家的纳粹。
他真的相信了自己的谎言。
古德曼先生,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犹太人。
他跟要杀的2号目标在病床上抱头痛哭,那悲伤来自心灵。
跟古德曼先生,同住在疗养院的227号房间的男人,也90岁了。
做轮椅,每天靠吸氧延续生命。
他才是真正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227号房间,编织了一个圈套。
让古德曼先生,踏上了杀人之旅。
以犹太人复仇的名义,去追杀纳粹。
这个圈套的完美之处在于:
1.如果古特曼先生到死,都认为自己是个犹太人,他能完成复仇,他也会变成杀人犯,被法律制裁。
在法律的调查下,他必将被戳穿谎言。那时候,面对真相,他比死还难受。
2.如果古特曼先生在杀戮之旅上,醒悟了自己的身份。他将立马陷入比死还难受的处境。
他将清醒地处于被谴责、被唾弃、被追杀的路上,直到生命结束。
让一个纳粹以一个老年痴呆的状态,安详死去,那不是真正的审判。
必须让他的恶灵,得到自己的审判。
古德曼先生,最终自杀,是因为爱。
他受到的现代文明的关爱。
请注意,仔细看这三场戏:
第一场,买枪
只要他提供合法证件,在FBI的数据库里没有犯罪记录。
虽然他都90岁了,还可以依法、合法买到武器。
第二场,过境
在穿越美国去加拿大的边境时,
一位官员,先问了古德曼去加拿大做什么?得知他是去看望朋友,只待2天。才要的护照。
发现古德曼的护照过期了,没有拒签,而是问:你有驾驶执照吗?
只要古德曼提供有利的证明,他可以跨过国境,去看自己的朋友。
第三场,超市
古德曼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警报器响了。
超市保安拦住他,实施检查。
当从他手包里,搜出一把枪的时候,所有观众都以为,完了。这肯定是要抓啊。
结果,保安轻松地把枪还给了古德曼,还调侃说:我的第一把枪,就是这个牌子。
保安的逻辑是:他只管超市是否被盗,他的权限是,搜查赃物。
枪是别人的私人物品,是私事。他无权过问。
这三场戏,展现了现代文明的自信。
社会的制度力量,以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为目的。
而不是,残民以逞。
备注:
埃及出生的,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作品,《记住》 Remember (2015)
英文名“Remember”是将年龄健忘转移为历史失忆的一语双关,身份已然超越了记忆本身。寻找凶手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反转结局相当惊艳。老演员们的表演圆润细腻,与演技无关与岁月有关。看到他们凑在一块儿演戏是种享受,真不知还能看他们演几部了。
老年痴呆损失的一般是近记忆而不是老记忆吧。
一个罹患痴呆症的老人踏上了对纳粹的复仇之旅,然而,最后剧情的反转,抽空了所有对主人公同情。反归现实的语境,当我们激愤地控诉某段被害或者加害历史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我们自己在这段剧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夸大了所受的苦难,还是隐瞒了施加的罪恶。
记忆与记住、记得
其实是Max一直“记得”。有人说最后他在电视前说那番话多余了,但是我能理解。那很“犹太”。
有些电影刚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是完全无法描述此时的心情的
奥斯维辛用成个花架子,老爷子演的好是演老年痴呆好,跟纳不纳粹没有一点关系,人物写得太真空,强行卡位奥斯维辛苦情背景
本杰明·奥古斯特,这个新人编剧不错,值得期待,伊戈扬说这次的剧本没有改,剪辑上也是完全按照剧本来的,从A到B那种简单的故事,没什么野心,却处处彰显着剧本在设计和概念上的精妙,导演的风格也是回到了当年处女作时期的那种状态。
重名的美籍德国老人真多啊 (一开始就猜到结局。。。┑( ̄Д  ̄)┍)3.5星
"You can't hate music."
一部结尾不能被剧透的电影
如果是一个老年人爱情故事会很棒,可惜飞到家仇国恨上去了。
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开头很无聊,越看越觉得吸引,四星
Plummer爷爷演技真戳心 结局太难过 看到Bruno Ganz爷爷的名字以为又是反派了然而并不是【
最后的一记惊天大反转,让牛逼的枪法和为什么喜欢瓦格纳的疑问全都迎刃而解了……
世界上是有正义的、只不过有时候会迟到。ps:看似最弱不禁风的一般都是赢家。
影片本身远远不及故事创意精彩
年度最易猜結局之懸疑片。所以更專注看Christopher Plummer的演出。二戰歷史有多古老久遠?一個個年老的肉身搖曳攻防親身示範給你看。
看到杀完第三个人猜出了结局。还好,不过对西方夕阳社会各种老人题材很无语。你老你的,我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