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氛围都很棒。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Dam的gay雷达好准啊,一扫一个准。“you are all individual.you find your whole life being someone else,who’s gonna be you”“that year,everyone in school learned the same lesson.not to speak in a borrowed voice”最后好奇时代背景,为什么教练还这么恐同。
看完第一感觉是好大一锅鸡汤,然而影片叙述的质量让我心甘情愿干了它。这两天爸爸写给孩子的毒鸡汤轰炸了各个角落,这部颜值之高的影片却以相背的方式让我们心中瞬间温暖。
因为我与众不同,我总是盼着离开这个学校。但我并没打算矫饰。
因为我想掩饰自己,那个真实的自己,于是我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但我并没有打算坦诚。
两个人的相遇,让他们学会彼此理解,做一个“他者”。
老师气得大喊“如果你们都去成为别人,那谁来成为你呢?”成为自己是一个阵痛期,但借着他者的视角来面对,似乎会让我们更有包容气质。
剧情本身不算出彩,但角色的设定极具张力,每个角色都很饱满。让我觉得,即使清水得无法再清水,依然要为Ned 和你Connor站好队列。
「People do bad things out of fear.」
「If u spend ur whole life being someone else, who's going to b u?」
「It's not necessarily lying if u keep something to urself. → If u pretend to be something u'r not, then that's a lie.」
「Don't use a borrowed voice, find ur own voice.」
「Sometimes you need to keep things hidden away. To protect yourself.」
「There will come a point in the future... when you won't have to lie anymore. Trust me.」
[预警,不是什么正经影评,就是太爱扯了]
奈德,看似柔弱,却在挽回珍视的情义时选择出手,一心想挣脱眼前的束缚,可在同康纳生活后的乐趣,却害怕失去那他日日夜夜想摆脱的学校生活。
康纳,坚毅的外表,内心是细腻的柔软,问奈德会不会去看他比赛,温柔,很难想象一个言语体贴得当的人挥起拳头,没命的砸像那些人,对自身是一种怎样的折磨,也许,他也想远离那个暴力的自身,音乐使他平静,是他深夜不眠的依靠。他可能一定程度佩服和同情奈德,同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选着用拳头让别人闭嘴,可奈德,对自身的坦诚和依旧展现自我的爱好是一种他渴望的自由,也许就像出航一样,心中的束缚解开。
不同时期看到电影,我自身心里的影响也不同,最初很是理解康纳说不确定是否可以为恐同的人效力,现在再看共鸣就减少了很多,年轻,就是喜欢一种划分的善恶的质,很浓重的包裹着年少的心,年轻的时候不会懂得,可当你失去了,回头看才会发现,那是一种蠢到可爱的情感,是之后的人生可能不会再坚持的美好和愚蠢,我爱过一个人,等我的爱消散一些了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爱过,迷迷糊糊,拉拉扯扯,一个不明白自己感情的人是可怕的,为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感情做出的选择更是愚蠢至极的。就我自身而言,你一旦爱过一个人,你可以不那么为她着迷,可爱是不会消失的,也许我把什么其他的情感混淆了,比如爱的痕迹不是爱,爱消散了一些后留下的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的,不可能是恨,受到的伤害一波波的让我痛苦万分,夜不能寐,却总也做不到要真正的恨。爱如果没有理由,又怎能为恨提供借口。
陪伴易生默契,默契就是一种要求和妥协,是不想你离开,是希望你在场,是默许的不需要原谅,是我同你一起就不会在乎世界,是爱,是友情,可以建立这样的避风港,也可以摧毁它,情感的复杂,爱是源头,爱情却不是唯一的衍生,还有愧疚,还有友情,还有责任,我这辈子也许都不会明白自己遭遇的一起,一切施加给我的爱,一切我付出的情感,
【欧盟电影展-07】《英俊的恶魔》:看的过程中我自己很分裂。
我觉得故事是老调重弹了,青少年的性取向身份认同混搭校园霸凌,但我上周还在后台删国外用户对于Gay足球运动员的人生攻击。
而且我始终反对以“你们待遇比以前好多了”为名限制平权的既得利益者,无论是在LGBTQ问题上,还是在女性权益问题上。
爱尔兰风景明度纯度都让人看着很满足,没有太沉重的话筒,整体向上十分治愈,结局也是理想化的Happy Ending——
然而,这一切细细想来就觉得更加悲哀。
最后,Conor并不是性向被接纳,而是能力被接纳。
颜值在线,球队大腿,文艺男青年这样的风云人物,还要被父亲骂“人渣”,再加上“LGBTQ在领域内只有做到Top且无可取代才能获得一席之地”的结局,其实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平庸之人来说并不公平。
看到AS的时候觉得非常惊喜,各种小表情很到位,常常让我笑出声。角色本身太“死亡诗社”了,在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他的发挥余地十分有限。
最后,这个十年前台湾小言般的名字真是无力吐槽,既没有很handsome也不觉得哪里devil了,倒是觉得打酱油的小队长Victor真绝色!
作为一名资深腐女 热衷于bl的我看过基篇自然无数.....(此处省略一万字)见过套路见过奇葩 可能把片啪那么清新脱俗的为数不多啊一定要看 没有脱衣舞甚至没有接吻的 真的 很 真实 啊。作为学生在学校难免会不愉快会闹事即使努力尝试信以为真也不一定得到别人理解但就怎么尝试吧 因为总有理解你的人出现谁知道那个人不是呢? 同时教我真实 “你如果一味模仿 ,那谁才是你” 很随意的一课 讨厌鸡汤的我表示我喝 毕竟那句“who's gonna be you”一眼就记住了。回归于基 封面看男主真的看成戳爷了(屏幕小加眼瞎)至于感动还好不是什么深入人心的但值得一看
中规中矩的青春励志片吧,不过bgm真是首首喜欢!想要歌单哈哈哈哈哈
影片关于音乐、运动、爱和欺凌,甚至是教育问题,似乎包含了关于青春的一切关键词,但每一面都都点到为止,无关痛痒。"There will come a point in the future,when you won't have to lie anymore."
青春期美少年的自我认同之路艰难而漫长,两位主演和一干配角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剧本的戏剧张力过大而略显夸张,不过导演通过比较轻松甚至尴尬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本应特别沉重的话题,用角色真挚的情感和炫目的才华化解了世界的恐慌,给同样处于自我认同期的少男少女们灌输了有力的正能量。★★★☆
在你发际线还没那么嚣张的时候,应该好好的作一趟
no romance, more romance
比起同性更倾向在讨论bully的问题,但是是色块明朗的基调,运动男孩和音乐少年之间蜻蜓点水的情愫很不流俗,友情的光芒比起同类电影黏腻的爱情毫不逊色。喜欢音乐,但剧情的单薄和某些人物的扁平还是体现了把控上的不足。
单纯而不做作,配乐很好听,聚焦少年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问题,友情是亮点。红发小哥是笑点担当,尤其是萌萌的口音。 @2017-04-20 11:40:33
哈哈哈哈哈,红毛好萌,还有一双招风耳
我的天啊 这演员 这背景音乐 这演技 这调调
或许你总是在路上奔跑,但你一定要认得正确的方向。你不是为了他们在战斗,你是为了我们,为了自己,当你在这支球队里面的时候,这支球队就是我们的球队。
片子在纠结的出柜和身份认同问题,在当下的同志题材的电影里,有点过时了,十年前这么拍应该会是一部经典。很简单青春片,没有爱情,只有自我认同,到后来得到社会的认同,莫娘的人设和结尾的选边站,让人想到《死亡诗社》,虽然有些情节有点巧合和理想化,但完成度上很不错,很热血正能量。
以友谊为基调,不刻意拉郎配的男校小清新。音乐的taste好到没话说,专门在影院里坐到credit出来记插曲的名字。两个小朋友演得好也有介乎友情爱情之间自然的化学反应,搭上萌萌的Andrew Scott,或者诸如Victor那样的“天菜路人”,总之就是各种feel good~看得很开心。
感天动地的姐妹情谊
好看,剧本扎实合理,表演细致到位,剪辑节奏适当,主题明确,莎翁打底子的文化就是不一样
莫娘你是小可爱吧?!
什么时候剧中人物取向才不用被拿来分类...就是个校园题材,因为公开出柜被孤立的红毛和因为取向感到矛盾迷茫的新舍友之间的友情故事。肉体太美好
男主当着全校人告密这件事实在太差劲了,这样都能被原谅果然是高中生
惊喜一:「莫娘」安德鲁·斯科特也参演了;惊喜二:看到了<Suede>专辑封面的海报;惊喜三:Dan老师也是个gay;惊喜四:本片的标签是「友情」而没被很多人贴上「爱情」;……1993年,爱尔兰才正式将同性恋给除罪化。…2015年5月22日爱尔兰全民公决让同性婚姻合法化。……爱尔兰产生首位同性恋总理。……
这是个贴着同性电影标签的励志热血的青春片,少年时代我们都在寻找自我认同感。橄榄球需要的是力量和团队意识,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虽然磕磕碰碰,但总因为对这个世界更多的认知而和解,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刚刚好。选择那条路都没问题,关键是你认为这是对的就好!喜欢莫娘本色出演的老师,电影配乐真心赞
不走寻常路的出柜电影,加入运动元素后还蛮热血的。两个男孩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拥有和分享着同一个秘密,融入或孤立其实取决于自己。虽然电影是友情向的,但直觉告诉我这两个男孩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