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段时间看的最黑的一部片,因为它太过接近于真实。在这里,你看不到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你看不到不放过蛛丝马迹,荡涤冤情的检察官、律师或者法医,更看不见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只能看到一道道看不见的墙,阻隔了真相,也阻隔了人心。
冲着满岛光翻出这个老片来瞅瞅,再次惊异于满岛光对受害人的演绎,本作中,对待哥哥,仿佛能看到《爱之曝光》里纯洁无垢,情窦初开的飒爽少女;追名逐利,一心想要一步登天时,却在一夜云雨之后被人百般侮辱后令人心酸的苦笑,仿佛能看到《白雪姬杀人事件》里只因为吃了饺子被杀害的浮华辣妹;而初入大学的青涩中,与《四重奏》里一心想摆脱童年父亲留下的恶名和阴影的大提琴师不谋而合。光子仿佛是这些角色身上最负能量,最糟糕,最病态的集合体,她的病态在谜底揭开的瞬间变成了一种必然的常态。
很好奇为什么这部片子叫愚行录,因为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不是光子的点滴微扰的话,你完全看不出这些人的愚蠢。
被杀的田向,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美满,可以毫不掩饰的抛弃一般意义的廉耻、道德、忠贞,甚至是自己的感情。最佩服的是他在两个大小姐对峙时风轻云淡的表白:“既然有后门,就是要人来走的嘛,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未来的家庭,那个她负责,如果没有今天这件事情的话,你们有可能会成为那个她。”在这个计算中,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感情,因为那不重要,因为已经没有了。不过,正是这么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向上爬的人,最终却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后门,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在他自己看来或许就是一种愚蠢。
被杀的夏园,既光彩照人,又左右逢源,她是唯一一个游刃有余混迹“内部生”的“外部生”,享有所有女性角色欣羡与嫉妒,是最有可能一步登天的女神人物。但是她先是为了一个无名小子和宫村互相妒忌,又为了讨好“内部生”献祭过光子。可是为什么混了一圈上流社会后,最后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田向?这在她自己看来或许就是一种愚蠢。
宫村,嘴上极其强硬,自尊心极强的女强人,嘴上说着对夏园的一切资源不屑一顾,却暗地里较劲,被奉承两句就沾沾自喜。这些举动在她自己看来是必须去否认的愚蠢的黑历史。
山本,这个一心求嫁,最后被田向和渡边玩弄的可怜女子,愚蠢。
稻村,富二代大小姐,自认为只是钦佩田向的执着,最终还是决定默默生下她和田向的孩子,愚蠢。
律师,自认为了解一切,却啥也没查出来,愚蠢(相比李狗嗨)。
男主田中,全剧最精明的角色,面对强迫别人让座的正义伙伴,能够假装残疾,用自认为自己正义的人的正义武器毫不留情的反刺其内心的犀利狠角色,能够在得知妹妹暴露而痛下杀手,还能顺利嫁祸给别人的天才杀手(这里实在是说不通,只能说编剧和导演太任性),能够不动声色的守护妹妹的罪行。可是最终为了妹妹的变态愿望,竟然和父亲一样乱伦。这一定是他内心最深处不能原谅的愚蠢和罪行。
宫村把夏园的死归咎于光子,说夏园毁了光子。真的吗?每个喝醉的人最终都是自己喝的。本想着拜托童年被生父性侵的阴影,却只能靠与更多的人发生关系来寻找上升阶梯,最终只能靠与最爱的哥哥生下孩子满足自己的愿望。想想这样的剧情都让人有些不适,但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这不幸的人生?
而记录、揭露每个人不愿提及的愚蠢的行径,汇集成册,最终成就了这本愚行录。
全剧最可恨的莫过于编剧,明明是父辈、上流社会造的孽,结果母亲再嫁,开始了新的人生,上流社会只知道报怨自己被安排的人生,将心中的腌臜龌龊宣泄给了拼命想要往上爬的光子。而光子呢,杀死了好不容易不择手段爬到中产田向一家,饿死了象征童年自己的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相干的女强人也只是因为逼近真相而毙命。好像山顶的人拉了一泼屎,扔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倒霉蛋,倒霉蛋生气的把屎扔上去,却只砸到了山腰的辛苦人。
说实话,这种题材的作品,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是无比厌恶的,那时我相信人生充满可能性,在不断拼搏中,自我激励,最害怕一回头发现自己还停在原地。不过,历经种种,看到当年学习成绩很差,家里富硕的同学有了更高的生活起点,看到自己多年所学,到了工作岗位一无是处,看到一部消极的作品,难免会有些共鸣。
当然,不得不说本片有些设定实在是偏颇,比如几乎每个女性角色的人生理想都是找个相爱的人,为他生孩子,实在是偏激而愚蠢。社会阶级也并没有固化到没法打破的地步,生活中处处都是个例,不一一列举了。只是能从剧中看到周围很多人的影子,那些想学人搞潜规则,结果没玩好,把自己玩进去的人,那些执意要强,忽略了自己内心宁静的人,那些自认为冷漠如铁,两三下就被触碰到内心柔软的人。怪谁呢?只能怪愚蠢,这才是另一种宿命论。
(写了好久了竟然一直没有发出来
人类是蜿蜒流淌的河流,在难以预料的时刻流经彼此。
这部其实是文艺片啊,像怒一样,那些质问导演为什么杀人如此容易的影评er未免失之偏颇。
印象深的几个慢镜头。开头结尾公车上遥遥呼应。在案发后的场景里,榻榻米视线的镜头缓慢游走,终结在通往二楼的楼梯,然后在楼上卧室继续向母女两人的尸体推进。再之后固定在墙上鸟巢状的装饰品。之后凶手洗澡的固定镜头也很有意思,血迹在浴室的墙壁上滴出很长的痕迹,最后配乐炸响,突然一下被淋浴的水流冲走。
上面几个慢镜头让我印象很深的原因,是配乐搭配画面,运境是在极其优美地流动的。还有一个光妹跑进auditorium的慢镜头,镜头固定在门口向内拍,两侧阶梯座位对称,光妹在画面中央缓缓跑远,显得灵动且美,像她突然开始生机勃勃的生活。
电影后半让我悚然一惊的时刻,是光妹对着虚空剖析心迹,袒露自己的罪行。她被心理医生开门打断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前一幕中小7抓起花瓶,沉默又用力地砸向宫村的后脑。她做错了什么呢?她对小7说,“我觉得光子是有可能杀掉田向一家的人。”
那么就此柳暗花明。宫村在这件事里全然是个冷漠的旁观者,她评价光子“太有野心”。自从她把小7当成可供倾诉的对象,于是又可以掺上些许微妙的主观论断,“我可不要像她一样不自爱。”小7在旁边沉默的听,笔记本扣住放在桌上。
我起初以为小7杀人是因为听到光子的遭遇,痛恨宫村当时冷眼旁观没有帮助妹妹。其实不是的。这一段走双线叙事,所有屈辱的细节都是从光妹的叙述中透露出来,在外人眼中她不过是“野心勃勃”和“不自爱”,得出这样评价的宫村罪不至死。小7杀她是因为她想到了光子可能是杀死田向一家的凶手。
所以聊天中宫村提到自己听说光子被收监,小7立即问她:“从谁那里听来的?”宫村回答说是大学朋友的圈子。那么合理推断下,小7突然旧案重提独自调查,目的一直是收集信息,为监狱中的妹妹掩埋凶案(准确说是为了确保妹妹被起诉的罪名只有虐童没有谋杀)。电影里的从头到尾,他一直知道光子就是凶手。
宫村淳子在采访开头说,自己算是大学毕业后比较奇怪的女孩,其他女孩子都能找到捷径,不会像自己这样付出努力。一语成谶。夏原邀请她去吃饭的那次,她们共同乘着一位insider的车去餐厅,镜头给到她们几个在门口下车,宫村就此进入夏原五光十色的社交圈。多么像是在教学楼门口,夏原对着光子招手,邀请她和朋友共进午餐,光子“诶诶诶”地惊呀着,坐进某位insider的车里。前后呼应,循环不息,女孩们走进的故事其实完全相同。
宫村嫉妒着夏原和insider们玩在一起,没想过那是夏原当皮条客换来的捷径。
她嘴上说自己不讨厌夏原,但她会买夏原家同样的装饰品放在自己的咖啡厅,待人接物成熟得体,善于倾听,亦像是夏原。
唯一想要落泪的一次,是在宫村后来的叙述里。我从小浸在女孩之间微小又微妙的敌意里长大,因此轻易认同宫村对夏原的莫名敌视和心口不一。这种敌意时准时不准,最容易朝着优秀的女孩子投射而去。而光子小时候一直受到成人世界的伤害,缺少来自母亲的教育,与同龄女孩的交往经验约等于零。这种浅薄无知之下,她恰恰是全心全意仰慕着夏原的。
多可怜啊,宫村这样的中产女孩看到夏原,羡慕和嫉恨都藏在心里,偷偷觉得她somewhat bitchy。对比由于家庭背景,而在和同龄女性交朋友时相对单纯无知,缺乏判断的光子,纯粹的喜欢着夏原,却因此受到了更大的伤害,累积之下做出了杀人的凶行。因果轮回之下,苦者只有苦果。
…个人对被杀的小出惠介和夏原两口子反倒没什么想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间的结合其实堪称完美,想法容易契合,生活效率极高。他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找大企业的千金为自己铺路,事业有成之时找高知高能的魅力女性结婚生活,让人即使难以理解他自洽的价值观,也不得不承认他本人与社会规则的高度契合和由此获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故事的时间线是可以借助夏原理一理的。光子大学并没有毕业。之后光子和夏原重逢时,夏原的女儿目测已经有四五岁大了。影片里的现在时距离灭门案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年。影片开头小7和女律师谈话时说到千寻被发现时和一岁小孩的体重差不多,说明千寻的年纪比一岁要大一些。
唉。
想了两个小时还是觉得非常介怀小7对那个孩子的感情,我记得他站在病床前看千寻的那一眼,绝望又压抑。思考到伦理相关又总是忍不住把他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他和光妹说:“我会照顾好千寻。”
但是孩子还是死掉了。光妹听完这个消息扶着玻璃墙大笑起来。
然而她爱这个孩子一定比小7爱的多,她还说自己想要和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可惜她和小7都做不到。
最后她担了他的罪责去坐牢,他帮她隐瞒杀人的事实。
非常白夜行了。
他们两个在整部电影里只面对面见了一次,开头那次focus在光妹,她有一种异样的兴奋,像一个真正的精神病人。结尾那次focus在小7,他的脸隐没在阴影里,沉默且痛苦,甚至在光妹伸出细长消瘦的手指,隔着玻璃板抚摸他的时候也是。
光妹说:“我最喜欢秘密了。”
她又说:“只有哥哥会和我站在一起。”
而我,一个狗血禁忌爱情的狂热爱好者,想的是如果那个孩子没有降生,故事结尾会不会有所不同。
20170902更新
评论有好心人提醒说电影里提过小女孩是三岁,由于近期没有重刷打算(也没看到在线字幕版)可能暂时不会重复确认和修改…关于这部分请大家谨慎参考哦(˶‾᷄ ⁻̫ ‾᷅˵)
(有点怕再看一遍又要抑郁一阵子 和看过这篇影评的朋友们说声不好意思🙈
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这好像是踏进社会那一年就任知道的事情。阶级固化,也好像是在单位努力奋斗,坚持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人脉,人情之后认识到的事情。如果已然是这样,那我们还需要努力什么?这也是蝼蚁般我们努力工作时偶尔会想到的命题。但是阶级他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不是一条线,所以如果你不能像富二代,富三代那样自由潇洒,那也请在你自己的阶级中保持一种独立,清高,本分和积极的状态。我没有过过不是我阶级的那种特别富裕或者特别潦倒的生活,但在我本阶级范围内,我也可以从一无所有到有房有车。而从无到有的过程,谁又不是血泪满面?我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受到了委屈,就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发泄。当然这样的人是存在的,某些时候也好像并不忍心去太多的责怪,这或许就是影片真实地方。人在受到伤害,困顿无助,迷茫的时候,也许真的也想成为那对兄妹!但当你的心理走到危险边缘的时候,还是应该提醒自己,这是错的。我边看电影边在想,这么多年我挣扎过来没有放弃自己,很多时候跨错的步子及时调整回来,真的是好不容易,为自己鼓掌。
我从来不期待 世上有所谓的平等 但至少该让人怀抱希望 偏偏世上就是有恶魔 连别人的希望都要破坏
哥哥武志和妹妹光子自幼家境贫寒
有时甚至食不果腹
兄妹两人自幼被父亲虐待
小学三年级起妹妹就一直被亲生父亲猥亵甚至性侵
但在事后得知的母亲眼里
是妹妹的错
妹妹先勾引了父亲
自小都是哥哥照顾妹妹保护妹妹
哥哥也是唯一爱着妹妹的人
哥哥为了妹妹什么都敢做
后来父母离婚
父亲离家出走(也可能是死了)
母亲与他人结婚有了新的小孩
武志和光子好像只是她人生中的失误
——当作不存在一样就好了
追求她的幸福去了
这是《愚行录》中的主角哥哥武志(妻夫木聪 饰)和妹妹光子(满岛光 饰)的童年经历,长大后的哥哥成了报社编辑的记者,而妹妹被指控虐待自己的孩子,被关进监狱服刑
《愚行录》改编自入围第135届直木奖的贯井德郎同名小说,本片提名了第73届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奖
电影《愚行录》以一名报社记者对一年前的灭门悬案的后续跟踪调查展开
镜头画面是典型日式悬疑片的偏阴冷色调,故事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地展开,没有什么爆发场面,连凶手作案也没有直接镜头,只有凶手杀人后冷静的在受害者家中冷静地洗去身上沾到的血迹
克制的情感、阴冷的色调,就连冰冷的叙述,感觉是和电影《告白》很相似的调调
故事一开始武志(妻夫木聪 饰)偏偏要查一年前已经脱出大众关注的灭门惨案,报社总编出于同情,毕竟妹妹入狱对武志是有一定的打击,就让他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
武志再次走访案发现场、被害人的熟人,去寻找是否会有新的线索,虽然不知道能查到什么,但抱着有些话一年前不能说现在可能能说了的心态,和受害者的朋友们聊着受害者的曾经
死去的是田向、夏原夫妻和他们的女儿,田向和夏原都毕业自名校早稻田大学商学院,两人男才女貌、家庭美满,是周围人艳羡的对象,是谁这么狠心杀了他们呢?
田向毕业后的好友,诉说着虽然曾有一次和他一起玩弄了一个女生感情的田向,其实是一个好人
田向大学时期同在一个登山社的前女友说,田向是那种乍看之下很自私,其实相当有原则,所有选项中,绝对会选最好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为此不惜付出任何努力的人
例如曾经田向说很爱自己,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公司社长
为了得到向往多个备选公司的内定,田向不止对一个女生虚假地说着我是真心爱你
在田向眼中,求职时大学毕业之后,出社会的第一道关卡,这个结果会大大左右往后的人生,当然要趁着现在使出浑身解数,有后门不走白不走
两个被欺骗感情的女生一起质问他,田向完全没有羞耻感地说着,“你们当中也许有我未来的另一半,如果没有这一场闹剧的话”
田向的妻子夏原拥有出众的气质和美貌,因为自带光芒,大学时期,成了校园里大多数女生羡慕对象
在男生眼中,她除了美貌,也是十分特别的人,会认真听自己讲话,会察言观色、不会强出头
但这样的人其实十分心机,勾引别人男友、把朋友介绍给学校内部生当玩物,等等(内部生是指大学中靠着家世背景从附属学校直升上来的、上流社会学生组成的圈子)
不过表面完美的他们也是彼此“最好”的选择
夏原曾经的朋友说着,“女人心机成那样,真的不简单”、“她的死法我一点都不意外”
同样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武志的妹妹光子也曾是夏原的朋友
当时,夏原带着目的地接近了毫无防备的光子,让光子不敢相信这样的自己也有人主动找她做朋友
光子因为自己的出身,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来自谷底的人,她用一切努力在往上爬,包括刻苦的学习、考上稻大
想要付出一切努力换取将来的幸福的她,考上大学之后才明白像她这种大学才开始的人毫无机会,大学的友谊也是要看家世背景的
努力到这一步都要被父母拖累的她,面对夏原的邀请十分开心,以为融入他们就能获得挤进上流社会的机会
殊不知,这一步是逐渐走向一个吞噬自己的噩梦
拥有姣好的外貌、超高的情商的夏原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内部生的圈子,以及带着目的的接近漂亮的外部生妹子并讨好她们
光子就是被她介绍给内部生圈子里的花花公子们,供他们取乐而已,并没人打算认真对待光子,而光子单纯地以为,会有一段恋情发生
为什么不会认真对光子呢,因为她的身世背景……
因为家世平凡是她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急于甩掉出身不幸阴影的弱点,成了夏原的利用她的理由
最后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别人的容器,而容器永远无法填补自己的虚空
多年后,光子还陷在当年经历的阴影中,在被性侵的噩梦中走不出来
阶级分明的大学校园、光子的创伤回忆,跟这件悬案有什么联系呢?表面冷酷迷人的调查惊悚片,暗藏着的是对不公的控诉,是对人性丧失的控诉
愚行录,愚弄的是谁
以出身为资本的花花公子玩弄着感情,践踏人性的底线,愚弄的不过是他们自己,他们只不过是懦弱到,无法直视脱离了父母的资产他们什么也不是的事实
以为靠双手付出靠忍辱负重,就能脱离谷底的妹妹光子也被愚弄了,受过创伤的她就像是飞蛾扑火般,只为抓住追求幸福的一丝可能,就如同所谓的宿命论,生来悲惨的人注定做着悲惨的选择,只能又摔回谷底
妹妹说母亲是16岁生下哥哥的,鉴定妹妹精神状况的医生,淡淡地说以前那个年纪生产的人还不少
(向来如此便对吗?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你也应该习惯?)
凶杀案的破解似乎已经不是重点,阶级固化的不公带来的愤恨,才是伸出利刃的恶魔
残酷的社会在一点点教会人们
应该像电影中田向那样
不选择正确的、只选择有利的
可是
这样充满人性探讨的电影总会在让
疾步前行的人们
能慢下脚步来默默思考
社会变成这个样子真的好吗?
人性不仅黑暗,而且愚不可及。
一起灭门惨案而生的线索勾连,堂而皇之的将人类的愚蠢生物属性真相了出来,看得观众寒毛卓竖。
改编自贯井德郎的同名推理佳作,电影《愚行录》集结灭门血案、家庭暴力、校园欺凌、职场潜规则、变态乱伦等多重元素,展现一出连锁的社会悲剧。
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被杀,负责这篇新闻的杂志记者田中(妻夫木聪饰)开始了对夫妻二人生前朋友的采访。与此同时,田中的妹妹光子(满岛光饰)正因为虐待女儿而被拘禁审问。随着光子女儿生命的逐渐微弱,田中的调查收获甚多,案件真相似乎准备浮出水面。
然而,真相的露头更像是被害家庭浴室里,转瞬即逝的杀手身影一般,只存在于暧昧的暗示之中,一旦有雨水倾泻,线索立刻被洗刷到不复存在;又会在过后无知觉中忽隐忽现,挑逗人心。
光子开始时就说,“我最喜欢秘密了。”
这句话的深意并不在于后面对她们兄妹的关系揭示,亦或是案情真凶何在、过往沉重的家庭谜团……这些全是本片的悬疑点,却都不是重点。
影片首尾两处公交车上,涌现着人们陌生的脸、各异的神态。镜头平移定格到的主人公田中,也只是社会万千人物的一面。我们作为观众,像车上其他人一样,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他;他呢,以记者的身份,同样是旁观者的角度调查案件。当事件推进,田中与案件融为一体,我们突然不寒而栗,怕是自己也搅进了某种深渊。
其他悬疑片或许重点在于寻找悲剧的源头、秘密的真相。而对于《愚行录》来说,悲剧的源头从一开始就被显露出来了,而且仿佛直白地告诉你,
每个人都有问题,只不过线索太多,都拆出来的时候不要太触目惊心才好。
比如田中对于几个人的采访中,调查出的社会问题:
1, 职场:“聚会当选妻”。遇害的男主人曾经轻视女性,自大妄为。甚至认为女性放荡,可随意持玩乐态度与之相处。
2, 校园:校园霸凌,校园冷暴力。同学之间羡慕妒忌恨。遇害女主人实属绿茶婊,仗势欺人迫害闺蜜,自己择的一干二净。
3, 阶级:家庭背景的阶级:富二代与单亲子女、社会地位的阶级:追求工作的潜规则,学生之间的等级:内部生与外部生。
采访调查的结论是:(受访者中)好人极少,表面上的好人其实并非如此。极少的好人(比如努力奋斗的光子),也被带着开始变质,正如这个愈加腐烂的社会。
而在几日的采访中,每个人到后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崩溃和精神恍惚,如果说这个现象是反省,不如说是他们对于往事重提的痛苦。你看,作恶之人也知道自己曾经作恶,也知道作恶之滋味不好受。
在采访中,过去的画面与现实状况穿插。活着的人并没有变化,死去的人似乎死得其所,被心魔所制的人愈加疯癫。多年以后再谈起往事的人们,仍是以我为主的相互猜疑、相互讨伐。
在采访中,观众也被暗浮的真相之影迷惑,疑问重重了。比如一直以旁观者视角挖掘真相的田中,真的是在寻找真相吗?
调查的结果又是什么?是这个看似完美的家庭中,并不善良的夫妻二人?还是他们冷漠的朋友圈?还是这整个变态的社会群景?
或许,他的调差是为了毁灭真相,所以真相究竟哪般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浮出水面的过程、线索的接连,以及每一个活着的、正在讲述过去的人的态度。
又或许,他的目的还有复仇。要知道真凶之手所握的不止有尖刀,更有尖刀之上,满载恶意而生的怒气与杀心。
采访到最后阶段,田中杀死了一个人,原因是她可能已经猜出实情。血染衬衫时恶意尽显,然而当下的恶并非来自当下,过去的痛苦也会不断绵延至今。
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影片的答案是很绝望的,就两个字:轮回。
循环往复般继续着。就好比田中和光子的童年悲剧,似乎完整嫁接到了光子与她的孩子身上。遗传性质的恶化,可怕到不易察觉。最后光子的孩子去世,死亡最终带来了终结,可这就是恶劣的极致了吗?
循环往复般继续着。因为人们不会因为小恶而深思,只会为一己私欲不断作小恶。或者说,是不断自行聪慧之路。当欲望之火生起,当妒意正浓,当以为做一些“聪明事”就可以达到期望的高度之时,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便开始孕育日渐庞大的恶意。
把愚蠢当成了聪明,集体性质的作为引导了社会性的恶化情绪。
而本片中社会性的恶化情绪,更来自于社会等级带来的冲击。
复杂的人际关系、虚伪的人情冷暖、无来由的情绪爆发、日复一日的积怨深重。似乎只要生活着,就有痛苦;只要欲求不满,就会痛苦。这一切,在《愚行录》里被展现得十分阴暗。
在摆脱低等阶级、向上爬的时候,免不了碰上背后捅刀子的;在特定环境里,人人都可能是笑面虎。单单做个好人自律就够了吗?
“我从不认为这世界是公平的。”
从小遭受家庭暴力的田中和光子兄妹,好像一开始就低人一等。
于是为了保护妹妹而反击的男孩、为了获得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女孩,全都走上了岔路。
于是有人学着相互勾连、以恶制恶、以恶传恶、愚行接着愚行。
开始,光子坐在阴暗的探访间,对着哥哥说出自己偏爱“秘密”的告白。
最后,光子精神恍惚,坐在洁白明亮的治疗室,对着空气说出自己杀人经过。
真相与秘密融合在一起,冠冕堂皇地做着不堪的事情,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
是可怜人如何,是恶人又如何,终究是那些在前人愚蠢行为下埋藏的种子发了芽。
种子发芽,长成回忆的触手,夜深时刻便开始窜动蔓延。
手的缠绕,心的祭奠。恐惧于心魔之中的女孩,不幸走进深渊。
抛开这部电影回到现实中来,面对时常可见的失败的爱、失败的生活。有人努力追求想而不得,有人爆发“聪明”开始行动,有人丧失心智麻木前行,有人嫉妒,有人愤怒,有人憎恨,有人作恶……
而大部分人,选择压抑情感,默默的活下去。成为顺流而行,顺其自然走下去的大多数。
就像影片开头和结尾,田中分别不情愿和很主动的给别人让了座。车窗外一个是白日冷光,一个是天色渐黑。好像一切都有了变化。
接着镜头慢移,车上众生百态依旧。似乎,这个社会还没变,还在继续着
愚行。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欢迎关注。
本届最佳候补。双线结构,一条是单亲妈妈光妹虐待女儿的自白,一条是小七调查灭门杀人案。两条线最终交织到了一起,两个案子直到最后都没有揭明真相,而是给出了充分的线索留给观众思考。叙述为主,从各人矛盾的叙述中看人性,有竹林中的味道。镜头语言干净克制到近乎冷酷,精彩。
#SIFF2017#大银幕上看妻夫木聪完美的颜,所以看到前排有位男生,每当出现小七特写镜头或者单人镜头时,都会拿起手机默默拍时,是不是应该把他打死呢?
画面拍的非常美啊。导演害羞地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电影,也真是很厉害呐。
如果把愚蠢的人类的所有的行为都归为愚蠢的话也就没有什么讲述和记录的意义了。然而也只能如此活着,在愚蠢中做对自己最合理的选择和最精湛的演技。(光酱真人好美好可爱因为是首场舞台挨拶加一星w
乱伦 虐童 杀人 挖掘真相的人原来是掩埋真相的人
借着一宗灭门惨案,内核是在讲阶层固化。年少不更事的人们,以为拼命考上一流大学,就能爬到上层社会,进了学校才发现,一流大学里已早早帮你把阶层划分好,同一个大学里,你想打进顶层群体,几无可能,跪舔都舔不上。
每个人都愚蠢地在世间行走,带着嫉妒贪婪和随时杀伐的恶念,惶惶度日。日本不是差别社会,而是阶级社会。有人笑意盈盈一把将你推入深渊,有人巧言令色夺走你的挚爱,有人慈眉善目陷你于万劫不复。一起灭门凶案映射的众生相,收起烟头装成瘸人。丑陋的人性泥潭中所有人胶着纠缠,在谎言乱局里难分难解。
黑庆应黑得带感!
其中有一幕群手的戏份,也算年度难忘瞬间了
导演用很认真的态度拍出了空泛无力的作品。悬疑感还没造足就开始匆匆说明每个人物动机,导致最终满盘皆输。卖力铺细节和煞有介事地旋转多个视角,还是拯救不了这么老生常谈的所谓“人性黑暗面”,说起来此类日本小说电影真是同质化严重,永远一个死气沉沉的调性。两位主演的表演是片子最值得看的部分。
至湊佳苗《告白》以來,這種人性扭曲病態癡線不正常中二病復仇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出現,說穿了這些作品都帶著同樣的價值觀,自私到極點,中學生水平的心理思維,但為何會大受歡迎?向井康介算是為這「類型」加入了階級意識,其空洞依然,如果電影拍得黑色喜劇一點,諷刺性強,會否來得有點意思?
日本版《踏血寻梅》,宿命和阶级毫不留情地雪上加霜,在人性的角力里,我们撕毁自己能赢得什么?什么也没有。上层越来越圣洁,底层越来越污秽。没有救世主的,每一双碰触你的手都是要拉你下地狱的恶魔。哦,“如果真的是恶魔反而不可怕了。”
“最后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别人的容器,而容器永远无法填补自己的虚空。” 用荒谬回应荒谬 以愚行对抗愚行 彻底的绝望 对阶级分化社会的控诉 鄙视链背后是一条人吃人的食物链 光妹继续扮演美如画又让人心疼的小女孩角色
冷峻,疏离,放眼皆是虚伪,淡漠之中的一丝人情味,仅限于兄妹之间,原生家庭的悲剧渗进血液,阶级固化击碎平女孩梦想,妻夫木聪和满岛光厉害,满岛光去哪里都像带着一道光,对着空气自述那一段很动人,妻夫木聪婚后丢掉偶像包袱,继续挑战不同性格的角色,这个片子要进旬报十佳吧。
看完了就是觉得很空洞,推理的过程走马观花,根本感觉不到戏剧张力,虽然故事已经够黑了,还是觉得所有主创都差点火候。什么阶级社会,人性自私,童年毁一生的情节放在一起,只让看惯这类电影的人觉得肤浅符号化,虽然一切很可怕,还是让人觉得无聊,也许所有匪夷所思的重大杀人案,真相都很无聊吧。
#SIFF 影像上的惊心不在于物或事,在于人,每个常人。目睹的每桩愚行向着人心屈卑,女性角色话语中的自我物化,可怜的时代心理。妻夫木聪漩涡中央的爱憎入木三分,满岛光表演也尤厉害,两人冰冷的暴戾和践行的恶,是和直截点出的"阶级社会"平静、几乎理应的对峙。恶,怒,愚,小七演出了个系列
感觉我有可能是第一个看到这个片子的中国人,极度地阴暗冷峻,加上Casino厅给力的空调,几乎是扶着墙走出影院的。画面相当克制的日式推理,却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人性最为黑暗的作品之一。
愚不是愚蠢,而是貪癡嗔。影片反映的不僅是社會固化的現實,更是人性本能的掙扎,沒有純粹的善人,也沒有純粹的惡人,各人不過是為自己的慾望所推動辯解。欲念不在大是大非,卻在日常是非,導演捕捉得恰到好處,冷峻壓抑與溫情兼具,以案件寫人性,比東野圭吾更佳。
我就一个疑问:那个男的到底哪里迷人了是个女的都爱他??
前半段几乎是日韩影十佳备选了。后半段开始各种跑歪,不平庸但是有些故弄玄虚。好在气氛营造,光影技术,还有一些很有趣很好看的艺术化表达,一堆粗糙的手掌抚摸女主角的身体,带过被欺凌的戏份又十分好看。还有同样是一帮演员的好戏。妻夫木聪则戏份太少完全没发挥。比怒要弱了一个量级,勉强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