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一部印度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是继《三傻》《起跑线》《嗝嗝老师》等片之后继续关注印度教育的片子。最近国内媒体也在讨论的“寒门无贵子”的话题,放到印度,就不仅仅是寒门,而是贫富和种姓带来的天堑,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与史诗传说。剧里两次呼应的台词,良师都在国王身边,国王的儿子才是最优秀的,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比王子阿周那射箭技艺好的首陀罗的孩子被要求砍去拇指当作拜师礼,而这么要求的老师竟然不觉得有罪过,难怪摩诃婆罗多的结局是一场毁灭一切的战争。
ps:再安利下男主演员Hrithik Roshan,作为宝莱坞中生代最会跳舞的明星,颜值演技都在线,这部剧里并没有发挥跳舞特长,也没有靠颜值,胡子拉碴的演出了贫民感,肤色也黑了一度。要啃颜值的小伙伴,推荐十几年前他和印度第一美女Aishwarya Rai的经典电影《阿克巴大帝》。
Super30基于印度天才数学家Anand Kumar的非凡真实故事,他出生于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Anand每年将30名高度贫困但学术上光明的学生引入他的“超级30”课程,并在一个高效设计的课程中免费教导他们学生帮助他们破解印度最严格的印度理工学院(IIT)入学考试。这部电影捕捉了阿南德生活的考验和磨难,以及他为建立“超级30”学院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他的斗争和成就,以及一个人如何改变贫困学生的生活。
电影《super30》好像也叫做《贫民窟的状元班》,其实这部电影看起来特别感觉还是不错的,近一两年来一部电影出了几部不错的,主要是对于平民社会不断的自身努力取得成功,这种比较励志的电影,好像这类的电影票房的还不错,当然,其他介绍的时候也说,一部电影有一些神剧,但是就近两年来,网络比较高分的电影来说,其实都还是算是不错的。 其实一个地方的电影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印度自己自身有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吸引人的一个点,就是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度社会的矛盾,或者说是对于平民阶层的诉求,会有了更多的体现。印度社会有着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也算是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吧,比如说对印度印象大都还停留在之前,人多贫穷落后一些关键词。当然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说就算是现在,在印度,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会有一种逐渐的提高,但是印度社会本身存在的阶级差异。贫富差距,女性权益受到损害,这些问题上并没有得到特别大的改善,或者是说没有得到根除。
对于欧美的一些常态的社会来说,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对于印度来说,我觉得好奇心会更强一些,比如在印度这样一个相对于比较落后的地方,他有着自己的地方特色。其实很多印度电影都有一个很聪明的地方,是会比较夸张,另外一点就是。一言不合就跳舞。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其实他整体的感觉,都还是比较励志的,而且对于情绪以及氛围的渲染也还不错。选材也并没有直接性的,对于某一个人进行特定的描述,而是通过他人第三者的口吻来讲述。
看评论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我觉得这个倒是真的,挺励志的。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并不少,但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或者是说在印度的那种本身就贫穷落后。男主角自己都生活在困境的情况下应该能够放弃以我的成就而去回到初衷,致力于发展教育,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的机会,就像结尾处所说的,他不是改变了30个人的命运,他可能改变了上千人的命运。
相信电影的内容可能根据真实的情况会有一定的改变,但是如果说让一个班级里面30个人全部考上大学,而且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再去追赶,如果真的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那首先一个前提是,这30个人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是热爱学习的,并且一直坚持的学习,并不是说他们起点有多高,因为他们的起点很低,但是他们有着学习的一种动力,或者很多其他的人,他们不是没有学习的动力,而是他们除了学习之外可能有更多的选择。这就造就了这30个人最后能够成功,因为这是他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说也许他们的起步点并不高,但是他们的动力会比较充足。
其实本来以为这部电影整体都是比较温情,或者说励志的,但是忽然之间,就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时候,又开始唱起歌来跳起舞来,觉得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就是动不动就可以唱歌跳舞,而且每次都赶上一个什么节日,就是大家都被撒上彩色的粉,然后在一片粉红粉红红绿红绿,反正色彩斑斓的状况下开始唱歌跳舞。
我觉得他能够被推荐出来的印度电影,通常都不会很差。
印度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大多数他们还安于现状,并不想要去更多的改变,但是就是有一些人他们其实非常聪明,在许多欧美的企业中,都会有一些印度裔的工程师或者是技术人员。要知道印度可能是人口最密集的一个国家,在这么多的人口当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多么努力或者是多么杰出的才华,所以说我觉得在印度分成两种阶层,或者是说两种不同的状态,聪明的人非常聪明,嗯,懒惰的人也不能说懒惰的人只能说是不想要争取的人更多。这就造成了印度贫富差距分化非常严重的一个情况,很多电影里都有这种事情,其实印度并不是只有平民,也有一些正常生活的人,他们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比较有成就或者有一定的金钱,嗯,那些个平民他们一直贫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一直很安于自己的生活,并不觉得这有问题。本身印度就存在着阶层差异的,就算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这种改变并不被大多数人所重视,所以说很多印度人他们依然保持着现状,而有一些人,他们却一直在改变。所以说在印度整体来说,教育的重要性更加任重而道远。
反正看了一部分的印度电影吧,就是近几年比较宣传多的电影,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印度社会的腐化。以及政府的不作为。其实在很多的印度电影里都反映出这个问题,就是印度政府的不作为。不知道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说一种特异的宣传。但是在看的这些电影里面确实没有看到哪一个中,服务部门是特别的积极的。
我记得上一部看的觉得比较好的电影是起跑线讲的是印度的一对夫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而奔走的故事,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看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在印度并不贫穷,他们是富有的,他们也和中国其他的家长一样面对的孩子,求学的窘境。但故事到最后更多的宣扬的是,面对贫穷和富有的家庭状况,不同的孩子所面临的现状。
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好的,值得去观看,而且如果能在国内上映应该会更好一些,近几年韩国电影其实上映的不多,印度电影稍微还上映了几部,更多的只是欧美和中国的电影会比较多。而作为网络更加发达的现在,各个国家的电影都可以观看,而不仅限于美国或者中国电影。在电影拍摄手法或者是拍摄理念方面,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韩国的方法,这是对于社会问题直面剖析,而印度总是对与现状的一种想要渴望改变的诉求。
感觉像是在看神话故事。对电影中表达的某些价值观不敢苟同。培训学校校长那么优待你,你某天灵光一现,突然离职,给人家造成的损失谁来赔偿?有价值的劳动理应获得报酬,谁受益谁付费,非要违反经济学规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的后果谁来承担…… 我认为阿南德没必要离职,可以跟校长商量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和学校签订合同,他自己做担保人,让他们先过来上学,等他们考上大学后再在假期里回来给学生上课或者等他们工作后再慢慢还钱。凡事都好商量,有些冲突起的不太必要,徒做很多无用功。
“如果你想培养国王,那你就去教王子。”这句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台词给我的感触最深。它所反应出的是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与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影片主角阿南德少年时期因家庭难以支撑学费而被校长羞辱、勒令退学;凭论文得到剑桥大学教授青睐后又因凑不齐学费而不得不与这所国际知名高等学府递出的橄榄枝失之交臂。(阿南德将录取通知书用以包装廉价的薄饼,透过门缝看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被当做垃圾随手烧毁,少年的眼神令人痛心。) 青年阿南德开班无偿教导贫穷少年们,以不同于寻常的教学方式,扛过一次次困难与危机,将30个孩子全送入了淘汰率极高的印度理工学院。我注意到阿南德与他所教的低种姓孩子们都是黑皮肤,衣衫较为褴褛。而上收费补习班的孩子们则是白皮肤,服装光鲜亮丽。阿南德的学生们说不好英语,幻想步入印度理工学院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自备。再次体现了不同种姓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20分钟的舞台剧表演算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阿南德以略显残酷的方法,逼学生们直面恐惧与自卑,并最终战胜自我。 影片同时蕴含着积极的一面。阿南德的父亲只是一个邮差,但他认为“时代已经变了”;阿南德认为“王的儿子不能当王,有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王。”直接对社会现实,对森严的制度提出挑战。
关键词:老师,教育,学生,穷人,富人,坚持,勇敢,分享,爱,无私 该影片讲述了数学天才阿南德成为老师免费开设培训班,让穷人的孩子们免费受到教育考取i it的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阿南德,他的智慧超乎常人,成为辩论赛的第1名,为了可以长期阅读一本外国杂志,他邮寄了一封信(他自己写的文章)给剑桥大学。不出所料,他被剑桥大学所录取,他的父亲四处为他筹钱,但是现实就是令人痛心和残酷的父亲没有借到钱,而且还意外的去世。阿南德,受到现实的打击,和自己心爱的女生分开,街头叫卖脆饼。意外的遇到了拉兰这个富有的人。阿兰德瞬间成为最优秀的培训师,财富也不断的增长,生活质量也大大的提高了。在酒池肉林红灯绿酒当中迷失了自己,他的眼中只有金钱。一个夜晚,车夫带他回家,途中与他闲聊。车夫的话语瞬间让阿南德醍醐灌顶,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对自己的教导。发现开设培育培训教育机构的人都是将教育做成生意,让穷人的孩子完全没有机会成才。看清这种现实之后,阿南德迷途知返,将所有的积蓄开设免费的培训班,吃住全包,录取30名,穷人家的孩子帮助他们考取rit考试。 父亲的智慧 虽然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小的邮差员,但是他的思想和眼界完全与常人不同,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尤为深刻——分享会让2变成4,不分享就会等于0。而且他告诉别人,现在不是国王的儿子就会当成国王时代,现在的权力掌握在有才华的人手上。因为父亲的教育和平日里对孩子的鼓舞。让阿南德,在最后时候能够深刻的理解出父亲的用意。能够无私的去帮助更多的穷人家的孩子,受到教育,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教育 教育是平等的部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国界。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教育应该是都可以得到的。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教育让富人们所占为己有。成为收取金钱的管道。穷人的孩子并不比富人的孩子差,他们也很聪明,他们也是天才,但是因为环境,连说话,穿着都会极其的在意身边的人的眼光。阿南德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考不过贵族阶级的孩子,而是因为心里深深的受到自尊的伤害,听不懂,对方说的话语,他们害怕被别人嘲笑自己,很脏很丑陋,没有漂亮衣服。我特别喜欢阿南德老师的教育方式,它是通过生活日常,以及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实践,让孩子们,自己从中明白。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而学生的思考最为重要。 在看该影片过程当中,阿南德老师的举止让我尤为感动,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泪目。也让我意
整部電影從Super 30學校創辦開始才變得好看,估計編導沒想花太多篇幅在老師的早期經歷和人生起伏上,所以很多事情都一筆帶過,結果就是心理變化的依據不充足,變得有些為轉折而轉折了。從個人理解出發,教育最基本的是方法和目標的建立,進一步就是實踐和心理的完善,最後則是價值觀的構成,就電影而言,前兩點都圓滿完成了,最後一點雖然表現的不夠清晰卻也有觸及,並且採用了老師和學生的雙視角,更加讓其教育成果具有說服力,而不是像《銀河補習班》那樣誤人子弟的空想主義。
俞白眉应该好好看看,这才是银河补习班的正确拍法
用数学改变命运
很精彩!
在印度斋浦尔看了这部印地语电影,有点难忘还有点无聊。无聊是因为听不懂,也没有任何字幕,有点醉人。但是电影本身也许就是一种语言,剧情大概能够明白一个梗概吧。一个穷学霸被剑桥录取没钱去念,然后父亲离世女友分手,人生跌入谷底,帮富家子弟补习又醒悟到底层的悲哀,转而帮助底层学生考入顶级学府,被政府权贵打压不屈服的励志故事。没准国内能引进这么鸡汤的电影,赌张电影票吧。
感觉比较失望
揭露是为了改变,隐瞒是为了希望。不灭希望之火,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有这样的老师,我相信他们会改变!
印度新东方
真的是师父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不仅老师好 学生也很争气看到他们自己搞了个幻灯片来解决书不够看的问题真的又感动又欣慰No之歌真的展现了印度的名族特色唱歌跳舞信手拈来最后的反击战真的是活学活用了男主一家人也很好弟弟一直无怨无悔的支持着哥哥
教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连教育都成了商业,那低层百姓将陷入难以攀爬的深渊中。
华丽但刻意渲染的煽情,归根结底还是种姓问题;本周上映泰卢固语电影Dorasani也是相同题材,上周泰米尔语的Raatchasi就是简化的女版故事,这算是同类型片的集中上映吗..
虽然估计宝莱坞善于神话角色 还是不错的故事
没有退路!两次落泪!@Newport Center AMC
印度能够出这种人确实难得.
致敬真实的故事、它的意义和故事里的好人。
《贫民窟的状元班》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底层人民的人。
不喜欢这样的圣母电影,不知道现实中的阿南德老师是不是也是如此浮夸,这部电影的励志我不太懂,改变30个人的命运确实厉害,但电影开头的第三世界的基础教育与支持继续教育这类改变不是更应该反思的吗?很多年以前的三傻把人们的视线从如何考试拉回如何思考,但这部符合印度国情的超级30仿佛只为歌颂一个人,最后再强行扯上30个人的下一代会改变。。。
电影是真实改编,有些情节却匪夷所思。导演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并让故事更具冲突性,人为地夸大了一些情节。阿南德让人尊敬,但太具理想主义色彩,而缺乏现实感。他的行为有些不计后果孤注一掷,他的成功也具很大偶然性。有时适当的妥协是更为现实的考量,恐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别急着捧,也别急着骂,建议你们去看一下《孩子王》,对,阿城的。
我在想印度电影之所以那么动人,是因为在那个大部分人都活在阴沟里的国家,只要有哪怕一丁点的梦想都让人肃然起敬。又忍不住哭了。人生从来不是公平的,至少还有人愿意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