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米开朗基罗的画是在一家画室的网站主页,是那副著名的上帝之手,后来学画过程中渐渐熟知了这位艺术家,艺术家这个称呼对他来说过于乏味平淡了,老米在地球上曾经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过, 每个艺术生大概都画过《米开朗基罗》石膏像吧,那个他苍老萎靡,棱角模糊,然而出自他手下的大卫,小卫,哇塞,美男标准啊,后来看了BBC的这部影片,更深层的了解了他的个性,他说:艺术只应天上有,他讨厌任何人的批评,按照当下的网络用语就是迷之自信,自信到自负,对他来说是褒义的,他桀骜不驯且充满创造性的个性成就了他无可逾越的艺术巅峰,看过西斯丁教堂天顶的人,无不膜拜到肝脑涂地,抑郁沮丧到想放弃,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以企及,难以企及。。。好喜欢他的个性,激进,充满梦想,敢于和主教较劲,却也知道进退,因为他小小的贪财的执念,一个不很完美却很真实的“神”
超凡入圣。除此以外我找不到其他任何合适的词语形容米开朗基罗。
我发现当自己面对米开朗基罗时总是很容易词穷;当时读完《痛苦与狂喜》这部大部头小说是这样,如今看完这部两小时的纪录片还是这样。我记得片中那位对梵蒂冈圣殇实在是难以忘怀的美国律师,为了能在自己家中摆上一件复制品,他不惜跑到卡拉拉山中的大理石矿亲自挑选石材;当他看到复刻的圣殇时,哪怕只是复制品,都不禁抹了眼泪。隔着屏幕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也没有表现得比他更冷静。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永远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那是通过他精妙绝伦的技法所展现出的创造性的观点、伟大的思想和不屈的精神。木心曾说,这些留存于世的作品只能反映创作者品质中的十之二三,但仅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许已足以使人神魂颠倒。
从酒神像到梵蒂冈圣殇,从大卫像到美第奇家族陵墓,从摩西像到佛罗伦萨圣殇,还有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西斯廷教堂祭坛画、卡比托利欧斜坡,一直到辉煌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米开朗基罗就像是降生于凡世的星辰,是冰冷的自然法则送给人类世界的厚礼;而他留在凡世的遗产是人类文明永恒的珍宝。
他立于众神之巅,拥抱着阿尔卑斯山凛冽的北风带来的痛苦与狂喜。这是米开朗基罗,没有人能不赞美米开朗基罗。
Divine.
Immortal.
私以为很不错的纪录片。#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是吉兰达约的学生,但他对学徒生涯没有一丝美好。他是个天才,还爱过男人,他作品里的女性基本就是胸部隆起的男人。生命最后财产留给了侄子,他三十岁存的钱都比达芬奇一辈子多,日常拉踩拉斐尔。一辈子基本也都跟美第奇家族脱不开关系。从伟大的洛伦兹,到后期的教皇里奥X和克莱芒VII。跟战士教皇尤里乌斯II,经常争吵哈哈,此期间也完成了诸多作品,他甚至敢去战场找教皇要尾款,很勇。从西斯廷教堂到圣彼特教堂,他作品和他本人嵌入了基督教世界里。 纪录片复原了他造假做旧《沉睡的丘比特》,很有味道,出现了排泄物哈哈。还有制作者自己雕了《大卫》和《圣母怜子像》,在教堂天花板仿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制作运输工具,脚手架,自己运输大理石,很有意思,至少制作经费炸裂。还有演员的碎碎念,感觉米开朗基罗很可爱。
作品有: 1,“昏庸皮耶罗”让他制作的雪人雕塑 2,沉睡的丘比特 3,圣母怜子像,还在衣带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4,大卫,佛罗伦萨市政厅,后存入美术馆保存(多纳泰罗也有《大卫》雕塑🗿) 5,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6,最后的审判,西斯廷教堂
(抨击落体的主教比乔亚被画成了地狱里长着驴耳朵的判官,把自己画成了使徒巴塞洛缪的皮囊)
7,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BBC的这部纪录片拍的真有意思,让我觉得比一般的剧情丰满的电影更有韵味,看的是激动不已,酣畅淋漓,放佛短短一个多小时已有幸陪伴他度过了完整的一生。
近年来是越来越爱看传记和纪录片了,年轻时喜欢fiction,现在喜欢base on the true story,有点类似于在天空飞的太久了,总要落地休息一下,接点地气,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
一个伟人的一生,究竟如何讲述才算美妙?
先给你史料,再给你八卦,献上真人演绎,让现代人一比一的复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然后现身说法告诉你作为米开朗基罗工作时真实的美丽和哀愁,满满的代入感,再佐以绝美的背景音乐,音画同步,my love,这样够不够?
米开朗琪罗是在世时最名利双收的艺术家了,去世时也十分富有。不像梵高那样名利都在身后。他据说是一个精于算计,脾气火爆,天纵英才的人。
此剧伊始,一人扮演米开朗基罗本人口述历史,让史官记录,而不合史实或杜撰之处,或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之处都由现代人跳出来揭秘,大抵都有数据论证,往往拿出银行记录说事儿,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哈哈大笑。米开朗基罗和凡人一样骄傲,刻薄,说谎,暴脾气;但他的创作欲望和能力却喷薄而出,犹如神助。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对他的膜拜和作品的欣赏增加了至少十倍。一直相信,art is an acquired taste,你懂的越多,越能欣赏其中的美妙。而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过程的了解,无疑也会让你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今天之后,我看待米开朗琪罗的眼光再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了,只会更厚重,thank god!
说起来,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男人裸体就是他的作品大卫,当时还是有点惊诧。暗暗想着:啊?男人长这样啊?怎么能就这样不遮掩呢?这样可以吗?这样真的好吗?大家都看到了吗?没有人和我一样好奇吗?那时候大概是小学美术教材上看到的吧,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环顾四周,大家都放佛波澜不惊。难道她们以前都看过吗?!现在想起来,简直是五味杂陈。好吧,大卫,你就是我的男性启蒙人。
第一次去梵蒂冈时,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一进去第一眼就看到了他的25岁时的作品:圣殇。闯入我心扉的就是拜伦的那句诗: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s,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假使我又见你,事隔经年,我应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
我静静地仰望,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圣彼得大教堂也算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虽然他去世30年后才建好,但毕竟是他设计的,真的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罗马城也由他贡献过设计理念,难怪罗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走在街上都让我觉得随时可以穿越历史的城市,到处都是百年千年的建筑和雕塑,如走在历史书中,我觉得踏在任何一块方砖上,似乎所有的历史和人物都可以立刻复活,妙不可言,十分神奇的感受。
米不止是一个画家,也是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现代人一周都坚持不了的西斯廷湿壁画,他整整坚持了四年。他不止是为了钱,也在建造自己心中的圣殿。那副著名的创世纪,上帝和亚当相对的指尖流淌的明明就是看不见的闪电⚡️和灵魂的交融。那明明是把灵魂像电一样注入你的体内,让你苏醒,给你力量和渴望。
正是因为感受到这种渴望,中年时,他爱上了一个美少年,为他写了十四行诗:
“我满怀忧伤,因为我们无法再度年轻一回。
这样我们相处的日子就更多了。
未来太短暂!
我垂垂老矣,只能言尽于此。
笔墨无法表达我深挚的情感。我以双唇爱着你,却仍嫌不足。你的爱触不到我的心,亦无法强行推开门扉。
各种喜悦涌上心头,你的承诺无法填满。”
为了他,米抛下了一切手头的工作,因为年轻时,我们或许会觉得工作和创作比sex还美妙,自己立的目标不达成绝不罢休,没有资格也没有心情谈恋爱;但到了一定年龄和阅历,你实现了一些事业的追求,或许会觉得爱和陪伴更重要。而米本来就是一个清教徒般爱自苦的人,工作时经常废寝忘食,心火一旦燃烧,烈焰熊熊(雄雄)难以扑灭,简直快把自己灼伤。奈何他们之间注定只能是无言的结局,那个年代,同性之爱是要判刑的。猜想了一下他深爱的理由,他不止爱上了年轻人的出生,背景,教育,才华,也爱上了他所代表和投射的自己逝去的青春。谁不想猛啜青春的肉体和灵魂返老还童呢?如果你明知道它会给你带来双向的飞升?这种诱惑如何拒绝?never!so let it be!set yourself free!fly in the sky and get high!
接下来,美第奇家族突然给了他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巨资建一座教堂⛪️。仅仅开采所需的大理石,他都在工地上耗时三年,认识了无数的工友,给他们取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外号,比如小猫🐱,胡萝卜🥕等等。但是噩耗传来:没钱了,不修了。恸哭无泪。人生在世,最可怕的就是:被夺去了所有的希望。nothing to fight for,no one to wait for,简直生不如死。
为了安慰他受伤的心灵,美第奇家族给了他一个新的小任务,他只能默默疗伤,他在人脚边雕刻了一只夜的鸟:猫头鹰🦉他还试图雕刻一只老鼠,但却终究未完工。而他觉得自己的时间在一点点的被老鼠啃噬。
终于他老了,这个二十几岁都已经扬名立万的人,晚年最想要什么?一个贵族的身份。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侄儿身上,而他也求仁得仁。
这部片子的英文名字叫:the divine神性的米开朗基罗。他的作品圣殇,大卫,西斯廷壁画,圣保罗大教堂,罗马,无疑都是神品,或许上帝只是借助他的手把这些创造了出来。而他的种种缺点,让他被证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连罗马诸神都绝非完美,何况米开朗基罗。活着,就是要不断的polish,打磨,雕琢自我,直到升天的那一天。或许,这才是最神性的追求吧。
4.5/5 dramatisation+仿照大师当年的技法做旧“沉睡的丘比特”、重塑Pieta、重塑并用古法搬运David、请两位画家在英国一座小教堂穹顶画“创造亚当”。画完后两位去了梵蒂冈看真迹,被深深触动。其中一位是第一次去,对着穹顶伸出双臂:“我好想去触碰它。“ 一瞬间泪目。这种表现形式很直观地呈现出米开朗琪罗当年的工作有多么艰难。若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艺术道路上追求完美,若不是那份执着和痴狂(以及天才),又怎么可能创作出这样的绝世名作。
像真的的一样
最拽的是,人家完成了旷世奇作创世纪,结果还说自己不是画家是雕塑家。。。老爷子在那种健康条件下居然活到89,也是服了。
其实不推荐。看完我琢磨到现在还没明白。。。
名人传复习。投入多,牛逼人才演绎历史。演员努力卖命,真枪实弹,拿捏很好。开篇结尾点睛。"Heavens own art, not mortal but divine/ Short time on earth, but Heaven's forever mine. Rapturous change, when even death's benign. Deadly to many, but new life to me." 另,古董造假也学会了。
非常不错的纪录片。极为精彩地讲述了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片子三部分,一是旁白叙述介绍作品及生平,一是用电影的方式重现人物,最有趣的一部分是,安排现代艺术家复原当时的作品,从挑选大理石打造1:1的大卫,到模仿《创造亚当》湿壁画。没有画过穹顶湿壁画的画家,画了3天就去看医生了。
“他是上帝的雕刻家,是上帝的画家,也是上帝的建筑家,从圆顶到大卫像,从圣殇到西斯廷礼拜堂,米开朗琪罗在尘世留下了不朽的天堂的景象。”
英国人真真逗比啊,一口英腔的米开朗基罗真的违和感好重啊一张口就想笑XDD 演员帅过分了,并且是有多爱演!整体有点做作不过确实费了一番功夫。只有机会看了一半,下次补完。Pieta是真爱,copy版韵还远不到啊 and纯论绘画三杰里我还是最爱圆滑漂亮的拉斐尔
太不可思议了,这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伟大艺术家从那种教条书籍的理解,bbc以还原当时情景的手法来表现这个伟大艺术家的一生,还有点八卦意味,原来他和另外三个文艺复兴三杰的关系不咋地,脾气太爆,没招!现在才知道原来米开朗基罗是同性恋···看的是那种港台配音腔的版本还好
学雕塑不是什么好活儿
太不可思议了。
巧夺天工
文藝復興大師都是斜槓青年系列。用短小Sitcom形式串連 以老米最廣為流傳的三件作品David, Sistine Chapel, Dome of St Peter’s Basilica為切入 還原了背後的故事 二次去戰場討薪是個很可愛的細節了。這裡弱化處理和美第奇的恩恩怨怨可以在PBS Docu搭配觀看 對最後的審判人物創作也會多一層了解。題名定語 Divine來自於片尾 the God’s sculptor, painter and architect.
真有诚意 讲故事的同时还复制了米开朗基罗的好些作品 圣殇和大卫从挑选原材 制作 运送 全过程复制 西斯汀教堂部分壁画 穿插的第一人称叙述很囧但也无可厚非 黑拉斐尔和达芬奇黑的很来劲 说大卫“被禁锢在这块大理石里面我只是将他释放出来而已 ”就觉得果然是艺术家啊
内谁谁··你记不记得我们看过啊?
神一般的
米开朗基罗好嘈!
终其一生。
他的作品都是神迹
「保持孤独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选中了米开朗基罗,他就成了伟人。三大工程就算放到创作条件更为便利的今天,要完成如此这般也属于神迹吧。观后我深深叹了一口大气「我等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