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一部讲述跨性女子的美国独立电影《自由的语言》令人眼前一亮,真实地拍出了这个性少数群体对爱情的渴求与无畏的生活态度。凑巧地,同一年在戛纳电影节也有一部以跨性别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中转站》,同样是描写非白人“跨女”与白人男子之间的爱情。然而,相比之下,这部导演处女作却没能表现出这个少数群体的心声,浪费了一个好题材而令人倍感失望。
故事背景是纽约LGBT圈著名的“舞厅文化”,讲述20岁出头的男孩Paul初来纽约,对爱跳舞的黑人女孩Wye一见钟情,没多久两人爱得火热,但随后Paul发现Wye是跨性别人士,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对她的欲望。虽然导演达尼埃尔·莱索维茨是初次执导影片,但是找来马丁·斯科塞斯担任监制,这部处女作的来头不小。导演在前半段捕捉到纽约地下舞厅的生机与活力,在迷醉的电子乐与诱人的舞姿里,真实描绘出黑人酷儿群体的日常生活状态,这些鲜活的画面情节也许是斯科塞斯最为看中之处。此外,这种着迷于生活流、肢体表现、小圈子语言的群像速写也无意间流露出欧洲电影的自由散漫氛围,同样能解释影片在法国赢得一片赞赏的原因。
然而,影片在后半段失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暴露出创作者短视平庸的眼光。尝试描写一对打破社会禁忌与克服心理障碍的恋人的爱情故事没有问题,然而镜头逐渐从这个黑人酷儿群体,甚至是女主角身上移开,转向了男主角自我发现和醒觉的过程。影片开始以白人直男的目光去观察这个性少数群体,并走向了《自由的语言》的反面,这不再是一部以跨性别女性为核心的爱情故事,导演也不再对这个群体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感兴趣。
这种诱导转向的叙事策略常见于大多数好莱坞影片,似乎无可厚非,这和好莱坞由白人直男导演掌握话语权有关;但是竟出现在一位跨性别女导演的剧本里有点不可思议。况且,这种以白人自省的口吻对弱势或少数群体表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实则掩藏着更隐蔽的冒犯现象,这和当年《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所招致的非议并无本质的不同。
跨越肤色种族不同的爱恋本来就是不易的,再加上是变性人,还能爱的如火如荼,欲罢不能,说明是真爱。
为了让“女主”有好印象,用谎言营造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当然是谎言总有被戳穿的一天,女主愤然离去,但是男主还是在挣扎徘徊后,继续迈出了勇敢的一步继续追求,这就比很多怯懦者强悍了不少,我相信男主一定可以追到真爱。
不过大众对非裔的审美,还是让我接受不了。还有非裔人员的舞蹈除了节奏感还可以,也没有什么美可言,甚至有点残忍。不过爱情是没有对错的,只要真诚付出,都应该得到祝福。但是共鸣点确实不多,昏昏欲睡的观感。
男主蛮可爱的
3.5 比想象中的好一点,作为导演处女作已经很棒了,尤其是将身体拆分,将镜头多准各个部位拍摄,效果可以说十分性感,不过种族同性和跨性别这么大杂烩在一起,戏剧性未免过于集中,显得有点取巧。调色布光中规中矩,结尾不错。
#72nd Cannes# 一种关注。老马丁做监制,入选过都灵电影实验室,拿到法国CNC世界电影扶持基金的处女作,一下占据低阶级、黑人、LGBT三大政治正确元素,加上优良血统,虽然怎么看都是圣丹斯爆款作品。剧作上比较套路,精心维护的谎言一定会被戳穿,而禁忌之恋必然会在另一个层面上产生直接冲突。比较有新意的是“禁忌之恋”是三重的,跨种族、跨性别,以及男孩清退钉子户的“职业”与跨性女孩的“家族”之间会直接遭遇。影片的亮点是其中的街舞段落,有着出色的编舞和很好的音乐品味。黑人跨性女模特Leyna Bloom的表演很是准确生动。
男孩爱上女孩,却发现女孩本来是男孩的故事。可能是年纪大了,看到HE结局就忍不住姨母笑。感谢POSE对变性舞厅边缘文化的普及,也给所有诚实做自己笔芯~(“敦克尔克”男主让人蜜汁怜爱啊,这孩子自带小鹿buff~)
不在意为何我们手掌一样大,曾经我的手一个月长大了一倍。不知道为何你因粉红色夹克被赶出家门,毕竟我连那个家门都没踏进。直到你站在台上亮出王后的脸庞,直到你们把世界亏欠的空间夺回,直到目睹你们被凌虐而没有出声,直到意识自己爱上了不能再受伤的人。既然要我展示真实白人男孩,此刻看我表演。
白头这部还是很爱,姐姐真的好美~喜欢她们的笑容~
每个人都有充满魅力的身体,美是平等的。美中不足是剧作上主角的情绪转变有些硬,对他身边男性伙伴的处理也比较潦草,期待导演下一部作品能做到更好。
一部在闷热潮湿的夏天里看完的闷热潮湿的电影
曼哈顿恋舞曲。全片挥发着一种梦幻迷离的气息,让人迷醉,废墟的美感,虚无的空灵。不断游走的镜头对准了被时代抛弃却抱团自立的LGBT黑人舞者们,白人男孩从最初闯入者到最后的融入,从彷徨到坚定,从欺骗到坦诚。这是成长,更是爱的驱动。ps:敦刻尔克男主演的太好了。
小白头补全计划④明人不说暗话,我馋芬芬身子(也有被麦考尔涩到×),不过这男主人设我是真喜欢不来,结局也觉得很一般,就,整部电影都很一般(。)但感觉芬芬就爱挑这种片(?)要不我来写剧本芬芬来演我的电影吧55(
想起前段看了这片,反正Fionn演这种边缘少年角色简直太有说服力了,还有又被trans演员迷到了,又是那种由内到外散发的自信美丽自然的不行不行的
大概所有讲述现代人复杂身份困境的作品都会得到斯科塞斯的赏识与青睐。与很多聚焦主流社会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接纳性少数群体的「政治正确」影片不同,在《中转站》里,作者选择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女性视角:让一个保守的异性恋者尝试去融入LGBTQ圈。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传统价值观倾向的男主角既是一个不被「纽约精神」包容的边缘人,同时也是一个被「边缘文化」排斥的流浪汉,作为弱势家族中的一员,男主角越是被女主角和他们之间的爱情吸引,影片越是能够凸显和说明身份认同对于跨性别人群的重要性。爱情的不辞而别既是爱情在《中转站》里的本真状态,也是传统与现代彼此冲突的写照。最终「白人男孩」迈出了积极而有力的一步:大概只有收起那些倒人胃口的言论或目光,真实地展示出交流的诚意,这对跨文化相爱的恋人才能毫无顾忌地谈恋爱吧。
前半段对纽约地下舞厅文化,以及跨性别小圈子群像速写流露出速写欧洲电影的自由散漫氛围,鲜活而迷人。后半段逐渐失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暴露出创作者短视平庸的眼光。开始以白人直男的目光去观察这个性少数群体,并走向了《自由的语言》的反面,这不再是一部以跨性别女性为核心的爱情故事,导演也不再对这个群体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感兴趣。
American cliché with a nice twist. 刻意营造冲突但解决很好,the whiteboy realness笑cry. Fionn真可爱。
连续看了两部fionn演恶人的电影后,这部的角色格外柔软。逞面子那段看得超紧张
不得不说前半段真的很好睡,午饭后food coma完全挡也挡不住睡意。醒来后,展开跟我想象的也如出一辙,可以说相当老套了。后续展开也没有任何欣喜,voguing倒是挺有意思。
另一时空情境下的《姿态》,当代纽约的另一面:Kiki舞、移民、地下舞厅、同志人群...种种文化符号穿插在主角之间的情感叙事中流动。它或许仍不够完美(部分叙事线很散乱),但却胜在导演有意识地捕捉了其中的精神和自信的活力,新演员演得好棒。
“当我跳舞的时候,我要拿回世界夺走的空间,and own it 我周围的空间 ,我身体里的空间。”
#Cannes2019一种关注(3.5分)Paul在电影里就如同正位于中转站,一边是跨性别有着包容自由的家族,一边是收容他但却鄙夷他人的。矛盾挤压在他身上,他遇到了爱,也遇到了困扰,如果放不下包袱需要谎言来掩盖,那这样的爱对双方都是一种煎熬。电影里一次次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疏离感,用跨性别者的舞蹈展现那种自由开阔,地铁、街道无不是人物渺茫的内心符号。在一种关注里终于遇到喜欢的片了!
摄影出身,作为第一部长片来讲,技术上已经达标,但表达阅历仍浅,好处是找到了一个可以作为将来塑成其作者策略之本的方向用尽一生去挖掘和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