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楼”,1950年建的一栋9层老房子,现住着男女老少820人。
“愚夫”,一个名叫迪马的管道工。
这位愚夫求学上进,进修房建工程技术,喜欢在电脑上学习。家有妻子玛莎小儿安乐,六旬父母二老。这栋老楼住着俄罗斯底层的百姓。各色人都有,酗酒的,吸毒的,吵架的,打牌赌钱的等等。其中,就有整天沉醉于伏特加酒的中年男人考亚,没酒喝,即家暴妻子。总说妻子沃拉藏了钱,不给他买酒钱,动辄对妻子女儿一顿拳脚。
当酗酒与家暴这对“孪生兄弟”,已成恶习,妻小便没有出头之日,一个家庭即等同于地狱。因他下手狠,一不小心,竟把水管踢爆。后来,来人修好渗漏的水管后,不安的迪马前来察看,却发现整栋楼有了异样。墙体开裂,成一个顺势往上爬的缝隙。迪马感觉不妙,立马跑下楼仰头一看,吓得倒抽一口凉气。两侧楼体皆有两条巨蟒蛇形的裂缝。他急忙跑回家,按照他的平生所学,经过计算,得出惊天结论:“这楼存活不了24小时,就会轰然倒塌”。
2
兹事体大,人命关天。母亲原本骂骂咧咧,责怪老头一生胆小怕事,别人偷拿抢要,就你做好人,搞得稍微像样的东西都买不起,日子过得紧巴巴,从没有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就只剩下你吸入的尘埃。老头是一个本分的木工,总是沉默无语。
突然儿子说,这楼要塌了,老太一听,吓得晕倒。迪马嘱咐家人不要对外说,免得招来麻烦,但要向上面反应。老头说,那个管市建的头头费多托夫,只知道贪污维修费,该维修的不维修,整个市政府就是一群偷窃的老鼠。他希望儿子赶紧去找女市长妮娜。老头打电话问询,说女市长正参加为她庆生的晚会。事不容迟,心急如焚的迪马,即刻出行。这就是俄罗斯导演尤里·贝科夫执导的《危楼愚夫》(2015)的“危楼”与“愚夫”的由来。
3
寂夜大街,冰冷非常。伴着沉缓的音乐,长镜头下的迪马匆匆赶路。一个夜行者,孤独而焦灼。他承担着天大的责任,但前事会如何,心里却没有底。市长尼娜50岁的生日酒会,正在举行。歌舞升平之际,突然闯入一个冒失鬼,实在是不识相。但迪马别无选择,只能迎头而上,哪怕撞得头破血流。
尼娜的身边亲信萨亚宾,一看就非常老道世故。他正在侃侃而谈地推介尼娜:“她为了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是一个人民爱戴欢迎的好市长。当年,她还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在我手下做事,勤勤恳恳,我就看好她。现在每一个市民的全部快乐生活,都应该感谢她!以前大家住的像猪圈,现在都住上了别墅。”
和着哄堂大笑的掌声,尼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沉浸于这种美好的称颂中。官居高位的人,总是被无微不至地鲜花、掌声与称颂包围着,难免不晕乎。只是少有清醒的人。这是体制下悲哀的人性,一旦官位不保,则纷纷作鸟兽状,鲜有人站出来,哪怕凝望几眼,或激励几句。
4
偏偏这时,来了个搅局的,杀上来说一栋楼要在24小时内垮掉。搞得尼娜脑袋一下“嗡”地作响,连忙召集各路人马开会。但庆生酒会照常举行,不能让他们知道,以免消息泄漏,引发居民恐慌。这些被召集的官老爷们,简直就是一万个不答应,在这样一个畅快痛饮的时候,来这么一个不开心地插曲,真是庸人自扰。无奈归无奈,他们还得硬着头皮开小会。
尼娜冷冷地扫着懒洋洋的下属。费多托夫进来看到迪马,就问你来干吗。尼娜说你负责的那栋楼要塌了,你还问要干什么。尼娜让大家想办法。酒过三巡后,个个哈欠连天,一筹莫展。尼娜拿定主意,让费多托夫赶紧去查看。并嘱咐迪马如果他刁难你,你回来跟我说。至此,尼娜可谓尽职尽责,不管她以前如何。消防局长托亚说我也去吧。尼娜点头答应。
5
三人一起匆匆坐车来到危楼。进楼察看之中,狭窄的楼道,暗黄的灯光摇曳。显然,他们的到来,让住户并不以为然,反屡屡受到考亚这样酗酒者的嘲笑。他们哪知道灾难即将降临。从楼里楼外,楼顶楼下,一一看过后,终让费多托夫和托亚再无话可说,迪马的判断有理有据,得赶紧回去反应。
尼娜扶着额头正焦急万分。费多托夫一来,告知正如迪马所说的那样。尼娜原本存疑的希望,也给彻底摧毁了。哪料,费多托夫竟控制不住怒气地对尼娜说,钱都被你给贪了。尼娜先是生生地愣了一下,然后,起身愤怒地瞪眼说:“你知道我们向上面申请点钱有多难吗,我要拿一半贿赂给他们,剩下来的,我要紧巴巴地建市政最急需的医院、学校、道路……我离了两次婚,从没顾及过自己的家庭,我没过上一个女人正常的生活,而你呢,住着别墅,儿子送到莫斯科吃喝玩乐,还带吸毒,用你克扣下来的维修金,满足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我有什么?!
你也别笑,你这个警察局长,黑白通吃,人家称你们是最大的黑社会,还有你这个消防局长,这个城市十年没发生一起火灾,你却每年申请拨款,要不断地建设消防设施,但从没看到像样的东西?!还有你,我从不知道你到底做过什么事,只知伸手要钱,你们告诉我,你们哪个没贪污过……”。
6
俨然女市长保护人的萨亚宾偷偷按按她的肩膀,让她别再说下去。果然,她擦擦泪眼:“眼下我们当务之急,就是疏散危楼的人群,要安置好他们,你们做好各自的准备。”这时,女下属匆忙拿着账本过来说,安置这820人,需款项两亿六千万。尼娜搭着额头沮丧地说:“完了,天哪,我的圣母玛利亚,我真的是蠢货,总不能让他们在冷风嗖嗖地外面过夜,那会被冻死,得赶紧找到安置房子,我去找开发商萨福若诺夫。”她让官员们在大堂等待。
比寒风更凛冽的是世道人心。没料到,富商萨福若诺夫压根儿就不买尼娜的帐,说房子都售光了,根本腾不出两栋楼房。尼娜指指新竣工的商品房:“那儿的房子明明空着,你却说卖掉了,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帮忙。想想,你从我手上要了那么多便宜地,还有港口。富商冷笑地懒得理睬她就走了。
她失望地转过头,神色严峻地对着身边唯一的助手萨亚宾:“你在他那是不是有股份,他对我那么猖狂。”萨亚宾低声地说:“你这个贱人,你没有我当年的提拔,有你的今天吗,你的一切,都是我帮你建立起来的。你什么开始关心别人了,马路烂得跟狗屎一样,你几时管过,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与他在庆生会上,对她称颂所说的背道而驰,可谓原形毕露。利益攸关时,官场与生意场,都是顾不得情面的。
显来,这二人不只是上下级关系,也不只是情人关系,作为一个市长的尼娜,更是得听命于她,任由他摆布,从而建立一个以他为首的“攻守同盟”。死党沆瀣一气,越陷越深,只会让尼娜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尼娜的良心尚未泯灭。她说,总得安置好那820人。萨亚宾冷冷地说,谁说那栋楼就一定在今夜倒塌?!尼娜几乎是哭着说那怎么办?他冷冷地看着她,吐一句“什么事也不要做,就这么简单,你承担不了这件事”。她哀叹地摸着额头说,啊,我的天。
7
一直在大堂等待的官员们,还在嘻嘻哈哈,只有如坐针毡的迪马。这时警察局长接到电话,他拿起手机一边静听,除了“嗯嗯”点头,没有说话。迪马不知会如何安置,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令他惊骇万分。警察局长说,让费多托夫和消防局长托亚跟迪马一起,坐车跟着相关人员离开。
这三人以为是去危楼。哪想,车上的人带他们到冰冷的荒寂野外。费多托夫深知不妙,对托亚说,他们想把塌楼的责任,全部推在我俩身上,完了。但他求他们说“放掉这孩子,他还年轻……你赶快走啊!”。坏人说“你要是不识相,跑去跟楼上人说,将杀你全家”。
8
迪马吓得爬着跑开。只听到几声沉闷地枪响。气喘嘘嘘的迪马跑回家,说没想到费多托夫原来是一个好人。只能说贪官也是人,是一个多面体,仍有良心未泯的人。老父说你们带孩子跑掉,我们还在家里呆着。迪马只得开着车,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开了一段路,他不想就像狗熊样溜之大吉。停下车,对妻子说你走,我还是得回去,不能就这样眼巴巴地看着楼倒下去。妻子说你想当英雄,但你也得顾及我们娘俩。但迪马去意已决,妻子只得泪眼涟涟地开着车远去。
孤独的迪马再次返回,跑上危楼,急切地一家家敲着门。一户户,一个个,都吵嚷嚷地下了楼。可人们在冷风中的滋味并不好受,他们宁愿相信自己,也不相信这个管道工的耸人之言。加之酒鬼考亚的挑唆,齐齐上来对着迪马就是一顿拳脚。然后,他们全部返回危楼。只有不省人事的迪马晕倒在地上。与此同时,雪外,尼娜茫然地跟萨亚宾站在一起,看着大火熊熊,所有与贪污的账本全都付之一炬。如此,他们也就安心了。
9
一个腐败透顶的官僚体制,让一切都无可救药,除了掩盖其滔天罪恶,再没别的。如同迪马对家人说过的,这市政府,就是一个蛇窝,一帮混蛋,吸血鬼,随时准备清除威胁到他们的人。他们把这个城市都给榨干了,别期望他们会纠正他们犯下的罪行。迪马的母亲责怪多管闲事的儿子,你想要拯救人,他们却想杀掉你。
迷雾重重,悬念丛生。显然,《危楼愚夫》以纪录片的真实风格,让一栋危楼引发的未明“事故”,引发出意想不到又出人意外的另类“事故”。多重利益之争,让一个孤胆英雄最终落得人人唾弃的下场,给一个无聊的腐败体制画下了一幅荒诞的世相画。正常人倒成了异常,坏人却明目张胆的成了常态。官僚、暴富、群氓与善良个人的碰撞,让本应推进的剧情,在电光石火后,却遁藏于哑然与悲啼的深窖中。
10
当一个体制有了褶皱的时候,蜷伏如蛇就不可避免。事实说明,想以一己之力去打败整个腐败体制,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在这样一个以黑暗力量为主导的沉压下,微渺的个体,形同蝼蚁,实在是微不足道,死不足惜。导演的悲悯当然不止于此。他只是用这种哀伤的基调,警醒那些还沉迷于腐败体制的人们。这未必会有什么功效,甚至只是去做无用功,或者如同电影《利维坦》一样,还要被人骂,指责拍这样的电影只是为了向西方邀宠。但留存的光影,必将有助世人对真相的了解及后人的幽深品味。
从僵硬苏联体制下走出来的俄罗斯,经过九十年代的改革阵痛,其实并没有真正走上一个民主国家应该走上的民主之路,反而越来越走向民主的反面,除了频频地大秀肌肉,制造事端,吞并邻国领土之外,几乎看不到这个国家蓬蓬勃勃地发展生机。一个偌大的国家,只靠原油和军火这两样生财之道,全年生产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德克萨斯州。事实胜于雄辩。千条万条,最终民众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贪腐横行,再高的支持率也只是泡沫,等不了多久,这泡沫就会吹破。
时间的指针,到底指向何方。一切美化的谎言终将化为乌有,一切貌似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终究是破灭的幻梦一觉,亦如早已崩塌的苏联。《利维坦》告诉了我们,《危楼愚夫》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国家的民主政制漫漫而悠长,并非轻而易举。多重既得利益者,只想着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到手的利益,并不愿看到一个民主国家的顺利着陆。建构一个没有贪腐的民主政体,这既仰赖政制的砥砺,更需要人的意识觉醒。想想,片中的结尾铿锵音乐,悠扬而沉缓,仿佛一切已无可挽回,又仿佛暗含某种微茫的希望,但这究竟要等待到何时。
2015.11、8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卡尔维诺
结尾导演处理得相当高明:楼未塌,楼已塌。老毛子随随便便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我们甩出一百条大街,和韩国电影的自黑不同,俄式自黑显然段位更高,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西方人的反思精神总是比东方人更为彻底。五星极力推荐
最后的结局看哭了。当然可以找到很多批评它的理由,太过直白,主题现行,人物不够真实等等。但是它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唤醒心底已经锈掉的情感。卡夫卡说得太对,善在某种程度上是绝望的表现。
我们一起像猪一样地活着,也会像猪一样地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
一切都朽坏了,危楼将倾,而“愚夫”,从来都是一腔孤勇的吹哨人。这是老大哥家的事,也是我们家正在发生的事。悲从中来。
以一座危楼来映射社会,腐败、冷漠,黑的让人看不到光。官员目无法纪,百姓醉生梦死,即便是难有的一股清泉也无法使这浑浊之水有任何改变,无奈、心寒。★★★★☆
见过挺多政府人员,他们跟老百姓一样:爱钱好拼爱家好色;无助无趣无耻无德。这片子的主人公和很多电影英雄一样,在影片中表现出如此全方位的比普通人高出一截的良知,我从未在现实中见过。现实,就是恶心的、充满一时温情的、稍微有些让人抱有希望的、绝大多数时候使人想离开的。
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800个人一起死才会有人注意,一个一个死便无人问津。贪腐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地区,这是人性的弱点体制的漏洞。底层人如蝼蚁一般生活愚昧无知暴力荒谬,官员又昧着良心做地下的勾当心狠手辣狠绝无情。那裂了缝的墙其实横亘在每个人心底,非常惊艳,直击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导演你欠我们一次危楼倒塌!
愚公移楼,一夜奔波。家中吵闹不休的饭桌,官员纸醉金迷的派对;腐败恶果利害纠葛,兔死狗烹草菅人命。可以接受妻子母亲感性上的无法理解,却不能接受理想主义父亲的自责,终于选择做堂吉诃德自寻死路,却被自己想挽救的群魔打败……电影语言过于简单直白,但故事内核足够尖锐强大
剧情还不错,脑洞也开的蛮大,但总感觉捧得太过了。
“愚”的是欲扶将倾大厦之人那逆境而行的痴勇,带出了悲壮和绝望刻画入骨,现实往往更无力。说起来我朝也是题材大国啊,嘘〜
手法相當高明的一部電影,將危樓隱喻當下搖搖欲墜的俄羅斯,貪汙包庇橫行無阻,社會的冷漠早已掩蓋了自己的良心,當一個人挺身而出卻把他當成笑話,800隻待宰羔羊的生命,掌握在銅臭味極濃的政府走狗,電影中也道出黑暗騎士中的社會理論,是否一群罪犯就該被犧牲?是否人又有決定別人生命的權利?
易被忽视的两处高妙设计:逃亡的迅速理解以及父亲对“教育失败”的自责。力荐。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大厦将倾独力难支,生逢人命不如猪狗的混沌乱世,理想主义微光彻底熄灭,腐朽贪官麻木看客,某种体制的特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极漂亮的自黑到底,老毛子依旧有骨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全片最喜欢季马半夜去找镇长的长镜头,街区后退,步伐向前,内心坚定,推进流畅,是在这个阴沉、冷漠、寒冷、上层贪污腐败下层偷盗暴力的故事中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刻。那瞬间,季马似乎有了伊阪幸太郎故事里主人公的光环,任性又义无反顾地和整个体制对抗。可惜童话总是美好现实总是可悲。
我的年度十佳,那种中国导演梦寐以求,也没种没能拍出来的片子,相比《利维坦》,这部更加的娱乐,更加类型片化。简单的一夜时间,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黑的体无完肤,片中的角色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些小市民一样麻木,将整个社会比作从根基开始坍塌的危楼,干净利落的不给观众留一丝光明的念想。★★★★
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上层也麻木,底层也麻木。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铁屋子里先醒过来的人,长夜漫漫,独自醒着,不能发声,发声必死无葬身之地。
“假如楼没有塌,他就永远是那个造谣的人”
硬朗,结尾加分,80后尤里·贝科夫 ,算俄罗斯硬骨头导演之一,像《利维坦》一样直逼现实生活,不煽情,不矫饰,通过危楼这个比喻,特写参议会一群官僚的奢侈生活贪婪嘴脸,对俄罗斯的政局真是悲观透底了,片尾父亲对儿子的话,令人绝望“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温柔而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