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结尾,女主在说完要毁掉医生的作品的时候,后续跟了许多刀与血腥的画面,让我一度以为她想自残或者自杀。
但回家后导演通过一段舞蹈似乎在试图告诉着我们女主在接纳新身份了。但最后的来自妈妈的:仔仔,还吃饭喽。与开头前文又之照应,从时间上来看似乎也在暗示着她还是个男孩。一切都没解决。
接近开放式的结局还是挺值得探讨的。全片导演对于一些设计也处理的不错。
与其说是仔仔的雌雄同体,不如说是与父母关系的一次交流割裂。想成为男或想成为女,自己从未有过选择的权利。手术同意书的签署与自己无关,医生都在责问父母手术前还不告诉他真相,最后连吃的药也是狸猫换太子。他从始至终对于这些,都是一脸痛苦,一脸冷漠。没办法不是吗?从一开始,就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这种来自身边至亲之人的体贴,包括后来被同学的体贴无意出卖,让我们只能叹息这种源于善的恶该如何苛责,也许也就只余痛苦,冷漠了吧。
曾有一位朋友义正严词的说过一句话,小孩不算人。我们当时听到后都在笑,甚至忍不住去怼他。关于那段谈话我们后来还聊到了国际人权,所谓的人权究竟是与生俱来,被赋予,还是争取得到的,我们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很多。最终没有说服这位朋友,当时蛮遗憾的,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可悲。生而为人,真的生而为人。
明明继续做男孩子更好的病症,编剧为了编剧硬让按照xx性染色体来走。既然两套都能用,又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男人的记忆,硬改女性,怎么都要认同障碍的。正常医生怎么会不去亲自跟患者确认一下患者的意见?还安排患者的父母做傻子。编剧就这个地方编的不好。太突兀。开头就不正常。如果解释好了为什么只能变成女性,那才是好的故事开头。看似安排按照xx染色体选性别很合理,但是完全不考虑换患者已经做了十几年男人的事实。但是编剧还安排患者片头打飞机。有意思的是,有电脑的年代还用杂志打飞机。我只能说,编剧当年应该是用杂志打飞机的。
导演想的是:
不能剥夺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的权利。片中主人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适应生理性别,而让主人公背着主人公做出来决定,但主人公不想做一个女孩子,只想做一个男生,认为父母和医生把自己毁掉了。
我想的是:
主人公是如何经历性别转换的,心理变化、周围人的看法等等。
故事一开始,能听到很急促的喘气声,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主人公突然发病,不知道什么原因,很恐惧,很害怕。最后体育课上被抱到医务室,医生说:“生理期吗?”体育老师说:“他是男生”可见主人公的外表女性化比较明显。
见到医生时,医生是一个外表非常有文化的人,但是从医院的风格和护士的穿着来看,又感觉不像是正式的医院。但是从前面的交代来看,感觉医生是正常的,也说了染色体的状况,也劝父母选择正确的身份。从我的角度来看,也认为医生是对的,既然染色体是女性,也确实应该保留女性生殖系统,不然确实很难正常生活。
一直到手术后,主人公才发现自己变换了性别,很崩溃,认为父母不应该选择自己的性别,。
但是我当时看的时候,认为父母是对的,为什么呢?如果把实情告诉主人公,孩子肯定选择男性,孩子确实年纪较小,无法掌控以后的局面。但是错就错在,应该有个铺垫,起码告诉实情后,带领孩子慢慢理解性别差异,以及以后会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做决定。但导演可能会说:不行,病情必须立马医治!(我想的,哈哈)
镜头一转,主人公站到窗前,环境昏暗,氛围压抑,甚至恐怖。主人公已经长出长头发,时间跨度很大。我想,我的天,还没介绍主人公是如何适应新身体的。但是接下来一幕,主人公却烧掉了父母送的礼物,看来还是难以接受新身体。
主人公驼背,但有时候挺直了腰杆,有什么寓意呢?
我希望主人公能够适应,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不好的局面。当那瓶药被发现时,我还以为主人公的身份会被发现了,我为之捏了一把汗。主人公去了新的地方,新的学校,认识到了新的同学,结交了新的朋友,我很高兴。事情似乎向着好的地方发展。
但电脑桌面中,也确实告诉观众,主人公一直认为自己是男生。那句话是点睛之笔:“这是我弟弟,他不在了,但是一直活在我心里。”同样从梦中的那个消失在大海中的男孩子看出显然,虽然男性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但是自己的心中一直是男生。包括后面一直盯着同桌看,拒绝男生的表白,也能看出。
当然也有不怀好心的人走漏了风声,从这一点告诉我们:祸从口出。对于能够摧毁自己的秘密,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己。如果真的压抑的难受,自己一个人跑到几万公里外,去一个没有通电没有通网的地方,随便找一个完全不懂自己语言的人,最好还是没有见过外面世界的人,我觉得这样才能不会传出去。
随后是校园里风声走漏的那一段,就是走下坡路了,本来以为主人公勉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流言四起。特别是在校园里走的那一段,周围人议论纷纷,之后的太扎心了。东躲西藏,结果最后让自己内心中压抑的激愤全部发泄出来。
主人公去见医生的时候,医生似乎是个艺术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雕塑,还有那个拼图,似乎医生只是完成一件一件的艺术品,主人公就是艺术品中的一件。前面似乎有所铺垫,医生说:“这是我第一次遇见,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例子”还有“假如不是你说漏了嘴,也许就成功了”还有那个药,医生黑化塑造为只为自己功成名就的人,我觉得吧,本来电影不算长,加上更多的剧情显得累赘,把主人公的故事讲好就很不错了。
那个药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谁搞的鬼。
影片越到结尾,越压抑。从医生家里出来后,主人公路过菜市场,看见剁肉和宰鱼的,看到这里,我明白了那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人公的人生权利掌握在父母和医生手里,自己就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向日葵我没懂,查了一下,难道是“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最后那个不仅没有懂,反而让我看得极其痛苦。换上女装,高兴的笑着,摆弄着香水。感觉像是疯,又像是魔。我越看越害怕,胆战心惊。
我本以为是像纪录片一样看完这一类人的经历,但是影片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的压抑和痛苦,没有想象中的完美结尾,让人看不到希望。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让观众也体会到,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的心理感受吧。
总结:
主人公:不幸,不应该随便告诉自己的秘密
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擅自决断前不可取,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疏导(也许有,可能没拍到)
医生:后面加入的剧情,感觉比较复杂,我觉得医生点缀一下就可以了,加入过多剧情容易偏题。
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压抑和痛苦。
电脑前的我,我想象一下,假如我是主人公,我该怎么做?会不会一味的逃离现实?自己会不会选择默默的接受?怎样保守自己的秘密?该怎样接受他人的眼光?
几年前我就在知乎上看过一样的故事,那个作者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尿血”,并且伴随肚子疼。然后去医院检查的。只不过后面他自己愿意做女生,可做了女生又后悔,一直写到上大学的时候都没有完全接受自己,差点自杀什么的。不会被台湾导演看中了就改编了吧。那么有没有和原作者商量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我记得那个作者做完性别“复原”手术后,考上了艺术专业,因为她本来就有女性生殖系统,割了之后大姨妈顺畅多了,再也不痛经了。
主角对教授说"你毁了我的人生,我就毁的你的作品"。你想想教授的作品不就是主角自己嘛。其次就是杀鱼的镜头,更加证实主角想要自杀的想法。最后主角买了花又画了妆,是打算让自己以女性的身份去迎接死亡,借此来报复教授和父母。也有人会说主角杀了教授和父母,这概率很低几乎不可能,你可以剖析主角的性格特点来映证,首先主角是性格是软弱且孤僻的,变性前在学校里是被霸凌的对象,哪怕是在变性后在女厕被女生霸凌他也没这个胆子去反抗,同时身体素质太弱本来也比不上正常男性,杀死几个成年人不太现实。综上主角杀人的概率远远低于自杀。
题材也太好了 几个事件的出现都太刻意了 完全没有心理层面的一些表现 其实这个题材设身处地的想想 还是挺可怕的 整个心理的建设 包括父母处理这个事情的态度
可惜这个主题了,竟然拍成这样,勉强三星
太迷了这部电影,把一些不是矛盾的设置硬拧成误会再成为矛盾,忧郁症的药物也轮不到这个医生来开,而且即便是雌激素也不是这个病症很合理的药吗,另一边竟然要靠大嘴巴来推动情节,女主角最后没有杀人真是不能圆场,但她最后只出演了一个MV。电影从风格到情节是台湾言情偶像剧和狗血八点档的集合体,同时还插入了一段歌仔戏,从人设到配乐仿佛都是为了猎奇,医生拍得像反派一样,一出场都感觉主角并非双性别而是医生要做什么活体研究。主角演得非常表面,设计出一种非常猥琐迟钝的步姿,导演对男女性别的理解感觉都非常片面,最后女厕还要拖罗琳下水。PS.这个主角由于有点像辛咩咩也是令我很出戏的原因。
居然看过..
我的天,做决定性别的手术这么重大的事情都不问下当事人的意见吗?杨世南是性别分化异常,但医生既然都提及了跨性别者,杨世南此前的日常生活表现感觉心理性别偏男生,尽管检查结果是XX染色体,但他本人应该倾向于做男性吧?父母都不告知他详情、询问他的想法就自作主张了?……观影过程联想到电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后期真是莫名其妙了,立意不错,拍的倒不尽人意,医生拍出了一种反派的感觉,可以说医生多多少少是有点虚荣心,但并没什么错,一切也都是遵循了父母的意见,如果让主角自己选择,他就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女主的表演不太好
我的妈呀,太诡异了。我以为女主去博士家,博士妈妈给女主个苹果,是要毒死她!
太堆砌太贫瘠了,停留在一种奇观的捕捉和呈现上,双性同体的生物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被一叶障目,对待人物也宛如工具人般没有温度,苦难没有价值。
所以永远不要把秘密告诉任何人咯。
茫然卑鄙
如果電影最後的結尾,是《魔女嘉莉》式大殺特殺、血流成海,我願誇一句牛逼,然而並沒有。要是以玄學來說,電影的八字壓不住“生而為人”這四個字,比爛的話,可以說至少比《海吉拉》好,但是也是各種離譜,從主角到父母,從同學到老師再到醫生,除了女二號,幾乎沒有一個人有正常的邏輯,最離譜的是結局,看得我一臉“啊?完了?”。“他還可以生小孩啦,所以我還可以抱孫子吼”、“兒子變成女兒,還怎麼傳宗接代啊”、“你不做家事,你以後怎麼嫁人”、“女孩子怎麼可以不嫁人呢”,哪怕可以理解是為了故事服務,聽到這樣的台詞從父母嘴裡說出來,還是覺得惡心。
看的好气,从第一时间的隐瞒开始。。。。
题材算是蛮新颖的,发现女生来月经有时候没感觉蛮尴尬的😳。中间有个地方,主角来大姨妈,同桌提醒了才知道。结局很迷,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是主角接受了事实,还是想不开?尤其是当主角看到卖猪肉和卖鱼的摊贩时,放了很奇怪的bgm,着实看不懂
想去了自己的问题,千万不要让不相关的人知道。
“医生的话就是圣旨吗。”
比较少见的题材,可惜拍得不够好。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错乱的性别导致错乱的人生错乱的意识,当事人是被迫接受自己的身体,这家长也是太糊涂。
片名為電影的命題太大了, 用電視來定時間點(四川地震/奧運)應該是2008年, 那時候的社會面相對雙性人會這樣反應嗎? 雖然議題值得被看見, 但苦大仇深的處理好像不太對, 楊詩蘭跟張天琦的戲是挺好看的(覺得梁洳瑄很美把她加進演職員表), 梁祝的戲有點可惜被空放在那裏, 整部電影有亮點但實在還是得忍受那種片面與失能 (醫生的醜態跟機巴同學也太直白了爸媽也都沒東西, 性轉就瞬間長髮粉紅色也太瘋) 一些諷刺的效果倒是挺有趣//我原本真不知道蝴蝶叫 [綠一字]//其實一樣有轉學生的戲, 跟美國女孩一比那種電影語言與手法就高下立判, 世男房間根本迷離夜蘇活怎麼睡呀也是要順便拍成驚悚片嗎,但又覺得倪曜好像也還能繼續拍些什麼的感覺
偏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