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经历那么多事,那么多挫折,又侦探一样还原了一桩看似纷繁芜杂的杀人案件,揭露了政客的丑恶,金允珍,你有这能力其实完全可以三天半就把女儿救出来了。。。老太太,你有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有大无畏的母爱精神,有精于算计连警察都能收买的智慧,何必折腾一个不相干的女律师还有人家可爱的女儿,你完全有能力收买狱警在监狱里设计劫狱,或者在那个随便被几个黑社会就把法警控制住的法庭上把杀人犯劫持,法警一定也很好收买的。。。
很明显,这是一部根基在情感,并应以情感为主线推动的电影。但是扯了太多扯蛋的人物,堆砌了太多装逼无用的情节。下边一一列举,证明这这确实是我看过韩国迄今为止最烂的电影。
讲故事吧,故事讲得乱七八糟;片子一开始小女孩被绑架,大家最关心的是女孩的命运,结果呢,其实故事和女孩的命运无关。到了结尾又告诉大家那个女孩没死,因为如果安排一个和故事没多大关系的女童就这么死了似乎不太人道,那你还在片尾那大张旗鼓地警车排队出动,地毯搜查,慢镜渲染个鸡毛啊?安排那个傻逼似的“狼”有个毛意义?不止如此,很多情节完全可以删掉的~~~
讲侦探推理故事,卖弄悬疑吧,确完全没有铺垫,就是靠TMD生搬硬扯进新的、莫名其妙的很多人物去还原其实极其TMD简单的一个杀人案件的情节;悬念,只悬,没念。
讲法庭故事,安排了那几场蹩脚的法庭戏,简直小儿科的还不如港剧里的法庭戏生动、精彩,那傻逼检察官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被定位为棒子国最屌最牛X的律师女主角不仅没有法律强人的风采,台词更是讲一些和法律、证据等没多少关系、也没有多少力道的屁话,那个法官就更不用说了,二得跟一书记员差不多,毫无威严,最后莫名其妙地就那么无罪释放了,话说要是没那个雕刻刀就释放,那一审又怎么判的死刑???哪个傻逼棒子律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吧。真当棒子观众都是傻逼呢???一切都那么蹩脚。。。
讲母爱吧,除了两个女人使劲憋出几滴眼泪,再捂捂嘴、幻幻视,幻幻听,完全没有以一种合理的情节推动,或者细节雕琢,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尤其是被害者母亲费劲千辛万苦,冒着良心的谴责把凶手搞出来的动机,引发故事发展的情节毫无道理可言。不到20就在外面自己住了好多年,又吸毒又滥交,母亲几乎无视,女儿死了,反倒在法庭上说句“无论怎样都是我女儿”,这叫爱吗?活着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保护她了吗?或者以其最后费尽心力的变态行动来说,母亲对女儿更应是一种溺爱,可这与放任女儿滥交和吸毒完全是矛盾的,天底下有这样溺爱女儿的吗?又是棒子的单纯思维。
OK,算你溺爱,讲复仇吧,最后杀那个鸟人时候,竟然用火,去TMD,这个太傻逼了,废了半天劲就为了烧死他???看看杰拉德巴特勒的《守法公民》,会让一个把女儿奸杀又极尽侮辱之能事的人就这么点把火烧死?不说每年死于火灾的无辜群众有多少,这个普通的死法方式不仅对不起老太太你那失去女儿的悲痛,费尽心机的努力,也对不起你那惨被蹂躏、死状凄惨的女儿,还对不起被折磨折腾了一部电影时间的女主角的泪水和和那个傻逼警察的努力,更对不起那个被吓得哇哇哭的可爱小女孩,和从始至终一直为小女孩命运所担心的观众——或许对得起棒子的观众。
电影大多数都是虚构的,但是虚构得让人看整部电影都觉得是在故意虚构,最终恬不知耻地安排自圆其说、并装逼似的以情节或煽情,或批判的话,那只能说这是一部烂电影。
话说,这一系列情节下来,有必要扯上那个精神病儿子,还有那个傻逼检查官老爸以及那个傻逼精神病医院的戏份吗?对主体故事没多少影响。那我们只能理解为模仿《追击者》(批政府已成类似韩国电影传统),意图批判政客(前边那批傻逼警察也是一样)。问题是,就戴眼镜那一傻屌检察官,一开始就毫无来由地被搬出来,几次小情节给他都是让他露出龌龊的马脚,而此后处理女律师,以及派黑社会搞设计师都显得无比弱智——韩国政客就这傻逼样也能混到高级检察官,还要竞选——丫挺儿的放过女律师已经很傻逼了,因为那意味着他的丑闻被曝光——接下来更是拿报纸羞辱掌握自己更多丑闻的黑社会合伙人,没事儿一样出现在法庭……保护自己儿子那么久,最后还是让儿子出现在法庭,这样的傻逼政客有什么故事可讲的吗?有什么可批判的吗?棒子政客都这傻逼的话,早被金家统一了。比起《追击者》的那与情节毫不脱节的点道几笔,微微发力,直到最后女主角逃出被杀——既在情理之中,又将情节推向高潮,讽刺更是深入骨髓,给力得很,与本片真是天差地别。
两对母女的处境,以及两队母女间,以及母爱本身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这部戏的主要矛盾,可供编剧和导演发挥的地方很多。可是棒子偏偏故弄玄虚地扯进来政客,扯进来黑社会,扯进来吸毒青年,扯进来想骗保险金的女友,扯进来迷幻官二代,无能的警察监听等等乌七八糟,对戏剧矛盾本身几无影响的情节、人物等,卖弄了半天,最后落笔还是牵强附会地落在母爱上……
搞毛啊,看一豆瓣网友还说什么“看了追击者和七天,觉得中国电影远远被甩了”类似的话。我承认韩国电影超过中国电影,但是丫挺的竟然将这部堆砌的垃圾片和情感真实厚重,情节紧凑有力,故事张力十足,讽刺有力,甚至戏份不多的杀手都比金允珍出彩的《追击者》比,我真的怀疑你的眼光。
至于镜头傻逼似的瞎晃,毫无个性的人物站队列一样出境,以及剧情中诸多的不合理之处我就不想再说了。比大笑江湖差不多,一个是用心搞笑但是搞成马,一个是用心装逼但装成驴~
这个案子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被害人hj是艺术系的女学生,被人用一种美术用的锯刀(就是那种带锯齿的雕刻刀)捅死,并抛尸野外。尸检发现,被害人口中有“迷天使”(一种毒品,能导致幻觉,长期食用会引发精神分裂),说明她生前曾经吸毒。伤口呈现不规则分布,说明凶手是冲动杀人,而案发现场却经过周密的掩饰,这就形成一种矛盾:混乱和有序的结合,凶手看起来既是一时冲动,又是蓄谋已久。在案发现场,发现了被告cj的指纹和脚印,但是被告人宣称他只是为了给自己母亲治病,想去那里偷些东西,当他到了那里,被害人已经死了。经过开锁匠证明,案发现场的门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美国进口的锁,普通的开锁匠都无法打开,更别提小偷了,因此,杀人凶手一定是与被害人相识的人。律师调查了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发现她有两个男友:一个是酒吧里的主唱歌手,另外一个是留学生。歌手证明当晚留学生去过她的工作室。留学生已经因为吸毒住进了精神病院,看上去似乎是有不在场证明,但是一盘录像带证明他当时并没有住院,而是出席在hj的葬礼上。到此刻为止,留学生成为最大的嫌疑人。但是控方抛出一个有力的证人:cj的妻子,她证明cj并非如他坚称的以前从来不认识死者,而是他一直和死者保持毒品交易,他去死者的工作室,也是向死者讨还毒品交易货款——熟人作案这一条成立。
案情似乎跌回原点。如果不证明cj无罪,她女儿就会被杀死。她们找到了死者的车——一辆红色的保时捷,并在车里发现了一枚鼻钉——鼻钉被证明是留学生的。她有个大胆的设想:案发当晚房间里有三人,先是死者和留学生一起上楼,两人共度良宵,之后被告敲响了死者的门。因为没有找到关键证据——杀人凶器,因此死者到底是被这两人中的哪一个杀死,暂时无法得到证明。当晚,留学生的父亲,首尔第一检察官袭击了律师事务所,并把所有证据付之一炬——等于承认自己儿子参与了案件。
开庭那天真相大白:原来死者确实是被cj所杀,而检察官的儿子,也就是留学生当时在现场,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当晚曾看见cj开着红色的保时捷离开,而帮助清理现场毁灭证据的人,正是检察官本人。于是这个案子成了两个人作案。由于检察官手下的叛变,当庭出示了检察官和律师之间的对话,使得检察官毁灭证据的罪名成立,而由于凶器失踪,cj被无罪释放。
本以为看到这里就完了,没想到后面有更吃惊的东西——
cj被无罪释放以后,律师也找回了自己的女儿——还活着。cj按照约定到一个车库里等人,也就是委托律师为他辩护的那个人,没想到被他(其实就是那个绑匪)开车撞伤,并被锁在一个房间里活活烧死,临死前他才发现,给他请律师的幕后人物,也就是绑匪,竟然是死者的母亲,原因是“绞刑对你来说太便宜了,我要让你死的更悲惨”……而同一时间律师意识到,女儿一直在画天使、石膏像、以及绑匪寄过来的石膏手模型,都指认出绑匪就是死者的母亲。绑匪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和她联络的男子,另一个是死者的母亲,对于那男子的身份没有交代,好像也是个警察。
最后死者的母亲被带走。而那把失踪的刀,原来隐藏在一尊石膏像里。
其实还是有漏洞的,不过那是拍电影需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电影就拍不下去了。
首先,我不晓得韩国是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判处死刑的,在中国宣判死刑要审很多次,并且可以上诉至最高法院,三天之内就判死刑好像太着急了吧。而且既然律师最后以找不到凶器为理由使得被告无罪释放,为什么当初一开始也没找到凶器,就能定他死罪呢?
而且换律师不是随便可以换的,需要委托人签字,但那个绑匪始终不露面,除非委托人是被告本人。不过韩国法律怎么样我就不晓得了。
其次关于凶手妻子作证,导演的意思是如果被告的母亲死了,被告将会获得一份巨额保险,而假如被告被判处死刑,受益人将是死者的妻子。但是像糖尿病那样的是不会被受理投保的,他母亲病了那么久,即便是投保了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妻子未必就会知道。所以这也就是小说家言而已,现实中不会这样的。
第三,留学生的父亲(检察官)完全没必要对他的手下发火,因为这一次的情绪直接导致了他手下的叛变,而且从政的人应该足够小心才对,他怎么允许那样重要的时刻被人偷偷录音?而且他完全没必要亲自路面,差人毁灭证据就行了。也就是导演要安排给观众看的。
第四,警察没有搜查证明就四处乱搜。
《七天》和绝大多数韩国犯罪片一样,全程几乎无尿点,而且剧情紧凑,信息量大,我是晚上11点开始看的这部电影,为了不错过重要信息,冲了两包浓咖啡一口干掉,/捂脸/。
电影一开始就是神情慌张的主角拖着箱子奔跑,画面剧烈抖动,迅速切换,就跟开车五秒加速到100码一样,丝毫没有喘气的机会,导演就直接把你拽入了他的世界。
主角女律师刘智妍是法律界的杠把子,多年来从未败诉,同时作为单亲妈妈,刘律师很爱自己的八岁女儿恩英,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女儿的身上。
故事主线也很简单,某天刘律师陪恩英参加学校运动会,结果刚比赛完女儿就不见了,后来得知女儿被绑架,而释放女儿的唯一条件是:
刘律师需要为一位一审被判死刑的强奸杀人嫌疑犯郑铁镇 洗脱罪名,让他无罪释放,期限只要四天(这也是电影名“七天”的来源)。
至此,故事慢慢展开。
看完整个电影的豆友肯定知道,其实绑架恩英的主谋就是死者的妈妈韩淑熙,韩淑熙为了报杀女之仇,不惜设局让郑铁镇逃脱死刑,最后亲手将他活活烧死。
(下面开始一些关键信息梳理,剧透严重,还没看过的小伙伴注意回避)
一、郑铁镇能被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首先为郑铁镇洗脱嫌疑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郑铁镇有暴力、强奸前科,被害者房间里的指纹、足迹,钱包上的指纹也与郑铁镇的相符合,加上击证人的指证,郑铁镇的死刑几乎是板上钉钉。
但故事的背景是韩国法律讲究“证据判刑主义”,即必须要找到能指证嫌疑犯的且不受大家质疑的证据—在这个故事中就是杀害被害人的沾有郑铁镇指纹的雕刻刀,才能给嫌疑犯定刑,否则就只能将嫌疑犯无罪释放。
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网友吐槽,说:那证人的话就算了吗等等,其实我对这一法律也很无语,但故事就是这样写的,要是把这一点也堵死,那嫌疑犯就真的会被判死刑,最后故事的大反转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整个电影的丰富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咱们就不过多追究这一点了,放导演一条生路吧。
而且从片尾我们知道,这把雕刻刀是死者妈妈韩淑熙清洁女儿房间时发现的
不过她在有了亲手处死郑铁镇的计划后,应该就把雕刻刀给藏了起来。
基于上面的信息,只要刘律师全力以赴, 郑铁镇就一定能被无罪释放,这样一来,整个剧情的基本逻辑就能讲得通了。
二、如何证明绑架刘律师女儿的主谋就是死者的妈妈?
这个问题我也是一步一步得到答案的。
1、影评开头,刘律师接到绑架者的电话,对方称:我之所以要绑架一个从未败诉过的律师的女儿,是希望你帮我救一个人,这个人并没犯罪,是无辜的。
“绑架从未败诉过的律师的女儿”,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绑架者早已做了很充分的调查,才会选定刘律师的女儿下手。
对方还说:我赞同死刑,那些连狗都不如的人渣应该被判死刑。
听上去绑架者好像是正义的一派,希望所有罪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看来,绑架者应该不是嫌疑犯的同伙,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同伙而编出来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实罪犯为了救自己的同伙而绑架无辜者,要求警方释放同伙的情节在许多电影里都有,但是为了救同伙而说自己的同伙是无辜的罪犯还是很少见,当然不排除是高智商罪犯故意这么讲的。
不过至少影片看到这里时,我对嫌疑人真实身份的猜测还是有所保留的。
2、刘律师和胖法医还有金警官在餐厅吃饭时,嫌疑人又打来电话,说恩英早上吃了鲔 wěi 鱼,且得知恩英对鲔鱼过敏后,答应先回去看看恩英的状况,再做打算。
后来还让刘律师给女儿送了药去。
这样看,绑架者并无意伤害恩英,反而担心她会出什么事,如果这个绑架者真是郑铁镇的同伙或朋友,我只能说这个绑架者未免太善良了,毕竟人与类聚,真想帮郑铁镇洗脱罪名的人应该也是个禽兽吧,又怎么会在意恩英的生死呢?
至此,我其实更偏向绑架者是个“正义之士”,而不是个谋财害命的歹徒,他不想无辜的人受到惩罚。
但郑铁镇有强奸的前科,一个正义之士又怎么会帮助一个有如此恶行的人呢?看的我真是很费解,直到刘律师和韩淑熙的一段对话。
3、刘律师前往案发现场,想看看死者的电脑里有什么关键证据,结果韩淑熙已经在房间里,似乎知道她会来。
韩淑熙问刘律师有没有女儿,刘律师回有个八岁女儿,韩淑熙慢慢讲到:星期四出生的。
这话一讲出来,镜头就给到刘律师回头的动作,眼神里充满惊讶。
这眼神分明就是讲:你怎么知道恩英是星期四出生的?
结果韩淑熙是在讲一首英国童谣,“星期四出生的”只是第一句话。
但我此时已经对韩淑熙产生了怀疑——她知道刘律师因为女儿吃鲔鱼过敏,所以更加担心女儿的安全,此时又提到女儿的话题,表明上看是自己作为一位母亲在倾诉对女儿的思念,实则是在给刘律师施压,让他抓紧调查。不亏是大学教授啊,韩淑熙对人心理的把控也是相当到位。
当然,这也算是推测,没有实锤,直到刘律师收到一只石膏手。
4、刘律师进展很慢,二审迫在眉睫,绑架者为了逼刘律师加快调查步伐,给她寄了一只石膏手过去。
还记得死者的身份吗?她是艺大雕塑系研究生。
电脑里也有雕塑的照片。
到这里,其实就基本确定了韩淑熙就是绑架主谋,她这样做是想亲手处死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我当时暂停了十秒钟,才慢慢想到这一点,然后就觉得导演的这个思路,牛逼啊!)
5、虽然已经预测到了真相,不过后面的情节依然很情节啦,电影结尾点火烧死郑铁镇的那个人没有露面,不过从形态上面看,也可以判断是韩淑熙。
6、恩英被救回来,画了一幅画——少了一只手的雕塑天使
这画和韩淑熙家里的天使雕塑一模一样
可是恩英从未去过她家,唯一的解释就是恩英曾被绑架在此。
三、绑架恩英的人是谁,为什么要听韩淑熙的指示呢?
影评最后,恩英见到了韩淑熙,但并未表现恐惧状态,说明绑架恩英的另有他人,那这个人是谁呢?
1、最后在停车场里,郑铁镇和绑架者通话的语气很像老朋友讲话,并且还叫出了对方的名字,说明绑架者与郑铁镇认识。
既然是认识的朋友,那么郑铁镇的朋友有可能是谁呢?他长期贩毒,那么有可能是其是一起贩毒的人;他也经常进监狱,所以也有可能是狱友。
2、全片唯一有相关线索的就是故事开头,金警官曾经调查过郑铁镇坐牢时的狱友。
并且在找到绑架者的住所时,金警官叫出了绑架者的名字“林忠勤”,说明这是他此前调查过的人,也就基本可以印证一直和刘律师联系的人就是郑铁镇的狱友。
另外,郑铁镇在监狱时,有个男人曾去探望他,告诉他如果能出狱就去野外停车场,这个人也应该是林中勤。
至于林忠勤愿意帮韩淑熙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钱!这一点在故事结尾处有说明——林忠勤拿了一大包钱后去了机场。
四、鼻环哥既然知道人是谁杀的,为什么不报警而是要把尸体拉回家?
根据刘律师的调查,事发当晚,房间里有三人——死者、郑铁镇、死者前男友鼻环哥。
如果沾有凶手指纹的凶器没找到,那无论什么指纹、鞋印和谁匹配,两个人都没法彻底摆脱嫌疑。
但法庭审判时的回忆情节显示:郑铁镇到达受害者家时,鼻环哥已经嗨大了,躺在床上神志不清。
后面药劲儿下去,鼻环哥醒来后发现受害者已经死去,全身是血。
作为观众,我们有上帝视角,当然知道在鼻环哥沉浸在毒品的快感里时,受害者已经被郑铁镇杀死。
不过对于当事人鼻环哥来讲,他醒来后,受害者就已经死去,房间里还只剩下自己和死者。
一来他经常嗨大,也不确定人是不是自己杀的;二来,即便知道人是郑铁镇杀的,自己也没证据,那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加上父亲即将参选,他不能让自己有任何负面新闻,影响到父亲的仕途。
所以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原因,鼻环哥都只能选择把尸体给处理了。
五、郑铁镇出车祸后,为什么又要返回去?
刘律师也曾问过郑铁镇这个问题,郑铁镇的解释是:前面有交警,怕被查。不过这一点是不是真的,导演没告诉我们。
但郑铁镇是惯犯,出了车祸还继续开车逃跑,他肯定知道这样做风险太大,事情迟早会暴露。
那既然鼻环哥又经常嗑药,大脑受损,对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也无法确定。(就算他自己能确定,法医的结论也会表明,他大脑受损,为自己辩护的话肯定没人信)
所以把罪行栽赃给鼻环哥,对郑铁镇来讲是顺水推舟的事。
于是在出车祸后,他就开车返回去了。
鼻环哥惊慌之下,肯定也没注意车子有什么碰撞,然后就这么载着尸体,开回了家。/捂脸/
到此,一切不利因素都指向了鼻环哥。
郑铁镇这个王八蛋也是蛮聪明啊!!
(啊,打这么多字好累,让我缓一缓,等下看完记得给我点个赞啊)
关于《七天》里比较让人困惑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都解答清楚了,还有其它疑问的豆友,欢迎留言继续讨论。
其次,我想对于死者母亲韩淑熙逾越法律的行为,也是没办法做到是非观上的一刀切的。
都说杀人偿命,但一个罪犯的行为除了会给受害者造成直接伤害,往往还会给受害者的亲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重大而又持久的创伤。
罪犯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那受害者亲人的痛又由谁来买单呢?
韩淑熙作为一个母亲,失去女儿也几乎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有人选择带着痛活一辈子,有人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为逝者报仇。
都是一种选择,也都有相应的代价。
韩淑熙不过是选择了后者罢了。
毕竟,有时候活着,比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气。
(记得点个有用哦,mua~~)
我的其它影评
《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值得每个年轻人学习
《密室逃脱》bug太多,逻辑缜密的人就别去看了吧
我的其它文章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亲戚很讨厌?
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他可以为了孩子做出更疯狂的事情。结局太帅了。山路十八再十八弯。
三星半,刺激好看,毫无冷场的破案惊悚片,情节衔接有瑕疵,对司法细节的刻画有不专业之处,但胜在叙述超级流畅,几位主角表演很具爆发力,处处情绪渲染到位,此类片必然有一个震惊结局,但本片以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气氛和拉锯战式的法庭交锋占据观众思维,无暇分出精力去猜幕后黑手,因而结局颇有回味
看不太懂?
DVDRip:http://www.verycd.com/topics/240153/
女猪脚长得像不像闫妮!啊
当中节奏稍有不紧凑之感,结尾不错~
找不到凶器法院就要放人?韩国司法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又是两个母亲的决斗。
到现在才看真是吃亏,结局超精彩。
sun
闫妮演的不错
继《杀人回忆》之后,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感觉已经很久,《七天》确实麻辣无比。
犯罪片里可以推荐的
真给力!复仇妈妈!~
虽然影片在设置上有绕圈圈跟为了故事而故事的硬伤,但这种惊悚悬疑类的犯罪题材,同时又深度拷问人性的片子,韩国人真是拍的太赞了。
看完《七天》、《追击者》,知道中国电影再也追不上韩国了。
还不错 蛮紧张的
当妈的不容易~
剧情其实同证人不太相同啊。虽然我很赞证人的一次车祸的3个part联系。但是这一出更赞。!!!
如果他女儿死了 然后没有反转结尾我给5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