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为了煽情而煽情,人物刻画极其不饱满。电影中的人物:
1、亲生母亲:为什么要把亲生母亲的头全部剪掉,为什么恶毒后妈要骂孩子的亲妈,亲生父亲也嫌弃亲生母亲,完全没有说啊。。。亲生母亲到底怎么了?
2、亲生父亲:他跟后妈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为了让那个恶毒女人分钱吗???!!!他们怎么认识的,他父亲到底是干嘛的???
3、恶毒后妈:恶毒后妈的恶毒的原因是什么?虽说不该关心杀人犯为什么杀人,但是就像最后恶毒后妈说的一段,为了突出主题,也可以描写一下恶毒后妈成为大反派的原因啊。。。
4、小女孩:真是很纯真了。被打成那样了,还要跟律师说对不起,没有保护好金刚;跟弟弟说对不起,姐姐太累了不能陪弟弟玩;恶毒后妈把弟弟打死了,把自己打成那个样子了,还想跟恶毒后妈生活,难道不应该更想去天上找自己的亲妈吗?
5、弟弟:作为爹不管,妈不在的孩子,弟弟可能有姐姐疼吧,同样很纯真,甚至在看到后妈因为自己不听话打了姐姐,还想拉着姐姐玩。。。以及没的过于突然,除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好像没有其他作用。
6、律师:律师与姐弟两个人之间的羁绊描写地不深。姐弟对律师莫名其妙的信任(就因为那一句话在我看来有点牵强),律师对姐弟两人莫名其妙的责任感(可能是因为钱的导火索?),总之有那么一些些牵强。
另外,“姐姐打死弟弟”这件事情,都上了新闻了,虽然大家都是“社会冷漠者“,不都是“网上热心观众”吗?难道网友没有讨论的吗?难道就没有人质疑一个小女孩如果靠力量把小男孩打死的事情吗?
题材是很好的题材,关注家庭儿童暴力,如果不是这个题材,我觉得这个电影完全不及格。
前不久发生女生频繁遭老师辱骂的视频里,印象最深的是当这个女生在被老师辱骂后告诉家人时,家人都不相信,然后她只能通过录音来证明。
当时就在想,我们生活中有时真的忽略了孩子的诉说,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别说发生被老师骂的事情,就是被打好像都不太敢回家跟父母说,因为说了父母会说老师是为了你好,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所以至今可能我的爸妈都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好多事不愿和他们说。
在看完《小委托人》这部韩国电影的时候,这种感触更加深刻,多彬和弟弟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陪伴他们长大的只有父亲,而父亲的角色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捞钱,在遭到后母毒打后的多彬听到了父亲和后母的对话,原来她的出生只是个意外。
所以当多彬和弟弟被后妈进行虐待的时候,她没有去找最亲的爸爸,而是去警察局求助,但是警察却说现在的小孩很可怕,只是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多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小受到教育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告诉警察叔叔,但是当她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向警察求助的时候,得到的却不是保护,多彬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吗?
唯一告诉她没有错的就是最后拯救她的律师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一直不明白,有困难找警察叔叔,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我的钱包丢了,里面到是没有多少钱但是有我好多的证件,我就报警了,要求查看录像,可是警察说记录下不派警力,当时在报警电话里至今记忆尤深的是我哭着说不是有什么事都找警察就可以帮忙吗,当时警察跟我说不是什么事都能找她们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现实背道而驰……所以看到这里的时侯我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是多彬被打后第一次向她认为最可能帮助她的人求助,但是换来的不是保护而是后母的再一次毒打。
后来多彬又向学校的老师求助,但是话还没说出口,被老师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这里有个细节,老师明明看见了多彬脖子上的伤痕,但是却没有主动询问多彬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多彬的第二次求助再一次把她打回了现实。
当律师问多彬为什么偏偏找他时,多彬说因为其他人只会嘴上帮忙。
楼下的邻居听见了多彬被打的声音,只是甩出别人家的事儿不要管
旁边的邻居听见也只是感慨
多彬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大人的忽视,所以最后即使亲眼目睹了后母打死弟弟,将罪名推卸给她时,她对谁都不敢说,因为她知道别人都只是嘴上帮忙~
直到律师一步步开导她才说出来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最能改变一个人性格的时间就是孩童时期,因为她用眼睛、用身体、用整颗心去接触人、环境、事情来成长。
弗洛伊德也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孩子每一次的诉说,不要去忽视她们……
番外:
除了以上的观后感,此电影的两处细节也是值得思考,帮助多彬的律师在电影的开篇去律师事务所应聘,因为说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没有被录取。
在电影的中间,当有新的机会时,律师去首尔的事务所面试,这次面试官再一次问了律师一个问题,律师顺应了面试官的说法,当场便获得了录取。
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但是任然希望在道德伦理、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初心❤️
不能因为拍了社会敏感题材就说是部好电影。男主面瘫演技,女孩程式化哭泣。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性格和生活处境实在是产生不了共鸣。在一个从小没有妈妈,爸爸也是漠不关心,并有一点点狠他老婆的情绪下,小男孩多少应该有点自卑吧。
后妈的变态为什么不深入的挖一挖,现实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变态。人民高举大棒,打倒变态的时候,是否想过,变态就在人民群众里。
男主的成长刻画太单薄了,所以反转的时候,显得让人觉得尴尬。
2019.7.26看的一部剧
李东辉的长相虽然一般,但是演技是真的很好,后妈演员柳善是我之前很喜欢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一号,看她演反派我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她演的真的很好。
这部电影真的太沉重了,可是更让人觉得沉痛和难过的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真的太无力,太让人难过了。
小女主演的真好,从开朗变绝望再变麻木,那个过程处理的很好。
这个电影是在朋友家和她一起看的,我看电影的过程中虽然很沉重,但对我来说这到底也是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只是在感慨怎么会有如此的父母。可是我的朋友看完电影后却哭了很久,我想她也许是想起了什么难过的回忆了吧。电影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就仅仅是观众,但对经历过的人来说那种情绪也许只有本人知道。
只是希望世间不要有这样的父母,当然这是不现实的。看了很多新闻,亲生的父母都会打骂孩子,何况是这样的重组家庭,真的真的可怕。
感谢一直没放弃的律师,真的真的很感人。
怎么说呢,每次看韩国的片子都会去找这样的反应社会的片子,每每看了就会心疼难过然后觉得无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保护自己身边的人不被这样的人伤害。我想正烨也是这样的吧,当这些事情足够近的时候,人们就不能视而不见,即便是正烨这样年轻的时候傻傻地以为遵循规则就好了,干嘛这么麻烦的人也会成为高举正义大旗的人。黑暗永远笼罩着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举起手中的蜡烛,照亮自己身边,即使是一点点地方。虽说这样还是和片中那些事不关己的人一样,宿命论,认为有些人就是出生在这样的环境,周围就全都是一点同情心的人,帮助他们这件事我们也无能为力。可是我们需要首先面对现实,然后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然后再谈帮助所有人,这更是一件愚公移山而非盘古开天顷刻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为什么不求助于国家,社会机构?因为韩国是为数不多的允许这样的社会电影上映的国家,可是他们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娱乐圈,恋童癖,虐待儿童,这就好比片中的社会福利机构一样,我来了,我调查了,我承认了,好的,事情到此为止了。也许未来有一天,每个人都举起自己手中的蜡烛了,这些事情和群众的声音会被听见了重视了,由量到质的变化出现了,大家都能更加幸福吧,愿那一天早日到来。作为被世界抛弃和碾压的人,人们应该要学会互相帮助,因为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我之前跟大家聊过,21世纪是基础科学停滞,商业、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
但即便楼盖得更高,火车开得更快,手机变得更好用,汽车将不再排放尾气,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革新却并没有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温情。
因此,21世纪更重要的目标,是使我们这个社会朝着更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
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韩国有根据儿童性侵案改编而来的电影:《熔炉》、《素媛》。
《熔炉》的播出推动了韩国的立法,促成了“性侵害防治疗修正法案”。(又名“熔炉法”)
《素媛》事件使韩国提高了对性侵幼女的量刑标准。
而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的电影《小委托人》,也是根据韩国真实事件改编,它的题材是父母虐待儿童。
多彬和敏俊姐弟俩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抚养。
父亲基本不管事,10岁的多彬不但要负责洗衣服,还负责照顾弟弟的饮食。
到了学校,多彬是能歌善舞,站少儿女团C位的可爱少女。她的梦想是希望将来可以当一名歌手。
因为她的阳光可爱,多彬在班上收获了她的真爱粉。
某天,父亲(钟南)带回来一个女人(智淑)并告诉姐弟俩:她以后就是你们的妈妈。
姐弟俩面面相觑,满是惊喜,终于有妈妈了!他们此前从未体会过有妈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好景不长,智淑只是亲切了几天就开始原形毕露。
敏俊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洒了,智淑告诉他吃东西要小心别洒出来,但很久没吃上好吃的敏俊吃饭狼吞虎咽,不小心就再次将食物洒在了桌子上。
智淑扎起头发,开始殴打敏俊。她还认为,弟弟犯的错是因为姐姐多彬教育不好导致的。
因此,智淑掐住多彬的脖子,殴打多彬。
电影用象征的手法暗示,每次后妈扎头发,就代表着她要殴打孩子了。
在几次被殴打后,多彬找了警察求助。显然,这种家务事警察不怎么愿意管,警察甚至说:“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最近的孩子真是可怕啊。”
多彬从小就被教育出了事找警察叔叔,但真出了事,警察叔叔却认为小朋友给他们找了麻烦。
社会公权力的冷漠让多彬陷入了自我怀疑,她开始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而当警察遇到家暴案件的流程,他们只是找来儿童福利机构,将烂摊子丢给他们去解决。
但是儿童福利机构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通过家访和电话的形式联系家长。
正因为清楚社会无法做什么,所以后妈在得知自己被举报后反而更加狠毒地殴打了多彬。
敏俊痛苦地在房间捂住耳朵,他不忍听姐姐撕心裂肺的求饶。
多彬的亲身父亲也一点都不爱孩子,他之所以留着这两个孩子,是因为各种福利机构和亲戚会往孩子名下汇钱。
第二天,多彬想去告诉班主任自己被家暴了,她支支吾吾地无法开口。
老师其实已经看到了她脖子上的伤口。
但老师也嫌麻烦,一看到手机来信息就立即以有事为借口走了。
向老师诉苦无果,敏俊向多彬提议去找社工的叔叔帮忙。
敏俊口中的社工叔叔,就是本片的男主政烨。
政烨是一名无业律师,电影片头,政烨参加东方律师事务所的面试。
面试题目是非常著名的基蒂·吉诺维斯案。(现实中确有此案)
1964年,吉诺维斯下班后开车回公寓,当她下车走向公寓时遭到一名歹徒的袭击。
歹徒刺了她许多刀,她当时大声地呼救,一个邻居站在窗户后警告道:“放开那个女孩!”
歹徒听到警告后想要逃跑,但他发现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他,于是他又从车里返回,重新击倒吉诺维斯,又开始刺杀她,整个过程持续了35分钟,直到警察赶来,袭击者也早已逃之夭夭。
警察在调查这一袭击事件时,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名邻居目睹了这一事件,有的邻居甚至干脆搬了凳子坐在窗户边看着歹徒刺杀吉诺维斯。(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面试题目是:倘若判断邻居是否有罪,那么是无罪还是有罪?
和政烨一同参加面试的律师都认为有罪,但政烨认为无罪:
虽然政烨考出了各种资格证书,但这场面试他没被选上,只能回家待业,最终在姐姐的压迫下去了一家儿童福利机构当职员。
多彬第一次去找警察帮忙时,警察吐槽多彬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来报案,她看着政烨,问他:“叔叔,我错了吗?”
政烨给予了她肯定的回答,多彬也因此一直对他心怀感激,她觉得这个世上只有政烨才能帮助自己。
多彬和敏俊放学后,就去找了政烨玩。政烨就做了几天陪玩,他带着两个孩子去吃汉堡,去逛动物园,还带着他们一块画画。
敏俊在吃汉堡的时候担心有食物碎屑洒出来,将汉堡和馅分开吃,政烨告诉两个孩子,汉堡就是边洒边吃的。
多彬看政烨的眼神充满了星星眼,她和弟弟从未被这么耐心地对待过。
但本片最残忍的部分也在于此:正是因为男主的善心,才间接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政烨是律师,他不过是待业在家被逼着去儿童福利院上班,很快首尔的大众律师事务所就喊他去上班了。
所以,他必须跟多彬和政烨道别。临走前,两个孩子对他依依不舍,敏俊说,明天是吃汉堡的日子,于是政烨就给了敏俊一张5000韩元,让姐弟俩去吃汉堡。
在道别前,多彬留了一手,她向政烨要电话号码,政烨就给了她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写着“儿童福利机构现场调查组,调查员尹政烨。”
让我们记住这两样东西:一张名片和5000韩元。
多彬回到家,让后妈看到了那张写有“儿童福利机构”的名片。
之前后妈就被多彬举报过一次,这次她得知多彬又去了儿童福利机构,积聚的怨恨使她变本加厉地打了多彬。
多彬躺在湿漉漉的地上,在意识模糊中她听到了父母的谈话,她得知自己的生父也并不是因为爱她母亲才生下了她和弟弟。
第二天多彬去上课,上到一半就晕倒了,后妈扇多彬扇得太狠,扇到多彬耳膜穿孔。
多彬的老师打电话给政烨,政烨立即从首尔赶回老家看望多彬。
躺在病床上的多彬虚弱地问政烨:“并不是爸爸妈妈相爱生下的孩子,就不能像别人那样生活了吗?”
多彬还告诉政烨,在所有大人中,她最信任他,别人只是嘴上说会帮忙,但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行动。
多彬在病床上恳求政烨,问他能不能带着她和敏俊,随便找个地方让他们住,他们会乖乖听话,不会惹是生非。
但是政烨却告诉多彬,他以后不来了,因为他在首尔找了工作。
至此,在多彬心中,她心中最强的支撑也没了,今后她只能独自一人面对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的后妈。
政烨不想良心不安,他去找了儿童福利社,吃了闭门羹。
他又去找了多彬的后妈,后妈撒谎说多彬的伤是她自己摔倒的。
政烨还去找了多彬的亲生父亲,父亲的回答是:“我自己的孩子,你管我打不打死呢?!关你屁事啊,给我滚!”
这个男人穿的黄色衣服上写着“安全人员,关勋水上世界。”
真是天大的讽刺,身为安全人员,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被人打得耳膜穿孔,他又有什么资格、能力去守护他人的安全?
虽然良心不安,但首尔大众律师事务所的老板给了政烨豪车钥匙,让政烨好好干活。这是他一直以来希望的事情。
另一边,政烨的一张名片让多彬被打到耳膜穿孔,他给敏俊的5000韩元又在某一天被后妈发现,后妈以为敏俊偷了她的钱,所以火气更大了!
她逼迫多彬殴打自己的亲弟弟:
多彬轻轻扇了几下后,被后妈拉开,后妈狠狠地打着敏俊,比此前任何一次的殴打都要严重。
楼下的邻居已经听到了声音,女主人对丈夫说:“今天更严重了,你是不是得去看看?”
丈夫慵懒地说:“别管人家的事了,只管管好自己就行了。”
路过多彬家的门前的邻居听到敏俊的呼喊声,只是不耐烦地说:“哎,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在首尔衣着光鲜,开着豪车的政烨再次接到多彬老师的电话,得到的消息是敏俊死了,凶手是姐姐多彬。
原先,在多彬的心中政烨是她对成人世界最后的斗争屏障,她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但最终得到的竟仍然是漠视!
对成人世界失去信心的多彬,在后妈的恐吓下,向警方承认是自己打死了敏俊!
多彬还是未成年人,她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政烨得知是自己间接害死了敏俊,十分懊悔,他决定帮助多彬,还她一个清白,还死去的敏俊一个正义!
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政烨之前对多彬姐弟的好属于敷衍性的好,并没有好到实处。
之后在帮助多彬赢回正义的过程中,他犯了类似的错误,暗地帮助多彬的证据不幸被后妈发现,再次使多彬挨打。
而在多彬这边,她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选择不说出真相,因为她对大人失望透顶了!
我前面埋了很多伏笔,写到这里,是时候抛出本文最初的论点了。
社会的发展,除了经济的进步,还应该朝着更加温情的方向发展。
《正义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需要担心自己的父母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需要担心周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够公正。”
也就是说,假如你的孩子或者父母,在外遇到了欺负或者遇到了突发状况,你是否用得着担心他身边没人帮忙?
敏俊的死,和邻居的漠视、政烨的敷衍,真的完全没有关系吗?
假如你的孩子在校园受到校园暴力没人管,你将他带到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来,你能否放心?
社会由一个个的人构成,假如人人都能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面对不公要想办法解决,那这个社会才会变成温情的社会,变成充满安全感的社会。
该片改编自2013年韩国发生的一起后母虐童案,被杀的是以下这个小姑娘。
这名8岁的小姑娘在继母的殴打下因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最终死在了前往医院的路上。
随后,这个小女孩12岁的姐姐前来自首,声称自己因为跟妹妹抢玩具,打了妹妹肚子几下,不小心打死了妹妹。
电影中敏俊的死因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死于外伤性腹膜炎(外力导致的肠道破裂),这会产生血肿,使肚子变大。
敏俊在玩具熊拍下的镜头中鼓着大肚子对多彬说:“我好像,吃了太多饭。”
看到这里我瞬间泪崩!
电影用如此惨烈的场景向观众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狠心,对孩子下此毒手?
家暴是一种循环,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没有爱,那么他长大就不会有同理心,也不懂如何去爱人。
政烨最后向后妈提问:“对你来说妈妈是一种什么感觉?”
后妈愤怒地说:“我也得有妈才知道啊!”
在电影的最后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韩国的虐待儿童举报2001年共4133件,2017年34169件,增加了近十倍。绝大多数的施暴者都被判缓期执行或者罚款,儿童施暴者中,每五人中有四人为父母。”
另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韩国2001年的GDP为5331亿美元,2015年的GDP为15308亿美元,翻了近3倍。
上述两组非常直观地反映了一个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温情。
经济的高速发展,或许只是让一些贫者变得更狰狞,一些富者变得更冷漠。
以上。
ps:我建了一个影视交流群,在群里,遇见和你喜欢同样类型电影、剧集的人。入群加我微信:joker61964,记得备注“电影”。为营造良好聊天环境,群里仅讨论、交流,不能发广告,热爱发各种购物链接的网友、微商请勿加。
估计韩国的虐待儿童法案又要改写了 (姜智淑女士成功让我对女性扎头发的动作产生了恐惧。。)
真实事件改编 唉 好痛 我赞成好的结局给人希望 但现实远没有这么幸运 剧情设置还是浅尝辄止 社会舆论发酵和庭审戏能细致点会好一些吧
楼下的邻居和爸爸都是有罪的!
什么叫人文关怀,这就是人文关怀。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宽对社会题材的把控,让更多的有社会正面效应的影片出现在我们的大银幕上。
电影从开头就抛出了个问题,受害者在众人面前被活活杀死,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到底有没有罪?在没有好撒玛利亚人法的国家,在法律上因为怕惹上麻烦,恐惧被波及而无所作为的旁观者确实是无罪的,但是在人性上呢?
如果说《熔炉》《辩护人》是隔壁的故事,那么本片和《素媛》则是身边的事情。如果说《素媛》是突如其来人神共愤的悲剧,那么本片则是束手无策的悲剧。故事深度上,本片不及前者,但是受众更广。韩国总是能拍出直面社会现象,法律无法管控的那一面。本片对家暴的呈现堪比恐怖片,而故事走向却令人心痛。这并不是人心和正义的胜利,仅仅是一个能录制视频娃娃的胜利。整个影片除了题材不错,叙事平铺直叙,全靠继母和小女孩在对手戏里的演技来撑,故事的戏剧化拓展太多,案件本身包括庭审戏剧化程度低,对社会现象仅仅只表现出周围人的置若罔闻,没有什么更深度的探讨,最后的高潮部分仅仅是一个娃娃,如果没有那个娃娃也就没有这个结局和故事,让人绝望。虽然很可惜,但依然是部有话题且优质的影片。
这是我不愿意评价的一部电影。人生绝大部分恨意的来处。
最悲伤的一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真的发生了?! 邻居 老师 警察,真的有那么多人没有出手相助… 为人父母不需要培训考试,真的是最大的bug… 片子一般、但意义重大。如果看见受伤无助的孩子,希望你可以伸出援手!
一个敢于拍自我检讨法律缺陷的电影总会帮助社会进步。
意义大于片子本身
短评里那位“虐待孩子和正常打孩子不同,孩子不听话打几下是正常的”???exo me what's your problem???
真正需要改变的恰恰是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家丑不可外扬和自扫门前雪的陋习。
第一,儿童虐待与正常家长打孩子是两码事,现在的观念容不得打孩子,但是很多时候打几下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太不听话。第二,本片中关键证据是视频,如果没有视频呢?现实中将会有百分之99的案件没有这个视频。第三,为何不调查邻居获得证据证人口供。
6.5分。跟素媛差不多的题材,但是评分差很多。案发之前的铺垫太长了,后面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法庭上,对法庭之外大家的努力描写很少,法庭戏也拍得很儿戏。
看过真的很气愤,家庭暴力的危害无法想象,银幕里只展现出了凤毛菱角,太多的孩子被继父继母虐打,这样的事件真的是让人无法忍受,久久无法平静的感觉。两个小演员太给力了,带入感强,感动人心!柳善塑造力也是真强,之前有过被害人的角色,如今强势转换,让人恨之入骨!李东辉也有了真正男子汉的角色!至少可以让我记一辈子!已经入选我今年韩影十佳之一
戲拍得簡單,遠不像《熔爐》那樣drama和煽情,但相比《熔爐》,我更喜歡這部戲。戲中不直接呈現那些能製造效果的殘忍虐打場面,處理上很小心,避免藉此煽情;亦有一份成年人角度非常誠懇的自省態度。我看到創作人的善意,縱然戲劇上未必滿足到很多人,結局也偏理想化,但我認為這是一部有良知有溫度的好戲。
是不是要被打死了,才会被关注?否则会被认为“人家只不过在教小孩”。甚至被打死了,都会选择相信疑点重重的案件结论,而不是质疑控诉家暴,原因是“这类案件通常很难打”。父母没得选,人生该有多绝望,出生在这样残暴的家庭、冷漠的社会,所以当多彬遇到男主的哪怕是一丝丝好意,都抓住不放,那是人生最后的微光。多彬,不是你的错,是大人们的错,是这个世界错了。
可悲的是,现实往往更悲惨,施虐者五个里面有四个是父母;可笑的是,电影里的英雄,往往只是活在电影里,多的是邻居那样装睡的人,觉得父母教训子女天经地义的人们。到底是长大让人的心变得冷血,还是冷血的人长大了呢。看电影最痛心的大多是“真实改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韩国电影这些年来能把社会话题改编的非常好搬上银幕,现实远比电影里更多触目惊心的事情。从2001年到2017年,虐待儿童举报增加了10倍,绝大多数施暴者被判缓刑或者罚款,而施虐者5人中有4人为父母。看《何以为家》让人感叹无人知晓的悲剧,看《坡道上的家》让人反思现代育儿观念,这部电影则让我感叹家庭暴力发酵后周遭人陌生的冷眼旁观,警察、邻居、甚至家人都可以无视。这个社会的底线到底是什么?
现实改编,儿童遭遇迫害的韩影我已经看出阴影了。于是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已经把自己带入到阴影中。揪心、头皮发麻、无力感贯穿始终。即使拍的不及《素媛》《熔炉》等掷地有声,依然让我如鲠在喉。我盼望有朝一日,所有人懂得一个为人最基本的道理。你可以不喜欢、讨厌这个世界上任何生命体,但不要去施加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