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扬构图和色彩都很不错...印象比较深的是光妹b太和小女孩在屋子里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一段,非常有意思.....然后吐槽大家都吐过的槽点:剧情真的太平了....(比光妹的胸还XD )三秒够的镜头非拍8秒没有意思对不对(希望导演能明白情绪的推进不是靠镜头秒数能决定的)结尾新生和投降那一段还是比较喜欢的(哎新生真的是戳到我的点没有办法)但是还是拖....我甚至觉得到投降就可以结束了....太....拖....了.....
这不是影评,是个人观后感
电影两个半小时…………全片最大的亮点有几处:1,画面很美好。2,满岛光裸了上身正面。作为一个男观众,我自然不排斥这件事,但也不明白那段裸戏加进去究竟代表了什么,导演完全可以从后背去拍(或许更唯美点),而不用必须从正面。
剧情方面,借用一个网友的评论:剧情就像光妹的胸一样平。
是一部爱情片,放在了二战时期。大意就是说战争破坏了很多美好的事情,爱情啊、自然啊、安静的生活啊等等。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女主对男主的彻头彻尾的爱,来的莫名其妙,我只能说这是“看对眼”了。
女主为了爱,愿意和士兵一起去死。这的确一般人做不到。但另一方面,她这样做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因为男主也不想让她死。也就是说,她死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爱情升华时所产生的牺牲感。
这种牺牲感有时挺悲情、感人,但往往只是个人无法摆脱自己的欲念。女主如果一死了之,她那上了年纪的老爹会遭受什么????电影里,他爹明确都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间顶级惨剧,希望女儿好好活下去。
当然电影最后没有让这件蠢事发生,我个人认为也算是导演表态了。爱情很伟大,值得捍卫和追求,但自杀这种事,不是爱情的本意。
忙碌的六月总也不希望错过的无非就是电影节了,想来也已经是第七个年头投入其中了,多少有些老友相见的意味。哪怕因为奔波激情不如往昔,但心底泛起的情感依旧未变就好。酒不溢杯,香自沁人。
每年的固定动作无非就是日影系列必看,今年第一部是《海边的生与死》,满岛光与永山绪斗饰演一对战争末期的恋人,在远离主战场的小岛上,为着不知何时要出发的敢死队整日担心。两人面对着战争无奈又厌恶,期盼着在战争的阴影下能够在岛上寻得一片世外桃源,哪怕求而不得,撕心裂肺,却失而复得。
这部影片在节奏上着实是缓慢,往往用固定的长镜头交代一个场景内所有事情,不做剪辑也不加快表演节奏,这可能是导演的坚持。观看时身边很多人已经坐立不安受困于这缓慢的剧情,然而这的确契合着这个战争末期小岛的气质,这里安静的可怕,在前半部影片中几乎感受不到战争给这里带来的阴霾,孩子依旧挂着质朴的笑脸,村民依旧围圈跳着舞蹈,海风吹过树叶沙沙的也只是惬意。只有驻扎在这里的敢死队员自己喝酒激励自己要为国捐躯时,才恍惚间想起这根本不是世外桃源,战争的阴霾早就笼罩着整个日本岛,东京沦陷,广岛被炸。这个小岛不过矗在阴云的边界而已。
一介书生转身化为敢死队队长,恋上了一个教书姑娘,爱慕着对方,在战争之下谈着风花雪月。永山绪斗的角色作为敢死队队长实则一直围绕着“生”,保护着孩子,梦想着去蒙古、大亚洲,带来山中的百合,为满岛光扮演的户枝老师带来爱的希望,最后企图用敢死的使命壮举换来岛民的生,船未出发战争就已结束,在毫无战争灰色调的烈阳海边脱下了制服。
小岛教书姑娘却演绎着无畏生死,户枝老师活着,却时刻可以为了爱人赴“死”,面对着躲进山里的通知,毅然独自面对空袭留在了村中,面临着头顶战机的恐惧却因为孩子消散,大喊着蹲下躲过机关枪,与死擦肩而过。面对队长简短的毫无说明的信,并无犹豫的在午夜冒险游过礁石,浑身湿透在木屋等待,哪怕第一次队长的爽约,依然执着等待。即使在敢死队即将出发之际,独自沐浴净身后再度来到木屋前,在痛苦的撕扯中送走了队长,打算在跳崖入海伴随队长而去,却在迎来朝霞的那刻,向死而生了。
这个故事到这里似乎迎来了反战成功的美好结局,是这样么?
队长与老师并无做任何事,在这个因为战争无甚影响的小岛上捱着日子,战争并不因他们改变,时间也并无因他们驻足,他们操着他们自己细碎的心,日子就这样流淌过,他们只是因头顶那朵不知何时会下雨的乌云担心而已,况且最终,历史的大风吹走了那朵云,在这个导演构筑的乌托邦小岛上,满眼都是关于书生气浓浓的小情怀,花草芳芳,读书朗朗,哪怕唱着敌人的歌《long long ago》又如何?因此满岛光与永山绪斗的爱情在这里也成了小情小感,并无时代寄托。战争结束抹干泪花接着恋爱,士兵也不过回乡再见父母,日子照常过。
反战?根本不是导演着眼的,战争不过是个虚无的背景。离开影院的我只想着,如果这是一对住在东京的爱人,故事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呢?或许《东京的生与死》只关乎死,而在这里,《海边的生与死》只与生有关。
#关于情节
不适合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情节拉得太慢。拍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好看,只是为了讲述,它或许想做一条线,牵起那些有故事的人的记忆。不了解那段历史,但是在这些冗重的情节里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悲伤。
中国的抗战片子里天皇投降的广播从来都是伴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大张旗鼓的,是普天同庆的。而第一次在日本映像中看到二战,这段广播在片尾,户枝一人清冷的夜,伴着穿上的黑色寿衣,在收音机里沉沉地播出。即便是远离中心的海岛,人们的生活依然被战争的阴霾笼罩,被战争的恐惧攫住。突然明白这部片的调子为何要这么慢,这个揭开伤疤的过程,只能小心翼翼,只能隐晦暗淡。不懂的人觉得闷,懂的人觉得痛。豆瓣的五分多不足以参考,因为明白的人太少。
#关于人物
冲着光妹去看,演技真的没话说,几段感情戏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赴约时小女生的激动不安,与恋人相聚的喜悦,离别的痛哭不舍,迎着光笑的那个镜头,那种勇敢无畏真的很有力量。还有就是和《尽管》里面的场景太像,B太和哥哥又像得很,几次看跳戏,不过看《尽管》的时候集集都哭,看这个倒是感受不到那种苦,一滴泪都没流。
还挺喜欢这种闷闷淡淡的片子。
上影节的第二部日本电影,因为满岛光而入的电影院。看电影的片长,我便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颇高,却殊不知只是“不小心”被导演剪得那么长。当邻座的观众中途离场,内心也会稍稍升起些许焦躁。
不过幸好,我看完了整部电影。
虽然这不是你期待的“生命史诗”,还是有一些难得的生命试问,作为商业电影,算是诚意之作。
永山绚斗(B太)饰演的中尉,朔,因为战争被急急忙忙推上了指挥官的位置,内心却完完全全还是一个东洋史专业的大学生。面对部下,面对小岛居民,甚至面对自己,都无法接受这场战争。虽说是来守卫小岛村民,但大家都知道,敢死队谁都守卫不了。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这场国家赋予的战争,面对强敌,只有以死相待。
满岛光饰演的户枝,开朗的小学老师。对新来的中尉可谓一见钟情,而且深深不可自拔。在得知朔将会迎来的自杀式袭击后,甚至做好了一起殉情而死的准备。
以上的剧情,被导演拍成了“活不了”也“死不掉”的两个多小时。甚至把花钱买票的观众提前”赶出“了戏院,残念~~言归正传,无论你还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都想分享一下我最爱的几个场景,不知道会不会有共鸣。
--------------------------------场景一------------------------------------
B太演的中尉朔,面对自己即将赴死而与恋人离别的命运,内心万分痛苦。他无法理解这种死亡的意义,也无法面对如此荒谬的人生结局。户枝便和他说了自己母亲的故事。
户枝的母亲是在采贝壳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倒在了海边。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母亲的背上还背着篮子,飘荡在海里。户枝说,母亲会在海上保佑朔的。
母亲的海上亡灵是否会有暂且不说,但是母亲的死和敢死队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点——毫无意义。就像存在主义者Albert Camus因车祸死亡一样,我们的生命都一样脆弱,脆弱得连一个像样一些得死亡也没有。但这便是生命,当我们认识到他的荒谬与不堪,每一分钟才会真正属于自己。
--------------------------------场景二------------------------------------
B太的演技真的是颜值在撑。惟有一场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在山间丛林里的深夜,朔一个人走着,却突然听到山里传来的老太的歌声。是村民还是墓地的幽灵,无法得知,但歌声唱的却是岛上的民谣。民谣,总让人想起岛民对自己生活的热爱。朔每日都活在对自己”中尉“身份的否定中,听到这样的山间歌声,如同最敏感的神经被拨响,大声喊着跑下山去。这一喊简直是A太上线,其中的绝望喊道我的心里去了。
--------------------------------场景三------------------------------------
满岛光演的户枝在无人的教室弹着钢琴,走进来中尉的送信手下(名字实在是忘了,井之胁海饰演,有点像苍进优的新生代男演员,暂称胁海)。胁海这次不是来送信的,只是来看望户枝的。在胁海看来,户枝是能给他带来生机的人,能够暂时忘记战争的痛苦。坐在对身体已经太小的课桌椅间,胁海怀念起了以前的日子。和老师一起哼起了“敌军”的童谣,那是儿时的回忆。导演此时给胁海了一个难得的特写,才让观众发现其实他还是个孩子。生活总是在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迎面扑来,你只能照单收下,还要为这一切埋单。
以上便是我最记忆深刻的场景,不知你的又是什么。这电影吐槽的人一定很多,我看完也是和旁人一起“赞叹”导演尴尬的镜位和B太的演技,但能留下这三个镜头,也让我心满意足了。
片子实在让人撑不了两个半小时 还有 光妹一脱旁边的姑娘就捂住男票的眼睛是怎么回事( ꒪⌓꒪)
#siff#绵绵无绝期的彷徨、压抑、苦闷、潮湿,一如这部让人昏昏欲睡、长达一百五十分钟的所谓反战电影,害得人家差点错过了光妹的32A。
光妹太苦了,又是大浪里摸着礁石游泳,又是莫名其妙脱光当街洗澡!刚知道男主就是B太啊!目前这俩是一对儿。影片将日本人作为战争受害者,但完全隐去了原因好吗!!
冲绳伤痕文学
莫非是这俩人定情片儿?
节奏比蜗牛爬还要再慢一些,但是不妨碍剧情,因为也没什么剧情——我可能很偏爱这样的片子,沉静,细腻,克制,充满侘寂的氛围,摄影的构图与用光力求完美,男演员以沉默演绎内心的力竭声嘶,而女演员的力竭声嘶又反衬被抛弃的孤岛的沉默,战争的背景被淡化了,甚至一般人的感受也被刻意淡化了,这段爱情发生的并不公平,又或许生与死无法把握的时候,也没必要再计较公平。// PS. 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仿佛两年半那么漫长,情绪一直在压抑着,虽然是因为满岛光来看电影的,但话说光妹怎么老演这么神经质的角色。。
剧情就像光妹的胸一样平。
海边的睡与尬
2017SIFF#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让你拍2个半小时吗
我究竟看了什么
心疼我的80块钱
1.5倍速播放,你值得拥有。假大空与拖沓齐飞。只有队长的:“啊!”才能把大家叫醒,别睡了,戏还没演完呢!
如此缓慢的节奏确实很适合这样的题材,但是观众都睡着了,就不要搞这些一惊一乍的吗
三星为满岛光的裸体。满岛光演的很好,几场感情戏每一个动作都是充满了感情。电影节奏过缓,又没有那么细腻的情感充斥其中,就会显得苍白。而且感情线太浓,反而没有体现出时代的悲剧感。
被驴了。拖延症男主叫嚣了155分钟依然没死成,耗到了日本投降。满岛光的身材真的和男人一样。导演是谁?水平太差的人就别装逼了,连组镜头都拍不好,还想控什么大题材。满场都是不耐烦和焦躁的观众
刚看完,618大光明,太牛逼了,为了这场电影我花了一千多块钱,我有句MMP不知道怎么说。
又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慢是慢了点,但是你唱歌来我起鼓,你一封想要见面的信,我就为你深夜跨过波涛汹涌的海。小岛的爱情故事,还夹杂着沉重的背景,要怎么快得起来呢。
影片到了中段,绝望的中尉无预警地大吼一声,叫醒了半个戏院的人...
打盹儿几次。男主大叫一声吓醒。光妹裸时提神一次,胸和我差不多大。上海电影节第一部。
三星给满岛光的付出,演的很好,但电影稍无聊,差点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