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经常会在豆瓣里邂逅让自己惊喜的电影
看电影的概述,完全看不出故事讲的是这么一部有毒的题材(可能是只有第一集是这样)。想想当时也是和我的女朋友一起辞职去的京都,和 江东佳奈 一样,不过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第一天:晴/亵
辞职来到京都的江东佳奈第一天负责采购晚餐的食材,分别拜访了烤鳗鱼店、炸豆腐店、七味粉店,之所以称之为拜访,一来江东佳奈与老板攀谈不止,二来三家店都为百年老店。一架单车,一个购物袋,一份轻松的心情,长期生活在东京,游荡在京都,所有环绕着的都会让时间慢下来,而三家代表性的店就是百年来关西人慢慢的固执的沉淀下来的,一锅百年的酱汁、一份百年手作的坚持、一方百年的秘料讲究。三家店又看起来又极朴素,如同每一家店都是如此。从店铺到老板的语气,仿佛百年只是一闪,从容的一代又一代 ,一切都顺理成章。毕竟是百年的沉淀,再静谧与和蔼也掩盖不了食材的华丽。
“晴”是喜庆的事情,需要精心打扮的去参与,也像是高级料理;“亵”是日常普通的日子,也像是随便打扮就可以去吃的店。但是平民小店藏着意想不到的美味,今天的店,就是亵中的晴。这样的店,去逛一逛,很有意思。生活何尝不是?
第二天:先拜一拜再打水呀
京都都称之为水都。
自来水怎么可以做饭吃?透露着京都人对于水的坚持和自豪。依旧是单车,这次驶在鸭川岸上。岚山、桂川(这里我猜是贵船)在京都西北和东北,鸭川贯穿京都,老爷子说,真正的好水都藏在地下,在地下潺潺不绝。各条街手动水井泵和它旁边的土地庙是老爷子小时候的记忆。打水前要拜一拜啊,当地人对于水的崇敬不只是神庙,还有切实的保护水源的行动,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由发,在每个人内心里潺潺不绝。
不知道是不是对水的这份崇敬,拜一拜的水,也变得柔和。水,作为料理的最基础原料,也左右着很多料理的口感。吃与喝,也左右了人们的乡愁。老爷子说:有句老话叫“喝不惯这里(指京都以外的地方)的水”。应该不止是口感的严格,也是一份乡愁。这时候的归途,恰如其分的下起了雨。
第三天:喜欢的自由
去负责领会老爷子在古玩店修复的金缮,与古玩店老板攀谈,有是一天的轻松自在。店里老板介绍小店各种摆件都是几百年的古玩,好像所有的时间在京都都显得那么不经意。老板也苦恼过自己对工作的选择,希望努力的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放点喜欢的,就总觉得没意思”,这是一份来自古玩老板的喜欢自由。伴着京都式的被枫叶染红的天空,或徜徉街道,或俯身闻香,时间由此变得自由,自由到不禁在书店听到了午后的钟表声。午后的甜点,木纸包着的镰饼,是散着木香的精致味道,是惊喜的来自120年来老板用心的手抚出的精致味道。再去吃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是嗅觉让他们找到彼此。甜蜜的使人放松至发倦。
回家后,与老爷子共饮,分享刚刚用金缮修缮的600年前的酒杯。金缮像月亮一样在酒中,酒都有了月亮的味道,是属于自己喜欢的味道。
第四天:边边角角也都要扫到噢
又是新的为老爷子跑腿的一天,惊喜又不意外,又是一家百年老店——青花鱼寿司店。带着同样包装精美的寿司便当,没骑多久,扫到了京都的边边角角,在一处瀑布停下来。秋日,红枫,瀑布,吃着寿司,拿起画笔。就这样,时间伴着风景再次被弹奏,祥和而愉悦。
出门随便走走。大树,长椅,一杯咖啡,眺望鸭川,工作和生活的不快都可以平和顺畅的吐露。到底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随便走走,走着走着,干着干着就可以找到很多喜欢的事情,何必要和人生较真。不知不觉的走着,不知不觉的活着,不知不觉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体贴,体贴的对待人生。
夜幕下,骑车路过卖酒小店停下,和本地人一起喝酒。也许是京都给予的豁达,也许是放下烦忧后的清爽,便可以自然的和地地道道的,即使是陌生的人随便攀谈。也许是放下之后才可以融入京都,也许是京都融入了我。
临别日:蘸三下
安稳的睡去,安然的醒来,不舍,盼再来。买来的椅子,老爷子说那就是属于你的地方。
虽然走了,她的人生何尝不像片中最后烤熟的点心蘸酱一样,蘸了京都是生活体会而带走呢。
来到京都,我也曾有和主人公近乎一样的体会。在那里不知不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变的敏感,和当地人闲谈,心情会变得明朗。不由回想我们的为之奋斗的生活,往往自己的感觉变得迟钝,所以生活自然乏味。
明摆的事情没必要说出来,是京都带来的不知不觉的不言而喻。这样的不知不觉,一定要说出来,记下来给自己。
不得不说霓虹国真有拍治愈片的好手段。看完的感觉像是一朵云飘进心里,软绵绵的。之前看海街日记的时候码下的同类题材的电影,真的很棒,和海街日记不相上下,但这部电影更倾向于美食旅游类。
因为我确实对日本的饮食文化比较感兴趣,孤独的美食家也是我一直有在看的剧,所以剧里的各种美食确实让我蛮感兴趣的。
佳奈是一个设计师,在东京作设计师工作,各种竞争压力甚至只能在便利店草草应付一日三餐的生活让她喘不过气,为照顾生病的舅公(装的哈哈哈)来到京都小住几天。
和我之前玩过的游戏“小森生活”很像,复得返自然的田园感,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骑着自行车走在小巷,买鳗鱼和八幡卷,见到了现磨的七味粉,手工制作的豆腐泡;也去了山上神泉接水,了解京都的人有多珍惜水,他们的水质非常棒!用来做高汤或是泡茶或是冲咖啡,都超级棒。用这里的水做出来的麸包子也很美味,也见过了摇一摇的香料。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像是记录生活的vlog,或是京都纪录片,总之就是慢,而且真实,真实的美。
后来去了古玩店了解了传统手艺金缮,在街边的旧书店待了好久,晚上还能和舅公一起用古董金缮碗喝酒,“有月亮的味道”。
它不单单是一部美食旅游片,它的治愈之处在于它真的在教人应该怎样慢下来。
当佳奈让舅公推荐甜品店时的台词“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由你自己去摸索寻找,放下手机,闻着味道找岂不是更好”确实有打动我。因为最近在计划旅游,做了好多美食攻略,但其实有道理,攻略是他人的攻略,靠自己摸索的美食才是发现宝藏美食的途径。佳奈吃到了木纸包的镰饼(豆沙馅)、一休饼、草莓三明治蛋糕,以及书店客人桌上的酥酥脆脆甜点,又慢慢悠悠骑着自行车,到一间酒店和陌生人一起坐在门口喝酒,这些事情美好到光想想就很快乐。
“人生有三道 升道降道和没想到”,京都不光有美食和历史,还有美景。受舅公之托去买青花鱼寿司,顺便到京都边缘看看。寿司店老板一边讲述青花鱼寿司的历史,一边做寿司,怕客人等待过久还准备了免费的红酱汤。佳奈骑着自行车一路向上,看到瀑布小河和落叶,太美太美了,佳奈也吃掉了给舅公买的寿司,在回来的路上买了一把小黄椅。
我蛮喜欢坐在鸭江长椅上那段台词“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活得更简单一些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着干着不就能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吗?就这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兴趣爱好不断增加,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吗?”我常常觉得好累,尤其是最近。因为是大三,面临考研压力,我甚至找不到能让我开心起来的事。其实没必要为难自己啦,活得简单一些,多注意些被自己忽略的快乐,少焦虑内耗,有时候想想一生真的很短,活的开心一些。
喜欢舅公那句口头禅“明摆着的事不用说出来”,任何美好都要慢慢体会,用心体会。
今天去业务超市顺路想去看一下,没想到永久闭店了。
三十多年的店虽然不是历史极为悠久,但是也历经了3朝。看这个剧之前基本上剧中的店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想真正融入一个城市果然还差得远嘛~
像这种深藏在住宅街中,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店,在京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且即便是路上看到了,不把菜单摆在外边,我也是根本不敢进去的。一是怕太贵吃不起,二是怕不会点菜。
虽然这家店从来没有去过,但是总还是莫名其妙的有一点忧伤的感觉。就像人生走到尽头一样,这家店就这么悄悄的消失了。
是可以给10分的片子。
里面女主的手机,太有代入感了。
曾有一度我以为,那间取水神社里出现的人,不是剧本安排,就是即兴拍下来的。
真实到治愈,笃定至温暖。
还有那片残缺了两块的瓦盘,记得以前高中写作文,有个题目叫 : 残缺也是另一种美。
那时故弄玄虚,一半强迫、一半不懂装懂的也写成了作文。
刚才一瞬间才有些明白,残缺的物,无缺的人,终究是要寄情于物,把情感落到自己身上,才是真正的圆满。
哈哈。
还有那句,人生有三道,上坡道、下坡道和没想到。
哈哈哈哈,人呐,幽默感不可少。
总之2021第一部治愈系电影,🉑。
这是一部赏心悦目、温馨治愈的半记录影片。循着老人的美食地图,跟着木村文乃一起在京都漫游穿梭,领略京都的自然和人文风物,在慢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义,重新获得安宁与平静~
近藤老爷子不愧是京都土著,把京都人对生活的一丝不苟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傲娇演绎得淋漓尽致。“像这样一边呆呆地眺望鸭川,一边喝咖啡,是我人生一大乐事。”舅公的生活简直就是我的人生理想啊!
明明一个超市都能买到的东西,在京都却要分几次采买。蒲烧鳗鱼、油豆君、豆沙馅镰饼、青花鱼寿司、手工现调七味粉、咖啡豆、清酒铺、金缮古玩店……这些错落于大街小巷的百年老店,让我们感受到了京都人的工匠精神,好几代人专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本身就让人感动和向往。
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由自己去摸索寻找,那是属于我们的自由。习惯了大众点评,习惯了网红推荐的我们,不知不觉间也错失了很多偶遇的惊喜呢。
成功的定义不止有一种,我们不必活在社会和他人的认可里,要开开心心的为自己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着干着,不就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吗?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嘛?
看完电影,我终于理解了舅公的口头禅“明摆着的事情不需要说出来”,认真生活、好好吃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就是人生应有之义,本不应感到大惊小怪~
在这样一个倍速观看视频的年代里,能找到一部让你静下心来以正常速度,一口气观赏完的作品很难得。 京都虽然不如东京繁荣发达,但它却是日本天皇很久之前长久的居住地。所以京都的文化厚度是要稍厚于东京的。 影片里陆续介绍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店,比如鳗鱼店等。他们稍带玩笑地称若是没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是称不上老店的。店长也都是世袭(比如三代目,四代目)继承了手艺,百年来不改变口味,求一种最纯真的味道。 京都的水养着这片土地的人,他们称这里的水温和柔顺。取一点鸭川的溪水,煮沸后用杯子装好,坐在长椅上,泡咖啡,并欣赏着眼前鸭川的静静流淌。这样的生活也真不错呢! 虽说整部影片看上去有强烈的京都的纪录片(旅游宣传片)气息,但是还是忍不住有种冲动想亲临现场。 订个计划吧,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明摆着的事情,不要都说出来”舅公对来来访的外甥女的话是透露这对京都生活的自信的。那些让她去买东西的小店、还有让她自己上上下下自己走走的京都漫步,就是让她自己去探寻生活本身吧。74分钟,主要就是女主的漫游和店主聊天,一些风景中的漫步,还有就是和舅公的美食对话,看着很简单但就是很治愈。鸭川和岚山给了京都风骨,那些神社和小店给了京都气质啊
1.要不是真的在日生活过,会被他们看起来吃得很香的假象蒙蔽。演的再好吃,也是不好吃。2.日本女明星是真的朴素,一套衣服从开头穿到结尾,到我国估计起码赞助商能给10套以上吧。ps爬山那天出门的鞋子和后来的不同,是明显的穿帮啦。3.鸭川,红叶,每每看到相关作品还是会触景生情想念京都。看到日本人对水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觉得很是羞愧。
一直都很向往京都的缓慢节奏、静谧安逸、古典气质,也很想什么时候可以有像女主这样的体验,春秋季节,在京都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充分感受大自然和古典文化,真好啊。
姑娘啊,你有没有发现快乐幸福的真谛就是不上班,他乡旅行,访店感受生活?与其说是日剧更像纪录片,木村文乃的反应更像是东京印象里带观众走街串巷的伶俐酱。那些百年老店里的主人们恪守老配方的经营路线不由让人感叹一句咱手艺人就是不一样!鳗鱼店,七味粉,豆腐店,青花鱼寿司,就是老老实实最好一件事,这就是京都啊,疫情过去后一定要回的地方。
啊匠人精神在京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平和的生活用心去做食物保护水源,淡淡的日子却满满的收获和温暖,这样才是生活
这哪是sp,简直就是招魂的旅行宣传片啊。用淡化过渡的镜头剪辑好像打破了时间连续性,在京都这个仿佛时代夹缝中的城市伫足。这片的外语标题是法语,主题曲也是法语歌。舅公家门口那台鲜红的老式小轿车,和京式的檩条围墙莫名契合。好想去啊。
每次看日本对“古”的保护,都慨叹我们民族的破坏能力。原本我们拥有的是多吗丰富的各种文化、物质传承啊!
京都宣传片!
1.“3600万元”“油豆君”“八味粉”“京都的战前应该是应仁之乱吧”风趣的京都人~2.尽管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鸭川桂川也就在眼前,但真正的好水在地下,京都人还是有去神社等地专门打水的习惯,对于水的珍惜溢于言表。3.鳗鱼,点心,寿司,古董,错落于大街小巷,随意步入的店铺也许都有百年历史(不满百年的西餐厅哭了ww)4.“晴亵”分别指祝日和平日,店也是一样,但是貌似普通的店也可能存在“宝藏”。5.人生难免有迷茫或受挫的时候,不如去做一些简单和喜欢的事情,总有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6.“京都很有趣,有各种各样的风貌”年末年始就应该看这种轻松又怡情的SP,谁不想骑着单车在秋天的京都四处冒险(探店)呢?啊好想放假好想去京都小住TAT PS.好喜欢文乃这里的衣妆,清新自然又可爱~
木村文乃太做作了,还是我们五郎吃东西的内心戏可爱。近藤老爷子非常真实地演绎了生活考究的京都人,以及那种骨子里对东京人的傲娇,真怀念鸭川春天的晚风呀,以及随便走走都是百年老店,可以遇到无数个四代目五代目的日子。
蒲烧鳗鱼、手工现炸油豆腐、手工现调七味粉、深层地下水、水灵灵且软糯的麸包子、现磨咖啡、各色传承百年以上的日料店与西餐店、悦己古玩店、临街旧书店、日式镰饼店、青花鱼寿司、街畔酒吧......工匠精神的诠释即是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到精致、做到极致,甘之若饴,行远自迩,发扬蹈厉,积厚成器,踵事增华。《在京都小住》颇有市井版《小森林》的味道,影片将文旅美食环保纪录片、风俗探索真人秀、人生励志剧情片等类型与元素非常自然的意境融彻,全程散发着小清新治愈系的迷人气质,陪着小姐姐来一场京都四日文青散步真香。“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由你自己去摸索寻找。那是属于你的自由。”
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缓慢平静的活着呢,烦恼并不是没有了,只是可以从鸭川汲取打起精神的勇气重新投入生活里去叭。
尽管京都可能有更多美好的一面未在片中展现,但我私心觉得,这部片子已经很打动人了,就像是“明明一个超市就可以买到的东西”,在京都要分好几次来采买一样,一辈子或者几辈子人专门来做一个东西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令人感动了。
“像这样一边呆呆地眺望鸭川 一边喝咖啡 是我人生一大乐事” 舅公的生活简直就是人生理想嘛...(借用短评里看到的其他友邻的一句话 谁不想拥有一个住在京都每天派任务给我让我探索京都的舅公啊!
夏天旅行时刚抵达京都的第二天,公交到站时我因为坐在后面怕没被注意到还有人要下车就快走了几步,那个时候司机说了声「ゆっくりで大丈夫ですよ」。直到现在,我还依然对这句话心怀感激。不管生活和工作有多忙,至少内心也要保持自己的步调,慢慢来也没关系。
京都—水都。软水。蒲烧鳗鱼🐟。镰饼红豆馅。水果奶油三明治🥪。青花鱼寿司🍣。清新酸味的咖啡豆。老店—>100年。 明摆着的事情不需要说出来(。・ω・。)ノ♡
懐かしいなあ〜、京都の空気、沁みるんだ。完全是我的菜,鸭川河、京都腔,还有以前常光顾的咖啡豆专门店…打滚儿想回去!想起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里、今野勉先生聊起他和伊丹十三这些上世纪日本老一辈电视人,如何突破制式的边界,在电视剧、纪录片、综艺真人秀之间自由欢脱的穿梭跳跃,抱怨“如今这年代,电视剧是电视剧,综艺是综艺,纪录片是纪录片,类型的划分已经变得固化、僵化了。 ” 《京都小住》的有趣,就在它有意模糊了美食游记、剧情片和纪录片的界限。对京都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的传承,表现得云淡风轻,又沁入心脾。路边随便一家小铺面都拥有100~200年历史,只传承三代的店铺都不好意思自诩“老铺”。还有店外摆一张长吧台,客人各自买好酒后,就聚在一起畅饮谈笑的酒铺,所有“好味道”要以一种闲适的心情去自己慢慢寻。
刷剧刷到自己家是种怎样的心情。。。
我也想有个住在京都每天派任务给我让我探索京都的舅公啊~
喜欢京都。是雅本雅。但是木村文乃演技有点不够自然,大惊小怪。减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