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大年初九•私人顶级电影院观影之《亲密治疗》 《亲密治疗》是军军2023年到电影院看的第8部电影,也是到私人电影院观看的第74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585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1988年,美国的马克38岁了,还是一个处男。同时他也是一个二流情诗诗人,生活周刊特约记者,小时候,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而患上了骨髓灰质炎,造成了高位截瘫和重症小儿麻痹患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奥·布莱恩使用了体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自己的生命。38岁的时候,奥·布莱恩决定要找一个性治疗师,来结束自己的处男生涯,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男人。 饰演马克的约翰哈克斯奉献了奥斯卡影帝级别的演技!完全靠面部微表情来表演,上一次我们欣赏到这种超难度演技的还是07年的《潜水钟与蝴蝶》吧。有一场戏是马克的第一次性治疗,他躺在门口由助理按下门铃,是另一位好心的残疾女孩愿意出借自己的公寓给马克提供性治疗的场地。在门铃响起到应答的几秒钟之内,有一个大特写,他鼻翼轻轻颤抖,眨眼速度加快,嘴角抽搐,连睫毛和瞳孔都是戏份。相信还在讨论《1942》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组人马饿得比较狠的影迷们,在看了《亲密治疗》里约翰哈克斯的表演之后都可以彻底闭嘴了。那嶙峋的肋骨以及肌肉的萎缩感、僵硬感根本就是瘫痪了三年以上的躯体才会有的,连专业医生都唬的过。虽然约翰哈克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谦逊表示,只是在拍摄前半年控制饮食并在日常锻炼中去除了肌肉训练的部分。一位对待无论大小的每一个角色全力以赴的优秀演员,永远值得脱帽致敬。比如他每周去教堂听神的话,“我当然信仰上帝啊,不然我这么凄惨,总要有个谁能让我怪罪吧!” 约翰哈克斯塑造的马克,幽默又磊落,他困惑时困惑,伤情时伤情。对待周围的人善意温和,永远去爱。虽然身有残疾,人格却比我们正常人要完善许多。上帝果真对照自己的形象塑造的马克,在残破的肉身里隐隐向外散发神的光辉,很暖。也许是影史上最可爱的神父,他认为性是圣经中最严肃的事情之一,还在听了马克的告解之后开玩笑:“性嘛,上帝参与的最多了,哪怕是不信神的人在高潮时也Oh God叫个没完啊。”在马克第一次性经历之后,这位神父哥们绑着花头巾拎着半打啤酒直接上门来和马克一起庆祝。 除此之外,还有酷酷的亚洲女助理,推着马克淘二手衣服店,在他第一次性治疗之前迅速从包里掏出古龙水对着他咔咔一阵猛喷,企图用香味助阵;墨西哥大叔保姆,鼓励马克去尝试,认为“性被过高评价又是生活必需品”;性治疗师莎若的丈夫,偷偷拆了马克寄来的情诗,第二天又郑重向妻子道歉……甚至是咖啡馆的服务员,把一杯拿铁小心的放在马克的脑袋旁边,调整好吸管的位置,他并没有表现对这位特殊的客人表现出惊讶,只是提醒:“咖啡用吸管喝可能会有点烫,最好再等一下。” 精彩台词: 我想炒掉她(女护工琼), 我不喜欢她的眼神。 性辅导师和普通技女有区别吗? 摸了这一边就要摸另一边,这是规则。 我喜欢这规则。 别说啥天主教诅咒了,那是因为我的身材惹火让你情难自禁! 他焦虑的根源在于他的父母和宗教。 她尿尿的声音让我很兴奋。 等她回来,我已经雄赳赳了。 我希望你也有高潮。 “我分享得太多了么?” “无所谓,我已经习惯了!” (多么有爱的牧师) 我想请你喝咖啡。 我一般不在下课的时间和客户接触。 你要去德国? 那可是唯一一个禁止幽默的国家。 我就是要让别人看到我们在一起, 他们会奇怪一个残疾人也能把到妹。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男主人公就是图9的布莱恩。1996年,华裔电影人虞琳敏为奥·布莱恩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马克·奥布莱恩的生活和工作》,记录了奥·布莱恩带着呼吸机工作生活的故事,而且她还在片中讨论了残疾人士的性生活等等内容。这部纪录短片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满堂喝彩,尤其是片中奥·布莱恩对自己身体的戏谑的插科打诨,乐观积极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在1997年的奥斯卡上,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短片奖。 这部纪录片之后,奥·布莱恩几乎成为了美国残疾人士的榜样,尤其是他那种乐观面对生活、无视身体障碍的精神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最具美国式精神的榜样。三年之后,也就是在1999年,奥·布莱恩因为长期的身体衰弱而去世,享年49岁。 因为有了谢尔这个性爱导师,马克·欧布莱恩从男孩变成了男人,他的人生才得以完美,才得以充实。就算最后走了,也没有遗憾。 性爱,很美好,很伟大。美好在于改变一个人,伟大在于改变人的一生。 豆瓣评分7.6分, 我给8.3分,我心目中的2023年度观影十大佳片。 影片中他写的诗打动了女人, “让我用我的文字触摸你,因为我无用的手就像一双空手套 让我的文字抓住你的头发,滑过你的后背,挠挠你的肚子,从我的双手,轻盈自由的飞行 忽略我所有的梦想,固执的拒绝,完成我最安静的欲望 让我的文字进入你的心灵,埋葬火把,带领他们进入你的身体 于是他们温柔的,存在于你的身体里”
虽然通篇是在讲性,但其实里面还穿插了很多宗教的线索,马克和神父之间的种种对话算是比较显性的,而另一个隐形的线索就是三位一体了。 不管信不信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大概也都知道三位一体这个概念:圣父圣子圣灵。体现在男主角身上,就像最后葬礼上的旁白:有三个美丽的女人爱过我,她们也都会来参加我的葬礼。 1.Amanda —— 灵 2.Sheryl —— 性 3.Susan —— 灵性合一 男主角Mark在经历了心理上的受伤(Amanda),肉体上的成长(Sheryl),终于找到了自己此生的挚爱(Susan)。
前一个小时堪称完美!
通篇是欲望,但既不扭捏作态也不放浪形骸,本片中的性不再只是噱头,而成为了真正贯穿始终的核:它不以下流亦或低俗的面貌出现,而是与一个人的成长与完整休戚相关,甚至带着几分圣洁的色彩。三位女性各自的代表含义与首尾两处猫的意象的设置很棒,霍克斯与亨特颇具牺牲精神的表演与对戏真是精彩。
如果我只有一个手指头可以爱你,你愿意接受我吗?——人骨拼图。如果我只有一个dxxk可以爱你,你愿意接受我吗?——亲密治疗。说是性的治疗,其实是爱的旅程,很平淡的性喜剧,看得很舒服。
7.5分。整部电影里通篇都是在谈性爱,情色,而且尺度也大到了露三点,但看下来却丝毫没有猥琐,淫荡的感觉。反倒有一种轻轻的触动。整部电影拍得如春天午后的阳光,晒在身上带来丝丝暖意,但又不会让人热得难受。相比Helen Hunt,我倒更喜欢John Hawkes,没能获得奥斯卡提名有些可惜了。
透明人。
三位一体的女性是三种治愈方式,先后给予患者初恋、性爱与真爱的自我成长。肉体虽触不可及,但以文字替代双手,用身体填充灵魂,了解自身并达成心灵与肉体的统一。治疗师与患者共浴,移情与反移情是水,这种微妙关系也反映在静止的观众与活动的电影之间。John Hawkes连提名都没获真是可惜……
很感动。。。诗也很美
淡淡的感动。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通篇谈性、做爱、露点却毫不淫荡。与欲望无关,更多的则是感动。对性的礼赞,它让你只能用神圣和伟大这些词汇形容性。并通过对性的认知,让人学会爱,并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很多感情细节做的很细腻。最后的诗也很感人。
要是奥斯卡能选择朗读者。要是选了这部也无可厚非。
我一直都很鄙视那些把性交和裸体当成电影卖点的电影商人,这部电影就给那些俗片们上了一课,尽管性交就是故事的主题,海伦·亨特也贡献了自己的裸体,但本片却干净的像一部纯爱喜剧。内心纯洁的人拍出态度端正的作品,以乐观战胜苦难,让人看到性的魅力和人与人之间那份久违的友善。★★★☆
Good story
悲喜
John Hawkes长得好像只猫
love is a journey 性工作者有了些悬壶济世感就显得特别高尚
还行
我承认我想看做爱镜头,所以恨不得把进度条快速拉到做爱的情节,这部电影讲我们的好奇心理慢慢的放大,让学习性爱变的生动有趣,又具有挑战,让人不会觉得腻,但又愿意去思考做爱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现在想看个90分钟的电影如此之难,以至于都不太习惯这片的开门见山了。/ 马克等着治疗师进门的那一段,John Hawkes 演得真好!/ 来生一定要上加州伯克莱念大学 / 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男的都可以自然勃起
这片儿妙在人物之间的互动,说的做的都是极私领域的事,却毫无「侵入」感,反倒让人觉得亲密温暖。牧师和护理的戏份都在刚刚好的时机刚刚好的插入。裸戏、床戏、情诗和告解,没有一个地方用力,奇妙的就有泪点又不是真的要催你哭。治愈系典范。Helen并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
“不用聊太多,我就是想和你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 我们都没有期待,但人生就是这么神奇。49年来,他爱与被爱,残疾一生,却倾尽所有去爱人……年度最佳歪脖子电影。
作品中饱含性压抑的史铁生如果像剧主男主那样有性治疗师的启蒙,会不会也能写出轻喜剧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