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使

HD中字

主演:埃米尔·雅宁斯,玛琳·黛德丽,库尔特·盖瑞,罗莎·法蕾雅,汉斯·阿尔伯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3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蓝天使 剧照 NO.1蓝天使 剧照 NO.2蓝天使 剧照 NO.3蓝天使 剧照 NO.4蓝天使 剧照 NO.5蓝天使 剧照 NO.6蓝天使 剧照 NO.13蓝天使 剧照 NO.14蓝天使 剧照 NO.15蓝天使 剧照 NO.16蓝天使 剧照 NO.17蓝天使 剧照 NO.18蓝天使 剧照 NO.19蓝天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蓝天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教授艾玛拉斯(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执教于一所校风严谨规矩繁多的学校中,他自己的性格亦是如此,一生都循规蹈矩的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学生们桀骜出格的举动。一次偶然中,艾玛拉斯得知自己的一群学生要去看歌舞表演,怒不可遏的他当即决定前往剧场将这些不守规矩的黄毛小子们逮个正着。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将永远的改写自己余生的命运。  劳拉(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饰)是剧场里的万人迷,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情不自禁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艾玛拉斯教授也不例外,当他在剧院里第一次见到劳拉时,便陷入了对她深深的迷恋中无法自拔。经过苦苦的追求,劳拉终于成为了艾玛拉斯的新娘,两人之间悬殊的个性和地位也为将要发生的悲剧奠定了基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霸女郎失忆医生第一季爱笑种梦室之龙在江湖亨利·普尔驾到回到初相恋灰姑娘的水晶鞋海的盖子武林外传2006

 长篇影评

 1 ) 评《蓝天使》

        对于约瑟夫-冯-斯坦伯格我了解的不多,但是玛琳黛德丽却早有耳闻。如果你熟悉新德国电影运动,那么法斯宾德和他的《莉莉玛莲》你一定不会陌生。那首风靡二战的有着反战情结和淡淡乡愁的《莉莉玛莲》,它的演唱者就是玛琳黛德丽。低沉性感又不失苍凉的嗓音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冷艳不羁的女子。
    在《蓝天使》里,玛琳黛德丽毫无疑问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亮点。《蓝天使》造就了她,同样她也造就了《蓝天使》。黛德丽丰满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挑逗的眼神,魅惑的嗓音,使得美丽、性感、迷人这些词在她的身上都显得暗淡无光,苍白无力。她始终是众人视线的焦点,是饭后的谈资,是梦中的情人。美丽是不可抗拒的,影片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学校的孩子为劳拉而疯狂这在意料之中,然而当那个迂腐古板的艾玛拉斯教授在初作镇定后也开始为劳拉神魂颠倒时,劳拉身上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教授愈发地为之疯狂,为之迷恋,并向其求婚,之后两人生活在一起。这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大跌眼镜,古板的教授和性感的舞女在一起总显得不搭调,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可以有交集,但是想要并存下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件事,教授颜面扫地,往日的威严不再,沦落至剧团的小丑演员,原先平静安稳的生活开始偏离了正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这条路注定是以悲剧收场的。即使劳拉已婚,但是追求者仍旧很多,而劳拉也暗送秋波,情意缠绵。这让教授无法忍受,却又无可奈何。最终,教授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的生活,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最终逃离了蓝色天使,死在了学校的讲台上。
    究竟是劳拉毁了他的人生,还是他自取灭亡断送前途?我不认为是劳拉的过错,美丽是无罪的,劳拉也不应属于任何人,她像落入凡间的精灵,虽然蒙受了一些世俗的尘埃,但她又是那么的无辜,惹人怜爱。而教授对于劳拉的感情,并不见得就是爱情,这中间掺杂着原始的冲动,更多的是欲望。教授对于劳拉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等同于飞蛾扑火,是一个不可抑止的堕落的过程,结局只能是走向灭亡。而劳拉对爱情的态度,从她贯穿影片的歌声中便能找到答案:爱一直是我的游戏/任意玩耍/我就是这样/没有原因/男人飞蛾扑火一样飞来/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教授悲剧性的命运走向,当然不是她的错,也许我们只能说,都是美丽惹的祸了。

 2 ) 不戴军帽的德国

德国向来重视对外文化政策,二战后,恰当的“软实力”呈现对德国形象的重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一战时,德国领导层意识到电影作为宣传武器的强大功能,着手促成了“乌发电影公司”。说也有趣,上期提到的《雾码头》即是当时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请马塞尔拍摄的,然而由于其内容与纳粹宣传背离,摄制权才辗转至法国制片商手中得以发行。

本期要说的《蓝天使》,便是1930年由乌发公司出品的。此时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德国电影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德国的有声电影已发展的颇为成熟,涌现出一批蜚声国际的电影艺术家,而纳粹尚未掌权,文化管制亦较为宽松。到1933年时德国电影就几乎彻底沦为了军事政治的附庸。

“不戴军帽的德国”是此时德国电影的特质,而在《蓝天使》里,不仅其香艳性感与挑逗横生直接向美国制定的电影道德规范发出了挑战,更是埋下了“反军帽”的急先锋。

《蓝天使》改编自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

亨利希曼出生于普法战争胜利之时,因而他长期生活在一种近乎狂热的德意志民族荣耀里,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开始对自己的信念与生活的国家产生质疑。

“我当时必须与自身太多的‘日耳曼式’的模糊性和偏激性作斗争”。

1896年,一段离群索居的生活后他开始了对德意志批判的思考。那个时候,这一行为不仅忤逆了举国高胀的民族情绪,更使他与全家关系断裂。

到了二战时期,即便流亡他国,他仍旧旗帜鲜明地反抗着法西斯纳粹主义,高产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对现实与纳粹军国主义的批判。

只是后期的亨利希曼是支持苏联也好,声援法国也好,我想他仍旧认为自己是德国。是正义的卫道者,悲悯的圣斗士。

然而影片中,歌女的存在恰是因为她能够迎合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教授喜欢的也恰是罗拉无遮无拦的真实性情。

那么一个教授去追求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并为其牺牲了一切真的是一种腐朽吗?欲望与声色又真的值得羞耻和讽刺吗?

因而,在“反军帽”的路上,我始终认为黛德丽比亨利希曼走得更远。

黛德丽原本出生在一个贵族军官的家庭,随着父亲的辞世在19岁时成为了夜总会的歌女。

“歌女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是很低微的吧?更何况她还生于一个贵族,我不懂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让她即便是一个歌女也能从骨子里带出那种纵情的冷酷和自如”。

“或许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吧”泽音这么回答我。

没有道貌岸然的道德规制,虚伪的人情,刻板的束缚。她就恣意的笑啊高傲的歌啊邪魅的舞啊,带着小女孩一般的热忱与好奇和军人的刚毅与果敢,无所忌惮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她懂得莫扎特的古典之美,也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颠覆。

“具有令人狂喜的能力”与他合作了7部电影的斯登堡如是评价。

《蓝天使》让她一举成名且一发不可收,她情人的名单就像一本名人杂志,她甚至还与海明威有一段柏拉图式的恋情。

当她的事业在好莱坞走下坡路时,纳粹德国向她发出邀请,准备将其打造成帝国的电影女皇。

德国当时印制了各种好莱坞影星香烟画片集书籍等,主角都是黛德丽,然而听闻纳粹恶行的她却漠然拒绝,以至于她在德国的影片全部遭禁。希特勒还曾为她送来了空头支票甚至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后不惜以逮捕她姐姐和骚扰她的丈夫和女儿作为威胁。然而黛德丽仍不为所动,“恶心”“白痴”都是她对希特勒的形容。

她对德国军国主义的厌恶甚至让她谋划过用毒发夹杀死希特勒。

后来她离开好莱坞去了反法西斯战地,在那里为士兵们歌唱,还用自己的资金帮助流亡者。

有时觉得她离军帽那么近,生于军官家庭的她穿着军服活跃在反法西斯的一线。

有时又觉得她离军帽那么远,最高的军事将领也屡遭其面折。

而在《蓝天使》中她挥舞着裙袂摇曳着腰肢的瞬间,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满目山河、军国峥嵘远不及那半阖的眼神中,迷离的景色。

写于2016年1月21日

 3 ) 《蓝天使》:欢脱圆融与肃静严苛

道德寓言剧。风月场所的罗拉欢脱、圆融之中点缀着奇特异质的芬芳,与教授伊曼努尔肃静严苛的生命体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伊曼努尔被诱发了原始的冲动和幻想,不惜放弃教职选择和罗拉结婚。几年后发现罗拉另有新欢,而伊曼努尔为了生活所迫在舞台上学鸡叫,失去了所有的体面尊严之后死在了曾经的讲台之上。

活跃的生命气氛必然带有世俗化的特质,罗拉表面的温顺和驯服正是对应着内心的恣肆和怪异,这种迥然尤异的生命特质正是激发了伊曼努尔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老教授从没结过婚,对于情感的摸索和向往使他不顾阶级和个性的悬殊,坠入爱河并雾沉半垒,希冀从原始的欲望和冲动之间来一场恣意的狂欢。爱欲对于他来说是显现自我的迷障,而他其实根本没有办法彻底融入她的荣辱世界,而是维持着自身师道尊严的同时也发号施令着。

潜心的追索探寻没有改变两人关系的平行线特征,其实罗拉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图教授的名。名利可以让人暂时放下身段,而最终还是要倚靠内在自我的逻辑大行其事。她的背叛是与她的摇曳放荡的个人气质相吻合的,她的波澜和神往正是民间社会自由自在的生活,教授伊曼努尔的不过是暂时打入她的生命体系,而她自我的命格却是需要猎艳斑斓的璀璨而生的。

伊曼努尔在滑稽的扮相和古怪凄厉的叫声中失去了自我。曾经,他是在学生面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文化英雄,曾经,他深刻的教导着学生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的生存毁灭说恰恰对应着他在浮世绘的沦丧。流潋紫《如懿传》中的乾隆便因为江南民间山水和女子的自由欢脱属性而沉湎其中,而一个文化中最民间最世俗化的部分恰恰对应了褪除了方巾和卫道气的市井之气,这个部分愉悦人心的同时也免除不了自我消磨和放逐。

最终教授死在了自己的讲台之上,并死死的抱住桌子,可以看作一个深刻的寓言。他和罗拉最终没有能够达成生命意志的妥协,而是各尽其性命之情而已矣。罗拉似抽枝而待的新苗,又似草原上的风,她的存在和立论只能让教授呼啦啦若大厦将倾;伊曼努尔则像玉面的金佛,他原有的生命体系遭遇了打破之后的价值危机,又从这种异质的生命体验之中获得自我的救赎和重生。

琼楼玉宇,细雨西楼。如果教授伊曼努尔不是遇到她,或许一生就在束缚自我的有限性中得以圆寂,而他遭遇了罗拉这个芳华可感的尤物,便唤醒了内驱力的同时也沦丧掉本来拥有的生活。如果社会学校能多给伊曼努尔一些宽容,那么悲剧兴许便不会上演。正是个体生命背后强大的社会沉珂势力,导致的生命于沟壑中变异。

 4 )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纪要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6年5月6日(星期五)下午15:20—15:4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马以乐、金爱武、陈华、王犀灵、陆忠佩、王淑金、孙凤凤(观影者:张培红、彭明明、彭鹤松、张征辉、倪云霞、范大茵、孙继军、张五妹、朱松法、张晓云、张能立、田瑛、周洪泽、姜希珍、姬伯庆、章毓光、章毓苏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孙凤凤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六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七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八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十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十一


《蓝天使》可以说是一部道德寓言剧;片中多处有刻意表现声音效果的镜头片段
范达明:约瑟夫•冯•斯登堡的《蓝天使》可以说是一部道德寓言剧,让你在感受艾玛拉斯教授的生平遭遇及最终悲剧命运中从反面汲取经验教训——人在生活中应如何寻找爱情,又如何做人。在看了影片后我们聚在一起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是很有益的事。那次在“英国电影月”放映《虎胆忠魂》以后,浙江省文联创研处郑处长在座谈会上就讲过,一些人看完影片就走,真的很可惜,因为他缺少了从别人座谈发言中获取更多教益与启迪的机会。本片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强宁斯与黛德丽在他们那个年代都是很有声望的明星;而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也就从这部影片起而一举成名。1930年是有声电影技术刚刚诞生不久,我发现片中多处有刻意表现声音效果的镜头片段,譬如教授把教室的窗户打开时外面传来了合唱歌曲之声,接着关上窗后那声音消失;还有与舞台连接的后台化装间,也随着那扇关着的门打开而一时能在后台听到舞台演出的音响与歌唱声。这样的处理,现在来看或许比较幼稚,但在当时来说就属有益的新尝试了。

教授在与劳拉结婚后又发现她另有新欢,于是他绝望了
马以乐:一些学生不务正业,无心思读书,跑到剧院里,并且喜欢上了那个叫劳拉的女歌星,教授艾玛拉斯去干涉,自己也喜欢上了劳拉。在与劳拉结婚后,又发现她另有新欢,于是他绝望了。另有一点原因是,教授后来转身扮演小丑而登台,这是到他自己的故地演出,他会面对他的老同事老熟人,事前广告又做得太大,反而让他精神压力很大。

教授最终还是从他追求一个女人的美梦中清醒过来,问题是为时已晚。
范达明:我想他主要觉得自己原先是个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却为爱情而丢失了教职,如今又为生活所迫而登台,又是去扮演最低三下四的小丑角色,让他觉得太没有面子与尊严。不过这也说明,他最终还是从他追求一个女人的美梦中逐步清醒过来。问题是,严峻的现实告诉他,这为时已晚。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马以乐发言

<图片13>

教授给人总的感觉是单纯,有点傻,而劳拉也不一定就是变坏了
王犀灵:艾玛拉斯教授在学生中没什么威望,学生画他的漫画,用他“拉斯”的谐音称他“垃圾”教授。拉斯教授这个人还是很善良很正直,他的鸟死了,他心里难受;他对教学很忠诚、很认真。但是学生对于这样一位一本正经的教师却不一定喜欢,他在学校里就有失落。在他到了剧院里,倒是得到了马戏团经理的尊重,更感受到歌星劳拉的温顺,于是很快陷入了劳拉的情网。拉斯教授给人总的感觉是单纯,也有点傻。而劳拉。也不一定就是变坏了,她在那里做的是卖艺的活,一切都要讨观众喜欢。马戏团老板对待他应该说也不错。但是,教授的人生还是失落的。改行,对于一些人可能不错,对于另一些人并不是好事。在教授身上,知识是有的,名气也是有的;如果他坚持在教室授课,过教书生涯,也许生活就会好一些。

在教授身上,悲剧早就存在。演男主角的演员把教授书呆子的模样演得很像
金爱武:教授是一根筋,扳牢在女人身上,连自己的事业也不要了。而真要给他舞台表演的机会,他也不会利用。好像还有点小心眼。其实,在他身上,悲剧早就存在。我觉得演男主角的演员把教授书呆子的模样演得很像。

兼魔术师的剧团经理,他的性格就好;教授倒不是小心眼,其实是太专注,太当回事
范达明:影片中也塑造了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像兼魔术师的剧团经理,他这样的性格就好,很豪爽,很大度。换在他身上,恐怕就不会发生像教授这样的悲剧。
王犀灵:教授倒不是小心眼。
范达明:他其实是太专注,太当回事,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爱情也是这样。有时候,做人要洒脱一些,要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也就是要无所谓一些,人就会变得乐天潇洒一些。

<图片19>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金爱武发言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陈华发言


小丑不仅是教授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自追求劳拉起,他就是生活中的小丑了
陈华:教授是有责任心的。劳拉在台上唱歌的歌词里,就唱到“小心金发女郎……我是为爱而生存……”,这其实把教授一生的遭遇都预示了出来。影片中有一个小丑形象的角色经常出现,往往是在教授有事要发生的时候,那小丑就在他旁边出现了。后来看到片子里让教授来扮演小丑登台表演,这时才知道,此前那个小丑的出现是有暗示作用的。影片在此做到了前后呼应。可以说,小丑,不仅是教授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自追求劳拉起,他就是生活中的小丑了。

甚至影片一开始,教授见到他屋里养在笼里的小鸟死去,也有隐喻意义
范达明:对,这个看法很有见地。影片编导在片子里可能就有这个大的隐喻。甚至影片一开始,教授见到他屋里养在笼里的小鸟死去,也有隐喻意义——教授最后也死了,死在他自己的讲台上。

教授的一生,是失落的一生,不成功的一生,他最终的悲剧不可避免
孙凤凤:教授的一生,是失落的一生。他在教学上就有问题。在寻觅妻子的问题上显然也有错。改行到了剧团后,也没有抓住机会。他对演艺界人士那种寻欢作乐的做法就不够理解。他的一生是不成功的一生。一个人要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周围的人,才能生存得更好。但这些方面所要求的适应性,教授都不强。因此,他最终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王淑金:做老师做教授的应该受人尊敬。教授后来混到社会上,搞来搞去,也不做教授了,这样就把他的前途也丢失了。
陆忠佩:大家谈得很好,我说不上来,就听吧。

约瑟夫•冯•斯登堡作品《蓝天使》观后座谈会:孙凤凤发言

<图片17>
<图片18>

从影片看,上世纪20年代中期或末期的德国社会,还是分成严格的等级的
范达明:从影片看,上世纪20年代中期或末期的德国社会,还是分成严格的等级的。你做大学教授,就是在社会中上层;你做演员、歌星或魔术师,就是在社会下层,至少是比较低的阶层。尤其在像本片中那样的小剧团或小马戏团里,演小丑的又可以说是在剧团最低层。主人公从社会中上层的大学教授,转而进入了小剧团——最终不得不去充当小丑,成为比歌星、魔术师更要低一等的演员,本身就是一种沉沦。我们看到,在影片中,为了表现这种沉沦,编导还设计了让小丑配合魔术师去承受那些带侮辱性的表演,例如把生鸡蛋往小丑的脑袋上砸得稀烂等等,由此甚至引起台下观众的愤怒与抗议。不过,自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业与高报酬的明星制度发展起来后,带动了全世界的影剧业及所有演艺界,吃这一行饭的人,尤其那些有高报酬又被媒体捧红的帅气靓丽的男女大明星,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而骤然飙升。目前的中国,在整个高科技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高产能高效率的绝对腾飞条件下,建立在此经济基础上的影视界演艺界或广义的娱乐界,那些职业演员或明星,同样是达到了全社会职业层的最高水准,他们为社会尤其年轻一辈(其中已形成所谓“粉丝”一辈)所仰慕与崇拜。针对此种社会生态,如今分析家也有了一种所谓“全民娱乐”的说法,甚至还有达到“娱乐至死”的。这显然又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了。总体来说,一个正常与和谐的社会,在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前提下,还是应该以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为先。今日的现代德国,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应该仍是世界的榜样与表率。

2016年5月13-14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19篇纪要。




 5 ) 当男人爱上女人 (BY 单刀小马)

玛琳黛德丽这种尤物天生是镜头的宠儿,哪怕是三流歌舞团里的艳舞歌女,也是需要众人膜拜的。所以,罗拉的几句挑逗,就把老教授哄的心花怒放,后者更不惜上演了一回英雄救美的全武行。爱情的魔力让老教授仿佛回到了他一直渴望却早已逝去的年轻岁月,他抛开学校的本职工作、抛开世俗的鄙夷目光,向女神罗拉郑重的求婚。

这一刻,知识分子的天真情感战胜了老教授先前一直保持的理智,二人结为夫妻。突如其来的幸福麻醉了青春焕发的老教授:但除了年老衰弱的身体和“教授”的虚名,他一无所有。虽然“教授夫人”的头衔令歌舞团团长夫人各种“羡慕嫉妒恨”,但好景不长,丢失了本职工作的教授不得不委身歌舞团做杂工,最让他窝火的是低下姿态向客人兜售罗拉的性感照片。生活的窘迫逐渐让老教授清醒,理想爱情的代价是丧失他一生积累的名誉、道德、尊严。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全片的高潮,重返“蓝天使”演出,老教授在乡友面前颜面尽失,让他更受打击的是娇妻正在和陌生男子调情。可怜又可悲的老教授悲愤交加之下拖着老迈的身体回到了教室,死在了课桌旁。

故事开始在教室,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咒骂老教授的坏话,反映了老教授平日严谨苛刻的行事作风。得知几个坏学生跑去“蓝天使”歌舞厅,老教授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名“道德”警察,要亲自抓捕品学败坏的“罪犯”。在化妆室里,他遇到了卡片上的性感女神——劳拉。劳拉对老教授的亲切温和,混杂了对知识分子的敬重和对客人的客套。一时语塞的老教授慌张起来,面对世故老练的劳拉,情欲的念头盖过了道德的桎梏。窘态毕现的老教授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失去分寸,行为极其滑稽。对于混迹风尘的劳拉而言,老教授不过是一个呆板又纯情的小孩。二人之间的交往乃至后来的结合,劳拉都带着一种游戏的态度,这也预示了最后的悲剧结尾。

爱米尔·强宁斯对教授一角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的迂腐气息。讲台上严肃刻板的教授与舞台上辛酸落魄的小丑形成了强烈对比,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同时,冯·斯特堡对情节的裁剪也颇显功力,通过对生活剖面的某个细节的雕琢来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影片的画面构图有大面积的黑色阴影,空间总是塞满杂物,拥挤不堪。人物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导演用充满银幕的视觉形象消解了时空的秩序,给人一种难以喘息的混乱感。
影片是影史毋庸置疑的经典之作,也为世界影坛贡献了玛琳·黛德丽这一耀眼夺目的瑰宝,黛德丽也凭借该片走向了国际影坛。劳拉一角,也已经成为银幕上“荡妇”形象的类型典范。

 6 ) 蓝天使

本片为有声片早期的经典名作,矛头对准当时德国上层社会的堕落腐化。本片使女主角黛德丽一炮走红,成为国际巨星,其妖艳妩媚的荡妇形象深入民心,成为此类型银幕角色的“开山鼻祖”;而且本片描述的爱情关系,也对其后的欧美电影产生重大影响。但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导演技法已属夸张落伍,节奏亦太过沉缓,娱乐效果不高。好莱坞在1959年曾翻拍此片,结果被拍成纯粹的浪漫爱情片,男主角所扮演的痴情教员表现不俗,要求不高者仍可一看。在50年后德国名导法斯宾德亦改编此故事而拍成《萝拉》,更显神采。

 短评

1930有声片,开关门的音效起落很唐突,不过展现情绪却是刚好。为一个不该属于自己的悸动,放弃自己能够拥有的一切,这个悲伤的小丑变成了一只愤怒的老公鸡。

9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重看。同一首歌黛德丽两次唱大概是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一次千娇百媚,第二次铁石心肠,令人遍体生寒,只这一点便看出冯斯登堡的精确细腻。作为一部早期talkie,虽然默片痕迹犹重,也已经有了使用声音的意识。

12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玛琳·黛德丽的成名之作,片中她的演技可谓技压群雄,而在本片中以性感女神形象登场的她,后来却屡次在公共场合以男装亮相。二战时期玛琳以情歌《莉莉·玛连》走红世界,成为盟军、德军双方的共同偶像。法斯宾德拍摄的电影版《莉莉玛莲》,女主角汉娜·许古拉的唱法有明显模仿黛德丽的成份。

1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重看#3.5;爱情是一道迷狂火焰,焚毁的不止是前途和自尊,最终还会死于心碎,但他真的也曾幸福过。印象最深的多处对称颇为精心:1、严谨庄重期的死鸟与歌女闺房中婉转啼鸣,暗示枯木逢春的欢愉。2、婚礼上的学鸡叫与扮小丑时被迫的落魄绝叫。3、告别校园和离世时的镜头后退,都是一种告别。4、舞台上的聚光灯与手电光圈的呼应,皆是人生舞台上不同形式的演出。5、烫发钳焚去的飞逝时光与真实时间的对应。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7/14@天山 7。花瓶化的黛德丽。伪君子难免也享有追求幸福的自由,认为这是悲剧的人本身已成为历史的悲剧。默片-有声片 / 表现主义-写实精神的影史转角,迭代痕迹明显:街景、剪影、过曝的小丑。

21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约瑟夫·冯·斯登堡代表作 & 玛琳·黛德丽成名作。改编自海因里希·曼的名作《垃圾教授》(不过与原著差别不小,作者本人也对本片不甚满意),讲述德国一位文理中学教授爱上歌舞厅中的万人迷女郎后自甘堕落的故事。影片仍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遗风(尤其是室外戏的房屋布景),叙事稳中有快,Emil Jannings(亦是第一届奥斯卡影帝)贡献了令人难忘的精湛表演,黛德丽则诠释了一个影史留名的风流欲女形象。影片细节丰富,导演设置了多处伏笔与照应,如笼中死去又“重生”的啁啾之鸟、拥有三教九流人偶的报时钟、舞台上的追光灯与夜晚学校看门人的手电筒等。最有深意的隐喻当属在影片前半段频繁登场的小丑,借开门与关门外化了垃圾教授内心难以遏制的情欲,而在影片最后,教授自己也至终沦为了供人戏谑嘲弄的小丑。(8.5/10)

2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些细节和照应无疑是很好的 如两次拉远的镜头 心脏病的铺垫 关门即可完全隔绝的喧嚣 斯坦伯格显然也有内蕴想表达 身份决定地位 归宿取决于性格 戏子不安于室之类 可惜 正好比那些露骨显眼一目了然的歌词 完成得甚至超出那时代电影独具的舞台剧性 尽管E强宁斯演得极为传神生动 也救不了全片大节奏错乱

2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不佳;感叹除了极个别的导演 其他人均无法避免有声早期的稚拙;有一些卡里加里的遗风

28分钟前
  • 按时对话法
  • 还行

太有名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是传说中的大女主片,结果女主风情万种也不过还是照片上的欲望对象,走出照片就要强行为男主的愚蠢背锅,为了成全男主的悲剧,上一个镜头还有情有义下一个镜头就毫无理由放荡不堪。。男主虽然表演生动,但人设这么愚蠢这么猥琐最后一切让女主背锅自己在悲剧中升华,这咋共情。。

31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海报太经典了,在多部电影中出现,比如《戏梦巴黎》中theo手淫时对着的就是。影片对于老教授到底是什么态度,应该是同情的。表明了什么呢?在金发的劳拉完全被等同于“魔鬼”的情况下,当金发的劳拉完全处在色情观看对象(对影片描述的故事中,而不完全是观众的次级认同),这部电影就成为了一个告诫故事,正直清白的男子小心了,“当你看见金发女郎,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正在陷入危险”,片中劳拉唱出了导演意图。否则,教授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若被魔鬼诱惑,这就是惩罚!

32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德国早期有声片尝试,商业上同样大获成功,歌舞部分占比较大;讽刺的是主演其实是个因英语极差而被好莱坞赶回德国的演员,而他在本片扮演了一位英语老师。

36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婚礼上学鸡叫那段真是哈哈哈,前两幕的喜剧和第三幕的悲惨形成落差和冲突,戏剧效果凸显。PS.千万别下The.Blue.Angel.1930.RERIP.720p.BluRay.x264-GECKOS 版本来看,该蓝光压制版本有问题。

40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还是男性电影,而且无论黛德丽多么出彩,也比不上Jannings的那个表情,当然这也要感谢默片对视觉的重视。

45分钟前
  • Vanitywish
  • 推荐

强宁斯在舞台上一学鸡叫,爷就彻底玻璃心了~

50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觉得教授两种身份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拍出挣扎、隐忍,突然就跳跃到他在婚后的处境,显得有点突然,最后在观众席里应该给几个以前同事或学生的表情特写。不过男主表演出色,让人心疼,Dietrich年轻时候的声音意料之外的纤细,原声相当好听~

54分钟前
  • 朱朱朱朱
  • 推荐

生活是一场大魔法。活活把教授变成小丑,却又无法改变潘金莲的本性。

5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天山电影院 这两天的电影总结:如果不好好当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就会得到悲剧下场 german propaganda

58分钟前
  • 黑色性感
  • 还行

最后的结尾,老师紧紧抱住曾经的讲台去世,好悲伤。原来这就叫做心息散场。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劳拉劳拉的歌在前半部分出现时还没什么特殊感受,结尾时老师再听到,会发现其实正印证了他的故事吧。梦想和现实果然有差距。没觉得拍得Sernberg拍女人有多性感啊。

60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情感确实浓烈,然而前面节奏其实可以改进的。还有和同年的好莱坞电影一比,early talkie的一些常见槽点很少……这个故事和一些短评充分说明,即便是因为男人自己靠下半身思考造成的悲剧,还总有人把错推到女性身上,呵呵

1小时前
  • \t^h/
  • 还行

风骚吧,盛开吧,荡妇最美丽

1小时前
  • 扭腰客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