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达鲁西亚的狗在叫,是谁一命呜呼?”
早在自诩半吊子影迷前,就知道有那么一部叫《一条安达鲁狗》的电影。大概是高中时和朋友在旧货市场摆地摊儿卖打口带,瞟过一眼临摊儿旧电影杂志的印象。
直到看过《卡拉是条狗》,才恍然安达鲁狗不是葛优养的。多年来,我不可靠的记忆一直莫名的混淆了这两条狗,至于原因也无从谈起。安达鲁狗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品种”,当时也并未深究,只是就地更正了扭曲的记忆。
今年3月,翻看一影迷朋友送的名为《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老书时,《一条安达鲁狗》赫然在内,我才又想起了当年闪烁其词的记忆。勾起观影欲望的我立即找来布努艾尔养的第一条电影狗,瞠目结舌的刷了两遍,又一头雾水的读了书和多篇解读,于是雾水变成了整团迷雾……
不管怎么说,半吊子的我也总算是在超现实主义电影这个山头上插上了一面旗子。可喜的是我那一瞟所产生的对安达鲁西亚狗潜在的微弱疑惑,18年后终于被解开了。
二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冯小刚,当年那个露着满口乱牙的王朔的跟班,在汲取王朔们的养分中,抖进了自己的小聪明,串连起一个接一个荒诞现实、讽刺温情,透着黑色又不失真的单元喜剧,所谓好梦(蒙)一日游。
这场市井小民的白日梦是冯小刚踩着京片幽默的肩膀竖起自己大旗的开端,美其名曰冯氏幽默。他把草根们的小欲望、小真情展现的尽致淋漓,让大众在葛优们一“贫”一笑的捧腹间,又吧唧出小感动,湿润了眼睛。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甲方乙方》这句结束语时都莫名伤感,我与很多人一样,也时常怀念那个年代。
三
“去2046的乘客都只有一个目地,就是找回失去的记忆。因为在2046,一切事物永不改变。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回来过。我是唯一的一个。”
记忆里从来没有看过《2046》,可打开它先是一惊,居然看过,是谁抹去了我记忆的菱角?果然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而每个乘客都想去某个特殊的地方把充水的记忆拧干。这种与电影气质神契合的调调,或许正是打开它的不二方式。
《2046》讲了一个男人与几个女人的情爱故事。生活在1967年前后,香港暴乱年代的男主周慕云(梁朝伟饰),租住在某旅店的2047房间。以写字为生的他,为与过去告别,将生活中的情感纠葛幻化成文字,写了《2046》,一本乘列车去未来找回记忆的小说。
电影中出现的几个年份十分醒目,作为强政治符号,表达不言自明。王家卫又一次把港人对香港未来的某种隐忧藏在了作品里。众所周知,2047年是香港一国两制50年不动摇的界限。直到2046年大限前夜,一切事物是否继续永不改变,都无人知晓。政治如情事般扑朔迷离。正像《2046》里所说:爱情是有时间性的,太早或太迟认识,结果都是不行的。
1967、1997、2047, 这些普通的年份数字,注定在香港身上浓墨重彩,历史总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存在。抛开政治的强拉硬拽,不难发现(神发现)它们与电影世界也发生过惊人巧合。
王家卫预支了2047年(一国两制)拍出了《2046》。1997年(香港回归),冯小刚揭竿而起,《甲方乙方》开启了内地贺岁片元年。1967年(香港暴乱),在遥远的法国,正是布努艾尔的《白日美人》上映的年份,兴许周慕云当年就看过。
四
“有钱和无聊是他的毛病(流连爱欲声色场所)。”
路易斯•布努艾尔一句台词就戳中了资产阶级的要害——有钱有闲使人变态。作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出身中产阶级的他,始终不遗余力的用电影作品输出对阶级、宗教、欲望、德道等多种表达。如果说《甲方乙方》是中国大陆贫民的好梦一日游,那么《白日美人》正是资产阶级虚幻的淫梦白日游。
《白日美人》讲了一位生活富足的中产美妇得不到丈夫的性满足,去地下妓院卖淫追求欲望满足,遇到各种古怪性需求的色情故事。电影由女主塞维利娜(凯瑟琳•德纳芙饰)的原始性冲动、畸异性幻想串连起各色恶趣味嫖客们的单元剧组成。似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由实现的种种奇怪的欲望,皆在梦中实现。
初踏进妓院的女主,在欲望和道德间犹豫徘徊,不情愿的屈从了有钱嫖客的粗暴性需求。嫖客阅女无数,如同英达圆梦大将军般来一场军事大作战,让葛优们频频奔命应付。
被肉欲蒙蔽的女主欲望逐步升级,各种性爱恶趣味的嫖客接踵而来。那些“购买”服务的人自觉买到了快感,而冯小刚们在圆他人美梦的同时也圆出了快感,玩出了乐趣。这种双赢局面的建立,让一场场白日梦得以延续。
这场淫梦被屡屡升级而做梦的人乐在其中。与其说《甲方乙方》是小市民的苦中作乐,梦醒后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白日美人》就是资产阶级灵与肉扭曲的悲剧,这是物质极大丰富后欲望一步步畸变所造成。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虽两部电影有诸多相似点,比如服务业、造梦、快感、买趣等,但严格来说还是源于我的戏谑和异想。《白日美人》毕竟还是典型的布努艾尔式的超现实电影,通过人们的本能活动、梦境、幻想,体现出人的生活流和他们背后的阶级欲望属性,从而剖析人物潜意识中的复杂心态。
对于观众来说这又是部简洁流畅、优雅时尚的非典型色情电影,女主的着装、谈吐、气质等各方面都称得上优美,但SM、器具、窥淫癖、性虐等大胆出位、不断升级的性爱内容也被展现出来,镜头虽含蓄一以蔽之,却也不妨碍观众们幻想的延伸。
一方面女主在肉欲上的变态越演越烈,另一方面她对丈夫的爱却一以贯之。灵与肉被剥离的干干净净,可以说这是一出爱情的悲剧。高贵的淫贱(女主)、无能的洒脱(丈夫)、纯洁的情欲、荒唐的满足……这些来势汹汹的高反差,正是对中产阶级的精准讽刺。
结尾处,瘫痪的丈夫“重获”健康,马铃声由远渐近,场景回到最初枫丹白露道路上行进的马车,夫妻二人盘算起未来的生活,这场资产阶级虚幻白日梦醒来与否,已不再重要。只要记忆允许,他们也会怀念它。
《芝加哥太阳报》 1999年7月25日
在观看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后的几天里,有一部电影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它就是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白日美人》。本片讲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少妇每周在妓院秘密工作一两个下午。演员们有时会为他们扮演的角色创造一种仅供他们所知而观众不知道的“潜故事”。我愈发坚信,如果妮可·基德曼有一部自己最喜爱的电影,那必将是《白日美人》。
这部电影可能是最富盛名的探讨现代社会的情色电影——或许是最好的。这是因为它对情色的理解脱离了表象,而达到了想象力的层次。《白日美人》全片以赛弗丽娜的视角展开——一外科医生体面的23岁的妻子,由凯瑟琳·德纳芙饰演。本片上映时,布努埃尔已经67岁高龄,他穷极一生都在用狡黠影像探索人性深处的隐秘地带,而且他掌握了大多数导演察觉不到的一点:对于赛弗丽娜这样的女人,走进一个房间然后做爱,色情的点不在于什么人会在房间里等着,而在于她走进房间的事实。性由她自己掌握,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赛弗丽娜的欲火来源于她自己。她与一位名叫皮埃尔(让·索雷尔饰)的循规蹈矩的年轻帅气的医生有着一段波澜不惊的婚姻,皮埃尔欣赏她的美德。她偶遇了一位年长的家庭友人——忧郁的亨利(米歇尔·皮科利,生来一幅内涵脸)。他也被她的美所吸引——她完美的金发、她严谨的装饰、她的矜持和冰清玉洁。“收起你的漂亮话吧。”她在夫妻俩与他度假时共进午餐时说道。
她的秘密在于,她有一个狂野的幻想世界。布努埃尔在她的谜之笑容和所想中剪辑。布努埃尔加了不少自己的恋物癖私货,他总是会为脚或鞋在自己的电影里留一个主角的位置,而且他心知肚明,这些东西除了满足自己的恋物癖之外毫无意义。
赛弗丽娜是个喜欢被粗暴对待的受虐狂,但她还有一些电影未曾展示的小癖好,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事。比如,猫叫,以及特定的马车驶过的铃声。这些声音萦绕在本片几个著名的幻想场景,包括开场她与皮埃尔同乘马车驶向郊区时,皮埃尔命令两名车夫侵犯她。在另一场景内,她穿着洁白无暇的睡衣被无助地绑起来,两个男人朝她掷泥土。
赛弗丽娜性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她听说巴黎的一家高级妓院后,当丈夫们在办公室朝九晚五时,有几位家庭主妇用下午时光来此地赚外快。
亨利知道赛弗丽娜的号码,并告诉她一家妓院的地址。几天后,赛弗丽娜身袭黑色雨衣,像是要去参加自己葬礼似的,敲开了这家妓院的门,并得到了阿内丝夫人(吉内瓦维·佩吉饰)的赏识,一位乐于给她工作的世故商人。赛弗丽娜逃走了,却又着迷似的重返妓院。起初,赛弗丽娜想要自己挑选嫖客,但阿奈丝推了她一把,而当她回复“是,夫人”时,这位老妇人笑道“看来你需要一双强手。”她对赛弗丽娜的需求一清二楚,并很开心这会为她招揽生意 。
本片没有直接的性场面。最著名的一场戏——那些看了这场戏的人需要一遍又一遍反复看——包含了我们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内容。一个嫖客有个小漆盒,他打开盒子并给一个女孩看了里面的东西,接着又给了赛弗丽娜。观众不知道盒子里有什么,只有一个微弱的嗡嗡声传出。第一个女孩拒绝了客户的要求,赛弗丽娜也拒绝了。但电影在这里用了一个迷惑的剪辑,紧接着的场景显示有事情发生了,但观众不知情。
盒子里有什么?事实逻辑已不重要,布努埃尔关心的,只有它的符号意义——它象征了嫖客重要的色情意义。
两个黑帮成员来到阿奈丝夫人处,其中一个年轻傲慢、随身佩剑的钢牙黑皮衣的男人叫马塞尔(皮埃尔克里蒙地饰)。“你不用付钱。”赛弗丽娜很快对他说,她已经被马塞尔的羞辱和怀礼节激起了欲望,当然无疑还有当她冰清玉洁的形象被他粗鲁的街头礼节玷污的情景。他们有了婚外恋,这也将故事引向深层讽刺的最终情节——马塞尔无法理解的,是当赛弗丽娜深陷于他所代表的东西之外,对他几乎毫不关心。他是她幻想世界里能找得到的最好的心理支柱。
布努埃尔(1900—1983),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对风格精致的事物深恶痛绝。年轻时作为超现实主义者,与萨尔瓦多·达利合导了著名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他对人性持冷嘲热讽立场,但是带着玩乐心态,而非鄙视态度。他沉迷于探索人性的深层情感在指引我们做出抉择时如何比自由意志更为重要。他多数电影中的角色处于看似自由却不然的情境。他相信人一生的性模式在早年就已被禁锢定型。
赛弗丽娜是这样一个人,“我无法自制,”她一方面说,“我迷失了。”她在电影后半段产生了一种顺从。她自知出轨,同样地,她又清楚自己可耻地利用了马塞尔——尽管这是马塞尔对她这样想的。伍迪·艾伦说过,绝望与反抗持平,一心所需乃万心所需。
这部电影被装横得很华丽,服装、美术、布景、发型、服饰,以及随着电影进度的沉闷。赛弗丽娜的人生看似命中注定,她丈夫也是,一个被自己妻子难以自制的欲火冲垮的孱弱男人。最具风格的笔触尽在末节,那些不熟悉布努埃尔的人或许会错过(尽管它们在你不留神的情况下依然作用着)。背景音乐中对猫叫的微妙使用,它们代表什么?只有赛弗丽娜知道。还有那对人之本能的惹人厌的天才表现:当赛弗丽娜拒绝了一个嫖客后,阿奈丝送来了另一个女孩,然后带赛弗丽娜到隔壁,让她从墙上的洞里偷窥并学习。“好恶心”,赛弗丽娜说道,走开了,然后她又回到洞口,继续窥视。
《白日美人》和《大开眼戒》有着相似的角色——沉闷的中产精英的婚姻无法满足妻子的性幻想。妮可·基德曼的角色告诉自己丈夫的关于海军军官的长故事,与赛弗丽娜幻想中的情节非常接近。她们的丈夫都处于无能状态,因为自己的妻子所欲求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深刻在本能层面作用的欲望和冲动——如同一声猫叫。
好怀念她秋冬的双排扣大衣,一双白皙小腿。
最早对于描写女性性幻想题材的电影。虽然现在看起来,题材本身没有当时那样前卫和奇特。但是对于幻想与现实的冲突,刻画的很好,尤其是把妓院描写的有种不落俗套的感觉,甚至有些优雅
整个就很造作,凯瑟琳德纳芙就四肢好看,肩膀到腿根整个儿虎背熊腰短粗胖跟农村大婶儿似的,但是那些伟大的及膝裙、大衣很好地帮她扬长避短了,面料上等裁剪精良的翻领修身裙,双排扣军大衣,RV平底鞋,放现在都是顶尖潮流。所以说60年代设计师们真伟大,车子也是那时的最好看。最接近美的时代。4.5
一百分钟传达一个精神:犯贱。能够想象六十年代拍一个性虐待主题的片子是多么前卫突破的事情。当然不只是S&M,是整个中产阶级的犯贱。
1.女主角真心把这个角色演活了,超赞;2.爱情为何物?没有性的爱情终究少了些什么;3.雍容华贵的外表下,是一具充满骚欲的躯体;4.结尾..牛逼。
中产阶级就是闲的
不说导演和主角是多么的有名,对于初看这部片子的我来说,电影总有让我不想再看下去的冲动,但是没想到,这一切的一切,这整部电影都只是在讲女主的意淫而已。评论有句话超屌,如果你对睡男人这件事都豁达了,你对整个世界也就豁达了。
这个白日美人的花名啊是真的玛丽苏……妈妈桑介绍的时候是不是类似于说“我们这有三位姑娘,萱萱,小雪,上官琉璃”(唯独很在意的点)
关于中产阶级的无聊与欲望,点石成金的改编,回忆与梦境与现实穿插,一切好像有理有据又似幻似真。铃声象征欲望的召唤,最后并没有消失,而是变得更强烈,悲哀的结局才是真实的,善用隐喻的布努埃尔已经在街旁放了一张轮椅,做了铺垫。
yy一词自网络发达后近年开始盛行,更多针对于对着A片无处发泄欲望的色男们,但看看人家布努埃尔,把YY如此彻底贯彻在一位生活物质富足的中产阶级法兰西美女身上,现在某些非主流没事儿打个钉,磕点药,大玩SM虐,就觉得自己很酷很前卫很有范儿,殊不知高人早就在四十年前把这些进行到底了。
布努埃尔回顾展憋到快结束才去看了第一部,凯瑟琳德纳芙真的美得惊为天人,高挑纤细轻松驾驭任何颜色,配合YSL的各式服装,简直是时尚大片,且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电影本改编自三流小说,却被拍出了优雅高贵的神秘感,尤其那种呼之欲出却就是不露的挑逗啊...
布努埃尔代表作,1967威尼斯金狮奖。1.SM性幻想之火,白日梦图景,又揭中产阶级虚伪丑恶与空虚无聊。2.妓院,角色扮演与恋尸癖,竟拍得如此优雅。3.超现实梦境首尾相接,原是又一场虚实莫辨的游戏。4.精神分析符号:马车,铃声,红裙,白衫与黑泥,猫咪,嗡嗡作响的神秘盒。5.YSL;恋足;德纳芙的表演。(8.5/10)
白到底是谁?又是美人、又是焰火、又是梦想家的,这么厉害
我想知道那个神秘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法国那时期的情色片,总带着灰色的苦闷外衣,压抑气氛下是对现实的无尽拷问。但其先锋性(含SM情节),时至今日来看,依然骇人。对婚姻和性之外的讨论大概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天,就永不能停歇。德纳芙深深眼窝里射出的冷淡寒光真是颠倒众生。
凯瑟琳德纳芙白腻的大腚还挺好看的,女友则对片里永不落伍的服装搭配啧啧称奇。就技术和主题深度各方面的表现来讲不算是布努埃尔了不起的创作,但是骨子里对中产阶级道貌岸然的一贯嘲讽还是有新意思的
让导演着迷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深层感情程序会压倒自由意识,从而影响我们所做的决定。他相信,很多人在幼年时就塑成了特定的性行为模式,一辈子都不会改变。赛维丽娜就是这样,她说:“我不能控制自己,我迷失了方向。”这种需求与冲动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底,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正如猫需要喵喵叫。
通篇都是一个女人通过梦境与现实调理本我冲突的欲望,在丈夫瘫痪情人毙命后,这位可敬的女性居然达到了欲望平衡的一个高点:自你出事后,我没有做过梦。这是抽身障碍被清除和旧有象征被摧毁所达成的。但这种平衡最终在丈夫知晓真相后被打破,新的梦境方向产生了逆转——对旧有生活的回归。【9↑】
即便是布努埃尔最为通俗的电影,还是逃不开形式主义和梦境的隐喻,从中产阶级的困厄里描摹人性本我,这种洞悉是两方面的,即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男人,也对于塞琳娜自己。梦的设计典型布努埃尔风格,只有出梦没有入梦,最终使真假混杂,融为一体。
凯瑟琳·德纳芙把冷若冰霜的荡妇形象塑造得太迷人了,更迷人的是虚虚实实的电影文本。即使生活波澜不惊,也会腾出白天来给人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