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为了“爽”,香车美女,枪战动作,还有其他让人肾上腺素分泌的电影。但如果有时候你看电影是为了让自己“不爽”的话,这部电影就对了,近2个小时的电影,你根本得不到一点轻松,直到电影结束才能长舒一口气。导演在这120分钟里面没干别的,就琢磨着怎么能把这样的女子教养所刻画得更黑暗些,修女更可恶些,就算据导演所说考虑到大家的承受能力,他没有把更恶劣的情况搬上银幕,但他已经够成功了,就算是最虔诚的天主教徒,看完电影仍然会对那些修女们咬牙切齿,然后不忘坚称其实大部分的修女们都是可爱的。以至于当Margaret第一次能够看到外面的草地和天空时,我的感觉就好像1984里的男主角打开那扇门一样的海阔天空。
所以如果说在影响上,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不管是褒奖还是批评,电影出世后铺天盖地的评论,继而获得威尼斯金狮,可这部电影真的有那么好吗?作为一部具有批判意义的电影,导演告诉我们的是受害者,是施虐者,可他仍然前我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为什么修女和神父们可以心安理得的暴行?为什么社会会任由这样的机构存在直到1996年?为什么Rose会说未婚生子是最大的罪孽并安于现状?导演似乎无意深究,觉得给我们一段这样存在过的黑暗的现实就够了。这是为什么电影乍一看震撼人心,仔细品味却发觉味如嚼蜡,像现在这样草草画一张修女淫恶史的素描出来却不深入至其起因,实在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哗众取宠感觉。
当然以上只对电影而言,而不是帮天主教辩驳,相反,我倒是翘首以盼再来一部能深入人心引人反省的有关Magdalene的电影。
一个是漂亮的伯纳黛特,在男性面前能够展现女性姿态,现在看来是太正常健康不过了,玛丽莲梦露,不是尤物吗?但在那个宗教社会里是要被抹杀的。不过这只是她的人格外围,这个人物的核心让我更感兴趣。
第一次看还在大学时代,只记得故事大概,10年后重新看,这个人物依然令我印象深刻。非常倔强,被惩罚剪头发时宁可挣扎的头破血流;愿意冒非常大的风险、不计代价地和不可靠的男人交易,希望能帮她逃出去,但她的“性交易”丝毫没有乞求的味道,非常理直气壮呵呵。还总是要去戳破别人的防御,源于她自己直面真相的倔犟——把人家唯一的精神寄托儿子的项链藏起来,因为认为她“承受的还不够多”;在看守老太太临终前,还要说“修女们只是完成任务,没有人在乎你,包括我,所以行行好,你快点死吧!”
对这个人比较欣赏,很纯粹的一个人,没什么好分析的。我只是好奇,她哪来的勇气,有怎样的经历,形成这样的坚定作风,可惜电影里没有交代这些,她逃出去后最终结果是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没有成为一般的家庭妇女,也很符合她的作风。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看守老太太。以前看没注意到这个人物,只当做反派小配角,这次看,最让我难过的却是这个人。
她一开始出现时是个偏执苛刻的老太婆,她的快乐是严厉管教女工们,然后报告老修女求表扬,当时我就觉得她的方式很像个小孩子。
另一段戏份是,她无意间看到了伯纳黛特在男人面前脱裤子(为了换得帮她逃出去的承诺),她是因为恐惧要去告发,却并不带个人的歧视,即使说她歧视性开放的女子,那也是因为她所认同的宗教,这点也是非常纯真。
这个老太太几乎在修道院度过了一生,看似过着非常确定没有冲突的生活,有个绝对的道德标准,稳定的身份和任务,却在临终时说出了所有这一切的原因。
她请求伯纳黛特不要扔下她独自面对死亡,她说要等妈妈来接她,从叙述中大概是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又穷,于是送到修道院了。但她从未放弃过有一天“仁慈和蔼”的妈妈会来接她的愿望,一直努力表现为一个好女孩,直到临终时,仍然如此期待。
她的母亲果真仁慈和蔼吗?那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深的被爱感,这也许才是支撑她在修道院度过一生的真正信仰。而直到将要面对死亡,妈妈也没有出现。其实她的妈妈不论是否爱她,抛弃了她没再看过她,这却是真的。
在最后,伯纳黛特戳破了她的梦想,告诉她说,没有人在乎她,然后就走开了。等她回来,老太太已经孤独地死去了,伯纳黛特吻了她的额头说“这是你应得的”。我不记得英语原话是什么,翻译看起来像是对她惩罚报复的一句话,也许还有别的意思,伯纳黛特是想说,面对了真相,然后死去,这是生命应有的归宿。
不过这样真的好吗?这里我挺难过的。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可以震撼人心,就好象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能够直击观众心中最脆弱的部分来深深打动他们。如果没有《辛德勒名单》这样一部作品,斯皮尔伯格的所有那些卖座大片都不能够令他升上大师级的高度,顶多只能算是匠人一个。而我想谈的就是这样一部可以让你心灵为之震撼的电影,就是获得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玛德莲堕落女孩》。
影片本身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受到来自梵帝冈教廷的抨击,因为它的主题是关于神权机构黑幕,揭露本身深深刺痛了宗教人士的痛处。但正是这基于真实纪录改编而成的电影《玛德莲堕落女孩》深刻的刻画,使得能够如实反映出题材的震撼性,使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为之动容。
1964年的爱尔兰并不像外面的世界的西方国家那样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性解放运动和盛行女权主义,他甚至像一个沉重的封建堡垒依然恪守着天主教清教徒似的清规戒律,维持着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未婚生子的少女,行为不检的少女都会被送到爱尔兰各地的玛德莲女童院,受到修女们的监管,通过承受繁重的劳役来自我赎罪。影片中的四位女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送入了女童院中。玛嘉莲被强奸后反被诬告不检,姬丝萍娜和露丝因为失足未婚生子,贝莉特因为生性开朗喜欢同男生搭讪,她们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被送入了同一家玛德莲女童院中。
在这样一座封闷的与世隔绝的女童院中,修女、神父这些所谓的上帝的仆人们,借着宗教神圣的名义成为这个小王国的统治者,而可怜的女童们成为他们的奴隶,被剥削着她们的劳动力,来为统治者敛聚钱财。并且作为可统治者的修女和神父们可以无视女童们的任何要求,而作为统治者的他们可以任意鞭打她们,或者取笑她们,乃至于提出性的要求。女童们无力反抗,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摧残。事实上造成这样一种现状也不仅仅是天主教的伪善所造成,在另一方面导演彼得•穆兰不仅仅在痛斥天主教,同时也在指责着那些少女们的双亲,他们已经被封建宗教侵蚀得丧失了亲情的感觉,麻林而冷酷。就如同影片之中少女奥娜因为想家逃离了女童院,但最终被他父亲痛打后送回到女童院。这仿佛在意味着这些少女已经被这个社会所遗弃,她们即使逃离也终究无处可去。
面对如此的境遇不同的人因为自身特质的不同也以着不同的态度来面对,比如玛嘉莲虽受冤屈,但是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以一种隐忍的态度面对,只是默默承受。直到有一天当她看到修女神父们丑陋的一面,她第一次采取了报复手段,但也只是惩罚他们对上帝的不忠,却没有反抗的力量。面对逃离的机会她最终仍旧缺少勇气,她能够对修女们统治者最大的抗争也只是跪地祈祷迫使修女们让路。而与她不同贝莉特天生充满了叛逆精神和抗争的勇气,她从最初便尝试逃跑,尽管失败但仍不放弃。最后她终于带着露丝一起逃离了女童院,在这一过程中她充满了对封建宗教的仇恨,几乎暴发出压抑许久的愤怒,把修女们打得落花流水,在这点上贝莉特拥有着革命者的气质。露丝是个软弱而善良的人,最终也看透了那些修女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她不具备反抗的勇气,但在贝莉特的引导下鼓起勇气逃出了女童院。
与上面三位最终得以离开修道院的女孩相比,姬丝萍娜的境遇是最为可悲的。她就像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坚信自己罪大恶极,死心塌地地在里面受苦受难,甚至于会傻到替神父口交而以为是替上帝服务。她已经被封建宗教侵蚀得麻木且神智不清,只会承受而失去了反抗能力,以至最终在疯人院中悲惨死去,年仅25岁。
如果过错需要一生去救赎,一切未免太过残忍。在远离中世纪宗教的黑暗已经很多年,宗教改革也已经很多年,可是这个世界仍然到处存在着宗教遏止人性,扭曲人性的事件,这又岂是一句愚昧可以说清的。一直到1996年最后一家女童院才得以关闭,其间至少有三万爱尔兰姑娘被送进这个打着神圣幌子的地狱。且不论死在其中的女孩,影片的最末贝莉特在街头遇见修女,她突然出现一阵难以名状的痛楚,我想说在女童院的那段残酷经历对那些女孩一生会产生如何的影响,或许就像一个梦魇时常出现,不可磨灭。
导演彼得.穆兰是演员出身,参演过《猜火车》、《浅坟》、《勇敢的心》,看这些影片都能感觉出穆兰是个典型的苏格兰人。作为演员他不算特别有名,然而作为导演似乎颇为成功。在这部电影中穆兰并没有采用过多的技巧性的东西,但是以真实素材为基础的故事也的确让人感到足够震憾,穆兰在细节上的处理也非常到位。在表现修女的贪婪和无情上,一卷卷的钞票被藏在一个罐头里,以及最后修女院长找不到钥匙时对露西提出问题乱发脾气的桥段都处理的入木三分。
尽管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但是仍有许多的罪恶或者痛苦继续尘封着不为人知,有些可能还在继续延续着,仍然在折磨残害着受控的人们。所有像《玛德莲堕落女孩》这类现实题材的影片总是能够发挥出不可衡量的意义,我们需要这样的影片来给我们一个警醒,一个审视。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0/the-magdalene-sisters59.htmlmovieposter
本片获得2002年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讲述三个年轻女孩在修道院的收容所遭受迫害的故事。三个女孩被送到一所教会开设的不良少女收容所生活。女孩A因为被表兄强奸,女孩B因为在校内勾引校外男孩,女孩C因为未婚先孕。三个女孩来到收容所后,与其他女孩一样,每天辛苦的洗衣服。A与B都不情愿待在这里,A打算深夜逃跑,但看到一个女孩跑回家后被父亲打了回来,就打消了念头。B与教会外的男孩亲热后,让他晚上帮忙带她走,男孩同意了。到了晚上,女孩逃出房间来到大门,男孩却因为顾忌自己没有开门。事后,B遭受了严厉的惩罚——剪头发。一段时间过去了,教会中的一个女孩D给自己弄成了感冒,在发热时丢掉了身上与儿子唯一联系的饰物,B捡到了。A照顾C休息,并答应D帮她找回饰物。深夜,B看到D自杀后打算把饰物还给D,但又改变了主意。第二天,D威胁A让她找回饰物,否则就告发她。一怒之下,A翻遍所有女孩的床铺,找到了饰物。之后,教会组织女孩们娱乐时,A发现自己可以逃走,但她没有离开。随后,A在神父的衣服上做了手脚,使得神父和D都浑身发痒,当众出丑。为此,修道院院长将D送到了精神病院,即使她顽强反抗。四年后,A的弟弟长大了,拿着一封信轻轻松松的将A领走,但其他女孩还要继续待在修道院。一天,一个老女人在修道院老死,让B很恐惧,当晚就决定与C一起逃走。晚上,B与C砸开房门,撬开院长办公室,打算寻找大门钥匙。此时,院长出现与B争夺起来,但是看到C拿出金库的钥匙,院长就放弃了。随后,两个女孩逃出修道院,并结识了一位好心的女人。最后,两人换上现代服装,开始了正常生活,而且B再也不怕修女了。
本片又是一部反映教会黑暗的电影,它通过收容所内四个女孩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宗教的虚伪、淫荡、私欲和变态等等,以及爱尔兰这个天主教国家的愚昧与落后。关于主题,不需多说,全部体现在情节中。比如神父与修女的男盗女娼、院长对金钱的追求、修女们对收容所内女孩的体罚以及严酷的制度,荒淫变态的裸体比赛,等等这些无一不显示出教会就是一个龌龊下流的肮脏之所,根本与圣洁无关。此外,通过三个女孩进入收容所的缘由,也可以看出爱尔兰女人在社会的地位、天主教对人的迫害,还有农村家庭的愚昧与愚蠢。三个女孩为什么进修道院,是因为被强奸、是因为与男孩多说了几句话、是因为未婚先孕!这些对现代社会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在爱尔兰的六十年代,这却成为了罪恶。真是荒唐极了!总之,本片一方面表现了教会收容所的残酷、压迫与肮脏,另一方面则展现了爱尔兰这个国家的荒谬与落后。简单地说,本片就是一部反映历史的电影。
至于片中B对D的做法,为什么不还给她饰物?在我来看是一种报复心态,她不能去报复修女,只能向别处发泄,否则自己就会承受不了。这只怪D太倒霉,遇上了一个报复心强、且心肠狠毒的女人。当然,A也好不到哪里去,她陷害了神父,D是连带伤害。可是当D要被送走时,A为了自保却默不作声。这一切都造成D死在了精神病院。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在高压统治下,人没有正常的,或多或少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从这个方向多思考一些,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电影拍摄方面中规中矩,没有独到之处,不过片中那个女孩们全裸出镜的画面很让人震撼,因为它太出其不意了。明显与性无关的电影,竟然出现这么多裸体女人,意外啊!不过,这些女人没有几个身材好的,而且所有女人的乳房都不对称。因此,通过本片我又了解了一个事实——自然情况下的女人乳房,大多不对称!看来这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事实。至于女人们的阴毛,则是丑陋无比,让人提不起任何“性趣”,不过这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金发女人的阴毛几乎没有纯金色的。看来现在人种混得太杂,真正的金发女人已经消失了。总之,本片拍摄上的出彩之处没有,只有一个表现教会荒淫的全裸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本片演员同样表现中规中矩,演技没有什么可说的。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女主角Nora-Jane Noone、Anne-Marie Duff、Dorothy Duffy的妆容。在全片大部分的时候,她们三人都素面朝天,一点妆都没有化,所以显得非常普通,一点都不漂亮。但是,在片尾三人简单化妆、换了发型之后,简直判若两人!尤其是,Nora-Jane Noone、Dorothy Duffy,可以称得上是美女了。所以,我又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美女很少,漂亮女孩大多是化妆、造型与灯光衬托出来的!片中其他人都是龙套,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反映历史的电影,让观众们深切了解到爱尔兰还曾经有这么一面。哎,这就是天主教的“好处”吧。此外,通过本片我还得出的结论不少,具体如下: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自然情况下的女人乳房,大多不对称
金发女人的阴毛几乎没有纯金色的
真正的美女很少,漂亮女孩大多是化妆、造型与灯光衬托出来的
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4_06][20121006-024532-0]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4_13][20121006-024548-1]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4_20][20121006-024558-2]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4_28][20121006-024616-3]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5_17][20121006-024642-4]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5_29][20121006-024716-6]青楼姊妹花.The.Magda[00_55_47][20121006-024743-7]
Joel_Redman_NJ
176312_person_gross
10490270
序列:0939
青楼姊妹花.The.Magdalene.Sisters.2002.D9.2Audio.MiniSD-TLF
2012-10-06
在一些小细节上处理得不错 色调很灰暗 又是一部意义大于美感的片子 看得很没情绪 味同嚼蜡 金狮确实很不靠谱
飞越修道院
事实永远比什么都残酷,落后未开化的旧俗,被迫害的女性,和善马普尔小姐变身守财奴恶毒修女
为何所有对于“不洁”的罪名都要由女性来承担?对宗教恶的描述会有人不愿承认的,触碰到了他们的痛楚,但这些阴暗面我们必须正视,否则就没有资格作为其信徒。
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
观影的过程想定位过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到结尾才回过味儿,居然就是20世纪,还是60年代,英伦半岛上的苏格兰,有这样的事情。想象美国那时候,性解放如火如荼呢。更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是真实的事情,不是小说,不是虚构。文明啊,不是水,可以渗透到需要滋养的地方。
觉得这些女人真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青楼姊妹花是租碟店的译名吗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无法想象欧洲会有这样的事
学知识
编剧不错
思想奴役可怕。4星
不论真实改编,单就作为一部电影拍得有点太平淡了无高潮。不明白她们为何要等四年,而且最后逃得也太容易了吧。开始介绍这三个女孩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她们仨带领大家反抗变态老处女然后一起逃出去
悲剧
憋了一肚子气
片头的哼唱特别好。
真实的历史令人心寒,这片子把社会、男人和女人自己对于女人的压迫刻画得如木三分。爱尔兰,我仰慕她的美丽,艺术,文化,却不知她也参与了这种暴行。看得我遍体生寒,好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惨得太难受
这个名字太亵渎此片了!能解救的唯有自己,因为他们不会变善,他们只会带着遍身罪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