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始在汤姆.威茨的歌声中,镜头不断扫过颓废的街道,中间插入杰克和扎克各自与女人在房间里的段落,他们身边的女人都背对着他们睁开眼,他们都生活在貌合神离的虚无生活中。
扎克是个颓废的电台DJ,和女友闹矛盾后独自在街头买醉,用他沙哑的嗓音哼着小曲。一个“街头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个将车从一个地点开到另一个地点的赚钱活。本来拒绝的扎克看在钱的份上接下了任务,结果他被警察拦下,在后备箱中发现了男性尸体,扎克含冤入狱.......
杰克是一个整天与不同女人同床共枕的街头风云人物。一个朋友为了向他表达歉意,缓解两人的关系而给了他一个房间号,房间里是给他消遣的美若天仙的女人,这是朋友的一点诚意。杰克如期而至,结果还没看清人就被埋伏的警察擒获……当他说床上的女人是自己女友时,警察打开灯,发现床上躺着的是个未成年女孩。杰克被朋友出卖,含冤入狱.......
两人住在同一个监狱同一个房间,然后就开始了尴尬和百无聊赖的监狱生活。镜头始终停留在狭小的房间里,两人沉默,尬聊,再沉默,再尬聊,扎克向杰克展示电台DJ的播音绝活,然后一言不合就打架.......但一切还是那么百无聊赖。直到意大利人鲍勃的到来,终于让尴尬的氛围更上一层楼.......鲍勃拿出记着英语单词的笔记本向他们讲着蹩脚的笑话。鲍勃不停的打着嗝找他们要烟抽,因为抽烟可以缓解他打嗝........他在墙上画窗户,仿佛能看见外面的风景。扎克与杰克告诉鲍勃他们是被冤枉的,而鲍勃这个看起来傻乎乎的人却说自己真的杀了人.......他打牌作弊被发现,逃命时用桌球黑八砸死了追他的牌友.........他们在监狱里不断大喊着“我尖叫,你尖叫,我们一起尖叫要冰淇淋”的押韵口号,以此发泄无聊郁闷的情绪。他们三人在监狱里打牌时,鲍勃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关于越狱的电影,这让他萌生了越狱的想法,然后他们三人就越狱了……贾木许直接省去了越狱的过程,他本就不打算拍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
为了躲避抓铺,他们乘坐木舟过河,但船却漏水沉了.......毫无方向加上饥肠辘辘,扎克与杰克再次大打出手……鲍勃抓到了兔子,但烤成了轮胎味.......直到他们遇到一户人家,鲍勃打头阵进屋打探情况,扎克与杰克躲在暗处观察。结果鲍勃却和独居的意大利女主人坠入爱河........(也就是罗伯托.贝尼尼的妻子,他们真的是戏里戏外不分家......)他们在扎克和杰克面前跳舞,拥吻,撒着狗粮,场面尴尬至极……最终鲍勃和女主人成双对,杰克和扎克在分岔路口交换了衣服作为纪念后,不舍的分道扬镳(虽然杰克始终坚持要与扎克走相反的方向,但还是看得出他又装逼又不舍........)三个来自不同方向的人聚合在监狱里,最后又去往三个不同的方向。鲍勃在逃跑过程中邂逅爱情的桥段让我想到了《大幻影》中逃狱的法国军人邂逅了德国农妇的故事……贾木许没有告诉我们这三人最后是否被抓是否成功开始新的人生。贾木许只是想讲一个关于三个个性迥异之人的人生片段,生命交集的故事,里面有荒诞,幽默,颓废,诗意。主流电影中的因果,道德,他一律摒弃。含冤入狱或是杀人入狱都不过是将三人放置于同一空间里的手段,他们相遇了,这才是重点。
执导该影片的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吉姆·贾木许,他的电影风格在于利用低成本制作拍出特殊的韵味,如冷漠疏离的意象、漂泊流浪的情结、拼盘式的琐碎的情节结构,而本片中隔断的情节、恰如其分的配乐都很有导演自己的风格。虽然作品不多,但并不影响他经常去各大国际电影节。
什么是独立电影呢?“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当时的好莱坞被所谓的“八大电影公司” 垄断,当时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制度获得大量资金的同时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为了摆脱这种制度,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着重表达导演的个人思想观念而非追求个人在票房上的成功。
回到该部影片,电影讲述了三个男人的狱友故事。
Zack是个过气DJ,被女友抛弃后半夜在大街上流荡,这时候一个男人过来给了他一份工作,将一辆豪车开到目的地即可获得1000块,Zack答应了,但等待他的是被捕入狱,因为车上有一具尸体。他被陷害了。
Jack是个傲慢的拉皮条,一位胖胖的老友说服他去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妓女,当Jack和美女调情时警察破门而入,他被捕了,最后入狱了。他也被陷害了。
Bob是一个擅长出老千的意大利人,在一次赌博中被发现出老千而被赌徒追打,在反击的时候意外的用一块石头砸死了人,他入狱了。他没有被陷害,但却因意外杀人也入狱了。
他们在监狱中住同一间宿舍。他们性格截然相反,Zack是个孤傲的文艺青年,Jack则很傲娇,而Bob则是个安静不了的嘴碎子。
最终他们越狱了。出狱后,一路打打闹闹,最终Bob遇到了爱情,而Zack和Jack在没有了Bob这个调和剂后最终分道扬镳继续逃亡。
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一开始当Zack和Jack被陷害入狱后我以为要讲的是无辜受害者的故事,而当看到警察抓走了Jack后和那位少女勾搭以为要讲的是执法的黑暗,后来他们决定越狱以为要大费周章的开始越狱戏码,但转头他们就直接越狱成功了,越狱成功后他们在森林里逃生以为要讲的是困境中人性的险恶,而他们成功走出了沼泽地,这时候Bob居然遇到了一见钟情的爱情,结尾我以为Jack和Zack在历经各种困难后能和平相处共同浪迹天涯,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在你以为你抓住主题后,下一秒它又将你的想法打碎。你以为有些情节会安排上,但它却只是个转场。如果你经常看好莱坞电影,那么它会一次又一次打破你的认知,因为它就是反好莱坞。
但你别担心,整部影片会很抓住你的心思,因为你会一直好奇接下来要讲什么,它到底要讲什么。
最喜欢里面的配乐,还有Zack那爱死不活的妖娆表情。
三个本应没有交集的人意外汇合在监狱,又毫不意外地在贾木许的世界里各自分道扬镳。
【Zack】
只想做DJ的男人,家里墙上有句涂鸦,生命是支凌波舞,关键在于何处下坡,而非能有多糟。
Zack的get down很快来到了,女友对他的不愿安定忍无可忍,大吵一架,Zack默默选择了继续他籍籍无名的DJ梦和不安于室,淡淡地和女友告终。但从接下来他沉迷酒精夜坐街头来看,Zack应该是挺喜欢这个女友,也能利用敌强我更强的公式推出他对漂泊感的热爱。迷迷糊糊坐在街角垃圾桶上的Zack迷迷糊糊接了一个任务:开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挣1000刀现金。迷迷糊糊上路,这一段非常美,贾木许拍这种车内人看世界的疏离与浮光掠影好看得一绝。旅程未半,Zack迷迷糊糊被警察抓进监狱,因为后备箱里有个尸体。
影片没有前因后果、惊心动魄,只是一系列随机的偶然。Zack 的get down来临了。down by law。
*题外话一句,饰演Zack的是嗓音迷人的Tom Waits(我叫他汤姆等等)大叔,听了那么久他的歌,竟然见到年纪轻轻穿尖头皮鞋吊儿郎当的他。这部开场的曲子Jockey Full of Burben也是他的名曲了。等等叔写的歌词也是首首如诗。
【Jack】
Jack是个混迹于各色女人中间的皮条客,可是开篇和他睡在一起的黑妹子吐槽他说,Jack呀,你根本不知道要干啥,别看你一直说有关于明天的大计划,那是因为你的今天一团糟。我妈妈说了,美国就是个小锅子,倒点油进去沫子就呼呼涨到顶,是不是跟你似的,Jack你看我说这么多,你什么都没听进去,就跟哑巴似的,你什么人都不了解,真是可悲,作为一个皮条客,你连女人都不了解啊!
黑妹子吐槽后不久,Jack的仇家来冰释前嫌,提出送给Jack一个地道小妞的入行前尝鲜体验。Jack最终决定赴会,进门一看,是个未成年小妹子,随即被伏击的警察带走。Jack的人生泡沫破灭,在law面前down了。
【Bob】
又是个给自己起了美国名字的新移民,让我们想起《天堂陌影》里的Willie.
Bob似乎来得不久,英文说的实在不好,随身带个小本子把别人说的词句记下来(和我一样啊,哈哈哈)。Bob是贝尼尼第一次出演英文电影,不过这部片子里已经完全显露出他的喜剧才华,好几处忍不住按了暂停键狂笑一会。
前两位都是无辜遭人陷害入狱,只有Bob这个看起来一点没有凶犯气质的意大利人是真正的杀人犯,Bob和人玩牌作弊被追打,与人拿台球互扔,他拿个黑8丢中对方,打死了。就这么荒诞性地成为了杀人犯。
三个人完成意外集合在监狱里。
然后开始无聊度日,打牌聊天。Jack和Zack都无意交流,可是这个新移民坚持叫大家my friends,即使没人理他,对着空气也要自说自话,他喜欢惠特曼的草叶集,大喊leaves of glass,听起来真觉得晶莹清脆;学了一个scream,于是有了I scream,You scream,We all scream for Ice cream,一时成为狱中口号,集体呼喊荒诞不经。
Bob最终从美国电影中学到了越狱,三个人跑出来之后,停下喘息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真跑出来了,像美国电影里那样!逃跑和追捕的过程都被荒诞性和戏剧性一笔带过。我们此处看到种种极美的场景,无人质疑逻辑性,忙着截屏当桌面,美到语言匮乏。这么诗意的越狱也是前所未见。
三人来到林中小屋,进来一看,哎呀恍如监狱,上下铺和家徒四壁如出一辙,监狱还有棉被和食物,这里除了有火柴能点根蜡烛,啥也没有,还不如在监狱打牌呢。
第二天三人准备离开,划了个漏水小船,在湖里转来转去转了没有出路的一圈,直到船沉了,人生也没找到出口,但这一圈大全景镜头那个美,再看多久都不会腻。入夜,互相埋怨之后,Zack和Jack各自走进小树林,说着诗一般的语言,思考着哲意的人生与未来。最终败倒在将要饥饿致死的生理本能下,投向Bob轮胎般的烤兔子。
Bob充当了片中唯一一个惧怕孤独的人,一直找人说话,想与人成为朋友,寻找越狱方法,在林中找食物,到后来遇见林间小铺的意大利女人,他努力想要与人相交,想要稳定的生活,代表着世俗标准,代表着留下来。
结局他与小铺的意大利女人一见钟情,留在小铺生活(这个女演员就是贝尼尼在片场一见钟情,后来真的成为他妻子的布拉斯基,也是《美丽人生》的女主角)。
Bob用食物、阳光和稳定的生活来挽留他的“朋友们”,但Jack和Zack都是毅然决然要离开的。Bob在逃亡的路上弄丢了他的英语学习小本子,最终的归宿仍然是来自意大利的女人。他想努力融入的美国,是一个可以到达又无法到达的永远的异乡。
身为美国人的Zack和Jack,他们是贾木许世界人在路上心在疏离的人,他们是每个人的陌生人。Zack要向西,Jack就要向东。
哪怕到了没有路标的路口,Zack说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呢?
Jack回答,不用担心,你走一条,我走另一条就好。
人们荒诞相遇,看似产生关系,情感最终归于原点,渐渐熟识的地方总要离去。
还是那种人际的微妙且略带尴尬的关系 超酷的三人!
第一次看贾木许的作品。 很喜欢他这种散漫的调子。 自然流露的诙谐幽默, 特别是摄影, 舒适的画面现在不多见了。
贾木许带领我们走向虚无和随机,犹如《老无所依》的那个罪犯。谁说人生一定要如何的,因为对多数人来讲,人生似乎从来仅仅只是存在。8.1
独立电影指南:一、故事可以很无聊,但是人物必须有个性;二、空间和场景可以自由转换而不必做充分的交代;三、如果没钱做精致的布景,可以考虑把画面处理成黑白。
很喜欢吉姆.贾姆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个性独特的影片风格,先不说这个片子的演员,单是如此怪诞奇异的故事情节就够让你迫不及待的了!也许这根本不是个故事,也根本算不上离奇的童话寓言,他用最擅长的手法调侃着一切————荒诞的幽默,幽默得黑色!!!
从第一个扫过街区的镜头就明白了Sam果真偷师贾木许。但他把贾木许的诗意变成了温情,把贾木许的诡异幽默感变成了句句laugh out loud的搞笑台词,Sam的片子也不会有这片子里那样大段大段漫无目的的“无聊”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显而易见的nostalgia。Sam是一个拍电影给大众看的电影人,而贾木许是艺术家。
第一次看贾木许,非常喜欢啊,虽然剧情一句话就能说完。(豆瓣的剧情简介也是长到无敌了)本是看不到头的迷茫的世界,突然出现一个贝尼尼,也变得可爱起来。几句台词太经典了,我记住了嗯
加谬说一个没有希望并意识到没有希望的人就不再属于未来了。因此之后的路如何,是好是坏,意义都不大。生活自有它的轨迹,只是一些好的偶然性可能改变它的方向使之滑向一条上升的曲线,而一些不好的偶然性则有可能会令他转向深渊。但无论结果如何,它们仅仅是殊途同归而已,最终的归宿永远只能是死亡
"I scream, you scream, we all scream for ice cream!"
片头曲、片尾曲不错,也暗示了故事的这种结构。吉姆·贾木许真是“穷小清新”拍片的典范。
这是个荒诞而又无聊的故事。在最后的岔路口,人生轨迹就此分开,他们终将再也不见。我想他们都会怀念在狱中和逃亡时的日子,因为至少在这一刻,他们的人生中只有彼此。
反类型片段化。但他还是讲了一个故事。本该是行为产生的故事在这里完全变成了人物。人物即故事。拍人就好好拍人。故事也不必有始有终。若干镜头位置的设计很奇怪没理由也没用意的为了奇怪而奇怪。堆砌的符号大全。本身也是个符号。文艺腔调复古潮流小众先锋的文化时尚符号。
电影和片头和片尾曲完美地呼应了。故事简单荒诞,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嘲讽,还有一股子温馨的幽默感。
几乎所有方面,贝尼尼都是其他俩人的相反:意大利人,英语很烂;小个子,神经絮叨搞笑;没被嫁祸,真打死过人;比美国狱友更爱美国经典,惠特曼与弗罗斯特的诗;用扎克划道计日的炭笔画了一扇窗……正是乐观积极求知的性格,主导了越狱猎兔与小屋,拯救了扎克与杰克,这两个消极颓废自由主义的牺牲品。
感觉像美国人的四格漫画……最关键的妙处在于Jarmusch对我们认为有戏的俗套没有兴趣。Jack和Zark入狱都几乎是倏忽之间,而Bob的入狱几乎没有任何叙述……他们越狱之后,怎样走出沼泽?Bob莫明其妙地和意大利女孩儿在一起了。J和Z离开交叉口之后怎样?Jarmusch不关心。镜头也不提示。只是日常的那些,已经足够,足够灰色,也足够美好……
贾木许第三作,反类型逃狱喜剧片。1.剧情走向先似黑色电影(被陷害莫名入狱的二人),及至罗伯托·贝尼尼的登场,便往喜剧片方向发展,而逃狱(过程直接省略)后的逃亡又似冒险生存片,最终令人大开眼界地变为童话故事。2.无聊与颓废的感觉浸润全片及人物内心,一如前作[天堂陌影]。3.贝尼尼的蹩脚英语与不给字幕的意大利语自言自语,前者为影片增添了笑料,后者则令观众兀自陷于巴别塔式的窘境。4.童话式结局与戏外人生的互文。5.I scream, you scream, we all scream for ice cream. I scream... 6.你喜欢惠特曼吗?弗罗斯特呢?——逃狱后的林中历险与岔路分别的收尾恰似弗罗斯特的《林中空地》与《未选择的路》。(8.0/10)
即使电影和片头片尾曲一样酷,仍旧是个纯真温柔的童话,半夜梦到山村老尸被吓醒,开电脑看这个片子从黎明前看到天亮,简直被萌哭了,贾木许到底是个多温柔多呆的萌货啊!补个觉去,一定会做甜梦的 o(≧v≦)o
8.5/10。①如简介所写:三个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含冤入狱在监狱相识成朋友,以及越狱后经过一番摸索各自找到了新的生活希望与目标。②一种消颓懒散的气质,除摄影(光影/构图)外,其他渲染技法有:固定或缓慢的运镜、大量长镜头、松散的叙事节奏、多次淡入淡出转场、慵懒散漫的表演等。不过这种气质还是为影片的冷幽默服务的,而冷幽默的水平≤8.5。③越狱经过被完全省略,因为那些内容往往是紧张刺激的,与影片消颓懒散的气质相悖。
喜欢。J'ai toujours rêvé d'être un gangster与之还是有差距。
2ZThere'snothingwrongwithaskingsb4sthWhy'sthatalwyassofuckinhard4u?2JUalwaysmakin'bigbigplans4tmrrwUwannaknowwhy?'Causeualwaysfuckin'up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