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思维有问题,评论区都在讨论二元身份和舅舅的复杂性。很奇怪,我觉得舅舅这个演员非常明显就是坏人。刚开始看就嗅到了斯托克的味道(先看的斯托克),但斯托克中舅舅和侄女的同类性是非常明显的,这部影片中,这位舅舅的表演和表现非常明显的只关注自己,对侄女没有半点爱恋,只有侄女盲目地崇拜着她。也正是因为舅舅并没有展现出爱意,我对侄女后面不加掩饰地和他对质非常难以接受,我不想厌女,但这种主人公确实让我非常难受。可能我的思维确实无法理解她的行动动机,她具有照顾重视家庭和亲人的母亲的情绪的懂事乖巧,具有年轻女孩对成熟男人的崇拜与狂热,具有与侦探对质的勇敢与聪颖,却能被一个毫不掩饰的杀手骗得团团转?这个男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她的爱意,甚至她也知道她要杀她两次,为什么还敢上火车?从酒吧里被叫坐下就坐下,在马路上遇见警察不求助反而继续跟舅舅单独相处,我就已经非常难以接受了。无意冒犯,但我确实不太喜欢蠢货。更何况,她已经不只是蠢了,她明明面对侦探的时候那么聪明,却在面对舅舅的时候跟傻子一样。再傻的人都无法在自己已经有感觉要被杀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吧?联系不到侦探也是一个造作的设计,但为了制造紧张感,可以理解。女主人公蠢也就算了,男主人公表现得也很蠢。他口无遮拦,时常暴露自己的残忍,却无人怀疑。喜欢讨论如何杀人的父亲竟然也不顺着他的残忍与他讨论下去,这明明是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男主人公到最后阶段也开始犯蠢,做一些根本不可能不被发现的蠢事,结果竟然也真的没人发现?哈喽,拜托,他从头到尾都没表现出一个高超的杀手该有的冷静和天衣无缝吧。小妹除了说几句无关痛痒的风凉话也没有太大作用,本来指望她推动些什么。侦探也跟傻子一样,你自己都一路跟过来怀疑他是嫌疑人,结果死了另一个嫌疑人你就离开了?看前半段,感觉编剧把女人当傻子。看完全片,感觉编剧拿观众当傻子。这得多没有生活经验的人,才会相信这个舅舅不是犯罪分子啊?上一次见到讲话这么愤世嫉俗的,还是道林格雷旁边那位亨利勋爵。
我个人非常喜欢斯托克,斯托克里面侄女与舅舅的残暴属性非常明显,两人注定是前仆后继的同一类人。舅舅的出现就是为了唤醒侄女的本性,让她也成为一个卓越的杀手。除了几个过于造作的ppt镜头,其他都可圈可点。
但这部影片中,两个查理,除了一样蠢又自大,没看出什么同一性。若说他们向往家庭,女查理为了守护母亲选择缄口不言,但条件是舅舅离开,当舅舅表示自己不离开时不马上说出真相还在等什么呢,等下一次被谋杀吗?而男查理到底有多喜欢家庭呢?也没有吧。他在全片中的表现只关心自己,只作恶社会罢了。他跟所有孩子的关心都很淡漠,在姐夫工作的银行让他难堪,除了在姐姐面前献媚一些,亮出父母的照片,再无其他渴望家庭的表现。即使他杀了女查理,得到了留在这个家庭里的机会,他依旧是脱离的,不融入的。
这部影片确实在制造紧张感方面很不错,镜头的铺排和故事的讲述方法值得学习。但人物设计的逻辑我确实不能接受,是我的问题。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1939 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的《蝴蝶梦》为他赢得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他一生共导演并监制了 759 部电影,300 多部电视系列据,故事的主题大多是紧张、焦虑、恐惧窥视等,悬念迭起,情节曲折回旋,引人入胜,这与他年幼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希区柯克曾讲述,五岁时父亲被警察带走的故事,自己被警察扔进小房间,异常恐惧。美国电影协会所评出的“百年百大惊悚电影”中,希区柯克有 9 部名列其中,3 部作品位列前 7 名,包括第 1 名。(1)
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悬念通常有许多种表现形式。他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占据观众的内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通常会采用主观视觉拍摄,让观众站在角色的角度,让他们与角色一起经历,一起感同身受,对角色产生心理认同。《辣手摧花》是希区柯克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故事发生在美国北加州圣罗莎小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孩小查莉不满足于现有的平淡生活,她渴望与外部世界产生连接,做一番事业,这时她极度渴望事业有成舅舅查理突然现身,给予平淡无奇的生活一丝调剂,给她一些人生的指引。正当她欲发报给舅舅之时,收到舅舅发来的报文。她深信自己与舅舅之间有着某种默契,慷慨大方的舅舅送给她一枚宝石戒指,原本亲密的关系更加深一层爱意。酷爱读书的妹妹并未对此表现出太多的热忱,她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小查莉的父母跟她一样,对舅舅的到来分外开心,作为母亲唯一的弟弟,查理舅舅十六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闯荡,衣锦还乡令人感概。直到一天,两个假扮报社记者的侦探计划采访小查莉一家,把他们当作典型的美国家庭跟踪报道。不料刚从房间出现被拍照的查理舅舅顿时失态,大发雷霆,令小查莉和母亲大为不解。在其中一个与她交往的侦探口中得知,舅舅极有可能是报纸和电视一直追踪报道的谋杀梅丽寡妇的凶手。自此,小查莉陷入两难,面对可能是谋杀犯的舅舅的难以置信和极度恐惧的心理,她同时无法预测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后会如何。她需要一步步求证查理舅舅是否是真凶,同时需要防范他,直到最后肯定他是真凶,以及要如何摆脱他的陷害和纠缠都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这部片子的主题和故事线辨识度很高,精妙处在于用导演的视觉跟随主角小查莉一点点去推测、找线索、最终求证结论,以及如何克服挣扎和恐惧的心理。
谈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就不得不提及“麦格芬”---- 驱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情节手法。他认为,很多观众观影只注重内容是不当的。他说,在一部好的片子里,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自己放在电影中的各种情绪,并跟随角色一一去体验,用导演或角色视角去找到暗藏在故事中的玄机,即悬念。只有观众高度投入情感,才能获得最佳观影体验。《辣手摧花》里的麦格芬即是查理舅舅是否是谋杀犯。希区柯克深信电影技法和精巧的设计可以带动观众的观影体验。
影片的开场,警察与查理舅舅的追逐戏暗示了查理舅舅犯罪的嫌疑,观众通过导演视角已初步得到暗示。接着是小查莉一家的日常家庭生活展示,看似无意,实则是导演用心营造的氛围,为发现和揭示查理舅舅的谋杀犯身份铺垫。影片中许多看似次要的元素,均塑造了与谋杀案相关的悬疑气氛,比如查理舅舅送给小查莉的带有字母的戒指、餐桌上弟弟妹妹的表现、父亲好友拜访时手上写着“犯罪(crime) "的杂志封面、查理舅舅偷偷藏起剪下的谋杀案新闻报纸一角、面对造访的“记者”大发雷霆等。
希区柯克强调好的作品除了故事的主题引人入胜,还要有好的组织结构,即形式。影片中,晚餐场景的那一幕戏极为关键,希区柯克通过小查莉与舅舅的生动对话和摄影技法上的运用,制造出极为紧张的气氛,将冲突加剧。这一场景也即是小查莉一步步证明舅舅就是杀人凶手的过程。首先通过舅舅的恶毒独白----“这些妇人,这些没用的女人,他们做些什么?在旅馆,在最好的旅馆里,你们每天可以看到几千个这种女人。她们把钱喝掉、吃掉、打牌输掉,整天整夜玩乐。满身铜臭味,只会炫耀珠宝。这些可怕......肥胖、人老珠黄、贪心的女人。”---- 表现一项风度翩翩的舅舅开始失礼。听到这些话,小查莉反驳道,“但她们还活着!她们也是人!” 这一刻,观众对小查莉对于舅舅的恶毒所展现出的人文主义素养并不吃惊,因为通过导演在前面展示家庭生活的戏中就埋下了心里伏笔。查理舅舅不依不饶,继续说道,“她们是吗?她们是吗?查莉?她们究竟是人,还是肥胖、气喘吁吁的动物?又老又胖的动物会有什么下场呢?” 查理舅舅在小查莉以及其他人的眼神中意识到,自己似乎失礼了,又转而微笑,重新变得温和起来。通过查理舅舅恶毒的语言、神情,小查莉似乎窥得了舅舅内心深处对贵妇的深刻憎恶,带有偏执的人格倾向,不经令人胆寒。除了对话,希区柯克还运用镜头语言来刻画人物和制造紧张情绪。当查理舅舅开始讲话,在艾米的镜头之后,接着是小查莉不安地看着舅舅的简短镜头。当舅舅继续恶语相向地批判之时,镜头缓慢向前推移,这组镜头将查理舅舅的愤恨全然展现,观众也随着镜头一起窥视他的心灵。小查莉打断舅舅的话,镜头并未转切给她,她的声音爆发留在画面外,更加突出查理舅舅的冷血与愤恨。当查理舅舅微转头,似乎对着镜头说话,一个极具震撼性的大特写镜头呈现。直到这时,观众仿佛与小查莉合体,与她感同身受,看到了查理舅舅脸上的愤恨。同时,室内布景也颇值细致研究。查理舅舅坐在主桌位置,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也给小查莉在发现舅舅是凶手后加剧了心理负担。冲突进一步升级----小查莉与舅舅之间的,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对世界与人性的认识的转变。小查莉通过这一重大发现有所成长。
好的悬念一定要有对比。希区柯克说,《辣手摧花》是他让角色融入场景的唯一一次,这也是他把这部影片称为他最爱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在希区柯克以往的电影中,大部分是搭建场景,并非外景实拍,而《辣手摧花》是真的小镇生活。罪恶潜伏在平静美好的小镇里,这与希区柯克以往的悬念建置大相径庭。
在希区柯克的主观摄影风格中,镜头语言和剪辑在这部影片的悬念构建上同样功不可没。
他擅长用长镜头制造悬念和戏剧性,用于暗示角色当时的感受。小查莉为证实舅舅是凶手、前往图书馆找线索证据时的长镜头暗示了小查理的忐忑、极度恐慌的心理。然而,在这幕戏中,从第四个镜头开始,镜头开始变的短而迅速,跟前面一组长镜头构成并置。当后面镜头越来越短时,观众的心也紧随小查莉一起焦虑万分,想要尽快获取资料,证实自己的疑惑。
观众的眼睛必须关注角色。《辣手摧花》的开场,希区柯克用平行视点引入两位主角,小查莉和查理舅舅,六个镜头中查理叔叔均在画面的右边,小查莉的六个镜头中均在画面的左边。推轨摄影使得这个开场惊艳无比。
多处的俯拍、仰拍镜头同样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查理舅舅被捕时,希区柯克选择了俯拍镜头以突出效果。他说,“这似乎表明我们在迷宫的上方,你可以看到出口也能看到那些尝试阻止他逃离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导演视角,让观众更多的参与情节。当小查莉在图书馆的资料里,发现一篇相关的报道上受害者的名字恰好是查理舅舅送给她的戒指上的首字母。这里的一个俯拍广角,将小查莉的脆弱、孤独和恐惧暴露无疑。当小查莉支开父母和查理舅舅参加演讲晚宴时,她给侦探打电话的场景,希区柯克用了一个透过楼上扶梯的俯拍,将小查莉再次从罪犯舅舅手中死里逃生的恐惧和焦虑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样,仰拍镜头也可以表现角色的焦虑不安。查理舅舅意识到小查莉知道他就是凶犯之后,在自己房间来回踱步就是一个仰拍镜头。在这个镜头中,只有腿脚出现在银幕上。来回踱步,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声响正是查理舅舅的焦灼不安。查理舅舅听到路人议论最新的案情进展,得知凶手已找到时,他雀跃地上楼,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太过激烈不妥而突然停下,缓慢转身,不情愿地看了眼立在原地的小查莉。这一镜头暗示查理舅舅知道小查莉依然认定他是凶手。观众通过仰拍镜头与小查莉一起再次证明查理舅舅是凶手的反常之举。同时观众也跟随导演的镜头从查理舅舅的角度,转过身,看到楼梯下立在原地的疑惑的小查莉。他将想法注入镜头,将悬念揭示给观众。
希区柯克对剪辑的运用也是为了引起情感反应,坚持用视点剪辑,将想法注入角色内心,而不是用旁白来做毫无新意的解释。
《辣手摧花》有迷人的女主角小查莉和富有魅力的反派查理舅舅。中所周知,希区柯克钟爱窈窕美丽、气质出众的女演员,他常为自己的电影选择性感的金发美女。饰演小查莉的女主角特蕾莎.怀特气质高雅、窈窕温柔,与凶手查理舅舅凶狠冷血、高大壮硕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当小查莉与查理舅舅每一次在镜头中单独相对时,反差极为明显,使得喜剧张力更甚,以至于出人意料的结局中,小查莉失手将查理舅舅推进铁轨,观众依然对她的”辣手“行为表示理解,并宽容她的这一罪责。作为反派的舅舅查理充满魅力,并非以往影片中的凶恶形象。他的风度翩翩、侃侃而谈,都与谋杀犯的形象相去甚远。正是因为这样的魅力设定,才使得观众更易理解小查莉最初对舅舅的喜爱、家人对舅舅的尊崇、以及小镇人民对他的褒奖和赞誉,更是与他冷血的杀人凶手形象形成反差,加剧冲突。正如希区柯克所言,“如果他没有一点魅力怎么能接近他的受害者?”
想要杀人灭口的查理舅舅反被自卫挣扎的小查理失手推下铁轨,这个出人意料之举给了这部电影不落俗套的结局,悬念大师到电影的最后一刻给了观众又一个惊喜。
不得不說希區考克式的懸疑片真的是讓我從頭到尾一個心都懸在那,可以說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男主西裝筆挺地去到了姊姊所在的小鎮上,對於許多小鎮上的居民來說,小鎮就是全世界,看到一個有豐富經歷又帥氣滿點的靚仔,何人不心動,外表相貌堂堂,其實內心卻是個心狠手辣的殺人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像警探與女主在車庫中的對話,你永遠不知道身邊的人會是天使還是惡魔。電影中有一段他在形容那些他所殺的人的時候,講的是多麼得義正詞嚴,比起女主父親與其朋友用調侃式的方式在述說殺人的方式,來的更讓人覺得心驚膽顫。
電影的畫面很簡潔,故事的鋪陳也很順當,擺在80年後的現在依然是一部吸引目光的佳作,其中女主的演技更是讓人驚豔,女孩子的心思果然更加細膩一點,男主自己都沒發現他所贈與女主的那枚戒指上有富婆與其丈夫的刻字留念,導致自己的事跡敗露了,人們總說棋差一注,千算萬算就剛好差在那枚戒指上,要不然也不會被那個愛慕他的小表妹發現了,但女主一方面是因為愛慕的幻想破滅,另一方面女主更怕的是那個與弟弟分別多年的媽媽在知道真正的事實之後,會支撐不住,本來只要離開就好,男主就非得辣手摧花,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帶來了本片的最大的反轉,或許離開他還有機會能與另一名富婆發展,但他還是選擇了滅口,難道他不知道就算真的滅口了,他也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得處理嗎,在那個時間點上,女主掉下之後,他身上的疑點會更多,畢竟探員只是暫時放過他罷了,最重要的破案關鍵,警方證人還沒指認嫌犯呢,警探倒是真的喜歡女主,看他對女主一往情深的表情,就能看出,女主也從原本的像是看陌生人一樣的表情到最後的深情款款,他們兩個才是最登對的才子佳人。
最後還想多說幾句,過了一百年這種家庭調查跟現在的詐騙手法根本就是一毛一樣,過了一百年,還是會有人被騙,看來詐騙集團的首領們似乎也都看過這部片了。不過女主一家還真是模範的美式家庭,媽媽是家庭主婦,父親在銀行上班,家中兩女一男,狀況小康,不過這種標準式的小鎮家庭,在許多電影裡面都會有個叛逆的女兒,整天就想往外跑,想去看看這個花花世界,一開始我還以為這個女主就是個花瓶,一個花癡,原來他才是整部片的關鍵性人物,只有她知道自己的舅舅,原來就是那個辣手摧花的犯人,或許她會把這個秘密帶到棺材內,畢竟,意外失足落下火車的那個風流替倜儻的舅舅,才是她母親心目中的弟弟,若是讓她知道自己的弟弟原來是個殺人魔,還想把女主給殺人滅口才被反殺,這樣的結果讓一個思念弟弟的姊姊,該如何承受的了內心的壓力。
在中間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飯,男主把自己的犯案動機講得如此冠冕堂皇,我想也沒有誰了,就算你在仇富,那也是別人的血汗錢,有本事靠自己的腦袋去賺,而不是用犯罪的手法去賺錢,還想得自己能夠逃離法律的制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夜路走多了,總是會碰到鬼的,自以為得天衣無縫,沒想到就栽在那枚戒指上,或許這也是被害人冥冥中的安排吧。
在中間幾幕父親與朋友在討論如何下毒殺人的橋段,我還一直以為男主會用毒殺害全家人再把罪名全部推給這個看起來呆傻的朋友,結果,這呆傻的朋友竟然是女主的救命恩人,若不是他天天都到女主家串門子,他應該也不會發現車庫裏面關著的女主,女主或許就這樣被意外身亡了,只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總是會有人收拾你的,勸君一句,歹路不能走。
电影前半部分,是围绕女主之舅舅展开的一些悬念,他似乎在躲避着什么,又似乎是为了什么突然来到女主家中,借口跟孩子们玩,把报纸中重要的新闻撕掉,他究竟想隐藏怎样的真相,随着侦探的到来,他与女主之间的关系日益加深,女主去小镇上的图书馆,从图书馆收藏的那日报纸中,终于发现了舅舅所以藏的真相 ,本是最期望舅舅到来的她,在那之后,便陷入了内心的无限斗争之中,是让舅舅离开还是去揭发舅舅,女主的内心纠结不已。 电影后半部分,女主的内心在纠结,不过,女主的舅舅却早就想杀人灭口了,他开始辣手摧花,女主去买东西,从楼上下来,才在楼梯间的时候,楼梯的一根横木忽然断裂,如果不是女主死死抓住扶手,那么便很可能坠下去,性命不保,眼见一次没能害死女主,舅舅又心生一条毒计,女主的母亲,也就是舅舅的姐姐,因为看弟弟“事业有成”而且风度翩翩,便希望弟弟去给他们所在的妇女俱乐部做一个演讲,女主的舅舅自然也是欣然同意,等到演讲那天早上,女主的舅舅提前去车库,把车子的发动机给摇上了,车子的尾气不断冒出,车库的门有点问题,不使劲向外推,根本打不开,这一点舅舅在原来女主和侦探于车库里偷偷谈话的时候就知道了,女主自告奋勇要去开车,进入车库之后,被尾气呛得不轻,眼见她差点就要窒息而亡,其银行职员父亲那位平时一起讨论推理话题的朋友 ,恰巧从那儿路过,喊来女主的家人,女主舅舅更是自告奋勇,率先往车库冲,把卡在门下面的树枝一脚踢开,然后又用自己偷偷藏起来的车钥匙关了车的发动机 ,将一切他想要谋杀女主的证据抹灭得干干净净,不过女主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舅舅做的 ,她醒来之后,看到舅舅的第一句话就是让舅舅滚。 两次谋杀女主失败,再加上女主又从她手上拿回了那个可以作为证据的钻戒,女主的舅舅只能当面答应女主自己要走,却又在火车上,想要把女主推下铁轨,不料却被女主反杀,一个有着累累恶行的恶魔,就这样一种意外的方式死了,还是死在自己亲侄女手上,谁让她想辣手摧花呢,辣手摧花反被摧,女主舅舅会落得这么一个结局,也总比被侦探抓住送上电椅要好的多 ,女主的舅舅犯下的罪行,就是他和一位同伙,一起谋杀了一位有钱的寡妇,抢走了对方的所有钱,他那个同伴逃向东部,被飞机的螺旋桨叶片绞杀,女主舅舅,本想在姐姐这儿躲避,还因此,将姐姐家报纸中关于自己的报道给撕了,却不想侦探仍然追到,他的侄女掌握了一切真相,他被侄女逼得节节败退,几度欲灭侄女不成,反被侄女灭掉,还成就了侄女和侦探的爱情,真可谓识善恶好轮回,天道终有报,躲避犯下的罪孽是没有用的,一切终究都要偿还,命案就用命来还。 完。
在这样一个Norman Rockwell式的中产阶级美国社区里,小查理其实是格格不入的,她在影片开始就表达了她的存在主义焦虑。当这个田园牧歌式的社区全貌被展开,无能的秩序控制者(警察)、昏昏沉沉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等元素涌现,与其下的暗潮涌动形成激烈的冲突。查理叔叔一方面是一个《夺魂索》式的满口尼采语录的大反派,另一方面躲藏在一身正气散发魅力的精英白男外壳之下,在所谓家庭价值的粉饰下,只有一颗邪恶之心,也许这也是希胖的恶趣味,在美利坚式道德外衣下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影子,一个混沌的皮囊。除了两人吊诡暧昧的关系,查理叔叔也是小查理的自我心理投射,但随着影片最后查理叔叔命丧黄泉、希胖再一次借牧师之口揶揄了一把这种“纯正甜美的品格将与我们长存”,说明一个年轻女子试图在一个无理性无信仰的虚伪世界寻找秩序的枉然,她将会在不断试图追问意义中度过那“平庸愚蠢”的一生,只留下查理叔叔的巨大阴影和无尽的虚无。
小镇杀机啊。挺不错的,期待朴赞郁的斯托克能有新演绎⋯⋯
查理作为原本平庸的客体,被机缘赋予了崇高客体的华彩,拥有了冲淡庸常的寄托身份(外甥女、姐姐乃至小镇居民),也是成就影像张力与魅惑的核心要素。其符号位置经历了至善至恶的悚然变位,这种变位是飘忽暧昧的。由于其正面形象蛊惑人心,很多观众直接绕过道德评判,热切企盼辣手摧花的成功实施【8】
在希区柯克电影里,这部很难得的安插了不少笑话,像规矩的爹总跟爱好侦探小说的朋友讨论怎么杀了彼此,多话的书呆子女儿,有计算癖的小儿子,当妈的说弟弟被宠坏了,镜头马上转到她瘪嘴的小儿子身上,要笑死。至于主线,挺无聊的,电影里有些美国繁华街景的空镜,被拜访的一家人也堪称小镇中产的典型,属于希区柯克对美国梦系统的小小讽刺,男主角作为瞄准有钱寡妇的连环凶手,前半段用些零碎线索营造了他的威胁性,但后半部分真相揭发出来以后剧情组织的很费劲,男主暗害外甥女的表现弱智,那个来调查的侦探角色除了功能性外,和女儿的恋爱来的莫名其妙(不过这倒是让观众期待他最后救场,而实际没有的设定是希胖对观众的小戏弄吧),女儿发现崇拜的舅舅乃是真凶后没什么应对,按理说,后半部应是舅甥之间节奏紧绷的对决,但这个期待希胖显然是满足不了
希胖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简单剧情经过精彩建置而变得有声有色。经典好莱坞的译名真是不错,其实辣手的主人不仅是查理舅舅,也是自恋投射的主体小查理。在弑杀/复仇的过程中,她完成了痛苦的成长。一家人各自奇异有趣。
需要指出的是:这片在烂番茄的评分里非常之高,高到不可思议。也许是因为它非常的“美国”?
观众知,人物不知,小镇疑云。Young Charlie的人文关怀和追求让全片充满情。Two Charlie的二元镜像,Merry Widow舞蹈的影像叠化,火车站的浓烟冲天,YC的楼梯投影,Last Scene火车谋杀Uncle Charlie掉入火车轨双火车并行,都很希区柯克。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犯了罪。仿佛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露出了邪恶的笑。悼词里说,他是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而只有我知道,他离恶魔只有一步之遥。不,他就是恶魔,而我,才是那个恶魔身边的人。
希区柯克帮选电影课的外孙女写一篇文章,关于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辣手摧花》,但是只拿了个C。“呃,对不起,”他说,“我尽力了。”
偶像崩塌全纪实。下火车时笑脸相迎,送火车离去时求之不得。杀人犯也渴望家庭的温暖,但他却再也不具备与大家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交流的资格了。
开场镜头从查理的中景摇到床头柜上散乱的钞票,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而当查理来到了姐姐家,视角又是从小查理展开,这样悬念就得以保持,查理给一家人送礼物的时候,他和小查理的关系可以说非常暧昧了,一个镜头从小查理和侦探反打到叔叔上楼并回头望,所以他多次对小查理下毒手,除了灭口很难说没有嫉妒
赞!室内戏不少但却很精彩,平缓却逐渐有力的惊悚气氛在最后火车上寥寥几个镜头中瞬间爆发后戛然而止,留下心有余悸的观感。片中两个破案故事迷一直在旁边研究怎么不留痕迹杀人好有趣,就像Wes Craven在《惊声尖叫》里面玩自我解构。
1943年Santa Rosa树影婆娑,黑白影像映得阳光更盛大地更热。无法不去想象同一时候地球另一边安妮·弗兰克却缩在阁楼里,梳着同样卷发渴望站在阳光下的样子。Uncle Charlie 结尾前都没有动作线,有点乏味,但这一家五口每个人物不论大小都拿得出手,Ann尤其讨喜。
【B-】有好几个别出心裁的推镜比较有意思,整体感觉比较一般,结果居然是希区柯克本人最满意的电影。另外看了才知道斯托克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使用了许多“2”的概念和意向来突出两个查理的镜像关系。
辣手摧花花无恙,花摧辣手手空亡。
谁让美国没有法制进行时
至今看到的最复杂的希氏作品之一,弱化了悬疑和惊悚的表层,却包含了极强的社会剖析性,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社会角色体现,剧作极度丰富过程也是相当精彩,以一位理想主义者和反社会人格的交流和博弈引出诸多思考,几段精彩的餐桌戏调度被载入教科书,伟大程度可见一斑。
一如既往的希氏在一早就把凶手告诉了观众,虽然悬疑和犯罪元素不少,但仍感觉这部片的讽刺性更强,包括对舅舅这一形象的反差性塑造,以及结尾的悼念词等,甚至死在自己外甥女手上这一幕也颇具戏剧性
辣手摧花,花不死;辣手摧花,花开更艳。
人物和剧本都很厉害,从前的作品生在从前的时代,命运奇好,不会觉得有任何幺蛾子来摆动你。演员们也很有默契感,全片呈现在一个调性里。uncle 查理的故事被很多类型片沿用,在层层递进上,还是这个最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