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篇文章开篇就知道风格,所谓风格,就像一种思想公式。也表示了今后的大致内容所处境界。看人也是如此。就像不好奇天上的白云今天是什么形状,或许宇宙也如此所以才会一片死寂,如果了解了那基础公式,也不用好奇人的命运了。多年前罗素说中国人的缺点,贪婪,懦弱,冷漠。而今物质丰富减少了贪婪,但流传的所谓表情包是不是也包涵着那种性格内容,潜意识自然知道。几代人过去这个民族也还是那个民族,预置般的认为自己是好的,独特的,却如植物般轮回生长。关于人的潜能被限制,人是被设计好的,大约这是认知丰富后的自然谋合。表意识明明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却预置般地认为潜意识是自己的一部分,希望完成理想,自以为是伟大路途,但类似这种事情,不如说没有选择,因为如果违背理想思想就会不断分泌痛苦直到你改正。为什么现代人永远作不出古人风格的樂曲,古人永远作不出现代风格的樂曲,一个人永远想不到另一个独特的人一些观点。分明希望到高处去,代代如此,却代代重复痛苦,人出生的默认状态就是痛苦吧,这样人才会去做事情。人生是从小孩开始的,但大众却下意识地认为停止生长后才算成人,并以为从前幼稚。到底是谁幼稚啊,今天又有多少人轮回着死去
最近A君问我怎么看宗教。我说宗教挺好呀,只是要提防有人打着宗教的旗帜干坏事。他说宗教好什么呀,不都是骗人的吗?什么神呀,上帝呀,天堂呀,菩萨呀,报应呀,来世呀,你信么?我说我不信。他说那你还说好? 我说我虽然不信,但是我知道有人相信,我尊重选择相信的人。他说尊重不相信的东西,你有病吧,我可做不到。 我说咱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吧,你相信科学吗?他说当然相信呀。我问那你知道「相信」这个词的含义么?他说我当然知道,真的就信,假的就不信呗。 我说我以前也这样想,那时我的脑袋像格式化的电脑,装着格式化的概念和词汇。我可以熟练地调用这些概念和词汇写文案,做各种推理和计算,跟人讨价还价,吹牛吵架,很方便。可时间一久,我觉得有点腻味,因为我发现这种格式有一种排它性,它排斥某些艺术、哲学、宗教的内容。格式化的脑袋好是好,但用久了也会乏味。好比海鲜虽然美味,天天吃也叫人受不了,偶尔换成排骨藕汤也不错。要享用「排骨藕汤」,就得让大脑越狱。 他叫道,大脑越狱?怎么越?你越我看看!我说大脑越狱是个比喻,是说让大脑接受以前不接受的东西。他又问,怎么个越法? 我说你可以试着忘掉格式化的概念,接受词汇的新含义。以「相信」为例,一个人说他相信上帝,你说这话是什么含义呢?他说这种人是疯子,不存在的东西也相信。 我说不一定,这取决于相信的含义,相信可以理解成一种态度。世界上的事物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观察到的,一类是无法观察到的。可以观察到的,我们称为可以证明的,而无法观察到的,称为无法证明的。对于无法证明的事物,我们只能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换句话说,相信是对无法证明的事物的一种态度。比如,信徒无法证明上帝存在,他们只能相信上帝。当一个人说我相信某件事时,他其实是说,我没有证据,但是我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如果对一件事有十足的把握,通常人们会说我可以证明给你看,而不是说我相信这件事。 A君说你瞎说,那你怎么解释科学,我相信科学,科学就是可以证明的。我问他,你说你相信科学,这话是什么含义?是说你相信某个科学结论吗?他说不光是科学结论,我相信一切科学的东西。好,你知道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是有基本前提的吧,科学家称之为公理(或公设)。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我给你解释一下,科学体系都有一个基本假设,从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定理和公式,建立起整个理论体系。比方说,牛顿的经典物理就假设时空是均匀的,这是一个公设,它本身是无法证明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设光速是不变的,这个假设爱因斯坦无法给出证明,但如果没有这个假设,他就无法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这就好比说,1+1=2是数学的公设,但是没有人能证明1+1=2。如果你要运用整个数学体系,就只能接受这个公设,换句话说,只能相信1+1=2。 谁说1+1=2不能证明?我先给你一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你不是有两个苹果了吗?我说你这里用到了归纳法,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个实验可以做许多次,但严格来说不能证明什么。你可以给我一根香蕉,再我一根香蕉,我就有了两根香蕉。但是咱们要做多少次实验,才能知道些实验都不是特例呢?哪怕重复了很多次,我们如何知道自己不是以偏概全呢?以前看到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就能保证它今后也从东边升起么?房价一直在涨,就能保证它永远涨下去么? 出现这种逻辑困境,是因为归纳法本身是无法证明的,科学家只能选择相信它,使用它,否则连最基本的科学研究都无法开展。 不光归纳法,科学研究的另一项基本工具因果率也是无法证明的。我转述一下英国哲学家休谟对因果率的质疑:太阳晒在石头上,石头变热了,于是人们说太阳晒是原因,石头变热是结果,可是休谟说他只看到两个孤立的现象,看不到其中的因果联系呀,谁看到了?谁能证明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只存在于人的脑子里。休谟的质疑至今没有人能正面回答,他指出因果率有可能是人的主观想象。 科学以研究客观规律为己任,如果它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主观的,那如何保证它的结论是客观的呢。休谟的质疑等于把科学送上了骗子的被告席,而这种嫌疑至今没有洗脱。 A君说,你说太快了,我有点跟不上,我读书少,你别吓我。我说你放心,没人要审判科学,也不会有人取消科学。人们普遍对科学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我个人尊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正如我尊重信仰宗教的人。 A君又问,那为什么科学家反对宗教呢?我说,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反对宗教,如果有些狭隘的科学家反对宗教是因为宗教相信神秘之物(无法证明的东西),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科学家也应该反对科学,因为他们的公设和基本研究方法是无法证明的。 实际上有许多科学家是信宗教的,牛顿晚年就转向了宗教研究。对那些脑袋已经越狱的人来说,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还有共同点,它们同样属于未知的神秘世界,值得每一颗好奇的心灵去研究,去探索。如果研究科学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探索神秘事物,科学怎么可能发展呢?只不过在那些脑袋没有越狱的人眼里,宗教和科学都是格式化的,是对立的。 A君愣了一会儿,然后说,我还是不信,这么大的事,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过。我说那是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格式化的脑袋已经够用了。如果一个人每天想的是赚大钱,成为人上人,让别人说他好,让街坊邻居羡慕,那格式化的大脑就够用了。大脑越狱的人没有了思考禁忌,会胡思乱想,会质疑已有的概念和结论,会反省自己,这反而影响办事效率。 原来是这样,会影响赚钱呀,难怪没听人说过。那我还是不越了,我还打算攒钱明年换辆奥迪呢。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宗教是骗人的,我宁愿信科学。信教只会赔钱,信科学才能发财!
作为越狱失败的个体,谈谈我的感受。片子气氛渲染的很好,节奏控制尤其出色,确实能刺激肾上腺,最后看“彩蛋”时,心情还挺复杂的,一点儿小期待,一点儿小恐惧,又有那么一点儿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本来就不信仰那些东西吧,作为东方人,脑袋里根本就没有上帝的形象,当我听到“god”这个词时,大脑中反应出来的第一条信息是“god is a girl whenever you are...”,真的没办法产生什么救世主形象的上帝。。。
之前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时,每看一次就会灵魂出窍一次,每次差不多能看全书的一小半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就会有点神经质了,对周围的一切都开启了防御机制,有点防御过头。这种状态下,灵魂没有杂念,只有恐惧。
因此,就光剧里面制造的那点悬疑还不够恐惧感,达不到这个实验的假设环境。可以还原一下当时那种恐惧的场景。也可以尝试看看鬼片。
另外,最终出现的那些图案,可以截图出来,一张张进行实验,因为最终哪个起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个大胆猜测哈。
好的悬疑片通常会在片尾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有的时候是解密,有的时候依旧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制造悬念。如果要我为大家讲述这部短片的话,我肯定会用一个类似“刺激”,“牛叉”等词语来形容的。当这些词语已经不能表达我的意思的时候,你真的是应该去看看本片的。
其实这是一个脑冻非常大的故事,讲好这个故事的本身就在于不断的用各种各样的细节以及悬念来制造一些氛围,当你身处这些氛围的时候,你就会觉察出来这个理念在本片中的可行性。两个主人公对于上帝以及那些人类科学难以理解的东西乐此不疲。这个非常迎合人们的好奇心理念。
对于一件事情,你的好奇心越重,你就越容易沉浸其中。而本片从始至终都在迎合观众的好奇心。开篇的神秘录像你知道了,然后在结尾的时候,你就更容易沉浸其中。然后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的思考着,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真的有一些神秘的事情出现吗?这个录像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带着这些问题去回味本片的话,那么恭喜你,刚好进入到了导演所构筑的蛊中。导演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成功的将你拉近了他的意识世界。如果你没有看到结尾,你一定会努力的回想整部片子的各种各样的细节,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
但是,当你看到结尾的那一瞬间开始,你的一切世界观就崩溃了。当你经历大起大落的时候正是观看本片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肾上腺素在飙升。你的世界里一切都在不断的变换。而当片尾图案不断的闪现的时候,相信一定会有人对于这些场景有感触的。
既然导演营造出来一种概念,那么本片就应该有一个结尾。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开放结局的影片,结尾一定会让我们重新陷入到迷惑当中。本片的悬念造的很成功,甚至于我们在观看结尾的时候,真的相信了大脑的神秘能力。然后联想到开篇的神秘录像。大多数人或许会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首尾呼应的科幻电影。因为片头的那个神秘的人物,可能是后来的男子的潜意识或者是黑化以后的行为等等。
但是,当你刚刚建立起来这个观点的时候,一切就悄然崩塌了。这些然后都没有然后了。
但是当你觉得一切都没有然后的时候,影片并没有在揭秘中结束。当然,这个影片还是有然后的。而这个然后最终成为了我们看完之后深深的困惑。到底这一切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导演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继续将这个悬念抛给我们。而我们则是无法拒绝的。
对于一部小成本影片而言,这样的拍摄方式对于广大观众而言是非常的刺激的。快速的剪辑让我们对于眼前出现的画面来不及想象以及理解。因而,在接下来的剧情演绎中,我们很容易对于之前有过的剧情进行无限的怀念。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出现的剧情继续着这种跟不上趟的节奏。因此,我们最后会让导演带入到一种境地。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看到结局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波澜壮阔的。所以,对于影片回味越多,我们的迷惑也就越大。导演确实是揭秘了。而导演的故事结束了,而我们真正的故事却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开始了,这就是本片的神奇之处。
太多的视觉刺激,太多的纷乱的线索,我们在处理大批量的信息的时候,大脑难免会出现错乱。当我们疑惑的时候,本片的那种扑朔迷离干就会越发的加强。
两个演员的演技自然不用说。而他们所提出来的真理却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到底上帝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说这仅仅是我们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遗留下来的bug。这一点,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答案。
如果可以的话,本片更适合拍成一部长片。因为短片的节奏感虽然很强,但是对于故事的延展性却不足。如果可以拍成长片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而言,这样的故事然全可以更加深入的拓展。而他们所提出来的理念更应该用很多的场景进行佐证。
任何具有怀疑精神的影片都是一种财富,当我们看过之后进行深思的时候,或许本片的真实意义才会显现。大脑越狱后没有变砖,而是去怀疑上帝的底线。
视觉LSD???
我们看不到上帝,不仅仅是因为肾上腺素没飙起来,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个科幻短片,更因为我们没有信仰。
变长片肯定无趣
别代入,别代入,别代入太深!我超怕最后那一段,大半夜的被吓尿了
the profound symmetry
设计还是有趣的,只是闪得人头痛
设定还是蛮不错的,“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上帝,硬件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突破软件的权限。”
中段教堂的天空和迷幻蘑菇或鼠尾草的效果差不多吧?结尾让人吃惊,这个短片可以让我一直回味下去,这正是我一直想看的东西。
突破大脑防御机制,你便可以眼见上帝奇迹。酷炫又震撼前卫的科幻恐怖片!!!!两位英伦帅哥男主争相养眼。戏耍观众,完美闭环,疯狂闪光眼花缭乱的片尾足够登峰造极地玩弄观众!
试图把概念感官化是这类人最天真的地方
脑洞好大,这创意可以拍部不错的长片了。
轴对称图像世间至美,万年的宗教都与脑疾有关,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然而上帝并不想见我~
cool
戏中戏模式,那个理论是真的假的?
「If you open the door to God, maybe you let the Devil in too.」
结尾可以,在黑暗中看,记得迷失中也用过同样手段目的不同:http://mp.weixin.qq.com/s/Qb7M_HQYI8Mie_haY24umA
结构不错啊,剧情有惊喜。
喜欢这种能构成闭环的电影,感觉有一种瓷器般的设计感,一种当年看saw-1的心动感。话题也是犀利,宗教+大脑越狱,想想也都会虎躯一震啊。
大脑越狱 the brain hack (2015):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011683 —— 我们拍一个短片,半真实,半虚构,还要制造一点悬念,让观众变紧张,让他们分泌肾上腺素,突破防御机制,在片子的结尾,播放大脑越狱图案,原汁原味。……-11500
设定还蛮有意思的,假装体验了一次看见上帝,但眼睛真的快闪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