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和格蕾丝(Will & Grace) 》重启后,我一直笑得比较零星。作为老粉,一部经典喜剧如果不能让你挂着神经病一样的笑容看完,就觉得不痛快。
尤其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更不免恨铁不成钢。
可能很多脱发90后们已经不知道这部剧集,打个比方吧,这部反映几个伪直男、娘娘腔、变态富婆、神经质犹太女人在纽约嬉笑怒骂生活的剧集就是基佬们的《老友记》。
当然了,可能《老友记》也被遗忘了。
在我的记忆中,大规模反映同志生活的美剧一部是2000年首播的《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2005年剧终);另一部就是98年开播,06年收档的《威尔和格蕾丝》。
《同志亦凡人》较为写实,反映了同性恋真切的爱欲情愁,尤其在未完全开化的年代,呈现了同志追求自由放纵但也因此承受压力的生活。相较而言,《威尔和格蕾丝》作为情景喜剧,题材则轻松许多。在《同志亦凡人》里,我们作为同志热烈地去爱、受伤 、心痛、流泪,到了《威尔和格蕾丝》里,我们只是一个爱笑的疯子。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威尔和格蕾丝》即是启蒙也见证着历史。
《威尔和格蕾丝》应该是一部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同志喜剧,我很怀疑直人们也能get到剧中的基佬梗,也为他们不能同声欢笑而惋惜。此剧几乎是都市生活完美典范:四个人物类型互相需要,即使作为有钱势利的富太karen,也需要有一个可供嘲笑的grace和will,和一个互相刻薄耍贱的娘受jack。
难得的是,十几年过去了,剧中的梗竟然没有过时,随时看随时都能笑出来。全剧贯穿始终的气质自然是刻薄,但是同一个标签反复贴还能有效果就是编剧的功力了。
比如karen嘲笑grace的衣品,每次都有新台词,即使什么都不说,啧啧嘴也足以表达轻蔑。
jack嘲笑will胖以及老以及扭捏心态,也是频频击中。
will嘲笑jack的穷(金钱上的和性生活上的)。
嘲讽是都市生活的第一语言。但在刻薄之外,维系人物关系的还是友情甚至亲情。will和grace也吵崩过,甚至散伙搬离,但心系彼此依旧随时可以破镜重圆,在每一张刀子嘴之后都是一颗豆腐心。
well,well,well(没有看过本剧的人也不会懂这个well梗),重启后的剧集我是不满意的。
首先,大家都老了,对于同志而言,没有办法坦然接受衰老。在我印象中,jack还是那个可以运用各种娘炮的肢体语言表达感情的欢脱基佬,will是风华正茂的律所合伙人,20年过去了,他俩还这样。
再精妙的化妆都难以阻拦岁月践踏过的脚步,grace竟然连声音都变了,只有karen,像个妖精一样没有变化,大概真的是有钱。他们的人设没有任何变化,仿佛这部剧没有剧终过,他们直接延续了青年时期的生活。
编剧Max Mutchnick说,他只用了40分钟就说服了所有主演入伙,称:“重启版 Will & Grace不会沿用2006年的大结局,他们还会在原来大家最熟悉的公寓展开新剧情。” 所以,可以看出编剧刻意让大家觉得这四位从未离开过,但我拒绝接受这个谎言。既然已经都老了,就该演一下步入老年前的基佬生活。
就像英剧《极品基老伴(Vicious)》里那样,展现年迈基佬衰弱而用力地嘲笑生活嘲笑自己的日常。
在展现当代基佬生活状态的剧集方面,在《威尔和格蕾丝》告别我们的十几年间,已经有很多佳作。比如HBO出品的《寻(looking)》、英剧《黄瓜( Cucumber)》、甚至泰剧《基友记》。在平常美剧中,基佬角色几乎已经司空见惯,09年开播的《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中,同志家庭已经被熟视无睹,仿佛同志平权本应如此。
所以,当今美剧的社会学视野中,已经过了刚出柜的新鲜劲,真正进入了同志亦凡人的阶段。而《威尔与格蕾丝》似乎还停留在我是酷儿我很酷的上个时代风潮中,编剧所做的跟新时代产生关联的努力,不过是一种笨拙的惧怕out的努力。
“一夫一妻”就是美国家庭标配的年代,《威尔与格蕾丝》告诉人们一男一女的搭配还可以这样,孤男寡女也许和干柴烈火无关,直到今天“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的亲密关系仍旧是社会热点,但《威尔与格蕾丝》似乎无法带来更多。我们可以从《威尔与格蕾丝》里看到的从来不只是傻逼呵呵的段子和吐槽。
人五人六的社会精英是感情里脆弱无助的小基佬;
拜金女是坦然面对得到与失去的女大佬;
《威尔与格蕾丝》用整整八季来颠覆“男女关系”的可能性,哪里有政治,就朝哪里不正确。
如果我是编剧,会按照“我是酷儿我很丧”的主题来开疆辟土。
因为流行扁平风格,grace不得不将她复杂的宫廷风设计转型成了禅修风,她终于要接受自己不是个潮女甚至是个“嘲女”;karen则抓住一切机会嘲笑共享经济,坚持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和别人分享,她只占有美和财富;jack年老色衰,不得不在交友软件上谎称自己35岁,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直播软件给他的just jack show开启了新的一片天;而will呢,可能刚刚从次贷危机中走出来,然后发现他的客户都是只有20几岁的互联网创业弄潮儿……
这就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威尔和格蕾丝》,朝“时髦生活”“美国梦”狠狠甩一个大耳刮子,用最漫不经心,最牙尖嘴利,最嬉笑怒骂的姿态,路见不平一声吼,从来不掐命运的咽喉,只留着给自己摸摸头。
这次《威尔与格蕾丝》重启是拜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所赐,大选前,《威尔与格蕾丝》剧组曾有一次短暂的重聚,他们制作了一段几分钟的短剧《VoteHoney》,为希拉里助选。
实话说,这一集助选特辑是好看的。因为靶子非常集中,就是展现特朗普的浅薄无知,以及万一当选之后的荒谬可笑。所以看完这集抱有非常大的期待,觉得水准还在。
等真正播出,便开始陷入失望。同样的编剧,梗都是好梗,但搁在渐露疲态的四位主角身上,总觉得已经力不从心。原先的剧集不因刻薄而浅薄,也不因嬉笑而淡漠,可如今怎么用力都没找准地方,只是让人唏嘘,厨师和食材都一样,就不是那个味儿。
原谅我们到过最高的峰顶,所以没法再对寻常山丘赞美。
谁叫我们是这群超级毒舌培养出的观众呢。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541期 文章,喜欢!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WAG第八季的完结,标志着美剧喜剧黄金时代落幕(孔雀台从此虎落平阳,踏上了剧少还拼命砍的不归路)此后美剧中不乏优秀的喜剧,但风格上都出现了很奇妙的变化,除了反传统比较特殊的废柴联盟和正能量逆天的大公园这种珍惜品种(BTW大爱这两部!!),更多的是类似bojack这种比较丧的黑色喜剧,就连轻喜剧也都染上了“笑完之后就要讲点道理”的毛病(当然我并不讨厌讲道理,只要讲得有水平不让人反感就好)当然,做出一部好的黑色喜剧无疑是需要很深的创作功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的,同样的内容通过喜剧的方式来表达也往往会有比正剧更妙的效果。因此,说现在这个年代的喜剧整体的内涵深度比之过往的黄金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想应该是不错的。与此同时,喜剧这个门类可以表现的题材和表现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和丰富。
但是吧,我觉得喜剧这个品种存在的最初意义,应该只是单纯地让人开怀大笑。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谁都需要扫一扫心中的雾霾,或者逃避一下苦逼的现实,喜剧无疑是最好的工具之一。假如手中有一部喜剧,可以随时随地拯救不开心,那我觉得这部剧应该就已经掌握了喜剧的原始奥义(甚至终极奥义)。
WAG就是这样一部剧(此处应有雄壮的掌声和丧病的大笑)
从形式来说,WAG无疑非常特殊。第一,按照美剧喜剧的惯例,一部sitcom的常驻人员一般都在至少六人以上,而WAG自始至终只有四个人。第二,按照惯例,常驻中的适龄男女一定会被凑成至少一对cp,即使没成官配,编剧一般都会特地留出一些细节和空间供观众YY来搞点话题(都是套路)但是WAG里的四个人两gay两直女的设置导致无论怎么组合都不可能有真恋人,所以主角中无cp可言,Will和Grace、Jack和Karen只是两对好闺蜜。正因为主演少没主角配对又是sitcom,所以WAG要成功基本就得全靠演员的演技、编剧台词的抖梗和导演喜剧动作的设计,而WAG不仅成功了,还创造了很多纪录,足见这部剧的演员导演编剧们有多棒(尤其在黄金年代创造纪录可比现在难多了)
内容上,WAG的笑点都非常smart,也完全不靠角色之间的狗血关系来卖笑,编剧显然有非常出色的品位和不俗的幽默感(关于剧里的梗,虽然现在来看不少已经很有年代,但依然非常好笑并不过时,无奈过于American,中国人不了解的话容易get不到)加上喜剧大导James Burrow的各种动作设计和演员们A plus的表演,简直日常笑炸,无数场景都是偶尔回想起来也会笑喷,随时拿出来撸两集就能笑死,完全是拯救不开心的灵丹妙药。
之所以WAG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显著的优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谈政治。政治当然很重要,但这个东西一点也不好笑,甚至让人头疼(除了被拿来当梗用的时候)尤其是政治正确这个鬼玩意儿。个人一点也不喜欢政治正确。并不是说政治正确的存在毫无意义,而是这个东西根本上只是粉饰太平却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问题其实没有解决,所以政治正确反而变成了大家干脆最好都不要说话的政治陷阱。然而靠“莫谈国事”来救国真是最可笑的事情(这种事也就只有在保守得要死的老美那里才会有)川普能成总统不是偶然,白左靠绑架舆论编织的和谐幻梦在现实面前轰然倒塌,于是川普成了世界上最惨的人肉靶子(当然老爷子也不是无辜的白莲花,所以随意啦)WAG不谈政治,不讲大道理,只是单纯展现四个好朋友真挚的友情和普普通通的日常,放到谈平权必撕逼的今天来看,个人觉得反而更有意义。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当然是那些能make a difference的东西,但不是说只有声嘶力竭的咆哮和血泪横飞的控诉才能改变世界,振聋发聩的要义也不是比谁喊得响哭得惨,而是要真正让有价值的观点深入人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即便对于年轻人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不用说大量的中老年人,因此以一定程度的共识作为观点推进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不少人诟病WAG前八季没有真正为LGBT发声云云,但说真的,WAG里的那个无论取向大家都能其乐融融地玩在一起的世界,难道不就是LGBT群体最向往的不再被当成妖魔鬼怪之异类的世界么?偏见往往来源于无知的恐惧,一旦有所真正的了解,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新的判断。没有共识的双方是不可能产生互信的,只有有了一定的共识作为基础,接下来的辩论抨击甚至互相炮轰才可能有所谓振聋发聩的意义和作用,否则说破天也是浪费时间。因此,对于某些单纯顶着政治正确的旗号拼命炮轰其他所谓偏见或恶意者、进行所谓捍卫人权的做法我是十分不认同的。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哪怕是正确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并无意义,也难有实际效用。有共识才可能有合意,共识越多,自然就越接近合意的达成。人权不是靠吵出来的,过去“吵”只是因为发声的渠道被封死了没办法,但现在这个年代早已有足够的渠道,再占着渠道进行没有共识的骂架就真的没意思了。如果对方对LGBT一无所知或者连普世价值都不认同,你跟他说一万遍LGBT应该被平等对待又有什么意义。基于此,我觉得WAG不专门谈政治的做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何况作为喜剧,并没有必须要做强力发声之类事情的规定和义务,只要能让人随时随地开怀大笑,让人不自觉地被剧中人物的感情所温暖,这就已经有足够的意义了。
不过这次WAG有生之年的重启,估计还真得感谢川普老爷子掀起的保守狂潮(and白左高潮)当然还有近年美剧喜剧的低迷。于是顺着潮流,一向不谈政治的WAG这回也谈起了政治,不过编剧处理得挺好并不让人反感,新一集里还出现了我喜闻乐见的对政治正确的讽刺(鼓掌)但个别太过直白的立场陈述就显得不那么smart,只能说如今保守派的反弹正是靠谈政治挣钱的好时候。
在这个幽默变得越来越危险以致幽默感正在逐渐丧失的年代,WAG的重启不仅是WAG粉丝的有生之年,我觉得更是一个提醒,即开心才是喜剧,甚至生命的奥义。人生百年,虚无孤独,享受真正单纯的开心,某种意义上正是菩提树下最超脱智慧的终极奥义。
Cat Power在《Manhattan》里唱到:“The hotel above and the street below,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All the friends that we used to know, Ain't coming back.”
纽约城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人来人往,人人都想留下来,但真正留下来的也没几个。但哪个城市不是呢?我在上海的朋友也来了去去了来,住了五年的室友说搬走就搬走了,要嫁到瑞典去。昨晚我发微信逗她,说:“无聊吗?想我们吗?”以她平日里死要面子的个性,她肯定是会嘴硬的,但可能自己在哥德堡真的太寂寞,她回我:“特别想你来婚礼,妈的,想念一起蹦迪”。
真感谢她在这句话里加了一句“妈的”,就好像我们还是能很豪爽去面对彼此的离别一样,好像这里面没有藕断丝连,妈的,我要走了,有种北方人的豪爽和干脆,不会让大家都难堪,也不至于婆婆妈妈掉下眼泪来。因此我也假装没事,回她:“嘻嘻,我周日去多伦多和纽约呀,有金角做代表嘛,宝宝要出嫁了,开开心心。”
是啊,我的宝贝前室友要出嫁了,我们吵过架,也拥抱着彼此一起入睡,她今天要在别的地方生活了,我当然只能祝福她,当然只能跟她说“开开心心”呀!长大这件事,永远都是跟离别牵扯在一起的,然而年轻的时候我们不会在意,人老了才懂得舍不得。
我最爱的美剧《威尔和格蕾丝》时隔十一年后,要回归了!这可以说是今年最开心的一件事了,就好像消失了很久的朋友,你觉得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的朋友,拎着大包小包就像第一季里住进威尔家里的Jack一样,敲了敲门,蹦蹦跳跳出现在你面前,说了一声:“我回来了。”
《威尔和格蕾丝》讲的是在纽约一起生活的好朋友的故事。对一代人美国人的影响巨大,连前任副总统乔拜登都说这部电视剧为同志平权作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而且,W&G这次重启还没有播出就续订了第十季(重启后的第二季,暂定2019年播出),相比较播出之后就人心涣散各回各家的Friends,W&G无论在剧集中还是剧集外都更讨人喜欢
《威尔和格蕾丝》之所以成为我最喜欢的美剧,是因为它很多的细节都特别打动人心,比很多喜剧都更要温情。 我记得第四季的圣诞集,是讲平安夜威尔和格蕾丝尽管原本有着这些那些的安排,但最终阴差阳错又是两个人一起过平安夜。
在下雪的纽约街头,他们站在Barneys的橱窗前,威尔对格蕾丝说“看来这个圣诞节又是我和你两个人啦”。两人一起看着Barneys美的不像话的圣诞橱窗(还是格蕾丝布置的),就这么拥抱着自己的好友,幸福又孤单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很多人讲,你为什么会喜欢纽约,地铁臭烘烘,气候又不好,人也冷冰冰。
但他们不明白,只有在纽约这样聒噪的城市,你的孤单才会被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若是你在一个小镇落单,那么你只能看着别的大家庭欢欢喜喜在迎接新的一年,而你甚至不知道该身处何处才合适,哪里都会放大你的孤独。只有在纽约,这些不知道为何在圣诞夜仍在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们,他们可以和这个城市一起隐藏好你的孤单,你可以大大方方在圣诞夜的时候牵着你最好朋友的手,驻足在Barneys的橱窗前,无需担忧今夜只有你孤身一人,到处都是万家灯火。
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是我们这些人的堡垒,让无法融入到其他生活中的人有一处避风港。
《威尔和格蕾丝》第八季的大结局,两个好友告别彼此,离开住了多年的纽约公寓,牵着彼此另一半的手开始了新的人生。反倒是Jack和Karen两人愉快生活在了一起。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今年NBC又宣布时隔十二年后,他们将要重启《威尔和格蕾丝》。纽约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gay- straight friendship又要再续前缘,这恐怕是今年我听到最好的消息。
所以大概,人生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离别吧,重逢总有时。
W&G这部戏之前在国内影响力比不上同期的friends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这部戏不符合国内很多人的价值观,Friends是直男直女的友谊(最后还有两对变成爱情),这种戏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更对胃口,所以连山寨版Friends的《爱情公寓》也照样受欢迎;大部分人没有跟公开同志一起生活和交流的机会,这是题材上的陌生。
其次,别忘记,我们之前看美剧都是靠字幕组的,字幕组有引进做字幕我们才比较好找资源下载来看。Friends当时是很多字幕组在做的,但是W&G在那个时候本身推广的字幕组就少,意味着很多人根本没有平台看到这部作品。
最后,我个人认为这部戏的笑点是比Friends更聪明的,也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抓到他的笑点。如果你身边有同志的朋友,或者你本身对同志群体有固式的思维才会觉得被讽刺或者被映射。我相信很多国内的直男癌观众可以理解Friends里的笑点(例如乔伊的把妹技巧),但不会理解W&G的梗。
不过,说不定重启之后又名气大涨呢,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对于同志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往日。重启的第九季在9月28日回归,因此意味着大概还有三周不到的时间可以把这部戏的前八季补充完整。艾瑞克·麦柯马克、黛博拉·梅辛、西恩·海耶斯、梅根·莫拉莉四大主演都将回归重启剧。他们每人都曾因此剧至少收获一个艾美奖。此前一直担任《威尔与格蕾丝》导演的詹姆斯·伯罗斯也将回来执导重启季。
拍《恋夏500日》和《天才少女》的Marc Webb拍了一部新电影,用Simon & Garfunkel唱过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命名 —— 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我今晚边写文章边循环听这首歌,越听越想念在纽约的日子。我也不是没有在纽约遇过糟糕的事情,但是总觉得还是很想念啊。我总觉得这一份想念里,大概也有W&G的一部分,毕竟总觉得如果走进Barneys,就会看到Jack在那里了无事事打发时间,而美美的橱窗就是来自于Grace的手艺。
After all , New York City will always be New York City.
《威尔和格蕾丝》从98年开始开始拍了足足八季,拿的艾美奖比《六人行》还要多!
当然它设定比较偏,两个男主都是gay,所以这是一部纯友情向的作品,男女主只有腻死人的友情,而不会有感情线。虽然设定离奇,但这是在90年代公共台播放的喜剧,相对大胆,侧重点是一个大众的喜剧,而不是定位在比较小众的同性上。所以受到当时美国大部分人的欢迎。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美国人的一些保守观点,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豆瓣上,几乎每一部都上九分,发挥异常稳定,是个下饭下酒的佳品。
剧中主要围绕着四个人,顾名思义:律师威尔和装修设计师格蕾丝。另外还有没有工作的杰克和号称没有感情的富婆凯伦。律师威尔是个龟毛的,控制欲强的律师,工作能力出色,家务能力强,家里每个摆设都不允许移动。他每天除了担心变老外,就是烦恼自己为什么没人爱。听起来像是《老六人行》莫妮卡的男版。
格蕾丝是个好胜的红头发犹太女人,她原本是威尔的前女友,就是因为她,威尔发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作为湾仔码头,格蕾丝开启了漫长的感情失败的生活。她最大的疑问一直是:
杰克是一个没有钱只有演员梦想的人,是不是很有点像《六人行》里的乔伊?不过这里的杰克,比乔伊更惨,他从来没成功过,也更加牙尖嘴利,以取笑威尔的肥胖和猥琐为乐:
凯伦原本是四人组的最次要的一个,最后却成为最出彩的一个!当你习惯了凯伦那特有的尖锐笑声,你就会发现这个凯伦可能才是编剧吐槽精的附体!凯伦是个刻薄酗酒的富婆,当然有钱是因她嫁给了有钱人。为了打发空虚的时间,她去格蕾丝的公司上班,并且付给格蕾丝工资。她每次酒醒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丈夫死了吗?我还是有钱人吗?”
剧情主要围绕四个人的友情展开,杰克和凯伦负责吐槽威尔和格蕾丝那种变态的友情,这种友情让双方都找不到对象:
当然,作为美剧最佳毒舌,编剧是不会满足于只是吐槽吐槽这些友情啊爱情啊,他是哪里不准他喷就往哪里喷!而这次时隔十多年后又重新复播的原因就是因为川普竞选,他们合体起来拍了个试播集喷川普,川普真的上台后,编剧导演说服了演员,时隔多年后,再次复播!你能想象《老友记》重播吗?《威尔和格蕾丝》的粉丝也没有想到还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复播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吐槽川普!毕竟川普也是这两年美国喜剧的灵感之王,大家都不会放过!凯伦挖苦现在要移民美国只能嫁给总统了(川普反移民,总统老婆却是俄罗斯人)!
她帮格蕾丝拉到了帮白宫总统办公室重新装修的单子,去办公室后发现了川普的秘密。
而杰克帮威尔来白宫勾搭那个要去除所有环保法令的议员,见到白宫特勤人员,特勤人员感慨现在工作很轻松:
黑川普在美国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凯伦连别人碰都不敢碰的“政治正确”都黑:
亲戚家的脱欧这种抓马大戏更是不会放过了。
除了挖苦政治之外,这四个家伙另外的擅长就是吐槽名人了。比如安吉丽娜的婚姻。
比如分分合合的比伯和赛琳娜。
穷人也难逃凯伦魔爪,同性恋更是剧中经常自我吐槽的点。
除互相吐槽之外,互相倾吐自己的恐惧和心事,制止对方做傻事。
在剧中还能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复播后,除了能看到年轻的马特达蒙,孔雀和老爸老妈罗曼史的巴尼之外,还能见到《六人行》的瑞秋的男朋友罗斯,是不是很惊喜!虽然两剧90年代后期曾是竞争对手,但感情很好。
每次只要听到怕老怕穷讨厌婚姻但又要依附婚姻的邪恶老巫婆的吐槽和尖锐的笑声,不由自主的就笑出来呢。我的爱好是不是有点变态。
当然,因为隔了十多年复播,几个主演都已经五十多岁,所以难免多了很多感慨人生多桥段。
不管编剧怎么毒舌,四个主演怎么耍宝,但关键时刻,该捍卫价值观时,他们是不会掉链子的。
情景喜剧有个好,不管你从哪一集开始,总是会很快进入剧情。总体而言,是一部价值观特别多元,吐槽段子特别密集,如果心情不好打开一集就会被逗笑的喜剧。最后让我用这个图做个结尾吧。
END
图文消息为「黄金妖」独家创作,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想要本剧汁源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黄金妖】。
终于在人人找到了完整的…就好像一口气全看完了
不知道为什么jack的孙子那集结局的时候哭了,可能…当年那个可爱帅气的小男孩,成为了一个满脸胡渣的大人,甚至还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成为像爷爷一样的人,送去camp…可能是心寒吧,也可能是觉得这个世界真可笑,你真心呵护爱着的那个宝贝,最后走到了你的对立面。
然后rasorio死了,行吧名字只会念还是不会拼,那个天天和Karen 斗嘴,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也不在了…不是说他永远不会死吗
Grace 的妈妈也死了…那个围巾夹在门上的女人,也死了,开始的时候grace 只是安慰Karen 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这么说了一句,啊,就突然觉得,一个人的离去,原来也不过就是这么轻轻的一句话而已吧,人嘛,还不得向前看
Will和那个他爱了好几季的男人分手了,就真的不能让我相信爱吗,我真的很不想接受好吗…想着他们有的孩子和最后那集的一个吻,就突然觉得恍若隔世,好像那都是假的,没有痕迹,没人记得,像我躲在被窝里看这剧的时候的高中一样,空落落的。在平行世界里好好生活呀!!
Will的妈妈还在,我突然想起来当年他慈祥的爸爸,真是,美好。will的妈妈就让我好像抓住了过去的影子,好像除了四位主演,终于还有一些当年的美好还在。
除了第一集让我觉得有点干以外,确实超棒的,真庆幸自己的过去,追的是真的棒,这么有里程碑的剧,想想当年,都是在b站看的呢…弹幕寥寥无几,倒是都是哈哈哈哈,23333,偶尔有几个骂grace 的
不过你们我都好爱,好希望你们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就算我没机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看着你们过得快乐,我也很快乐
好像我孤独都灰暗的青春和高中,也都变得更美好起来
170403想看。diyidan有。前几季19年再复习竟然觉得有点尬why?maga帽子以为是为了迎合潮流和之前老的几季混在一起看发现延续毒舌风格而已。牛了。
演员都这么老了怎么还看着毫无违和感
笑到窒息!!!竟然只有13集真是看一集少一集啊竟然有打1星的叛徒!!
make America gay again!
20年后一个gay和一个直女住在一起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可他们要面临的是疲倦、衰老、虚荣心、失落...这是更艰难更持久的战争。性取向没什么了不起,爱谁都是爱,也是时候真的跳出性别,用“威尔与格蕾丝”来定义一种亲密关系,他们可以这样相处,MeToo。
欢笑的同时,还是有点失落。难过是因为他们老了,却依然只能彼此依靠,找不到真正的另一半。
好看
频道太对,几乎每集都在爆笑。一周前才挖出告别秀来看,感叹艾瑞克·麦柯马克也要惜别不用长大的梦幻岛,彼时他们不知道10年后还有重启的机会。也好,Will和Grace十几年不往来的下场实太残酷。真好啊,不只是他们四个人的大聚会再度张罗起来,旧时喜爱的一众配角基本上也都粉墨登场,Vince、Malcolm、Leo、Beverly、Marilyn、Sheila、Lorraine……连Smitty都能撑三集,而且还有夏恩·杰克逊(居然接棒演Michael)、安德鲁·兰内斯、简·林奇等等喜爱的演员撑场。可惜黛比·雷诺斯走了,雪莉·莫里森息影了,看到那集Rosario不在了,两年后演员也要辞世,挺伤感的。
即便过了11年,四个人的火花还是强到爆炸。不接受任何差评谢谢。
第一集太可乐了,终结续集烂尾论,某些看官也别太苛刻了,过了那么多年,4个演员虽不年轻,但还是美人,早已超越普通人的平均值,更喜欢他们了。
最后的make American gay agian真是棒棒的呢,大概nbc想要提高民主党的支持率才会重启这部剧吧?
#MeToo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疯鸟!笑出猪叫!笑到吃药!笑成深井冰!虽然四个人都老了一圈,但化学反应全在啊! make America gay again for fuck sake!!!!!!!!!!!
make china gay again
除去情怀,只剩满满的力不从心。
重启后料更猛,主要是更黄暴更敢大胆谈政治了!在一个已经沉寂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剧上下功夫重启,勇气大得让人想哭。十几年后大家已经被sitcom惯坏了,却依然能笑到岔气编剧们演员们实在太有才华。有幸能和W&G一起变老,幻影年华祭。
感动...当年就是这部片子让我知道being gay is not abnormal!
他们四个就像陪伴自己很多年的老友一样,只要他们还在一起斗嘴耍贱相亲相爱,就已经很满足了!❤️ 就这么一直拍下去吧
目前一集比一集好
一开始的那几分钟以为时光静止了。仔细看演员都还是有些老了,尤其是杰克的声音。但是whatever,这种“一切都不会变”的幻觉不是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