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看过《风雨哈佛路》,很多人也都熟知这是一部励志片,莉丝最终挣脱原生家庭的牢笼,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其实,和《风雨哈佛路》可以称为姊妹篇的《恩赐妙手:班·卡森医师》也是一部励志片,也有类似的成长轨迹。
这部电影比起《风雨哈佛路》,的确小众了点,并没有像前者那么熟为人知,但豆瓣评分依然高达8.3分,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恩赐妙手:班·卡森医师》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主人公班·卡森1951年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从小生长在单亲家庭,由母亲抚养,他的童年是嘲笑,是困惑,是挫折,但他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他开创的分离连体双胞胎手术,引起了国际关注。
那么,在并不优越的家庭和生长环境中,他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因素一:卡森有位很有智慧的母亲,这是他人生转折的起点
卡森母亲是个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为了儿子能在比较好的学校上学,她租了房子。由于一家都是黑人,所以在学校的卡森多多少少受到了歧视。
从小面临家庭的变故,卡森变的沉默寡言,加上学习成绩不好,是同学公认的笨小孩,是老师眼中的差学生。
同学一次对他的欺凌,让他压抑不住怒火,一拳打伤了同学。妈妈到学校各种道歉,才算平息了此事。
回家路上,卡森说大家都说他笨,他也觉的自己是个笨小孩。
这时妈妈给了他最好的答案:“你不是笨,你只是没善用才智。”
当他说他没有想象力时,妈妈告诉他:“你当然有,人人都有想象力。”
妈妈告诉卡森:“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而且你能做得更好。只要你努力,努力不会对人有害的。”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标签效应,主要指的是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给孩子的人生所下的定义,慢慢地会让孩子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产生的心理认同。
比如父母总是训斥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蠢”;“你怎么这么差?”那么孩子就会真的觉的自己是个笨孩子,慢慢地也就认同了自己的标签。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正向引导孩子,就如卡森的妈妈,“你不是笨,你只是没善用才智;”“你很棒,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样的肯定也会让孩子越来越好。
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银河补习班》,邓超饰演的爸爸马浩文对儿子马飞说:“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要相信你自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说,父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要的作用。
比起《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莉丝而言,卡森是幸运的,他有一位有智慧的母亲,他对卡森无条件的爱的认同,给了卡森内心强大的后盾和积极的指导。
因素二: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卡森改变的基础
卡森妈妈独自抚养着两个儿子,没有正式的工作,只能到处打零工挣取生活费。她给一家白人做保姆,在打扫房子时,发现主人家里有很多书籍。
她看着满满的书架,深受触动。回家第一时间关掉家里的黑白电视,要求两个儿子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并立下规矩,家里的电视每周定时看两个节目,而这两个节目还是和学习相关,知识问答的这种。
妈妈虽然是个文盲,但是她深知知识的力量。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国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这样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卡森和哥哥听了妈妈的话,开始经常光顾图书馆,渐渐地阅读让他们开始有了质的变化。
成绩一天天上升,他在课堂上的发言也越来越多,他不再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笨孩子。
因素三:对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是卡森越来越优秀的重要原因
世界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卡森除过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外,还有一个内在原因,那就是卡森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起初的他是大家公认的笨小孩,然而当他顺着妈妈的引导,并自己努力的时候,一切有了反转。
詹青云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人生有时候像一场反转剧,不要事事跟别人比较,只要自己知道要什么,并且勇敢地去追求,就一定有收获,有结果。
卡森通过阅读,走进了浩瀚的知识海洋,他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刮目相看。同时也应证了母亲的那句话:“努力不会对人有害的。”
反而努力让他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最后上了世界著名的耶鲁大学。
因素四:天助者自助之,卡森对自己不放弃才是他走向成功的根源
虽然有母亲的引导,有明确的规矩,但是若卡森不听妈妈的话,不愿意学习,不实践,那么再好的引导,再正确的方向也只是纸上谈兵。
庆幸的是卡森听从妈妈的教导,按照母亲引导的方向出发,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中,慢慢地为自己撬开了一扇大门。
一个人成长的因素,自己是最大的根源,向内求自己,永远都是最深层次的根源。
《风雨哈佛路》的莉丝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恶劣不堪,父母吸毒,患有艾滋病,性侵,饥饿,流浪等让她无处可躲。
但是她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力直追,用2年的时间学完4年的课程,最终梦想实现,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无法选择生下来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向更好的环境前进;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态,迎接每一天;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浅析卡森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和思考
卡森从最底层的家庭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给我们当下的生活很大的启发。
1.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尤其对孩子自信心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多激励孩子,多肯定孩子,而不是批判甚至打压孩子。
2. 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
3.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对于孩子,要从小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4. 方法总比问题多,要善于思考,遇到问题不逃避,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问题。
5. 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让孩子懂得努力不会对人有害的。
结语:
《恩赐妙手:班·卡森医师》是2009年由托马斯·卡特导演的影片,主要讲述了卡森如何由大家公认的笨小孩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的故事。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以平缓的叙事风格,故事娓娓道来,给人启发与思考。
没有人的蜕变是容易的,男主也一样。
你很笨?你很聪明!
一个黑人小孩,单亲家庭,贫困,社会底层,学习差——诸如此类的特征很典型,尤其是对于一个永远爬不起来的黑人而言,他就是这样的,没有另外的活法,他就是一个学习最差的笨蛋。但是他的母亲却不断告诉他:你不是一个笨蛋,你很聪明,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这样洗脑有用吗?必须要有步骤和手段才行。第一步,配眼镜。第二步,断绝低级娱乐,不看电视,去图书馆看书。第三步,鼓励,母亲发自内心的信念。母亲也是关键,如果母亲没有这个决心,或者在心底里放弃自我,那儿子是不可能成功的。母亲不是给儿子洗脑,母亲是真诚的期待儿子好。
读书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我都相信,读书能够带来深度和力量。读书使一个黑人小孩起变化,《美女还是老虎》这本书的精彩足够抵挡电视节目的诱惑,书更有内涵和深度,书能把一个黑小孩变成优秀于白小孩的人。相信男主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大学里他遇到学习瓶颈时,依然依靠读书来解决问题。当他成为医生后,翻阅各种书籍依然是他的习惯。每年都读一些书的人和从不读书的人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仅是读书
读书可以让他成绩好,但从一个暴虐的黑人变成一个具有顶尖技术的妙手仁医,需要的不仅仅是死磕的读书精神,还要有灵魂的顿悟。一个无趣的灵魂是不可能攀登到科学的高峰,即使在峰顶,他依然是谦虚的,因为他对生命充满赞美和敬畏。他何以有如此虔诚的体验?因为读书让他看到了世界的智慧,艺术让他看见了神光。这个世界上好东西都是相通的,你每天接触感悟美好,怎么会缺乏创造力呢?
所以,改变人的不仅仅是读书,还有灵魂的顿悟。
二刷这部剧,其中部分片段还记得,大部分都不记得了。当成是没有看过,其实更好。
信任,信念,信心!
“你要找到那个堵塞的东西,清除它”。朴素的话来自妈妈的生活经验,却是真理。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都要堵塞的那个东西把。身体的,思想的,各种。面对它,观察它,处理它。这是最应该做的,其实也是唯一能做的。
新冠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李兰娟院士的一席话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她说:疫情过后,希望国家能够把高薪留给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军事人员,希望国家能够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一名科学家。
娱乐经济下,明星们来钱太快,以至于人们不禁把两者拿出来对比,拷问当下年轻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
当我看《恩赐妙手:班·卡森医生》的时候,又一次回想起年初的这个争议。从小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是多么重要,滴水穿石的所在。
小的时候,本是一个不爱学习、没有自信、没有想象力,有点暴力倾向的普通黑人男孩。每天都是作业没做完就跟哥哥一起刷爱情肥皂剧。这些事情一度让他们的母亲非常抑郁,觉得孩子可能跟自己一样会成为文盲。但是有一些关键节点这个母亲做的非常好。
在自己离开几个星期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这段时间,她要求孩子们必须背熟乘法口诀表,刚开始孩子们当然是充满抵制的,但是后来当测验的成绩下来,的确有了一点提高以后,他们发现先人一步去学习和巩固知识还是有效果的,就在几周后,妈妈回到家的那一天,小本数学的测验题差一题就满分了。
妈妈常说的:别人能做的你也能做,而且你会做得更好
当母亲去以为教授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惊讶于教授家里的书籍堆的跟山一样高,她问教授这些书是否都读过,教授说大部分的书都看过。当她再次回家看见沉迷于肥皂剧的两个男孩子时,气就不打一处来,除了每周挑选2个节目,以后剩下的时间都发配到图书馆去看书。
人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除非你把他放置在一个没法拒绝和跳出的环境里,比如图书馆,有趣的是,小本借回来看的第一本书还是爱情故事《美女与野兽》,不过获得这项预知后事如何不妨多多看书的技能后,他的人生悄悄发生了改变,当他发现身边不一样的事物时会变得好奇,并且去书中寻找解答,比如化学课提前知道了黑曜石的名字和形成原因,于是化学老师带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另一个世界,这对他幼小的心灵又产生了一定冲击。
所以妈妈常说:你不需要书本,知识都在你脑袋里
第一步是学会看书,第二步是学会用书作为工具去解答自己的疑惑,第三步就是把书中的知识系统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库存,而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时间。
好奇心是自主学习源于内心产生,而胜负心是与其他对象产生比较后产生出来的意志,这就像应急的药物,短期来看疗效显著,但长期来看却容易产生副作用。
虽然妈妈鼓励小本和哥哥,需要有想象力,但是小本总觉得自己非常笨根本想不出没见过的东西,直到有一条牧师在教堂里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让人非常有代入感的时候,小本自己想像出了一个被蓝色小老鼠拯救的场景,这让他激动不已。这也就是后来激励他成为脑神经学科专家医生的一个非常久远的潜意识。
在面试神经科医生的过程中,他这样回答关于为什么想成为脑神经外科学家时这样说,大部分的医师都是没有信仰的,我们研究报告、解剖身体,一切都很明确存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解释,我相信大家的脑袋能创造奇迹,我们都有幸得到惊人的天赋能力,脑袋是达至惊人成就的灵感源泉和途径。
妈妈常说:小本,你肯定办得到,你脑袋有很多想法,你要能看到眼前以外的东西。
这句话在为某对德国婴儿,做颅脑分离术的手术前又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手术中如何防止婴儿失血过多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先提条件,然后本杰明看着水龙头的时候想象到了让心脏停止跳动,从而在停止的1个小时内再造血管,从而是两个婴儿都能够存活下来。
小本在小学时就有拿着锁打懵同班同学的光荣历史,升学到一个不再歧视黑人的中学时,却因为朋友的嘲笑自己的衣服土而跟老妈产生争执,甚至拿起桌板上的榔头就开始咆哮,然后在学校里还拿起小刀戳向同学,还好对方命大,小刀戳在了皮带扣子上断了,否则本杰明的整个人生估计都要发生戏剧性地转变。
可见其实这家伙脾气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小时候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失控时妈妈提议把自己赚的钱都交给本杰明管理一个月,这个月账单也由他来付,剩下的可以归他所有,然后看看他还乱不乱花钱。
学生时代的我们都是天真地以为自己只要读好书就了不起了,就可以想要什么就该有什么,但是如何营生,如何交际,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些我们都不曾考虑过,而这实实在在才是大半生需要经历的事情。
恩赐妙手这部电影实实在在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部片子,在那个没有Imax影院,没有大型游乐场,没有各种智能玩具和复杂多样的补习班的年代,还是有人可以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存在,凭借孜孜不倦的努力。
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
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在信仰上...
Just Believe what you think!Only You can do it better
真人改变。
妈妈就爱推荐我看这样的励志片 每次语音都要问一次 你到底看了伐 好吧 真的不错
好血腥...
所以说家长很重要
原本真人真事我是无条件五星的 可是这部片子打三星已经很昧良心了
这个人参选了共和党内初选,被川普拼下来了。然后现在当了全国的住建部长。回头再看这部电影,霍霍。四星。爱奇艺字幕把神迹翻译成奇迹。脑袋是个奇迹——这样看了费解。本卡森作为一名保守派基督徒,在竞选中提出的立场,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很可惜,因为一些私生活问题他被民众fired了。
美国传记片,小古巴·古汀主演,原来还挺喜欢他的,可惜现在越来越差了,汗~~
不知怎的就让我想起我姐,不知姐怎么样了.
不错的励志片,虽然不像一般励志片的激情斗志,但还是让人心生鼓舞。此关教育鼓励(工作前,母亲),此关努力奋斗(工作后,自己)。在当时备受歧视和不公的社会环境下,男主角没有去做无谓的抱怨和争斗,而是咬牙忍耐后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终于功成名就,那自然是最成功的证明和反击。想自己,惭愧……
感動.曾經的我也有想過做醫生...=-=
HBO 难得美国人把励志片也拍得这么有血有肉
人就像一部机器。&环境的影响形成一个人的轨迹,吸收的所有信息影响你每一个选择,让你一步一步走在该走的路上。
感人的片子
非常好的励志故事,小人物一路成长为天才的神经外科医生。
拍的非常欠点什么意思,不然这不正是学院派喜欢的题材么
“为什么浪费这么多时间在看电视上?!如果你们珍惜上帝赐予你的恩典并努力,以后就是人们在电视上看你们!”
别名为 妙手仁医 刚刚在HBO上看的。没太多新意的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