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爱你亦或恨你的人,永远不要加害于人
看了电影《基督山伯爵》。从前我认为,电影远远比不过原著的表述,可是看完之后觉得好的电影可以让原著更加震撼,更加富于表现力
尤其喜欢在伊夫堡的时光。与老牧师没有间隙的相处。那段日子,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束缚。像是被时空遗忘的世界。友人说,那样的日子,似乎也只有学习是唯一的营生。是呀,还有什么比学习更容易忘我。
自由,一个常人再不过稀松平常的权利,大多人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可是,对于他们却是如此的望尘莫及。年复一年的挖洞不过是要重获自由。
在这部影片里,朋友被重新定义:曾经最亲密的却是害你孤苦一生的,曾经要夺你性命的却常常助你一臂之力。朋友多么脆弱,在那段时光,竟然不敢相信任何人。
阴郁的眼神,落腮的胡须,满腹的仇恨,为的是复仇,一切散尽无边海景,至亲至爱依然在身边。
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爱你亦或恨你的人,永远不要加害于人。
ps:值得观看的电影,摄影的角度,画面的运用极其到位。
2 ) 一点一点回忆
多年前,阅读的文本在手里细细沙沙的流过。
多年后,我还是觉得没有人可以比爱德蒙的眼神更绝望的了。
3 ) Prepare for adventure. Count on revenge
一直以来都觉得名著改编成电影非常的难,特别是人们熟知的,有分量的名著.电影毕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东西,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于是很多时候,改编成电影就必须要对故事进行删减,但是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做法在很多时候就变成了受人抨击的对象.
<基督山伯爵>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失败案例.自从我初中看过<基督山伯爵>以后,便一直把他当作精彩的剧情小说来欣赏,对于书中的很多场面,也都已经在阅读时非常理想化的"思维还原"过.于是很正常的,在看到电影以后,我几乎就是完全失望.且不说该详尽的地方没有详尽,人物删减了很多,关系也进行了更改.在许多场景还原的方面,导演的想像力实在是差得可以,府邸的辉煌其实可以通过细节来表现,用不着铺张浪费的宣扬,但是在牢里的场景几乎就是粗略带过.13年的时光在电影里几乎不到10分钟.虽然说复仇是主要,但是前提准备也不能少这么多啊.也怪不了导演,故事本身需要讲述的内容太丰富,使用直叙的方法来表现太过勉强.时间根本就是紧到不能再紧.加上又不是什么大手笔的电影.........
故事将很多戏剧化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反而使得这样的MIX太杂乱,失去了本来戏剧的张力,看起来平淡无味.
没看到脸色苍白的伯爵已经很失望了,居然连绝世美女海伦也不知去向,让唐太德和美赛又在一起.虽然我在看小说的时候巴不得有这样的结局,可是看到电影真的这样安排却莫名的觉得不满意.大概就是由于内容变得单薄,主人公的感情转变没有足够的过度而使这个结局很突兀吧.但是阿尔贝变成了伯爵的儿子这个安排至少为电影自圆其说,如此的改动我还是可以接受.
表面华丽,中间则是空虚.故事中的线索过少,可能是为了让没看过的人更好理解,但是原著的精髓也随之淡去.可能人物关系再复杂一点,复仇与报答再平衡一点,这样对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有进一步的帮助,至少不要让伯爵成为不明就里的人眼中的"恶富".
4 ) 上帝会审判
给推荐,一星是给了美丽的女主角,另两星给了大仲马精彩的故事,最后一星才给了电影。
从朋友那拷的,也不知道这个字幕怎么回事,错的多,我听不懂的他也不翻译。本来外国人的名字就有长又多,里面的人物在多一些,更是记不得谁是谁了。
我记得多年前,我看译林那一套《基督山伯爵》,激动不已。后来在央视八套曾经播过电视剧。所以,看完了我还感慨,怎样把一部可以拍成电视剧的小说在浓缩成三个小时的电影,这本身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看到的爱德华的复仇就变得很单薄。感觉就是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几个仇人,然后和自己喜爱的女人以及劫后余生的来的儿子,忠心的仆人远走高飞了。
电影给了我们这些当年在小说中怅然若失的人们一丝安慰——爱德华在历尽劫难后,毕竟还是和爱人长相厮守了。小说中,伯爵夫人(原谅我记不住她的名字)认出了爱德华,也曾经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我们都能想象,狂热的复仇后,伤害被伤害,最后还是寂寞的。可以说,从手刃仇人结束的那一刻开始,爱德华就不知所措了。他这一生的追求也结束了。固然明白,小说中的结局更为现实,但是我喜欢这个被改编了的结局,总还是给那些善良受苦的人以希望吧。
上帝会给你审判。
爱德华对着大海说,牧师,你是对的。
5 ) 《新基督山伯爵》入选了Watchmojo的三个榜单
名著改编影视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会有观众认为不忠于原著。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我这几年看电影多了很多耐心,更愿意看到影视创作人员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和灵感。如这部2002年的《新基督山伯爵》,已经是电影史上的第十七次改编,要有突破相当不容易,而且电影时长有限,在两个小时之内是绝对无法把原著在文字上的精彩如实呈现的。所以编剧将这个复仇故事改成了兄弟反目:费尔南多-蒙迭哥在电影中成为唐泰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和兄弟,为了得到美丽的梅塞苔斯而出卖唐泰斯。
而原著中精心策划的复仇,在电影中则淡化到几乎没有。这大概是创作人员的价值观所致,通过片中无论是导师Faria,还是忠实的跟班雅各布,都说出了类似“拿到财富后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话,复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虽然与原著不符,但也是一种观点,值得思考。
如果不执念于忠实原著这几个字,这部新基督山还是很不错的。
吸引我目不转睛看完电影的,还有演员阵容:爱德华-唐泰斯/基督山伯爵是《疑犯追踪》的Reese,费尔南多由澳大利亚演员盖-皮尔斯饰演,有名的作品有《洛城机密》《记忆碎片》等。
两人最后在农场的这场决斗,被Watchmojo选入“电影中的十大剑器决斗”。
这张截图没有电影中好看。电影中草极绿外景很漂亮,弧形摄影用得到位,两位演员(也可能是替身)奉献了上好的打斗技术。的确令人赏心悦目。
“十大剑器”中,排第八的是玉娇龙和俞秀莲,并不纯然是剑器的比斗,俞秀莲换了许多种兵器。这一段配乐超棒的,看起来心旷神怡。
入选这个排名的其他电影还有:特洛伊(2004),佐罗的面具(1998),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2003),角斗士(2002),罗布·罗伊(Rob Roy,1995), 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1987)。
以及,杀死比尔1(2003)中刘玉玲与乌玛瑟曼雪中的对打。看了这场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暴力美学”这个词。
在爱德华-唐泰斯的成长之路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导师级人物是法利亚神父。
演员Richard Harris,曾在电影《哈利-波特》的第一、第二集饰演阿不思-邓布利多。2002年因淋巴癌不幸辞世后,邓布利多才由Michael John Gambon接替。
法利亚之死,也被Watchmojo选入“电影中十大最令人心碎导师之死”。
而这个榜单上,也有曾经属于Richard Harris的邓布利多。
还有灰袍法师甘道夫,当年之死也让人心碎一地。
事实上有说法认为作者其实正是以《魔戒》的甘道夫为原形,创建了邓布利多的形象。
《佐罗的面具》(1998),安东尼奥-霍普金斯饰演佐罗的导师,不幸死于坏银之手,也是“十大心碎”之一。当年看这部电影只顾着看三个巨星闪耀,没能体会电影的妙处。
其他“心碎”还有:角斗士(2000),王牌特工:特工学院(2015),最后的武士(2003),洛基III(1982),以及星战中Obi-Wan的死。
这部2002年的新基督山伯爵,还入选了“十大越狱电影”。进入该榜单的电影或是逃狱手段高明,如基督山和肖申克,或以耐心著称,排名第十的是二战电影《胜利大逃亡》则是因为能逃时不逃,直到足球赛赢过纳粹之后才让所有犯人一起冲出大门。
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登上这个榜单的第一。排第一位的是1963年的二战电影《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
电影对梅塞苔斯的处理也柔和了许多,给了人物道德上的出口,比如让她怀了唐泰斯的孩子才会在他离开一个半月后火速嫁给费尔南多-蒙迭哥,最后也给了她完美的结局。
梅塞苔斯的演员是Dagmara Dominczyk。
十年后,詹姆-卡维泽与Dagmara Dominczyk再次合作,2012年共同出演了《疑犯追踪》的第一季第21集,Many Happy Returns。
就连雅各布的演员,也是美剧中的熟面孔。
Luis Guzman,曾出演美剧《黑色警报》中的护士长“Mama”,《无耻之徒》中演过Mikey,《废柴联盟》里演他自己。
阿尔贝的演员亨利-卡维尔是《正义联盟》里的超人;维尔福的演员是《基本演绎法》中的奥丁-莱因巴赫。两人还在《都铎王朝》中合作过,正派依然是正派,反派也依然是反派角色。
——看电影看剧,也总是能生出一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亲切感来。
本来是看了《V字仇杀队》之后,想找1934年的《基督山伯爵》来看的,浏览了演员表就决定先看这一部。1934年因为年代久远,英文原版影片现在在网上都免费了。马上就看。
6 ) 20140119长大后,才明白唾面自干的不易
今晚看<<基督山伯爵>>,发现名著牛掰果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大仲马的构思太棒了。全片无尿点,高潮迭起,是“不起的盖茨比”“肖申克的救赎”“悲惨世界”的联合加强本。
观影时,情不自禁想到宗教以及各种宗教相同点,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教会人要有信仰,要以德报怨,或是看淡恩仇,四大皆空,或是用爱来感化一切,冤冤相报何时了啊。但知易行难。若是你在被坑被出卖的场景,你会如何处理,会淡然坦然以德报怨么?
电影结尾,基督山伯爵也放弃了仇恨。那一个坚强有力的拥抱,也阐述了完美人生的几大要素,幸福的家人,你爱的人爱你,一个忠诚无比的兄弟,淡然的心境还有知识,就够了。
从一系列角色中,我突然发现,人生选择多多,交友则是谨慎为好。而生活,多点顺其自然,少点名利场的追求,反而更有安全感。
被冤枉而又不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真是了不起,我仿佛突然明白了唾面自干的伟大。
拥有知识也是伟大的,正如牧师在电影里所说“自由可以被剥夺,但是知识永远属于自己。”拥有知识,眼前得失也就淡然,人终究浩瀚宇宙中的小小尘埃。
拥有气势也是必须的,正如基督山伯爵和盖茨比的酷绚出场震惊到了一群人,成功树立了威信。但这些毕竟是生活手段而不是本质,终究是面子工程,浮夸了点。正如有些事情,知道就好,不必太放在心上。
看完电影,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心头:如果没有遇上全能可爱的牧师老头,爱德蒙还能成为基督山伯爵么?
这样看来,冥冥之中好像真的有命运的安排。牧师说,就算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你也应该用所得到的钱财来做些善事,不是用来仇恨复仇上。牧师也说,“I am a priest ,not a saint.”
突然想起小时候每逢考试完,爹妈都说尽力就好,无所谓结果。现在想来,很多事情,对的起自己就好。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不会说谎,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爱比恨好,情绪释放比憋着好,微笑比瘪嘴好。
摘录下牧师说的两句话:
“In return for your help, I offer something priceless...——My freedom?
Freedom can be taken away. As you well know, I offer you knowledge, everything I have learned, I will teach you economics, mathematics, philosophy, science... ——To read and write? ——Of course... ”
“m a priest, not a saint.”
电影于原著的的情节改编太大 美塞苔丝竟然从渔女变身教师 剧情单薄 原著魅力全失
原著太久以前看了,不追求有沒還原了。Jim Caviezel, Guy Pearce, Henry Cavill, what more could you ask for?! #就是這麼膚淺#
基督山伯爵是我很喜欢的名著之一,本片将原著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删减和改编,复仇过程仓促又很好莱坞。卡维泽确实很适合伯爵的角色,但或许是剧本修改的原因,并未给我太多惊喜。而费尔南多和美塞苔丝的角色也未塑造出原著的形象。喜欢影片前面越狱部分,后半部分有些失望~
明显有胡子时候比较帅。
感到后悔的是,小学那年夏天的运动会,邻座小嫚在看《基督山》,于是借来匆匆翻了几十页页,感到无聊便还给她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碰过原著。电影很不错,但终究观感上是比不过原著的吧。是时候去翻翻原著了。
没看过任何原著、翻拍,直接看的这部,我只能说。。演员表太尼玛养眼了!卡维泽、盖皮尔斯、亨利卡维尔,三大美男啊我艹!剧情什么的都不错,毕竟是名著,是要放在那里尊敬的!场景到服装造型都大爱,男主的袍子太帅了!!海岸、悬崖、宫廷一类的场景也很大气!19世纪背景大爱!不错的片子!
娘的 一共拍了多少版本啊
HAPPYENDING最有爱了~
整个故事节奏好快...果然要把整本书放进2个小时内讲完有点要爆流水账!
08.11.22这片子刚开始不久后吸引我的是反派角色那谁,因为自从那什么片子以来我就特喜欢他,他就是我喜欢的长相和身材。。。之一。。。啊!!!这片子让我满意的部分是,埃德蒙娶了原来的恋人,大鼻子那版里所谓的与新的人相爱,只不过是满足了一种男人的梦想,一种无心无肺又低劣的男人的梦想,我一直很鄙视。这个片子让我不满意的是,十几年后大家都没怎么变老,考,驻颜有术啊!
我好洗翻新版里面的伯爵!我要看原著!么么哒!
名著改编是个难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就和赵氏孤儿一样,如何在这个陈旧的题材里面挖掘到大家感兴趣的方面,则非常显露导演的功底,我尤其不太赞成过分的忠于原著,忠于原著还改编个什么啊?
你干嘛非要叫基督山伯爵呢!大仲马的鸿篇巨制硬是让您改编成了下三滥的情爱纷争!!!
虽然,基督山伯爵是我最热爱的文学角色之一,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很让我失望,因为它实在是篡改原著篡改地……在我个人看来很是违背大仲马先生的情感,导演或者是想照顾一些观众对于戏剧结局的期待吧~且片中的“仇恨”味道很不浓厚,没有书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欲望与挣扎。或者,导演有点慈悲为怀吧。不过,影片中某个接吻的镜头却是剪影般美丽呵呵~呵呵~
基督山伯爵乘降落伞下来那段惊到我了。
李四那时候真心嫩,和10年后的POI差别好大,看到青葱的小亨我那颗猥琐的阿姨心又躁动了。别和原著比了,删得七零八落,就当个大纲电影吧
基督山伯爵,您素偶滴偶像噢!
前半段冤狱的铺垫很有肖申克的感觉,我觉得这也是整部电影最亮点精彩的部分,后半段伯爵华丽登场的开场也是酷炫的小高潮,但复仇的计划和过程疲软了,没有把整个故事的高潮和悲鸣更向前推一步;爱情部分,成了剧情拖累形同鸡肋。不对比原著的话,值得一看。没想到十几年前的JC这么帅当然现在也很帅,还如此适合这个人物,真迷人
看着卡维泽的双眼,想起《耶稣受难记》里忧郁的眼神
复仇拍得不给力,缺少原著里那股悠游的感觉,太重。男主在蒸气浴室里应该菊爆维尔福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