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看了一半,但我已经忍耐不住赞美的话语:导演实在太美了,处处不忘给万般无奈的傻逼们留下生活的美好。比如西尔莎罗南。
这就是美国人。这就是美国电影。这就是电影。
美国人的价值观永远是这样,即便你已经躺在万劫不复的化粪池里,也要给最靠近鼻子的漂移着的大便上开出一朵小花。
为什么我们学不像,我们压根儿就不相信。
我们必须相信吗?
如果哪一天,美国价值观毁灭了,我们还有更好的吗?
别傻了,现在的就是最好的。如果有机会,就拥抱他们吧,别憧憬未来了。
The way back令我想起另一部电影The way,不论终点在哪,它们都是通向自由的路途。但是我却被在俄罗斯与蒙古边境沃尔卡却选择了不再往前的那一幕冲击到了。他说自由并不适合他。
作为二战战败国,被声讨得最多的是德国纳粹,他们所犯下的罪恶是滔天的,那么俄罗斯呢?我从小就听父母说俄罗斯是如何一个不靠谱的民族,历史上如何屡次出卖盟友。所以尽管现在中俄交好,我对俄罗斯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前几日,读到新闻关于美国坦克和军队进驻波兰对俄构成威胁。这让我不由更加深信曾在《晓松奇谈》中看到的关于波兰与环波罗的海三国对俄国的憎恨。我对波兰了解得不多,记得《老友记》中Chandler一次开玩笑说,If can invade Poland, there isn't anything I can't do. 但是我能够想象,德俄开战之前,俄国在这几个国家所犯下的罪行,清洗、肃反…用对待少数民族惯用的一套,将他们运到西伯利亚和俄罗斯的罪犯安置在一起,这是反民族反宗教的。
影片中当这群人来到蒙古一座佛教寺院,发现院内佛像倒地,一片狼藉。其中一个人说,在俄罗斯的教堂也是这样。我看过另外一部古巴电影《Conducta》,影片中教室板报一角的一张基督教神像引来校方的震怒。再观西班牙内战前,作为世界第一个民主选出的共产党执政期间同样也是烧教堂烧修道院。而在这次内战中,西班牙共产主义就遭到了苏联的背弃。那个年代里,“左派”是先进思潮,是多少知识分子拥抱的、国际纵队可以为之献身的伟大理想主义。然而眼观当今的世界,“极右”或者“极左”,民粹主义或者保守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The way,不论走过怎样的苦寒之地,穿过沙漠,翻过高山,我们又还能够到达哪里?Back home?“但求心安是吾乡”。To the end of the world?哪来那么多世界尽头呢,不过是一辆开往寒带的小巴。影片结尾一双脚走着走着走过二战结束,苏联入侵东欧,柏林墙坍塌,波兰解放,走过背叛与磨折。如果我们也走了那么远,是不是也就可以走到人性的回归?
比想象的要好,最终他们获得了自由,结尾还可以
演员也都挺辛苦的
完全老套,畫面不夠精彩,心理活動草草了事,配樂又不出彩。Peter Weir拍了這麼多年,所有的片子還是dead poets society的老一套。況且dead poets society也不是什麼好片子。
4星,一星为Colin Farrell。
For the Freedom!
程序上的细节还需要完善,比如长城,还有外蒙古到拉萨的过程太过简单。抛弃政治上的过分倾向性偏见后,是个不错的风光片。
平铺直叙平素寡淡流水账一样的纪录片式叙事,无高潮,无感情。结尾不错。
尤其说这是部剧情片不如说它是纪录片,没有高潮,主角模糊,不带感情,一切都只是这平淡的漫长旅途和一个自由的终极目标。好在结局相当给力,斯特吉斯的脚步下历史资料里的民主共和之路和他们选择这条救赎之路的原因,虽牵强却点亮了主题,同时也引爆了观众的泪腺。★★★
怎么说。从纯电影的角度来说。真的很不错。也很感人。但是我实在很费解这位哥的地理知识。。。长城完了就到西藏了。就到拉萨了。这些同志们也实在是hi太瞎了。布达拉宫所处的位置,完全是老外的想象。然后翻什么喜马拉雅山。。。OMG。。。就那么就那么翻过去了。这是什么!虎头蛇尾
用了130多分钟去讲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生存欲望。结尾则给求生之路赋予了更多意义。漫长且枯燥的路途,受煎熬的何止是那几个逃亡者啊,还有观众呢。
最后的情节好感动~我爱Jim Sturgess!
他们誓死不在GCD的地界儿呆着
伟大的生命力!
仅凭这毅力实在是可敬的 开个不好笑的玩笑这自助游来的多划算
确实,有点,感触
其实我想说 刚看过the soviet story 又找到了这部电影 哪个郭嘉没有污点?那哪个政权是纯洁而绝对公平的?
和你一起看的,这是唯一亮点
为了由,给五星。本以为是个男人戏,后面还出来一个地主的女儿
故事很好 细节太糙 我的西藏朋友说:太假了 布达拉宫哪有那么小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