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即使命运真的存在
ICA,London。
我是在同一个地方看的起风了。那电影让我迷惑不解。我烦躁地不乐意去体会主人公的意志,满脑子都被战争,日本这两个词恶狠狠地抓着。然而如果真的让我回忆电影本身,只能想起一个画面:列车飞驰,窗口闯进的大风吹落一地底稿,男孩头也不抬继续聚精会神地画着,脸上泪痕斑驳。
[他(宫崎骏)画不出零式战斗机。]旁白这样说道,[众人都抓狂了。零式战斗机,难道不是照着画出来就好了嘛。可他一心想着梦里的样子,梦里这飞机有它自己飞起来应有的样子。这要怎么画?别人又怎么可能替他画出来,如果那只在他心里存在?]他坐在桌前,或站在屋顶眼望蓝天,挣扎烦恼不已。只因为非那样不可。一定要是梦里的样子才好。
被这样的事情烦恼着的他让我泪流不止。这世上有多少人会让自己受困于这样的烦恼里?而他会。
他不知道这故事要如何结束。画千与千寻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要如何结束。“不是命运找到结局,而是人物的意愿。即使命运真的存在。”
于是二郎活了下去。因为宫崎骏修改了结局。最后一幕,菜穗子站在田野里喃喃说的不再是"come",而是"live"。
我不懂“起风了”,还不懂。也许需要多看多想,可我没那么怪罪它了。
2 ) 工作到最后一刻...
了解这个世界很难,不如先了解自己。
宫老不是作为男性去看待女性,而是作为人去看待这个世界。
没有完全无害的东西,就像没有完美的东西一样,都是被诅咒的梦想,换句话说就是遭人妒忌和羡慕。
果断的人,做决定很痛快。宫老几分钟就能决定电影海报,拜托各位客户粑粑要有这样的觉悟。
沉默不一定是崩溃,有时候就是对这个世界很无语。各位看电影的时候就别说话了。
没有什么事情是长久不变的。不要担心未来,未来肯定会分开。
吉卜力是从飞机名字而来,爱飞机就跟爱画画一样。
因为太喜欢,会一直伴随害怕失去的恐惧,也会担心做不好而迟迟不能下笔。
擅长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很难保持一致,宫老还是做到了。
别人的能量转化成自己的能量,是宫老生存的本能。
和厉害的人共事不是一件脸上风光的事情,完成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得不牺牲掉其他人的个性。
个性太强的动画师总会离开这里。
创作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别人很难真正做出宫老脑海里的画面。
人在做选择的同时就在失去,可能性一点点变小。
打磨作品的过程本身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有作品得到了认可才能收获短暂的幸福感。
一生幸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
一种自由就是心安理得地当个废物;一种自由是选择自由。
选择多了就有了选择自由,宫老拥有了选择自由,爱自由就是为自由负责,和爱人一样。
3 ) 风的声音
这是一部关于吉卜力工作室和宫崎骏的纪录片。片子拍的很美,大概是日本的夏天,旁白是个温柔的女声,娓娓道来。片子制作于2013年,记录了宫崎骏的起风了这部电影制作的尾声以及筹措上映的过程。大概为了契合起风了这个主题,片中有好几处风吹动树叶的画面。那声音动听极了,隐约觉得这声音小时候很熟悉,但却好久没听到了,大概好久都没心里那么安静了吧,以至于听不到那声音。
看着当时72岁的宫崎骏还在每天工作,从上午11点到晚上9点,看着他偏执的想要画出自己头脑中的场景,觉得做一个作者,不管是写作还是制作动画,电影都是件特别幸运的事。自己的工作等老了之后都会留下,都能翻看。吉卜力的另一位创始人高畑勋在片子中笔墨不多,2013年他的辉夜姬物语也待上映,是一部水墨动画电影,准备改天看一下。看完片子搜索了一下高畑勋,发现他在今年4月已经去世了,心里涌出一份悲凉。不知道如果将来宫崎也去世了之后的吉卜力会如何。不过反而宫崎骏本人看的很开,他在片里说一定会衰落解散的。这和我想象中的他不一样,竟是这么理性,或者说悲观的。
影片结尾宫崎骏召开了退休的发布会,但好像去年他又要复出了。可能真的无法闲下来吧,或者心中的故事还想再讲述出来。无论怎样,都是值得期待的。
4 ) 被诅咒的梦想
上个月遇到了坏事,心情特别差。一天,偶然在别人的汤不热(tumblr)上面看到了这段话——“人一出生都是有无限可能性的,随着成长,开始做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就丢掉了其他的可能性。”
时常面对人生岔路口的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读到这句话后一个月终于闲下来了, 于是找来看。果然不失所望,片中感慨很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片段。
这篇“评论”穿插纪录片中一些印象深刻的摘录和感想。
宫崎骏: "我没有任何剧本。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最后这会成为一部怎样的电影(起风了)。"
“就像电影通过你自行创作?”
宫崎骏:"对…否则我们会陷入困难。听起来或许荒谬。我的员工曾对我说他们完全不懂我的电影,我的作品的世界。当我在创作《千与千寻》时,我也不懂。在我眼中,或许我们永远不会懂。"
宫崎骏:“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多少了解?当我们还是德间书店的附属机构时,我们也不充分了解这个公司也不构成问题。因此,为什么要看懂这些电影呢。世界不是能用言语解释那么简单的。你能感受到我被抑制的愤怒吗?…女人问,男人怎么可以了解一个女人的感觉?那些微妙的变化…对我来说很透明。”
(讲《起风了》主题)
宫崎骏:“设计飞机和机械的人,无论他们的意图是多么善良,时代之风会把它转化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都不是无害的,都是被诅咒的梦想,动画亦如此。”
“被诅咒的梦想?”
宫崎骏:“现今世界,所有人类的梦想都被诅咒。”
为了反战,想把零式飞机画得普通一点,但又确实觉得很帅。动画制作人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宫崎骏对于《起风了》片中的主角人物二郎是很矛盾的,对自己的父亲也很矛盾。年轻时觉得父亲作为飞机零件制造商是助长战争的人,老年(70+岁)收到一封别人写的信,说起宫崎骏父亲28岁时有房屋被烧毁的陌生人坐在自家玄关休息。父亲看到时没有说“你们在那里干什么!”而是进屋送他们战时很稀有的巧克力,感觉很好,甚至觉得影响了写信者的价值观。我想也是,否则怎么能记忆犹新?我特别能理解宫崎骏在这件事情上的想法,也是我长期纠结的政治正确与道德正确孰轻孰重的问题。
《起风了》 男主角二郎给那些饿肚子的孩子买西伯利亚蛋糕那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孩子们并没有接受反而跑开,二郎很不舒服。他的伙伴说,“支架配件金额够那家人生活一个月。引进技术的钱,足够让全日本小孩每天享用天妇罗盖饭和西伯利亚蛋糕,而且还有剩。即使这样,我也不想浪费这次机会。正因为穷国需要有飞机,我们才有机会制造飞机。真是矛盾。明天我回去一趟东京;去结婚。为了能认真工作,我才决定成家立业,也是矛盾。”
104分钟处,宫崎骏在自己的工作桌前谈到与高畑勲的情谊时,案上放着半藤一利的上下卷新著《日露战争史》(日本与俄国1904-05的战争)。20世纪初,如果光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一场战争预示着后面日本嚣张的军国主义。但放在全世界的角度看,比如印度,那么日本就是击败了欧洲势力的东亚第一股力量。和宫崎骏一样,我也希望了解战时普通日本人的心态,特别想读妹尾河童的《少年H》。
之前和朋友在微信里有过关于《起风了》非常长的讨论,很神奇的是居然真的有人会把 《起风了》这段故事看做简单的爱情故事。我看完了纪录片才知道宫崎骏是有意把故事讲得很暧昧,同时也了解了NHK对于某些历史题材的限制也影响了以后日本艺术家们所能讲的故事。
对于《起风了》的男主角二郎的声优选择著名的非声优庵野秀明这个决定 我不看纪录片也不会知道。他声音表演确实很特别 和我看过的所有动画都不同。看的时候真的觉得有一种淡雅知识分子的感觉。
(《起风了》结局二郎与幻觉中的亡妻重逢,她耳语般轻轻说:来,来。)
宫崎骏:“二郎能够理解,所以他那样点头。是意志还是肉体在趋势着动画 不是要表现命运而是要表现意志,即使命运存在。”
后来亡妻这段台词改成了要活着,而不是“要来”,也反映了宫崎骏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曾一度抑郁的EVA创作者)庵野秀明:“(宫崎骏)差点让二郎死了,但我很高兴他最后让他活。……至少二郎一个人活下来了,也挺好的。”
“还加了‘要活着’的对白。”
“被这样请求是很沉重的事情。所以我也要加油了。”
(笑)
“这就是全部涵义了。”
用stopwatch和感觉决定每个镜头的时间 太美好了。。
“(宫崎骏)很懂得把别人的能量化为自己的能量。”
“高畑先生也是。”
……
“对于宫崎来说,员工就是他的木屐。”
“在尝试达到宫崎先生的要求时,有些人会感到厌倦。结果达不时,会感到乏力,觉得被打败了。跟他这样的人共事,是很困难的。厉害的人也会逃离这里。你越厉害,就会被要求越多。说这么多这些事好像很轻率。想保护自己的人应该远离自己。如果你愿意牺牲自己从而有些收获,或者你很想和他共事,那么便有意义。但如果你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保护,你长期在他身边会很辛苦。” 员工之一
(听上去跟投行似的;一位banker朋友也表示同意)
宫崎骏:“平常我从来未想过自己幸不幸福。难道不是吗?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人能够为这种目的而活着。因为制作电影铁定会让人变得不幸。”
每个时刻都非常真实,sincere and intimate, 甚至是商业谈判和手段、以及对工作室有太多干扰因素而预期会倒掉宫崎骏也come as you are / 毫无遮掩。
5 ) 宫崎骏,还是用无法抵挡的魅力,征服了记录者,征服了电影,征服了镜头
宫崎骏,这个白发的老头,内心的细腻,已经到了溢于表面的地步了。这是一部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尽管影片曾努力向把焦点分 一点给铃木和高畑勋,但宫崎骏,还是用无法抵挡的魅力,征服了记录者,征服了电影,征服了镜头。
宫崎骏的电影,看得不多,但知道他的电影,基本上不是拍给小孩子看的。那些动画,很美,那些寓意,很深。拍这样的动画片,比拍一部真人的艺术电影,辛苦多了,因为动画片,其实,每个角色,都是他自己。“人活着,不是为了幸福,如果为了幸福,没有人会拍电影,拍电影,太辛苦了。
6 )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那天天阴, 宫崎骏先生如常的健谈,但他没有说关于他退休的事情, 铃木先生开车带我们到记者会的会场,就在记者会开始前的一刻, 他看向窗户外面, 说,看见他在为植物浇水吗?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在看他. 看到那间爬满常春藤的房子么? 看见了吗? 从那屋顶..从右边的那屋顶跳跃到另一个屋顶,猛冲到那面蓝色和绿色的墙壁,跳过去爬上水管,从屋顶上走过去,跳到下一个,如果在动画里做会很有趣吧.接着,如果能走在电缆上的话,就应该能走到另一头,如果从高处俯视,真的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应该能奔跑在水泥墙上, 就因为这一点,原本枯燥乏味的城市就能成为无与伦比的电影舞台.以这个角度观察的话很有意思对吧 ,非常有意思.感觉能走得很远很远….
好的我们的记者会要开始了..请多多指教..……..
记者会结束后, 我问宫崎骏先生他手上拿着那张纸写了什么, 宫崎先生,给我看写着”退休声明”的文章,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 我希望我可以再工作10年.”....
这部电影是 <起风了>的制作花絮.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纪录片.
很真实的一面, 追求理想的宫崎骏.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也是一位梦想家.
导演拍得挺拖沓的,我爸一直犯困,连我都有点眯瞪。但因为人物本身这片子有了价值。艺术创作最终与艺术家本人的人生轨迹,对生命的探寻密切相关。自由创作的时代结束了,高畑勲和宫崎骏别后,吉卜力王国将散架,是梦境后的现实。但庵野秀明说会加油呢!吉卜力只是一个名字,有才能的人会建立新王国。
《起风了》创作时拍摄的纪录片。如果不是宫崎骏的粉丝看这片其实没啥意思。虽然我一直对宫崎骏不感冒,他的作品我就喜欢那几部,而且也不是像今敏作品那样特别喜欢,但是我一直非常尊敬他,不仅是因为他对战争的客观想法,还有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功成名就这么多年还能如最初那样,几次退休又回来,工作量还那么大,太值得人敬佩了。珍惜吧,现在世界上仅有的几位电影大师。本片可惜高田勋就出现那么短的时间。7分。
宫崎骏脑残粉拍的清新“纯爱”片——空灵钢琴,满目绿色,充满理想和爱意的视角,比较刻意的空镜。ps.既然是吉卜力, 高畑勋出镜率为何这么低?
宫崎骏封笔之作《风起了》制作纪录片,不经意展现了宫崎骏反战反修宪反右倾化的政治理念~
近年看过最美的纪录片。
邂逅《風花 - 終曲》,宫崎爷爷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语,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为了幸福而努力活着吗,并表示自己做电影是不幸福的,思考一番后,我觉得的幸福是有很多种的,对每个人来说既简单亦艰难,执念于其中。
一辈子能真正做点事,没有做一点孽就能做到这些事,真幸福啊。
看一次哭一次
跟起风了的纪录片基本一样的内容,更多的对话和更好听的BGM,可能更重视这部纪录片吧。宫老不自觉地就会讲起自己悟出的一些人生哲理,还总是大大方方的讲起他人的缺点,讲话丝毫不委婉啊
简直就是铃木桑全程高能暴光高畑勋重度拖延症宫崎骏重度工作狂www 说高畑桑从来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过电影一起工作的staff都结婚了生了俩孩子其中一个今年都上小学了他一部电影还没完成www
他说:设计飞机的人无论意图多么善良,时代之风会把他的梦想转化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不会无害,而是被诅咒的梦想。动画亦然。所有人类的梦想皆被诅咒。我们怎知电影具有价值?认真想想,电影不就是个兴趣吗?或许你曾可以做些有价值的东西,可现在呢?我们的世界充斥着垃圾。虽如此,依然【要活着】
名字取得那麼大,其實更像風起的紀錄片吧....而且幾乎只聚焦宮崎駿,鈴木敏夫略提,高畑勲幾乎沒什麼出現阿
原谅这世界已经好多垃圾,原谅我们的大脑已干灵感枯竭只能麻木描绘城市。我也是二十世纪的人,我不愿面对二十一世纪。
宫崎骏的家真漂亮,看他拉窗帘好愉悦。万万没想到高畑勋是懒着不起的人,宫崎吾朗的怨念不是一般的大,送养乐多的女士是最幸福的酱油了吧
娓娓道来~~无奈与梦!
真的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由此,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吧!制作漫画是个如此艰辛的过程,甚至于会给人带来“不幸”。但最终梦想世界的卷幅展开时,却又是如此幸福。纪念奇迹的一代。
高畑勋直到最后才出场,但是全片却一直提到他和提到他与宫老爷子的竞争。另外最后动画的点睛之笔点赞
宫崎骏三个字是不足以代表吉卜力的,即使是他本人也是常年躲在招牌背后做梦的人。对衍生品商业表现的考量,宣传策划的奔波,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依然困扰着当家做主的铃木敏夫。动画对宫崎骏来说是大兴趣,他是吉卜力的精神,背后百人是成功的血与骨。最喜欢的瞬间是刨去旁白,静默无声地作画的匠人们。
启蒙。榜样。再启蒙。
感动cry 宫崎骏简直是人生导师级别了 句句真理 痞子原来这么呆萌 看着晴天、树荫和夕阳的镜头 整个人都被洗礼了个遍 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