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其实一眼就认出了妻夫木聪(以下简称男猪),“城户”这个姓看不出任何韩裔的信息,但老头上来就说出了他的身份背景,老头记得他。而且,老头从不叫他的名字,只称其为“靓仔律师”,说明老头知道他名字换来换去,根本不认可他所谓的“名字”。
大概是沉迷现在的身份太久以至于暂时忘了过往,但在追查男二身份的过程中,男猪也逐渐恢复了自我身份的意识。对于现在的生活,虽偶有烦恼,但他大致还是满意的(受人尊敬的工作,可爱的儿子,温顺的妻子,殷实的老丈人家庭),不过,当发现妻子出轨后,他彻底厌倦了这个身份,启用了“温泉旅馆次子”的名字,去开启下一段人生。
根据片尾他在酒吧的自白,可以得出,“律师”之前的一段人生至少经历了10年,因为“两个孩子,一个4岁(律师之子),一个14岁(上一段人生)”。
不禁感叹,日本人对名字真是有种执念,《你的名字》,《千与千寻》。。咱中国人就比较少这方面的困扰,什么字啦号啦笔名艺名网名一堆 233。。
一开始以为结局会发展成为人道主义胜利的样子,然而完全没有,社会仍然一如既往的冰冷,身处其中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只能继续自己舔舐伤口、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生存。律师的姓氏一定出卖了自己的朝鲜裔身份,面对岳父不礼貌的话语他仍微笑、妻子出轨他忍耐、不愿自己的孩子继续遭受一样的痛苦不愿意再生,本来,光鲜的工作、完美的家庭、善良谦逊又有能力的人设,是他多么用力才为自己打造起来的保护色,然而,一个陌生的监狱老头,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撕开了他最不愿意暴露的真实:你是个朝鲜人吧。老头过去一定遇到过想改名字的朝鲜后裔,一定对这个姓熟悉。
安藤樱演的妻子在得知真相后,跟孩子说,还是要改成自己的姓,因为真实的姓氏是老公拼尽全力不想要的姓氏,而且那个真实的姓氏无论是他还是孩子,在面对社会时都是不可承担的重负,可以理解为妻子对丈夫遗志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铁板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弱小的个人打破,身为一个母亲,她要理智的保护孩子。
影片最后,律师很陌生人谈话,啊歪个楼,妻夫木聪的侧脸要不要那么完美。手握住杯子的特写,虽然身处那么放松的居酒屋,律师的手却一点都没放松,他小心翼翼的披着谷口的外衣说着自己的心事,一样的假笑、一样的故作从容实则压抑且紧绷。他一定也想改名换姓重新生活吧,用这个仍然在户籍信息上存活,但却没有对应的人的名字。然而律师身份是面对大众的,那么容易想改就改吗,真实名字的名片不想拿出来,但日后若在工作场合遇到眼前的这位陌生人,他又该叫什么名字?
至此,虽然现实还那么冰冷让弱势群体仍旧无法自处,但这尖锐的矛盾让观影者感同身受,把每个人都逼到了无法转身的墙角,或者赴死、或者奋起为了生存而反抗而尖叫。虽然叙事平静、温情,但静水潭深,这是一部尖锐的呼唤社会集体意识改革的影片,日本社会对犯错人的不原谅、全面否定、甚至延续到对后代和相关姓氏的歧视,太过死板教条不通融。我想起来那个因温泉水未按承诺频率更换、被发现而自杀的社长的新闻,在他谢罪背后,他的家庭和孩子仍在继续承担着社会的谴责和歧视,选择生还是选择死,在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似乎选择死更容易更轻松,哪怕是影片中改名换姓的假“死”。(啊怪不得日本人那么怕蒙羞,以及自杀率那么高)
影片画展是正面倡议:杀人犯不是只有杀人的那一面,激情犯罪之余,也许他是很好的有自己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对“杀人犯”这个不可改变的标签,他们多想辩解。专家说,即使是杀人犯,他们也能变好。就像谷口打拳比赛时也会打红了眼,但不否定他的本性那么善良。从人道主义层面,每个人都需要被全面的看见,而不是被一棍子打死。另一个律师说,犯罪者的后代总是更容易犯罪,我们真的要思考,是否是这冷冰冰的社会不给他们任何正当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或因生存或因反抗而只能走向犯罪。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呼吁既往不究全面宽容,毕竟社会的治理需要一些犯错代价来杀一儆百。社会的宽容,这个度,如何把握。电影,是从下而上的呼唤。
个人理解是讲述了两个社会问题。第一个就是死刑犯的家属 心理问题 第二个也是外国人差别问题。
后者确实作为在日本的外国人 深有感触。
剧情发展还是画面我都觉得非常棒 台词简直给满分。因为是冲着サクラ来的所以出现拳击的画面觉得好惊喜!
「爸爸离开这件事
我已经不会感到悲伤了」
「但是
我好孤单啊」
爆哭
突然停住的结尾 我太喜欢这种结尾了。
律师到底又是谁呢。或许老头都不知道
但律师今后又会过着谁的人生呢
是一部非常有力量却很安静的讲述差别问题的电影。
是一部有温度却又很冰冷的电影。
我们到底 是谁啊
我发现将作品与事件当魔术方块看,每次看就会有不同发现。 比方从人心来看那些回忆的流变,或从事件中钻个小孔来看人性的切面,这对我来讲都是生之乐趣, 它不见得会接近真相,但比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当个「合格的读者」是重要的,那我们何妨一路当个找答案的人,
电影的开头与结尾都以人物的背面画像呼应,一层层的镜像,很像是Edward Hopper的画,每个人都之于那个城市空间,形同消失与被遗忘的存在。 主角城户律师野愈来愈将真我消失在人前,也很有可能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原是「那个男人」。
夹娃娃机里有很多玩偶,当他们在那样的机器中时,它们原本叫史莱姆还是蛋黄哥,就已经不重要了,这是电影《那个男人》的核心,如今的社会化对人只是掐头去尾这么简单吗?
《那个男人》充满了「指称」的意味,不设定是哪一位男子,而在于角色们之于外界他者是「什么」。 且挂满了满满的标签,如圣诞树让树的本质消失的方式。 而角色对自己近乎没有任何表述,或是落于表述也无法传达的境地。
这不只是我们现在习惯的势力让某个人「社会性消失」,而是主角对自己以「消失」来处理他自身的「存在」,一如社区公园的设施,路边一邮筒这般,让大众「视而不见」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是什么样的人要让自己活得像树叶虫一般? 为何那个社会会有人活得只是一指称,而非有他真实的名字。
《那个男人》有趣在它充满了日常性,无论是阴雨中的孤零文具店,还是安藤樱演的里枝守着的文具柜台,还是妻夫木聪演的不起眼的律师城户与他活如精品的妻子、漥田正孝饰演的安静男子大祐(只有他的画蕴含了无限语言)。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代言自己的阶级似的存在,但内心的声音则充满了嗡鸣声,以此对照着这世界所有的偏见与定论。
这部改编自平野启一郎的同名小说,这故事的确充满了大师松本清张的魅力,如一滴水掉进溪水中,看似平静渺小,却激起水底下的漩涡,除了勾勒出社会阶级的不可动摇,也充满了寂寥感。
社会有些沉疴的病态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为何这样的群体是舞动着却是寂寞本身? 是因他们遵守的价值是否只是启动了自己可能被排他的恐惧?
有如卡夫卡所写的《城堡》,里面许多人只是把体制内化成自己内在,因此成为「城堡」的概念的守门员而不自知(他是A是B都无法大过他本身的阶级),这个故事里面所有的人都如芭比娃娃的娃娃屋(演绎式的幸福从另一个角度很阴森),包括演妻夫木的岳父在餐桌上的言语:「 那些外来的人根本不算日本人。 」其他家人如芭比娃娃装饰般地坐着,如同是他们阶级的陈列品。
从那幕开始,我感受到原来隐瞒自我的不只是两个男主角城户与大祐,而是这电影的所有人都是「那个男人」,每个人都在恪守自己的制度,在其中因被群化了而感到安全,如同会走动的制度代言人,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意识形态恪守者,他们无论财力大小都以巡视「城堡」的小兵姿态为荣,而忘记了自己是谁, 与他的名字除一符号外到底有什么价值。
这与日本原本信仰的名字如同灵魂的招唤全然不同,他们仿佛都在蛇魔女的眼神下变成了石化人,戏中每个人因恐惧与自身认知不明而成为「那个男人」,让人想到徐四金的名著《香水》中的最后杂交场面,只要不用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人们很愿意忘记自我。
因此这部电影带出的是一种后怕情绪,如同《城堡》的K置身于无边的异境,他出不去是因为那里是个「时代」,主角城户在一个大制度下,就如同K一般永远在叩门。
而电影中的城户与大祐,前者因为是朝鲜族(始终被当成低人一等的外来者),大祐则因为是杀人犯之子,在阶级森严的日本始终处境边缘,虽然被制度排斥,但荒谬的是他们也是制度的信仰者,他们对自我的攻击不亚于外界。 大祐甚至打拳击赛时有如自残一般,深怕自己也如父亲是这个群化中的变异份子。
只有大右顶用他人名字后,才能放过自己一马般,与偶然结识的里枝展开了新的生活,他的人生又重新开机一般,如同骗过所有人地悄然安生着。 他像偷来的日子一般珍惜新生,那幸福是这部电影沥青阶级中一股暖流,但也无法让社会这个石头巨人往人道方向多走一些。
因为现代人多半渴望是社会来认可他们,广告与传媒的讯息都将社会一元化,而非由个人转身去看这社会是个培养皿,有时是承载了过期坏水的羊水,谁也不知里面孕育了什么? 而个人又要如何适应且能接受自己?
电影中的回马枪放在妻夫木饰演的律师身上,他活得就像表面平静的漩涡一般,看似衣冠楚楚,其实所穿所用都只是规格化,你从他的包包到他的表情都是规格化过的。 这角色很难演,他内在幽闭了胆怯的自我,包括他的婚姻都是他的加固保险,来隐藏他的真实。
他比大祐必须盗用他人名字才能展开新生还要彻底压抑,他将自己乔装成「社会」所有的正确,他就是一个相对于「芭比世界」里如鸡肋的塑胶肯尼,可以是任何人,只要够正确。 而他周围人对大祐的批评,都如同刺在他身上,让他更害怕自己身为「社会」的赝品被曝光。
这部电影可以看做一个人被密不透风的体制桎梏,如同趋光的蛾黏在蜘蛛网,也可以远看整个社会只尊崇某一种「那个男人」的形象,「那个男人」看似开放先进,但实则本质上仍然将「成功标准」这玩具玩弄在掌心,驱使人们同化在不知主宰者是谁的「城堡概念」中。
因此城户律师在他人抹灭大右想活下去的努力时,才终于失控显出怒意。 他的人设因大祐案而出现裂痕,但他补强的方式是在某些安全场所彻底抛去了肯尼的样貌,如同对社会病体的发炎,开始演变出另一种相反「人设」。
说穿了,这社会有如灰姑娘童话,认鞋不认人,你的外貌与举止都要配合那双的玻璃鞋,它是你的敲门砖,至于灰姑娘叫什么名根本不重要,童话本质都很黑色幽默。 有如安徒生童话的《影子》,本体被吞噬了,或是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与《假面的告白》,你不知最后留下来的哪一个「理想的自我」。
《那个男人》这部心理恐怖片,因为日常仍流泄出来,阳光洒落的公园,孩子的笑容,生命真实的吉光片羽还在,但趁着城户律师的走入「自我迷宫」中的剧情,带出了若摘掉名字、称谓与头衔,你我究竟是合乎市场导向,但内在中空的洋葱,还是只是相对于天地的真实?
写这篇稿子时,我正恰好听到《2009年月球漫游》的机械化配乐,而贯穿《那个男人》的电影配乐则是一个音的多样变奏,表达出内在的质疑与重组,这是加分的配乐。 将两部配乐听完,社会给我们的表象,几乎有如一举打破石膏像,也顺便一把撕掉《那个男人》深入骨髓的社会集体假面贴纸,内外呼应,痛快!
这个电影在香港上映了,不是热度很高的片子,排片也没有很好,朋友说想看悬疑片或者恐怖片,就在一众爱情电影中选中了这个片子,看完不亏,甚至想激情打字,写点什么记录一下。我的评分有点虚高,因为觉得现在的评分低于我的预期,所以决定打个5星拉高一点。我自己的心理预期大概在8.0分左右,纯主观,如果和您的感觉不一样,以您自己的感觉为准。
故事开始于正在下雨的文具店,外面是阴暗的蓝色,屋内是暖黄色的避风港,女店主(谷口里枝,安藤樱饰)在压抑地流泪。一位男顾客(“X先生”,洼田正孝饰)走近店里,女店主被迫擦掉眼泪,招待顾客。男顾客挑了一个画水彩的本子。雨夜打雷,店里突然跳闸,男顾客帮女店主修好了电闸,使他们二人的相遇与其他普通顾客和店主的相遇,有了一丝不同。两人一个卖东西,一个买东西,像是普通的人世间的芸芸过客一样,看起来再也不会有交集。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男顾客脸上有一道浅浅的疤,为他的真正身份埋上了一点点伏笔。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了女店主——里枝现在是离异状态,和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住在一起,经营着一个文具店。她本来有两个儿子,但小儿子因为脑肿瘤在2岁时去世。这件事对自己的母亲和自己都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之前与前夫也因为两人对小儿子的治疗方法意见不同而发生冲突,最终两人离婚。男顾客喜欢画画,自称是个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但与家里关系不好,不知道为什么,跑到这个偏远的小镇做伐木工人。普通的店主和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次次普通的相遇中普通地恋爱、结婚,并又有了一个共同的女儿——小花。这简直温馨得像是水到渠成的HE,他们就要像千千万幸福的普通人一样,普通地变老,再普通地死去。而这个自称为“谷口”的伐木工,在意外中突然去世。在处理后事时,“谷口”的哥哥来到小镇,发现了一件事,死掉的叫做“谷口”的男人并非自己的弟弟。
里枝和谷口家的长子委托一名叫做“城户”的律师(妻夫木聪饰)帮忙调查死掉的男人到底是谁,这个死掉的人被暂称为“X先生”。城户是一位三代韩国移民,娶了一位家境优越且各方面都完美的妻子,并育有一子。但女方的父母是种族主义者,从内心并不认可城户这个“外族”,家庭透着一股完美的虚假和客套。故事由此展开。
镜头跟随着城户的眼睛,逐步深入调查,最终发现这位死掉的不知名的男人,其实是一位死刑犯的儿子。他目睹了父亲杀掉老板一家的血腥案发现场,从此被困在这个阴影中。又因为长大之后自己的样貌酷似父亲,更加无法面对自己,害怕自己和父亲拥有相似的灵魂。为此,他选择成为一名拳击手,想要以挨打代偿这种恐惧。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他非常具有拳击天赋,有能力成为新人王。但自身在“暴力”上的天分让他更加恐惧,最终选择抛弃过往的一切,斩断前尘,在黑市上与温泉店老板的次子互换了身份,开启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即成为一名普通的伐木工人,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中遇到自己爱的人里枝,并拥有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穿插着日本社会中右翼保守势力对于外国移民的恶意,强调城户律师这个本应是“调查者”这“局外人”的移民身份,将他看似体面的生活与实际上面临的难以真正融入日本社会的困境相对比,解释了他对“了解X先生是谁”这件事如此执着的原因,即对“X先生”这个日本社会中的透明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情。他们看似毫无瓜葛,但实际上都是被社会所“另眼相待”的“局外人”。
“X先生”通过和陌生人互换身份,成为另一个人,寻到一个虚假的过去,彻底丢弃了过去父亲是杀人犯的阴影,找到了自己不受外界影响的本我,而非过去那个受原生家庭背景影响的可怜人。“X先生”以虚假的身份,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城户先生和“X先生”就像是镜子的两面,城户先生通过了解“”X先生”的过去,挖掘自己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在影片的最后,城户发现了看似完美的妻子出轨了,而他在看不清面容的昏暗酒馆中,冒充了“X先生”,他有一个14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在与完全陌生人的面前,以另一个人的身份作着逃离和放松,面对着真正的本我。
当然,对影片的结尾,我和我的朋友也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城户只是在短暂地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逃离现实生活,那个“活了300岁的人”并不存在,只是人类本身就像是一个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所有人都仍踩在前人的脚印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虚假又真实地活着。就像是森林中的树,一般人很难分清哪棵是哪棵,但真正爱着他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他是谁,找到他与其他人的分别。而我的朋友认为酒馆中的“城户”就是那个“活了300岁的人”,他不断变换着身份,观察着一成不变的世界,不断用不同的身份体验着不同的人生,厌倦了这个就换一个新的。
不管是哪种理解,我都认为是一个很有趣的结尾。不管身上是披着怎样的皮,顶着哪个名字,真实的体验永远存在,“X先生”对儿子的爱意、对老婆的爱意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不管他到底是谁,共处的时光不会骗人,记忆会成为一切美好的见证,直至死亡。
这个本儿,编剧挺能编的。套中有套,互换套,还套来套去。片尾还有样学样。
现实来看的话,换一个身份,细节太多了。哪那么轻而易举。很难是直人的菜呀。估计作人会很喜欢。
台词有好几处,很有漫画感。
在逃避和做真实的自己之间抉择。人生的永恒课题吧。
竟然要凑140字。竟然要凑140字。竟然要凑140字。竟然要凑140字。竟然要凑140字。竟然要凑140字。
妻夫木聪真的好帅好绅士,拍照有求必应,第二天还在草坪偶遇了导演hhhh
至少在“在日”这块,身边类似事情发生太多,反而感觉缺乏亮点...而且妻夫木聪这个角色明显可以进一步深挖...
第一次了解到日本有排韩的这种情况 剧情挺有趣的 属于亚洲人比较习惯的电影类型 不过现场的欧洲人呵欠连天 挺搞笑的现象
不合理的和多余的设计,让剧作显得不落实地。最不合理的点在于“某个男人”对镜中面容产生情绪的节点只能生硬地用剧情需要来解释。最多余的设计在于律师线,其一是狱中大爷的戏份毫无必要地突出,其二是接近末尾毫无必要地加入妻子出轨,而这两点一个弱化一个删掉也完全不影响律师之后加入换身份行列的走向。有点好奇平野的小说是如何写的,有时间会看看。
欧洲身份认同:撕碎!碾烂!亚洲身份认同:换个身份假装无事发生。很亚洲
文本精绝的互文,我太喜欢这种多重内核交相呼应的严丝合缝的电影了,视听和叙事的气质把我的心脏紧紧勒住,看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已经决定给五星了
#HKAFF2022 如果没有最后那一段,就是一个工整的悬疑片,故事的起点还是挺吸引人的,但有了最后一段,好,也不好,明白这样处理因为妻夫木聪才是主角,整个追寻的故事应该围绕他,结局明显是要让人留有余味的反转,但太刻意,让故事非得走向更加扑朔迷离的状态,个人可能更喜欢把落点放在“无关真实身份,只在真实活着”,会更纯粹一些,身份背后那家人的故事挺温暖、真实的。
@百老汇电影中心【6/10】以悬疑、推理的手法去讲述不同群体、阶层对个人身份的焦虑,总体而言还是满吸引的。可惜影片兼顾的方面太多,不仅有死刑犯家属、移民后裔如何在日本社会生存的问题,出身不俗的人也未必认同自己的家庭或身份。出发点是好的,但涉及的方面愈多,就会削弱各个点的深刻程度,而且不同叙事角度的交错,也难免稍显混乱。另外,最后城户因为妻子出轨也选择交换身份实在是有些滑稽,这件事的根本原因与他的身份无关,又或者说仅仅因为妻子出轨就选择抹掉自身过去的一切怎么也说不过去。
3.5。名字可以定义一个人吗,或者只是一个人的附属品?还是像一棵树的种子,如何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又浅浅带了家庭出身与在日外国人的社会问题。masa比7更像主角,也演得更好。太贺基本上是照片出演,与清野菜名同框两分钟一秒串戏大哥大😂以及,安藤小樱,求求别用眼泪和眼神“杀”我,我是真的受不了😭
关于身份认同的故事。场次里中途离开的外国观众挺多的。终于get到了妻夫木聪的帅点。
2022.10.26. HKAFF.从一个很小的事件作为切口而慢慢展现出背后的暗流涌动。既没有刻意拔高苦难,也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把苦难不当回事;冷峻的叙事与对每位身处其中的人物温暖而立体的呈现,各种程度上来说都堪称现实向日本电影的教科书了。唯一没怎么看明白的是结局,发现妻子出轨的导火索是如何点燃到律师也采取了同样做法?感觉或许是需要翻一下原著小说才能读懂?最后,哪怕是坐了个很偏的位置也无损小七虽老仍帅的美颜啊,帅到连牢房里的老爷爷都叫他靓仔律师*_*
另一种重启人生。身份是虚幻的,生活是确实的,一种社会方向的探讨(日本电影这方面太领先了,总能从现实中找到各个面向去切入)。说到底身份不过是过往标签的集合体,人类自我的捆绑束缚。豆瓣鹅和momo们应该对此感同身受。结尾留了空间后劲又足,加分。7/10
是一部喜欢的日本电影,看到了妻夫木聪,真的好帅
2.5 給妻夫木聰面子填充個三星吧 頭半個小時沒有妻夫木聰 我心想 完犢子了 果然 後面一小時我已經沒有耐性了 就⋯⋯⋯真的⋯⋯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就是充分讓人不耐煩 而且太賀也很虧 就這麼點戲 我差點以為他本人不會出現 懷疑劇組不喜歡妻夫木聰 那件大衣和他的同事都把他襯得很矮 而且哪個女人嫁給妻夫木聰還出軌啊(摔
其实也是某种意义的群戏,以多个交叉的人生,去讲同一个主题。身份只是标签,你过的才是人生。
上映次日看的,比起正在热映的不关门的鈴芽小姐,《某男》的排片量少得有些可怜,但整体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没有太依靠镜头的修饰,演员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导演有安藤樱。只一段强忍泪水的戏,就瞬间将观众带入她的视角。最后几分钟的反转和首尾呼应的处理在我这里还是很加分的。人活一世,名字,身世甚至皮囊都只不过是表象。可过成什么样的人生,自己还是可控的。最后,不要相信任何酒吧里偶遇者口中的故事,哪怕他说得宛若亲身经历。
很多地方让我想到德斯普里钦的《鲁贝之灯》,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妻夫木聪的缺点可能就是太帅了,结尾对隐喻的自证没有什么说服力。除此之外本片全员演技在线,蛮难得的。
3.5 是那种互文和隐喻写得非常缜密和用心,但又很难让人共情的剧本。妻夫木聪的线完全可以挖得更深的,而且帅成这样演韩裔真的太没有说服力了。
4.5;妻夫木聪就是那个活了300年的男人吧 发现妻子出轨后对现在的身份感到厌倦 于是启用新的名字开启下一段人生。
较前作《愚行录》有不少相似之处,主题和涉及的社会话题帮影片增分不少,让其能够进一步大放光彩,柄本明狱中几段都非常厉害,他带来了十分震撼的表演,甚至改变了影片走向日式传统犯罪电影的风格,而变得影像上更加厚重。洼田正孝有改变气质的演出,在他的“改变”的神秘性上又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些都辅助了导演石川庆出色完成这部影片,也支撑起妻夫木聪在这部电影里的细节处的表演,他不胜在大的戏剧性,他的法庭戏尤其出色,没有重音,迅速的语速非常真实,这一点很少有演员敢做或者说最终做到。他是一个洞察者加调查者的角色,他面对其它的妄语的反应,那种聪明的讥笑以及到最后的陷入的不通透,都令我觉得好满意。谢谢安藤樱、洼田正孝、柄本明、真岛秀和、真木阳子他们的表演,没有他们如此风格的助演,我知道聪的表演设计一定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