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心的看了第一集,对演员不做评价,所以粉丝也别瞎喷,只讨论其中一个小剧情,男主在车站等女主,然后买了一个糖葫芦,然后同行的男的明知道没付钱,还把拿的绿色糖葫芦咬了一个又偷偷的给人插了回去,这种几岁小孩不懂事也就算了,这么大人还这样干是三观有问题啊,导演组难道是觉得这样剧情很“可爱”???男主明明也看到了只是拍打了下对方,然后也没管,以冬奥为主题,这种高大上的层次,更要注意细节处的三观问题.
PS:为防止是自己漏看,来回看了几次,的确是插那再没管,也没付钱买了,付的只有那个给女主的彩色糖葫芦的钱
《冰雪之名》第一集一分钟没快进,看完了。甚至还回看了几个镜头!如果非要形容,就是舒服,各种意义上的舒服。 1、先说故事,故事表达得诗意,克制。故事把起点定在了1980年的黑河——冰雪运动开始的地方;定在冬奥梦开始的时候。通过一个收音机把这个冬奥的种子种在了几个孩子的心里,这种含蓄而诗意的表达我真的太喜欢了。但故事并不因此拖沓,大半集的内容就把几个孩子冰雪运动的缘起交代的十分清楚,随后十分紧凑地直接切入到几个主角长大后的训练场。(说实话小孩的戏份我还没看够) 2、东北味的拿捏。东北的气质其实很难拍,可能跟冰天雪地的天气有关,东北表达感情都是内敛的,但其实东北人的感情又是很浓郁的,明明其他事儿都很豪爽,却在表达感情上有一种奇怪的脸皮薄的感觉,所以常常以开玩笑和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第一集里大林子和他哥的那种情感表达,还有老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那种不舍,那种关心从来不会好好说,非要急赤白脸的那股劲儿,拿捏得十分到位。而且第一集小演员也演的很好,听得出来有刻意训练过东北口音,严振华小时候那股劲劲儿的感觉,也十分到位。除此之外,剧中的场景还原度也非常高,严振华家里的炕柜和上面的大花被,我小时候在我姥姥家几乎看过一模一样的。
(随手一截,感受一下这个画风,还是挺写实挺舒服的) 3、专业性惊艳。目前第一集的结尾主角已经开始在业余体校训练了,有一大段严振华和李冰河一起在练习一个内点冰两周抛跳的动作,没记错应该是这个名字,专业到我听都没听过……不过看了动作我立马就理解了。除了台词很专业以外,居然第一集就来了一组非常高难度抛跳镜头。如果这部剧后面冰上的剧情都是这个专业度,那我觉得真的可以算作是冰雪题材电视剧的独一份了。
(截图感受不到那种美感,大家一定要去看剧!) 此外,目前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个单纯讲竞技运动的剧,第一集很多地方都有伏笔,比如故事写到了严森林想要去深圳……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创作者在故事中埋下的线头。 还想补充一句,陈若轩和彭小苒的气质实在是太符合角色了,陈若轩莫名其妙有种从村里出来的土感(粉丝别骂我),彭小苒太灵了,长得就莫名很像是滑花样滑冰的模样。
看完冬奥会开幕式,再看这个剧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慨,尤其里面小小的严振华懵懵懂懂地问说:“咱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办一次冬奥会?”李冰河奶声奶气地回答:“不知道,但总有一天会的。” 忽然想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个角落,可能有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李冰河和严振华,他们真的看到了这一天。
在上篇“冰雪情缘”中,前期因为经济困难,后期因为脚踝受伤,严振华在花滑这条道路上吃尽苦头也没能走到最后。不过老严家应该是有些冰雪天赋在的,多年后子承父业,儿子严阳也展现出了短道速滑上的才能。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残酷的不仅是辛苦的训练,还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就运动员个人来说,身体机能、经济支持、心理素质这些基本条件,都能成为决定他能否坚持走下去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成为冠军还需要时运,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练花滑和短道速滑的选手那么多,为人熟知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就目前剧情里严阳的表现来看,严阳会比他的父亲走的更远。
首先来看身体条件。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校队里远近闻名的“冰上一刀”,严阳虽然错过了比赛,也能凭自身的实力得到孙教练的青睐特招进青训营,可见他在短道速滑上是有点天赋在的。在青训营的各项考核中,可以看到严阳的身体素质极佳,是竞技体育的好苗子。
再来看经济支持,20多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体育方面也突飞猛进,短道速滑由小众项目变得越来越有名气,国家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国家支持外,严阳也不会像老一辈体育人一样背负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因此可以心无旁骛地全力冲刺。
至于心理素质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因素。还记得上篇唐剑因为克服不了心理障碍只能从短道速滑中退出吗?就目前剧情的分析来看,严阳心理素质极佳,既有毅力,又有韧劲,看似容易冲动,实则胆大心细。首先严阳对短道速滑的极有毅力,即便他因为父亲的原因短暂中止了训练,选择参加高考,但是也从未放弃过短道速滑的梦想。甚至在考取了大学之后,毅然办理休学加入青训营。在青训营里也不怯懦,大胆为自己争取合理权益。但他的性格里不止坚硬刚强的一面,从他在严森林的冰场里教导小朋友、他为唐寒准备万花油、以及他不计前嫌维护针对他的队友,都可以看出看到他善良柔软的光芒。过刚易折,过柔易弯,严阳有格局有担当、有决心有胆识,中和的刚刚好。
最后来看时运,几经周折严阳终于加入了青训营,接受国家队模式的训练,就是在为冬奥做准备。对于冰上运动员来说,难道还会有比冬奥会更难得的机遇吗?所以说,天时地利,只待人和,台子已经搭好,就看严阳自身给不给力了。期待接下来,严阳在短道速滑这片天地里,发光,发彩。
冰雪之名,被认为是虚荣的时代,衍生出来的网络怪物。
我个人看是这样的,两小无猜的情感,被认为是互相以工具为利用。朋友之间的感情,被误会成为是坚定多少余年的感情。对于有能力能够提供温暖的人的依赖,被认为是那种满足虚荣心的奇怪结合体。甚至于被认为是只有在虚弱的时候的人,才需要别人的关心,作为代替补偿。所有的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被曲解成为利益化的工具。
我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感官,对于别人的努力的,别人真正的感情的诽谤。这部剧的作者,把自己内心的,对于失败,自己的挫败感的东西,都归结为别人的罪恶感来结束这场剧集。我称之为用黑色的滤镜看世界,看什么都是黑的,好的东西都被自己过滤掉了。
只不过是找不到自己难受的原因,就跑去怨天尤人。大概是这种状态,觉得好朋友就是简单的因为人的需要才聚在一起的,没有利益关系都不会在一起抱团取暖了?觉得那些在一起跳舞的,一起工作的伙伴就非得是那种破了戒的关系吗?难道大华就非得是不能够让自己的女朋友找个舞伴,连这个都忍不了。难道世界都是这样的悲剧?
不是的,人聚在一起,根本没有这么的简单。我们看到了这些事情里面利己的一面,却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事情里面真正善良的一面。我们确实可以从这些东西里获得自己所需,但是这不是单方面的索取,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谁心里是没点数的,谁心里是不知道谁对自己更好的。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利用,勾心斗角。这反映的是一类生活不好的人,当他们对自己又过度的期待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整个世界。这也是一种过度疲劳下的心态失衡。
我认为确实这种东西,就不应该被放在荧幕上,因为一个作品更应该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一定要非常正确,但是它一定要导向一个趋于现实的结果。因为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这些作品里,而当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创造了一个错误的故事发展和解决的时候。这东西就会把这种负能量的思维拓展给大众。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大家生活中往往都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往往不能够保持冷静,容易悲观或者胡乱做结论。这个时候只有一些至少趋于现实的东西,才能够把人从失衡的情况下拉回来。不要用意识形态去解读这个世界,而是实打实的现实去解释这个世界。
这正如还历史以真实的意义。在作者的眼里,每次大华做决定都是在赌,明明一开始教练说他不好了,他找个关系一下就练好了。那怎么可能,他只看到人家去争取机会了,没看见人家本来实力就配得上,这才拿了块银牌。他也只看到了他们拆开了舞伴,两人中间隔着一个其他的爱慕者,就觉得这俩人分开肯定是因为互相太任性啊,然后是彼此看不上啊,其实不是的,运动员哪有不受伤的。谁能一定保证自己不会出问题,医学再好,还不一样有人会因为不知道什么样的习惯而受伤呢。这就是一种焦虑心理导致的,作者可能只是这些故事的局部观察者,或者了解到的比较片面,而自己呢又没有足够的人际交往经历和内心素质的支持,导致看到的东西比较片面。或者说表达能力不太行,这么看的话,我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是导演的锅。
我觉得还不具备对剧本的打磨,就感挑战这种正话反说的题材,虽然勇于去做了。但是因为自己的储备不足,没看清楚就下结论,下结论之后还弹得跟命运交响曲一样。真正的悲剧应该是灿烂而热烈的生命的迸发,而不是这种对真相的误解。
我觉得这个就像一些人错误的历史观一样。总是喜欢解读历史为自己所用,但是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陷入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就想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用最快的途径获得成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或者说这个属于命运加机会加很多东西混在一起的偶然性很大很大的事件。确实大家遵守了基本道德的话,就是学会及时止损,别最后一点机会都不留给自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明白这些事的,要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是谁都能够站在几千年文明的巅峰,还比这个巅峰更厉害的,我们能够理解这个巅峰文明的成果,然后学习它,真正的理解他,有时候终其一生都不可能。但我们不能因为不理解就瞎猜,然后发现有一个不一样的,就怀疑全部,甚至于在生活中放松对它的遵守。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当小偷一定不会被警察捉到。
害人终害己。自己怀着害人的想法,对自己最大的坏处就是污染了自己的脑袋,最后看什么都是恶心的。最后把这种东西释放给全国人民,更加是可怕,这会让一些本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更加的危险。最后能够保住自己的东西,就是善良和道德。
我过去在严守价值观,严守道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被伤害的事,这都没什么,甚至于根本不需要去理解到底为什么?总不能说非得研究清楚每个人的大脑都在想什么,很多时候他就是不正常运行了,他想干嘛就会干嘛。所以,没必要把这些东西也当成历史去研究,就是大家可以通过一个并不那么真实(适当夸大便于理解)的故事,去传播一个正确的,应当被提倡的思想。但是不要去拿着这些故事去当真理解读,反馈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很多时候,比如这个编剧自己都没想清楚,其实也有很多也许都是自己瞎编的,也没那个意思。
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感觉没有主线,都是一些解构式的东西拼凑的。简单的都不会玩,就跑去玩高难度的。最后还散播了不正确的,模糊混乱的价值观给社会。
总之我觉得这种混乱,是由于作品本身的内核实力,还没有到达那个高度所引起的。
如果说我来看这个故事的话,我相信故事中旁人眼中,不管是大华还是女主,都是自己思维比较独立的人,所以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做出彼此在那个年龄认为最合适的事情。当然说也有遗憾,就比如去美国,去滑短道速滑。当然说他们确实受到教练的偏爱,也有了傲人的成绩,但是这里面不可忽视的就是他们自己本来就下了相当的功夫,而且肯定在训练的节奏上比别人更加科学,这才能比别人走的更远。就像我们永远别用一时间的成绩来断定一个人,而应该用综合实力的科学评估,来判断。这个评估手段越是科学,这个判断才越标准。所以男女主之所以能够走到那么的高,还是因为自己本身能够平衡心理因素,科学锻炼的结果,还有天赋的加持。至于说后来他们换了舞伴,我不认为最后真实生活里这样的两个人会分开,他俩只会因为觉得不爱了,互相彼此不关心了,和爱情有关的东西才会分开。跟花滑不是一回事,旁人看可能是摸来摸去,他们自己都是运动员,他们怎么会这样去理解这个事情,就想说你的老婆得和别人一起配合工作,难不成公司里就没有男同事了?难道这天地下都不要有别的男的才行,这压根不现实。你自己能够给妻子足够的安全感,你的妻子自己足够独立,人家压根也就没这个想法,怎么会成为你的潜在敌人。就算最后大华和女主分开了,多半也不会是因为花滑就必须怎么样。那舞蹈演员都各个出去跟人家睡觉吗?只不过是说靠太近了机会多一点而已,但是这个还是两个人自己的问题,跟滑冰没什么关系。最后说那个中间帮忙解决问题的那个女的,可能是作者觉得,怎么这样的人最后没人喜欢,就像那个千年都惹人心疼的男二号一样。这女的明明是三个人的关系,但是明知道他俩人相爱,还是不收敛自己,所以她内心里压根没把女主当回事,她嫉妒女主,想通过这种方式抢走男主,这样的人我觉得不会是男主真的喜欢的人。就算结婚了,也不会长久,而我个人觉得像有这种坚定意志力训练的,在父母大事面前毫不动摇的这种心理素质,才不会胡乱的因为一时的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决定呢。可能就是当时的情况下负压太重了,所以俩人都有点慌,或者只是当个朋友倾诉一下而已。要是真的觉得这跟爱情有五毛钱关系,虽然社会中在发生这样的事,但是我们不应该去宣传它,真正的大华,就应该和自己最喜欢的妻子结婚,或者也许会再去找一个新的,值得信任的人。
这世界上多得是分别,但是我相信意志力足够坚定的人,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是一定会更加幸福的人。因为坚强的意志,可以让他们在剧烈的生活打击下,保持心态的稳定,可以帮他们面临危险不慌,不惧怕,能做出当下最为冷静、符合自己水准的判断。
在我看来人都是在不冷静的情况下才容易做错事。所以能够冷静下来,慢慢的想,谨慎的去做,都不至于说错的太远,就怕已经不冷静了,就开始病急乱投医。最后追悔莫及。
所以我还是觉得,故事里的男女主是旁观者基于自己不正确的价值观看到的现象。或者说确实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事情,但是这种分析方式,这种前因后果的逻辑都是不通顺且价值观导向不正确的。
我想我们历史上之所以被尊敬的正史都仍被很多人怀疑一样,我们多多少少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梳理和整理史料,但是真正在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而遗存的东西,跟现代的那些所谓活着的权威最不一样的是,它从问世起,经历了数千年的人类生活与人生发展,得到了历朝历代的最优秀的人的认可,才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所以我变得相信那些话,而不相信这些污眼看世界的论调,我心中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击破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不会把银牌和感情混为一谈。感情上的不关心和漠视,才会是感情分开的理由。而生存境况,自己对梦想的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委曲求全,怎么可能会是他们分别的理由。即使分开了,我也不觉得男主一定会和曲洁结婚,男主既然会喜欢女主这样的人,也就会支持她的梦想,也会永远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我认为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宁可等待女主的回归,或者继续孤独一个人,直到寻找到类似的人的时候,他才可能会去付出这样的一份承诺。他即使是当时犯浑了,女主又执迷不悟,他们心中的坚强,会在不远处回归。
我自己也来自一个对运动生涯有遗憾的家庭,也曾经被问到过,你想当运动员吗?我的答案是,好累哦,那我就不去了,哈哈哈。其实这些人都相当的坚强,脑子清醒了,慢慢想,总能把事情想的八九不离十,只不过快和慢罢了。总是会比别人走的更稳,即使他们的铁路通不到北京,本来去北京也只是旅游而已,真的要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家。只要脑子是醒的,人就不会沉醉在什么他只对我一个人好,那种表面的付出我就应该一生以回馈。如果是这样,男主就会留在村里照顾父亲,就会跟小叔叔下海,早就接受了曲洁的情感。但他一直都保持着正常的距离,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在很久以前不是选择了女主,而是曲洁从来就不是他的选项而已。所以单凡男主醒来一点儿,就不会做这么错误的决定,也知道什么事对谁好的,就像他可以推开女主一样,他是极其清醒理智的,甚至最后脱下手套的时候,也是一种托付。男主后来说的那句,还是我俩近一点,那也只是一时的。
可能我们的生活都会面临这样的迷局吧,我们也许会因为条件有限随便去娶一个人,因为年龄到了和一个不那么热烈相爱的人结婚,但是三观的匹配永远是能够顺利结合不至于活得难过的前提。而那些冲动的结合,大多都源于不够坚强的头昏脑热。
所以我更加的不喜欢这个剧情在误解这个社会上拥有最坚强资源的人,那些意志力最强大的人,怎么会做出这些软弱的事情!!!!!!!!!!!!!这是在用狗眼看世界,侮辱那些真正努力和强大,保卫着这个不安的世界的人。只要是意志力够坚强,就可以坚持看,慢慢看,有耐心的狂看,在不确定之前不轻易下结论,忍到自己觉得八九不离十为止!!!!!!
还换个口味吃冰糕呢,本来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友情就是友情,爱情就是爱情,这些东西清清楚楚的,而且你对人真的关心,你自己真的强大又善良,人家才会喜欢你。你如果是虚伪的关心,即使再体贴,也只是一种对别人的强迫而已。根本的目的还是你想要勉强别人委屈自己,来成全个人自私的过度的欲望。也是一种急功近利,这种内核是很不健康的。这种价值观散播出去,会让大家学习用这种不正当的视角去看事物,把自己也搞得最后看不到,也得不到人家真正的关心的。
但可能这些人会说,那我看到的很多为什么是这样的。那是因为,人都是成长型的动物,不可能没有犯浑的时候,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不成熟的时期相遇,而在不冷静,不真诚面对现实的时候去做出重大的决定。但是那并不代表着,那些优秀的人,特别是意志力相当坚强的人,他们也会这么做,这是这个故事逻辑最不通顺的地方。如果说能够面对父亲断腿的打击,忍着在姑姑家生活的压力,在关键事情上冷静沉着从不放弃的人,还会因为这点儿撩拨就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随便乱来,或者说乱来之后还赔上后半生的,压根不可能。
真是气死了,给我心目中的大华一个这个破结局。
说实话觉得这样的人,其实最冷静了,本来就是自己喜欢冰雪。然后觉得踩着自己的优势能够活得更好,一开始他俩也只是想就一起练,还不错就去进体工队。为的就是一份工资而已,本来选择花滑也是现实主义,一来可以和喜欢的人一起,二来短道速滑这个太拼天赋了,一点儿操作空间都没有,其实也不现实,这种短道竞技拼的就是绝对的天赋和情分,但是花滑多少还有点水分,再说女方这边在当时因为父亲的关系,提前学了舞蹈具备很大的国内优势。以他俩的那种冷静有判断力的性格,选花滑肯定是对大家都好的选择。再说女主后来去美国的事,这也是要顶住相当大的虚荣心的压力,女主可不光是因为男主唱歌就留下来了,只不过是滑冰的事情让女主自己选,但是你留在这儿我俩一起能把这蛋糕分了,而且还能温暖彼此而已。所以男主知道事业和未来尊重女主的选择,但是我对你的感情是另一回事。
这俩人该有的东西分的清清楚楚的,最后压根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练不上去,还是练得上去。顶多心里不舒服,我自己的女朋友给人摸过了,肯定不爽啊,但是练花滑谁不是这样的。这也想不清楚,那前面那些大事哪能挨得过来,更不可能跟什么曲洁结婚。连女主都想得清楚曲洁就是只对大华好,说白了就是不尊重大华的感情,也不尊重跟女主童年一起成长的情谊。对男主来说,她不过就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追忆和回忆,所以一直也就没当回事。但是俩人因此闹点小脾气很正常,大事上怎么可能随便选,要能随便选,他们也走不到全国第二。
我想我觉得他们可能一起同甘共苦,然后女主也配对过别人,可能男主养好伤之后又搭到一起了。或者一起认同现在的情景,就过好自己的生活。或者各自分别,等待下一个合拍的人,没等到就等着差不多退役了再在一起,反正这种人怎么会耐不住寂寞,本来训练就是件最寂寞的事,但是他们喜欢滑冰,心怀梦想,还有假期,这怕什么?
我觉得最后最有可能的是,他俩后来也没分手,就是可能中间异地恋了一阵子,大华估计还以体工队的某种身份,参加过各种赛事,在这种机会俩人就可以在一起,毕竟他也有奖牌傍身的。而且他俩的问题其实不是说俩人不够努力,不够有天赋,而是俩人从技术角度上不搭配,所以大华单独练,女主找对子,可能最后俩人不定是不是都在国家队里呢。最后本来他俩年级就不小了,估计也就是几年之后,刚好可能退役了,就选择其他职业留在队里,正好照顾另一半。最后一期结婚了,生了儿子之后,儿子想要滑冰刀,大华也尽力指导了。本来他也有这个遗憾,试试看儿子行不,结果儿子挺喜欢,一开始也教了,后来就依据实际国情逼迫他先拿个文凭,然后想怎么划就怎么划,先把心里搞踏实了,退路搞定了,之后想做运动阻力,压力也小一些。
这其实跟当初非得进文工团是一个道理,起码先得有个保障了,拿工资,拿奖牌。有了奖牌了,再说各自想转什么单人滑,换伙伴啊。各自试试自己的天赋的极限而已,如果说他俩自己心里没数,真是那种猛着练,不知道保护身体的人,那根本不可能练到那个水平。那种只有短期成绩,昙花一现的人,他们在处理父母的问题上,彼此的问题上也不会那么冷静。
其实我觉得他们还真不一定会分开,或者分开了大华估计是在文工团的运动员里找到的对象。反正肯定不是曲洁!!!!!
因为我曾经也是会因为曲洁的迷障而引诱的人,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为了我好啊,这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能顺我的心意,是对我最好的人。但是真要是如此,你只会觉得和她交朋友越来越对,她说的任何话你都会认可,你会很信任他。但是一个虚无的对你好的人,你也许当初还觉得不错,但是心里总是有一份犹豫,或者相处起来觉得空荡荡的虚无,也没有实在的,真的交流。甚至于久而久之,她们的真相总会偶尔的从细节里跳出来,让你在不断地犹豫。但真的能够做到像大华和女主那样,家里人有事,还坚定地站在赛场上,过自己尚且能过好的人生,知道给自己的父母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满足自己的愧疚感。这样的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充满光芒的,他们不会像不懂事的我一样做不正确的决定!
这是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尊重那些有坚强意志的人,坚强的意志不一定意味着成绩的出彩,不一定意味着永远的人生赢家,但是一定意味着那份坚强和稳定,才能够表现出来那种爱与包容。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表现形式为打击你、推开你、拥抱你等等,但核心一定是坚强的爱与包容。
伴随着现实中冬奥会的脚步,《冰雪之名》也开播了。这是个发生在东北黑河与哈尔滨的故事,广袤辽阔的雪原上,三个幼稚懵懂的小孩相依相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参加冬奥的梦想的种子。 白驹过隙,转眼,当年围在收音机旁聆听冬奥赛事的小孩长大了,他们通过努力,一步步地接近着心中的冰雪梦想。
《冰雪之名》上篇讲述的就是严振华、李冰河、唐剑三人朝着冬奥圣地奋力拼搏的故事。
参加奥运为国争光,这是运动员心中的最高荣誉。然而,梦想实现的道路却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充满了荆棘与挑战。《冰雪之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运动员饱含艰辛的成长道路呈现了出来。我们看到了严振华和李冰河为练习后内点冰抛三周跳,无数次的摔倒;看到了李冰河为留在国内继续练习花滑,不惜将自己冻到生病;看到了严振华的父亲即使截肢后生活举步维艰,也依旧支持儿子追求梦想……
在冬奥会万众瞩目的赛场上,观众看到的是运动员冰上起舞的飒爽风姿、勇夺奖牌的光鲜亮丽,而《冰雪之名》则告诉人们,在金光璀璨的奖牌背后,一代代的运动员们是如何一步步地奋斗坚持,才得以站在这片白雪皑皑的赛场上,享受所有人注视的目光。
《冰雪之名》不是一个“金手指”的故事,它脚踏实地,将运动员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的坎坷一一讲述出来。严振华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冰鞋,只能一直穿着旧的冰鞋,拒绝了李冰河的好意后,他买下别人穿了一年的旧冰鞋,继续训练。还有体校多个项目挤一个冰场,导致训练时间不够,这些具体的细节,让我知道原来坚持花滑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有那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这也让我想到中国举办冬奥的过程。由于国外技术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不让中国学习他们造雪的核心技术,我们就只能从零开始自己摸索、研究。观众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那壮观美丽的冰雪赛道,背后又浸透着造雪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身上多少的辛酸与汗水呢?
中国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前辈们的奋斗与努力,是他们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国今天的富强美好而不辞辛劳地奉献自身。奥运之梦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呢?从申请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到如今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顺利开幕,中国也在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奥运梦想。
尽管剧情进展到现在,横亘在振华、冰河与唐剑面前的困难依旧如大山一般难以逾越,但我愿意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冰雪梦想,就像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国梦奋斗献身那样。
这不比那些冰糖雪梨逐风飞翔好看多的多的多
这个两对cp挺有新意的
上篇讲了第二代冰雪人吧,除了花滑人的经历,时代感做得也还不错耶。彭小苒演戏好灵啊,复古造型也还蛮适合她的,尤其是跟小红帽适配度真的很高!
以冰雪之名,行狗血之实
人家《超越》好歹演员还能在冰上真跑几步再上替身呢,你们这演员第一集花滑展示连站冰上都不能自己完成啊?(众所周知,演员拍戏一个动作如果上下半身分别给特写,且无全身正面镜头那么妥妥的就是替身啊)
复古感太棒了 四星观望
就是看在哈尔滨拍摄的,流水账,剧情俗套,很一般,没啥起承转合
我爷和我爸就是老一辈的冰雪开荒人,他们看了剧以后,希望能多有一些这方面题材的剧,因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
剧情不是按照套路走的,很不错,只不过就是更新太少了,能不能一次更八集!
迷幻,当代俊男靓女在莫名其妙的年代戏背景下进行的毫无现实感的cos。
后半部还不错,尤其是严阳开始大量上冰之后。
作为一个曾经有过8年短道速滑生涯的人来说,剧里面关于运动员因为内心阴影和伤病退役的部分很真实。
大可不必
最近怀旧剧共同特色:舞美贴合度远远超过演员演技,要不下回电视剧您把人给我扣了吧还是…为哈尔滨看的,咋咋不正宗,别的就不说了,咱就说哪个东北女孩能因为男孩给下个雪眼冒金光啊?要不咱还是架空吧
今年看得第四部国产烂片!借冬奥的题材拍狗血爱情辣鸡片!我还是去看冬奥会比赛直播吧!这种纯靠题材炒作的烂片渣剧不配有评分!!!
一个滑冰的热血剧还能谈上恋爱,还亲上嘴儿了,就无语😑现在的电视剧是不是脑子里除了谈恋爱就没别的了?真是……😑
喜欢运动员拼搏的精神,有脆弱,有不服输,有不断挑战自己,也有努力成全别人。是一部拍的很用心的剧……
花样滑冰题材,算是挺冷门的。年轻演员们颜值都很高。
冰刀在河面上,泠泠作响。今年运动题材最佳。编剧牛。
真挺惊喜的。比我想象的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