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暑假的前一天,一群高中男生想著如何修理即将升上高一的新生,而高年级的女生也没闲著,她们也对即将入学的高一女生展开修理行动。在一连串折磨人的活动后,这群高年级生又转而盘算当晚的疯狂舞会……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林克莱特个人风格的奠基之作,十多个人物和叙事线索在100分钟内排列的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出色的展现出了一个编剧讲故事的能力和一位导演对于整部电影的宏观调控。至于人生迷惑,流行音乐与年代质感这些日后被其运用的愈发得心应手的元素,在此片中既是一鸣惊人,也是牛刀小试。
正值青春年少,肆意放纵、肆意挥霍、肆意狂欢,无法无天、蠢蠢欲动、不计后果、放荡不羁、年少轻狂。七十年代的一天青春,琐碎的故事片段却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一副众生相,金色阳光和浓郁夜幕之中的光怪陆离,描绘出错过就永远回不去的难忘时光。迷惘,懒散,狂妄。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76年的夏天,不知是全美国都这样,还是只是影片中的那个城市是这样,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们男的要被刚刚进入高中毕业班的男生用板球板子打屁股,女的要被刚进入高中毕业班的女生搞各种恶作剧而且不能有任何反抗。当然了,这条线索在本片中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要,影片主要是关于一帮性格各异的学生们如何渡过他们暑假前的最后一天,很眼熟吧!乍一看似乎跟George Lucas拍的那部American Graffiti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无所事事的东游西荡、对现实的置疑、对前途的迷惘(年轻嘛!有的就是时间,时间越多就越容易觉得无聊,无聊得腻味了就开始思考,思考得多了就难免会发现生活与预期的落差进而对此产生置疑,年少轻狂涉世未深的小孩哪里想得明白,于是迷惘——这就是年轻人的精神归宿,然后你是较劲死磕、上下求索或者逃避遁世就都是选择之后的继续成长了);不过两部影片无论从细节还是整体基调来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American Graffiti是拍摄于1973年讲述1962年毕业生的故事,而且全片几乎都在晚上进行,气氛比较压抑苦闷(冷战嘛!)而且充满着一种迷离的微酣情绪;而本片则是拍摄于1993年的讲述1976年高中生的故事,白天和夜晚的戏各占一半,表面上看来气氛比较活泼,但是其中却有着一种掩饰不了的困惑与反叛(在路上了,跨掉了,摇滚了,越战了,十万美国子弟兵去了东南亚就再也回不来了!影片的标题直译过来就是《茫然和困惑》,顾名思义!)
迷惘、叛逆、喧哗、困惑构成了本片的全部,正如片中一个女孩所说的那样“五十年代是无聊,六十年代有摇滚、七十年代呢?失败!”(大意如此),片中的年轻人们寻找着刺激或是沉迷于大麻的迷幻之中,有人想找点生活的真正意义却在唾手可得的一片“酷”声中无奈,他们将教练们制定的充满着条条框框的“禁欲保证书”称为“新麦卡锡主义”,但是所有的叛逆举动都显得那么的无力,过来人会告诉他们——The older you get, the more rules they are going to try and get you to follow. You just gotta keep on livin', man. L-I-V-I-N.——有点儿“人不风流枉少年”的意思,因为年少,所以轻狂,一副藐视一切浑不吝的架势,广告里都说了——年轻没有失败!
本片的音乐听得俺非常之爽,Bob Dylan、Deep Purple、Alice Cooper、ZZ Top、Aerosmith、Black Sabbath、Kiss们的音乐因为电影也多了一分浑不吝的意味!
Linklater可能是继Woody Allen之后最喋喋不休的美国导演,而这种喋喋不休也同样让我着迷,这些对话看似大多都是无聊的扯谈却全是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人生最深切的真知灼见!
Man, you guys are kings of the school; you get away with whatever you want. What are you bitchin' about?
Well, look, all I'm sayin' is that if I ever start ref erring to these as the best years of my life,remind me to kill myself.
All I'm sayin' is..I just wanna look back and say ,that did I did the best I could while I was stuck in this place, had as much fun as I could when I was stuck in this place, played as hard as I could when I was stuck in this place, dogged as many chicks as I could when I was stuck in this place. [ Laughing ]
这是一部常常拿来与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作比较的影片,两者都是反映美国青少年经历的类似于成长仪式。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影片采取这种结构松散、几乎没有故事情节的拍摄方法,在讲究故事、情节的美国无疑是需要挑战的勇气。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虽然也是讲述一帮中学生一夜之间发生的事,但是影片设置了四个主要角色,影片情节是围绕这四人开展的。而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影片也设置了两个主要角色,平克和米奇,但影片并非讲述这两人的故事,只是两人作为各自所在的群体的代表人物。平克和米奇在影片中最大的作用,是把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联系在一起。尽管影片也有表现高中毕业生欺负捉弄新生的古怪习俗,未成年人买酒饮酒,拿垃圾桶砸坏信箱等小情节,但彼此之间毫无联系,在导演访谈中,理查德-林克莱特也承认是有些后加上去的。
通常一部不讲究叙事的影片,人物应该是影片侧重表现的重点,但由于影片里有过多的人物,对主要角色给的镜头本就不多,所有主要人物感觉苍白无力。另外由于影片缺乏主线,主要靠两个主要人物走过场串起整部影片,所以平克多数时间游荡于整部影片,而对于一开场就抗拒的保证书,只是在影片末尾作了草草交待。从另一主角米奇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和派对,羞涩中夹杂着好奇,但导演求全贪多抹杀了这一不错的视点。倒是影片中喜欢促弄新生的本-阿尔弗雷德给人印象深刻。
但是为什么这部影片却深受美国观众的喜欢,甚至有人认为是美国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这主要是文化认同的问题。影片中涉及的美国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想法观点,是美国观众所熟悉的并认同的,美国观众会认为影片拍得非常逼真,七十年代的学生就是那个样子的。尤其是影片中的一些场景,比如高中学生们大部份都能自己开着卡车去学校,这在中国即使今天也是不可思议的。美国不愧是车轮上的国家,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车,在七十年代的美国是昂贵的,是时尚流行的象征,但在中国观众眼中就很难引起共鸣。就象影片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导演可能刻意作的布置,比如台球室里的一些游戏机等,美国观众看见可能会心一笑,可我们就很难领会其中的源渊或文化象征。
The movie Dazed and Confused
This movie is about the 1970’s,a group, maybe a generation is better, of youngth. They smoke, drink and break the rules.
I can’t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saying completely, and I can’t remember their names, but I can feel what they are feeling. Confused, lost, not painful, but don’t know what to do and where to go and whom to trust.
Although their life seemed a mess, they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break the bounds. Adult see them rebellious and cynical, but they don’t care what others say, and they just do what they want to do,with their own judgements, despiting whether it is right or wrong. But they have to take the consequences themselves.
I love this movie, for its truthfulness.
以上是我刚才翻以前的博客时看到的自己写的东西,那时我还不习惯影评这个叫法,只想认认真真的写一篇观后感,可能练习写作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写得工工整整,语法在我现在看来是无可挑剔,用词也是经过斟酌的。是不是年轻时看东西都比较真诚呢,那时我的年龄更接近影片中的那群孩子,可能感受也就越真切吧。
记得放这部片子给我们看的外教是个胳膊上有好看文身的酷酷的中年美国人,他应该是经过了那个时期的,他说这部片子很真实。等到我们人到中年,看到一些反映我们这一代正年轻的片子时,会不会也会说“这部片子很真实”呢?
“五十年代沉闷,六十年代摇滚,七十年代烂透了。”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 无聊。
8.0/10 分。真心没看出啥来,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感觉。。。不是美国人估计不能体会出来。。。本片的续集是 2016 年的《各有少年时》。。。
70s 和我们的父辈同龄的美利坚人的青春 ... 青春是个神奇的东西 在25- 你做的所有傻X的事情都能以青春的名义被一笑而过 而在25+ 傻X的事情就只是傻X的事情...
晕眩又疑惑,人不轻狂枉少年。让人真的会去回想曾经中二岁月郑重对待过的日常。虽然最后只是轻轻归结出一个决定,却是对这每日真实的自己诚实的应答。年少轻狂没有主题,一天一夜只为捕捉青春一瞬。但前面确实过于琐碎缺少起伏,加之并非能产生共鸣的生活常态,看的人意兴阑珊。小本那时脸上还有戏。
ost真棒!原汁原味的70s美式青春的一天,各种破坏各种飞,各种莽撞各种不计后果,各种成群结队各种狂放不羁,虽然剧情看起来比较散,但中心主题特别明确,就是年轻!青春!疯狂!看的我特想一头扎进泛着泡沫的啤酒桶里,喝个天翻地覆,然后对那些所谓的规矩比出中指,说“走,去摇滚乐的星球!”
我完全get不到这样脑残又欺辱别人的青春好看在哪里?就算是纪实也只能说明美国青少年这种文化氛围我不能接受。大本那个角色真的太招人恨了,被泼油漆都是轻的。
【B-】美国高中生真是一群NC。。。。
果然是拍出我喜欢的《摇滚校园》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年少轻狂》真好看,一天之内就把一群1976年活力过剩、蠢蠢欲动的高中生群像拍得栩栩如生,青春逼人音乐震耳,需要一堆堆啤酒耗光夜晚所有热情,天亮后驱车上路。那么多青年只看出了正当18岁的米拉·乔沃维奇。
为《少年时代》补课,一群人一整夜的谈天说地肆意妄为,捕捉的其实只是属于某个年代某个人生的一个瞬间。阿弗莱克的角色太讨厌了,麦康纳在他的首部银幕处女作中就Alright Alright Alright了。
在一个没有微博、扣扣、人人、微信、豆瓣、iphone……男男在一起不会被搅基女女在一起也不会外围的时代,他们做的事真无聊真无聊!
影片充斥old America的感觉青春不过一夜狂欢你就到了一个年纪 机会告别一种生活大学生们以“过来人”的身份 “折磨”新生其实不过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想用宿醉来掩饰这种变化You gotta move on饱含热情 并接受心态上的变化去听摇滚乐 去开车兜风
6.5美国垮掉一代。有一句台词特别好:随着年龄的增大,世界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规则,他们会愈来愈拘束我们的自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战斗的勇气。
"he's so obsessed with people talking about the inanities of life and their rambling thoughts delivered in monologues that his movies tend to be grating, aimless, self-indulgent messes which have no end in sight. "
啥也没有,就是一群高中生在街上转来转去的,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剧情,对白也都是极其无聊的对话,却很符合“年少轻狂”的状态,我想,也许青春就是徒劳无功也无妨吧。(理查德·林克莱特选演员的眼光真好,里面好多个年轻的酱油角色日后都在演艺圈子中出人头地了。(连着《最后的旗帜》看,心里会有更多感慨,它们同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的作品,一个是他经常拍的青春时代,另一个则是关于老去的真相,从人生中的此端过到彼端,其实就是一眨眼的事情,而一个人居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曾经的我不在乎到后来的我不在乎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不同心态。不知道日后导演会不会把镜头对准老年人拍一部呢?期待。
我们会老,高中生一代又一代总还是年轻。alright alright alright,马修第一个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几十年如一日的德州口音
哈哈哈,林克莱特啰嗦鬼。里面有年轻到爆的本阿弗莱克和马修麦康纳,而且两个人的发型都是丑到逆天!!哈哈哈
很讨厌美国青春片,胡闹+没头脑。。。比较喜欢春天不是读书天那种
高中毕业后的第一晚,在狂欢与混乱中度过。有人忙着欺负升上高一的新生做着各种奇怪的入会仪式;有人打算在家办派对却被最后时刻出门的父母抓包;有人开车在公路上驰骋,和路过的女生调情;有人各种恶作剧却被抓个正着,被拿着枪的倒霉鬼吓得夺路而逃;但所有人都时时刻刻与旁边的人各种碎碎念,这就是林克莱特眼中的高中生活。(马修·麦康纳一撇金色小胡子的造型可太销魂了)
#336|Ben Affleck的角色真是太討厭,和Matthew一起頂著一頭醜髮型。Matthew真是演什麼都是一個調調,不喜歡!青春期的狂歡里,只看見冷漠。有些細節倒是好。本來應該是為Boyhood補課的,現在看來就是為That's what I'm talking about (Everybody wants some)補課了。
Let's all get together,and make bullying kill itself,bullying is an ugly thing,and lets shove its face in the dirt,and make bullying kill itself...Boy you like my body,dance the moon let's play.You can touch me anywhere,except for my vajayj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