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远在天边,根本没可能去看一眼,也不认识那里的人,但我们很小就知道有一个苏联,听说过俄国革命。在那个时期,列宁、斯大林的画像随处可见,排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毛泽东之前并排挂在学校里,贴在中国乡村普通的农民家堂前。外国的人物、别处的故事,尽管都是写在课本里的,画在纸头上的东西,但还是起到作用。年少时,人特别需要有经历有感受。若是没有真实的经历和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努力弥补头脑里的空缺。这个时候,打造些人物形象,虚构些动人故事,青少年就会猛扑上去,废寝忘食地阅读。我们有所不知的是,自己正把别人的想象错当事实。迷迷糊糊中,我们彷佛真的听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那声炮响从远处传来。
细想一下,从来都弄不清楚头脑里有关俄罗斯的人物、故事、观念哪些是别人灌输进去的,哪些是自己亲身经历自己形成的?弄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主观想象,哪些是实际发生的事实?甚至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做出这样的区分,但是,我们都觉得自己非常了解苏联,因此也了解现在的俄罗斯。
这个片子的视角明显不同,有几件事情令人印象深刻:1)原先想象中十恶不赦大坏蛋沙皇及其一家子其实也都是人;2)俄罗斯人民对沙皇有深厚的感情;3)俄国革命时沙皇权威崩塌,再加上日俄战争、一次大战失败,俄罗斯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民众仇恨情绪空前高涨,应该说那是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时刻。跟随影片的视角,我才知道,原先所有的一切都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立场上的所见所闻所思,而换一个立足点,景象全然不同。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叙事,所有的皇帝都是时代发展的阻碍,都应该被打倒,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无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掘墓人。工人阶级推翻并取代贵族阶级的统治,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偶然现象,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普遍的历史潮流。所有这些曾经被反复背诵的话,绝大部分明显不符合事实发生,而且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了。现在重提,显得不合适宜,甚至可笑。但并不好笑而且没有过时的或许是,这些观念正在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5-60年代出生的人正高高在上指点江山,但我们看到,很多人头脑里的观念幼稚可笑,心里的情感似有似无很不牢靠,唯一真实的是口袋里沉甸甸的钱,把他们的身子骨拉得越来越低。
上个世纪初的俄罗斯一片狼藉,尼古拉二世一家子命运悲惨,但这都是故事,影片里播放播放而已。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是,几十年前人为的过于单一化的教育、灌输在当今意味着什么?
看完之后,对沙皇一家有了一些同情,不知道是不是这部纪录片本身就想美化尼古拉二世。
从教科书和历史图片上冰冷的表情上感觉到的是尼古拉二世是一个残暴无能的皇帝(好像某种政治的原因,在教科书里,共产主义政权的敌人往往会被丑化),他的决策失误导致了沙俄国内外的政治危机,但现在看来,他不是无能,只是对于外界不够敏感,对于帝国的统治理念还停留在17-19世纪,完全没有感受到工业革命给俄国社会和思想带来的巨大改变。
另一个方面,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热爱家庭,热爱孩子,当然这只是纪录片所展现给我们的,真实情况无从考究。他对小家庭的过分关注导致对于整个帝国的粗暴管理。
他和溥仪好像,都是没有准备就被推上皇位,肩负起300年王朝的使命,又正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民众把内忧外患的愤怒全部发泄在他们身上。
皿煮的发明,对于王权与贵族来说实在是保命符,·这是英国人对君主制或者说精英统治集团的贡献。它让渡了一些权力给民众,让他们通过程序化的操作表达自己的意愿,最大范围满足了参与的愿望。对于新兴财富阶层,这种让渡是实实在在的,而对于底层不过聊胜于无。在这一点上老权贵与新富直到现在也心照不宣。让渡的好处是什么?是不必经受玛丽皇后或者尼古拉二世那样的血腥结局,狂怒的民众对于鲜血,尤其是贵族的鲜血是极度渴望的,杀戮实际上是一次狂欢。而一些权力与利益的让渡制度化的确保了他们的生命和绝大部分利益。毕竟命没了什么都没了。尼古拉的俄国至死都不明白他们表亲为什么这么做。
是长相问题,还是剧本问题?感觉沙皇全程就是个纯情傻白甜,最后被枪杀的时候也是个懵逼货,除了爱家爱妻子,这个懵逼就是等着被摆布,完全没有帝王气质,剧情表现得他连暴君和昏君都没资格,~这个和真实差距很大吧,不成功的剧,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本片的重点似乎是尼古拉二世的家庭生活。他的家庭包括他本人和他的妻子,他还有些比较远的亲属,他的母亲、他患病的儿子和一个统治着沙皇的叔父,还有一个似乎跟他关系很好、但人间蒸发了的堂兄弟。据说,他还有一个女儿,那个跟布尔什维克偷欢的,应该就是吧。
——排除历史知识,这是本剧给我的印象。或者,本剧的重点是尼古拉二世的夫妻生活?这是很有可能的,他们到处开船。
本片似乎还涉及一些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尼古拉是个沙皇,被他的叔父谢尔盖大公统治着。我很好奇,一个在沙皇即位前就一直担任莫斯科总督到死的人,如何统治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本剧给我的印象,谢尔盖不止保守,而且要对日俄战争期间彼得堡游行的流血冲突负有直接责任,因此他在自己的辖区莫斯科被刺杀了。
本剧的节奏让我觉得,尼古拉和亚历珊德拉那场庆典是婚礼兼加冕礼。尽管历史知识告诉我,1894年两人在彼得堡完婚,1896年尼古拉在莫斯科加冕,但本剧成功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疑惑感,甚至分不清哪座城市。尤其不理解,为什么庆典游园,要调动哥萨克骑兵去维持秩序?
日俄战争,俄国虽未必能大胜,但完全有机会避免大败。比如战前就有人提出,可以避开早期决战,先将部队收缩至哈尔滨一线形成对峙,谢尔盖·维特甚至提出囚禁私生子阿列克塞耶夫,避免前线指挥部的战守不决,保证决策的效率和统一。而本剧给我的印象是,这完全是俄国打不起的战争,开战就要亡国。长脑子的人都在反对战争,哪怕是投降,而不是在战争已经爆发后想办法赢得战争。
据我所知,“斯托雷平的领带”这个外号,是斯托雷平在担任总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的,而剧中他居然早早预言了自己将有这么一个外号,并因此导致儿女受伤。事实上,那次爆炸是他担任总理仅一个月就发生的,是因为对沙皇政权而非对他个人的敌视。顺便,斯托雷平的辞职威胁是他在职最后一年(即去世那年),向沙皇提出的,在皇太后的压力下,沙皇被迫道歉,恳求他继续担任总理,而不是一开始担任总理的时候。斯托雷平并不反对镇压游行,他本人就是因为担任地方总督成功镇压农民暴动,而在政坛崛起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痛苦地处决少数人,是为了防止血流成河”。和财臣维特一样,斯托雷平保持着政治家最基本的理性,知道只有维持政府的权威,政府才有能力推行有利于尽可能多的人的改革。沙皇和谢尔盖大公等保守势力,他们的观点是,镇压,镇压之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激进分子则是或多或少、甚至纯粹的无政府主义者,只是在仇恨秩序。保守势力为维护权威而活,激进分子为摧毁权威而活,权威是他们的一切;斯托雷平们则为改革而活,权威是他们的工具,每个工匠都希望自己的工具精良耐用。本剧中,这一点是看不到的。
沙皇“并不那么在乎”权威,他只在乎他的家庭。于是,拉斯普京以一种诡异的逻辑,成功霸占了一半的篇幅。历史上,拉斯普京是被黑色百人团招募到彼得堡的,而不是他本人的自告奋勇。尽管黑帮看不上他,但派去寻找他的神甫却格外赏识他,做了他的豢养人,但不是剧中那个主教。当时社会上神秘主义横行,上流社会尤其耽迷,经常派遣神甫去寻找所谓“圣徒”,也有神甫自发行动,彼得堡上流社会中,充斥着各类“圣徒”、“圣童”,拉斯普京只是最成功的一个。这些所谓的“圣徒”,有疯子、有哑巴、有痉挛病人、也有理论家......据说尼古拉二世的妻子,还曾因为模仿“圣童”打滚小产过。
这些上流社会的蠢蛋们,不是与人民脱节,而是与正常的人脱节。尼古拉二世一点也不傻白甜,他是真的信奉君权神授,并且动不动就拿他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政策为自己辩解。“加特齐纳的囚徒”亚历山大三世,几乎摧毁了先君亚历山大二世所有的改革成果。取消大学自治、取消地方自治、地方法院甚至充当行政机构,使原本就有限的司法独立也被取消了。抛弃原本的传统盟友德国,亲近法国。这些政策都被尼古拉二世继承,最终被四面受敌的德国人狠揍。
咦,尼古拉二世还有个父亲。
P.S.本剧无论从家庭生活还是历史背景的角度,都完全可以拍出浓烈的悲剧色彩。但看完之后,我却只能松口气说,总算结束了。
尼古拉二世是否加速王朝灭亡?是的,他的独子是血友病患者,他隐瞒此事,对民众血腥镇压、宠信声名狼藉的神秘僧侣拉普斯金,亲征将政治交给老婆和佞臣,确实都不是明智之举。 至于他的个人结局,片中他拒绝接受现实,拒绝去英国,但维基百科说“尽管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都是为乔治五世的表弟妹,但乔治五世察觉到他们(特别是亚历山德拉的德国背景)在俄国和英国的不得人心,拒绝让他们至英国避难,以免造成的后果可能危及他自己的王位。” 《天选之人》:沙皇居然是一夫一妻制。这好像跟他们的宗教有关。反观天朝后宫多少人,还有不少皇帝没儿子呢!从扩大继承人选择基数,优选太子的角度来说,还是中国后宫制更有益。
托翁说人们不过是时钟表盘后的齿轮 虽然运动着 却对运动的结果和目的一无所知 这句话适用于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一家以及起义的人民 这一切不过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前四集为『妖僧拉斯普京与沙皇一家』后两集可为『手染鲜血的布尔什维克』无论如何 未经审判就屠杀全部皇家成员都是非常卑劣的行径故事还算精彩 画面很美 沙皇眼睛很迷人 旁白太让人分神 然而还是很欣喜地认出那位口音超级好听的英伦大叔 就是『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诶~~ #2019 064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昏庸且悲剧的一生,荒诞的沙俄皇室和拉斯普丁,沙俄的灭亡是注定的。如果是俄语就更好了。
对于不懂历史的人看了很有帮助。刚开始以为尼古拉斯只是软弱听从他的叔父,后来发现他的妻子和他都非常固执,非常坚定的要顽固的坚守集权独裁,任何谏言都无法听取。最后被一个风流魔僧掌控,也是很可悲。
这个时代,连纪录片都要加入真人性爱以更真实的还原历史(取悦观众)。古人真的是要气死了,还有一大帮历史学家一本正经的讨论各种细节。
以剧的方式拍的历史纪录片,形式不错。有一种持论是:沙皇是暴君,所以一家人被屠杀,完全是合理而正当的。伊丽莎白二世曾说绝不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因为那个国家对这场谋杀没有正确的审视和认知。我理解,这正是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文明的国家声称某人有罪,是用法律去审判;野蛮的国家才纯粹诉诸暴力,以武力声明自己是正统,哪怕这个“正统”是“人民”。
我要疯了!!!!!!伪纪录片式历史剧,时不时蹦出所谓大学历史教授和作家给出个人评论的镜头,这都不是问题,可怕的是又出现了吐槽已久的全员英语,沙俄皇族,平民所有人操着一口大杂烩英音带来的撕裂感你能想象?趋势已蔓延,NETFLIX《马可波罗》,HBO《切尔诺贝利》,更别提美国佬拍的二战德国题材电影了……艹,拍《毒枭》时的好传统去哪了?
被灭门的沙皇博得了很大的同情,但是从1905的血腥星期天开始,就有无数普通人为他们一家的优柔寡断和懦弱无知送命,这世上谁不无辜……
固执且有点蠢的富二代夫妻作死的故事
这剧最有趣的地方是,当你以为会是像《王冠》一样的剧情剧时,突然一转变成纪录片式画面,旁白和历史学家、作者之类的解说也都出来了
这位和他老婆是真的蠢,没什么可同情的。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一根稻草。看的过程真是浮想联翩。因爱而结合,而放任老婆各种作。一个有病的继承人导致妖僧的来临。皇室过于脱离实际而与民众脱离导致灾难。看来只有无情的强强联合然后打造一个冷血机器才有利于统治。这么一想还是毁灭算球。虽然片子也美化了很多也有很多臆测...不喜欢历史学家的穿插。宁可拍成一本不算完全还原的电视也不错。但是拍的还算是美。4.5
剧名应该叫“末代沙皇与妖僧拉斯普丁”
网飞拍伪纪录片尺度还达到了HBO的范儿 也是惊艳 除了演员重现历史还有历史学家现身说法 涉及到的史实不算新鲜 不过最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尸骸终于被发现 欧洲王室贡献DNA参与鉴定时候看到提及现英女王的王夫菲利普亲王 想起王冠第三季里最感人的那位亲王母亲爱丽丝公主 她的母亲和沙皇皇后是亲姐妹 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 另外 沙皇的母亲和乔治五世的母亲是姐妹 乔治五世派军舰救走了自己的阿姨 却留下表弟一家遭受屠杀~
愚蠢的末代沙皇,没有治理国家的基本能力,似乎对政治的基本判断力也很缺乏,斯大林说过,愚蠢懒惰仁慈之外都是美德,在这样的政治逻辑下,十月革命后沙皇一家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了
这操着一口英音,却扮演俄罗斯王室。这种搭配我真是接受无能。
可能很多人都不习惯伪纪录片的方式吧
很喜欢这类关于帝国的崩溃的故事,但这部拍得很糟,浪费了好题材。我对伪纪录片没有意见,但这部拍得惹人生厌,也不知道穿插其中得受访学者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就更糟了,一个个挤眉弄眼的样子,他们应该在剧中得到一个角色,讲述有些野史的神情仿佛当时他就站在边上看着贵族们做爱。站在上帝视角来评价皇上的错误决策容易得很,真正的好故事应该着力于呈现为什么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又或者是皇上已经尽力了谁来干都不能干得更好,这就是走向共和以及大明王朝的成功之处。美国人来拍俄国故事总拍出一副预算不足的样子,就别说苏联时期拍的战争与和平了,即使是前两年拍的托洛茨基,也是肉眼可见的制作精良。
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们取得政权了一样是闯进你的房里搜刮到了珠宝就装进自己口袋,一样是不经公开审判想杀人就杀人的。什么从此站起来了,再没有不公和剥削不过就是个幌子,认真你就输了… :)
三星给演员和纪录片的剪辑 那些所谓美国历史学家分析俄罗斯 永远都和废话一样 只要俄罗斯有关的都是不好的 美国人说什么都对的样子
不论沙皇多么蠢货,皇后多么执拗,处死也就算了,把所有的孩子赶尽杀绝我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