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一个很不熟悉的城市、一开始就被这个小孩的笑容所吸引、有种难以形容的喜欢、电影内容有多处感人的画面、多次使我眼眶湿润、而在最后小男孩强烈的奔跑中、发现自己找到了与母亲同电话的地方、看见母亲的身影时、互相呼喊、眼泪就崩塌了、实在是很感人、.
触动人心的电影,其实不用太多华丽的装饰,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诚意,还是诚意。
(芷宁写于2008年6月23日)
对于一部电影,总标榜独立个性的美国媒体向来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居中者甚少,这部墨西哥和美国的合拍片也是如此,喜欢的难掩欣喜,不喜欢的言词尖刻。
在认真观摩了这部由墨西哥裔女导演帕翠西娅·里金执导、里加·维拉洛博斯编剧的移民题材影片后,感觉其风格在无奈与温情中闪烁出乐观而明媚的拉丁风情,倘若以传统剧情片的视角来考量,该片整体尚可,情节真挚感人,有点悲伤又不失生活中的快乐本真,并没有少数美媒体所言的那样——煽情太多。如果以贫困国家的孩子寻找其在美国打工母亲的经历为线索逐步展开非法移民艰辛生活的画卷,也叫煽情的话,那么,这些人的抗麻击指数就太低了。
或许,认为“煽情过多”的美媒体并没有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考虑过非法移民的生存状况,也没有了解过他们那颗渴望美好生活的心,更无视于他们所从事的那些美国人不屑的卑微工作为社会体系所做的贡献,这种张扬个性的轻率点评仿佛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似乎丢弃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也罢,如今貌似这种没有经历也不愿获知更不愿感受,就随便说话的媒体“个性”越发的流行了。
除却几个衔接过度处略显功力欠缺、火候欠佳外,影片其他部分几近一气呵成,当然,那个明显能猜到的结尾也略显匠气,而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瑕疵。影片剧情并不复杂,9岁的墨西哥男孩卡里托斯(阿德里安·阿隆索饰)在外婆死后,偷渡去美国,寻找已分别4年在洛城打工的母亲,一路上小孩遇到了很多人和事,体会了一程人间冷暖,映射出现实生活的种种,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感受之窗……
要将简单的故事表现得耐人寻味,并不易,所幸女导演的心思和手法都较细腻,部分剧情还被呈现有点公路片的味道。通过细腻散点的叙事方式,该片给出了底层群体的生活缩影,仿佛一副副生动而鲜活的群像,这也是影片的一个看点——人物设置和塑造都十分成功,几乎没有哪个一闪而过的角色是多余的,有名有姓的配角更是起到了超值作用,如小孩那年迈体弱的外婆、卖口香糖的辍学伙伴、专做偷渡生意的老女人卡门、车载小孩过境的美籍墨西哥裔姐弟、想卖掉小孩的美国磕药男,救小孩于危难的好心人雷娜,表面寡淡实则重情义的非法移民恩里克,甚至包括小孩的那个懦弱老爸……
其中性格男恩里克的戏相对较重,尤吉尼奥·德贝兹将恩里克性格中那些可爱的自相矛盾再现的十分精彩,被辛苦求存所累的他起初怕帮助小孩,是怕多了份拖累和牵挂,当他们不得不结伴而行时,恩里克的心情是难耐的,当失落中的小孩突然拥抱他时,不善表达情感的恩里克两只手都不知往哪儿搁,当小孩因9年都没露面父亲的失约,对母亲的爱也产生质疑时,恩里克用朴素的话语点醒了小孩——“……过去这几天你有什么感觉?喜欢摘番茄吗?喜欢躲避移民局的追捕吗?还是喜欢刷盘子,就为了换一顿食宿?没有人愿意选择这种生活,除非他们有很重要的理由,相信我,对她而言,你就是那个理由。”最后,恩里克为助被警察盘查的小孩逃脱,主动吸引了警察注意继而被捕,那时他那颗被波折生活折腾的已然麻木了的心又复苏了。
主角的表演更是细腻动人,不论是9岁的卡里托斯,还是他妈妈罗莎里奥(凯特·德尔·卡斯蒂洛饰)。此次曾扮演过马丁·坎贝尔执导《佐罗传奇》中“班德拉斯”和“泽塔琼斯”儿子的小演员阿德里安·阿隆索表现出色,如果说当佐罗之子不够有难度的话,那么要14岁的阿隆索出演9岁男孩,在表演上是有难度的,阿隆索胜任了,并展示了他非一般的表演才能,如等待接听母亲长途电话时的急切,思念母亲时凝望月亮的眼神,明白外婆已逝的无助,终于见到懦弱的逃跑老爸时的悲喜交加……这些戏分不仅在情绪上神情上达到了效果,在心理上也颇具撼动力,令人不免对他未来的星路充满期待。
同时,影片还不时地传递出了一些当下美国社会现状,如点击了即便有绿卡的墨西哥裔的困顿生活,一对姐弟(“丑女贝蒂”亚莫里卡·费雷拉客串了姐姐)初次助人偷渡是为了筹得大学学费,而他们在美国已穷得交不起罚款了;再如,贩卖贫困国家儿童从事色情业的肆虐;再如,非法移民在美国打工的艰辛,不仅工作不难找,还常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等等。片中,墨西哥人嘲弄了加州州长肌肉男阿诺,说州长又否决了一项对移民有利的法案,“……可他也是移民,他的老家可比我们的远多了。”令人发出无奈的笑。
尽管故事本身含有伤感元素,但镜头画面却没有悲戚之感,只饱含真挚之情,摄影师切科·瓦雷斯的画面表现力不俗,既渲染了人物心境,又将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在影像风格中适时绽放。当然,这种绽放也表现在影片的配乐上,浓郁的拉丁风情既点缀了人物的气质和性格,也隐含着一种蓬勃而生生不息的底层力量。
片名《Under the Same Moon》结合片中部分场景,颇有“床前明月光”、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意思,罗莎里奥曾对儿子说,“如果想我,就看看月亮吧,因为我们在同一月光下。”同一月光下,人类的悲欢离合在不断上演,虽然人生的主题歌多是艰辛痛苦和无奈,但困境中的人们还是选择了乐观,毕竟,彼此之间的善意理解和真诚帮助,是永恒而珍贵的。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0295296_d.html)
《一样的月光》,就影片本身而言,不失为一部叫好(应该也会叫座)的电影,亲情题材,中规中矩的剧情,大团圆结局,节奏也紧凑,好看。但就个人口味而言,觉得情节铺设和人物设置偏于理想化。比如,9岁的孩子有着与之年龄不相称的处事和交际能力。像影片前半段,他谢绝想参与非法移民生意的学生夫妇,以及后半段搭车途中和乐队成员搭讪一段,都觉得他的言行举止不符合9岁孩子的身份,甚至,让我觉得老练得有点可怕。有的时候他又表现得很崇高,比如愿意和恩瑞克分享打工的机会、被警察抓住时装作不认识恩瑞克。这一切塑造了一个“高大全”的9岁孩子。套用片中恩瑞克一句台词:“9岁的大人。”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普通的、有正常孩子情绪和能力的小男孩。
再谈谈情节。我觉得在小男孩越境失败、藏身的车子被拖走之前,情节都是比较扎实可信的。但是往后发展,就走上了一条理想化的道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盘被设计好的棋局,最后稳稳地落子、收官。比如差点被卖掉时被阿婆搭救、成功躲过警察搜捕、顺利搭车、顺利找到短工。。。,这让观众对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少期待,更谈不上惊喜。大结局时孩子和母亲竟然能在偌大城市中就这么撞见了,实在是“不出所料”。
看《一样的月光》之前正好看了《百万美元宝贝》,两部电影相比较,《宝贝》一片人物性格丰满,情节写实、动人。特别是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把片子的格调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它远远超出一部“励志片”的要求。它肯定不欢乐,但却是“哀而不伤”,我看完了之后还久久沉浸其中,无法释怀。我想这就是我喜欢的电影,同时也是我不是很喜欢《月光》一片的原因吧。
勇敢又耿直的墨西哥人,bless you all!
被细节触动,有情感上的共鸣。虽然部分桥段痕迹很重,但是演员很好。
题材应该很感人,但是比较套路,缺乏亮点。中央车站还是无法超越的。
还挺揪心的……美国真是天堂吗
老套,虽然有独特的国情...总之就是一点也没被打动...
原来,很俗很老套,也能感动人。
又是非法移民的问题、爱、希望与生存的主题,尽管不可避免的陈词滥调,但还是温馨感人。那月光代表了母爱、它指引着我在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ps.很喜欢把月光叫做luna
不错的电影 小伙子很漂亮
我知道不该用伟大来形容小孩子的演技 但我忍不住 罕见的好片!
小男孩太出彩了
看得难受死了。
小朋友演的真好
4星半吧
小男孩演技真好!感动死了!
合理的听力材料……
叙事流畅,技巧成熟,当然,好莱坞式的。《更好的生活》和《中央车站》的合体。母子俩的表演很加分。
通过寻母记,让我想到:真正的母亲是祖国。与其非法移民苟且偷生,不如在国内光明正大地生活呀。
为你去远方
非法移民的政治议题套在了讨喜的题材上,于是随着表演前途无量的小男孩的寻妈之旅观众一次次被感动。其实故事很常规但完成得很好,视听语言也没有太多创意,不过凭着真诚和爱,确实颇为动人。
故事很感人,小孩的演技真的很不错,长的也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