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就象是“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一直以来那个男的都是一副风流倜傥,甚至可以说是个有身份的嫖客
而女主角从小就开始习惯的偷窥他,可是留意他,关注他
最初的那种暗恋导致最后发生关系后
当男人给他钱时,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但是为了自己的梦她还是~
一次,俩次,~~~~~~~
似乎男人从来没有注意在他身边的这个女人是谁,为什么对自己这样,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日的花是谁送的
当女人的孩子死了以后,女人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也离开了男人
说是爱吧
我感觉是种痴痴的爱,从来没有要求男人给他什么,而是一直的为他默默的做着自己能做的事
或许爱情就应该这样
既然注定自己得不到,就用心的呵护他,祝福他幸福
电影很好看,故事也挺感人。一段女人暗恋的故事,只是付出的更多。
一个小女孩爱上一个风流的作家,长大后也进入作家的交往视野,并同居几天。小女孩以为爱情实现,对于作家而言,不过是个倾慕自己的文艺女孩一夜风流罢了。后来作家他往,女孩怀孕生子又逃难,后来成为交际花。多年后,再见,作家早不认识女孩,只把她当作风流对象而已。后来孩子死了,女孩也要死了,写了一封信给作家,告诉他这么多年的爱和自己的生活。
印象很深的一幕除了小女孩长大初与作家相遇时,表现出的纯真美好的恋慕以及初在一起后,幸福的小女人态。就是成为交际花,一夜风流后作家给了钱,女孩将钱还给了管家。那样卑微的爱中只有这么一点自尊,这是一夜平等的爱。
都说,暗恋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女孩最后还是写这样一封信,终是不甘心的吧。
其实,有点矫情了,既然愿意选择这样无对等、无回报的爱,终要自己承担。临死前转嫁了这样一份沉重给作家,也是一些发泄与报复吧。
同一部电影带来的感触是截然不同的。琵琶语出现在片头片尾,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多深的爱才能如此爱到彻骨,甚至放弃一切。只因他一句呼唤,便飞蛾扑火。在人世百转千回,却做路人甲乙。
我爱你,与你无关的伤感贯穿全片,我们看到了老徐作为一个女导演的细腻和才华,背景音乐的基调,主要演员的选择,人物情感的变化,几次和管家的相遇,作为线索的白玫瑰,结尾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印象深刻。除了旁白的略显刻意,叙事的略显流水化,作为一枚女观众,我还是被触动到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大概是茨威格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小说,但让这部小说获得更大知名度的人却是徐静蕾。她独具慧眼,耗资2000万,把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摄影找来了李屏宾,音乐是去日本做的,最后的结果是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这个奖项导致了我去看这部片子,看完片子之后我的想法是,如果这部片子真的需要表彰,那绝对和导演没关系。
你一定没有看过拥有如此之多画外音的电影,纵使最喋喋不休的导演也不会这么不负责任的把一大半剧情的推进来交给画外音。电影在这里不是光和影的艺术,它是一部小说的配乐朗诵,不看画面绝对不会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请放心,你可以一边聆听此片一边做点其他什么活儿。在导演对用画面推进情节没有信心的时候,画外音上。在导演担心观众理解能力不够,理解不了画面含义的时候,画外音也殷勤的凑了上来。拍电影变成如此简单的事情,怪不得徐静蕾在香港某次会议上很自信的说:其实做导演也没什么了不起,引得在场的刘伟强、陈木胜、陈嘉上、文隽都笑了。
除了背景搬到了30年代的北平。其他的基本没变,电影进程和小说结构一致,细节上纹丝不动,画外音基本上都能在张玉书翻译的原著里找到。唯一的区别在于:“原著叙述很热情,而我的电影有一种很克制的东西在里面,电影的情感方式与原著不同。”克制的徐静蕾,做为导演、演员、画外音的徐静蕾。于是小说中弥漫的那种狂热,那种激烈在电影中都变得索然寡味起来。导演徐静蕾放弃那么多可以渲染的地方而只是板着脸孔叙述,那种无作为让我看得心急如焚。演员徐静蕾也同样面若止水,纵然当年琼·芳登同为这个角色的演出难以超越,那么同有玉女之称的苏菲·玛索在《心火》中诠释类似情感,也显然比徐静蕾到位得多。而这一切徐静蕾解释成有意为之,难道她认为克制的叙述能为这个故事增色?
当代女性平时从亦舒那得到的教诲比茨威格多得多,为人准则是要自立自爱。对于茨威格这样狂热且一厢情愿的故事,感动虽丰富,再叙述一遍却又难免不对胃。不知不觉中偷天换日,“我爱你,但我却不盼你知道”变成“我爱你,但我却不要你知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然而后者女性姿态主动得多。虽委曲求全,但乐趣却在于委曲的姿态可以让自己感动,大概主动克制根源正在于此,新女性徐静蕾看到的只有自己,并非爱情。而电影和原著的关系,原来只是貌似,气氛不同,精髓则是全无。
徐静蕾不适合演这个女主角,姜文不适合演这个男主角,其他都不错。
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什么啊!
姜文有些老,静蕾有些崩,其它都还好。
那个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
看了三遍了。暗恋是一种病。
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配乐很赞。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看得大哭了一场,不知道是不是被其中的音乐感动.其实我知道,这样的爱情在现实里并不存在.但是觉得,幸福,其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认真的爱过一个人,一辈子,就够了.
深深地深深地被感染。每一个画面都像泛黄的照片。为每一句旁白而动容。像亲身经历一场漫长的刻骨铭心的暗恋。女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翅膀张在心里的动物。
原来《琵琶语》出自这里。可惜还是拍不出结尾: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变成了东方式的暗恋,不能说不好,总是有些遗憾,姜文是好演员,不过不适合这个电影,不够英俊,不够万人迷,这个家伙有匪气,不如路易斯·乔丹一下子就能俘获一个女孩的心。那封信写的也不好,废话太多,有些话用镜头说就好了,总是念白,韵也没了。文艺腔也太重。配乐帮助了你许多。
林海的配乐很棒
我也是这种女人,只是很遗憾,你没能成全我。让我苟活到现在。
如果高中没有看过原著,或许我会承认徐静蕾你很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不知所依,至死方休。
关于一个二逼文艺果儿从献身到傻逼的配乐诗朗诵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自闭少女苦恋发福作家18年,至死不知其患有心因性失忆!
音乐不错.我喜欢那个小姑娘.穿着棉袍子,眼神倔强清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