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是看到介绍说这一部是打败了《three idiot》被送审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才下的电影,分类是喜剧/剧情,以为是一贯的搞笑之作,看完却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抛弃了宝莱坞惯用的大型歌舞,没有城市的高楼琼宇,有的只是黄土荒川,贫穷而卑微的生命。
农民,记者,政客。是电影里的三个主要群体。农民因为太穷付不起贷款,随时都冒着将他们的土地赔给银行的风险,大地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中有人自杀,那么政府会为相关的存活者提供经济支持。本只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因为记者的参与被改变了。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轰动,大批的媒体开始涌入这个贫瘠的小村,绕着他转,嘴里编出些不着边际的话。政客在他身上看到了利益,他们去拜访他以获得关注获得支持。连nathan家里的孩子都在问他,你什么时候死,如此卑微的生命,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发生着,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着。很敏感很真实的题材,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也仅此而已。想到前些年的新闻,“2009年夏季,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迫采用“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确患有职业病,终获60万元赔偿。”当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媒体记者的围观,专家说《职业病防治法》有漏洞,急需修改。可是两年过去了,有改变么?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凤凰网2011年4月13日的报道,依旧出现了“尘肺病人因单位改制无相关证明难索赔 欲开胸验证”的新闻。而这次,媒体不再围追了,因为这是老问题了,不再吸引公众的关注,他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药家鑫”,而这位农民工的未来,谁来关心。
不想说的太多,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这是我最近看的第三部印度电影,有趣的是,这三部均与阿米尔·汗有关,《三个白痴》与《地球上的星星》都是阿米尔·汗所演,后者还是他所导,而这部《自杀现场直播》,则是他制片。前两部影片的背景是城市,那是一个与我们印象中所不一样的印度,干净、现代而富于都市感,同时紧跟着世界的潮流的印度;这部影片的印度就与我们所期望的印度一致了,它的背景是农村,落后而贫穷。现代的印度让我们震惊,觉得不可置信;而贫穷的印度则让我们大舒了一口气,觉得印度也不过如此。其实这三部电影所反映的,都是真实的印度,是一个具有多种视角的印度,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现代与贫穷共存,并不奇怪。
然而,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这里。也许作为电影的制作者,他只是想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印度的现实,农村的贫穷,农民生活的悲惨,政治家的作秀与媒体的无聊,这是导演想提示的。不过,作为一个与它相邻而又有着微妙心结国家的国民,在观看此部影片时的所关注到的,除了印度农民的贫穷之外,更多的却是影片中所展现的印度国内政治,这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政治,以前我们只是通过新闻而知晓,现在却通过一部电影,将整个的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自杀现场直播》讲述了一个荒谬而又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农民由于破产而欲自杀而博得赔偿的故事。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稀奇,它可能发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每年都有许多的农民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而自杀。它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此之多的自杀事件未有人关注,而一件事先声张却未发生的自杀,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并酿成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这并非因为自杀的农民很重要,而在于他想自杀的时机很微妙,当时正是印度大选之时,媒体的关注,让这个事件持续地发酵,引发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
提起印度的政治,国人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豪感,认为印度的政局混乱而无序,并将印度与中国做比较,把印度看成了民主制度的失败,并沾沾自喜于中国并未采取如印度的制度,所以取得了成功。具体到这部电影,也有人在影评中称,印度的的民主是个笑话。
印度的民主真是个笑话吗?恐怕除了国人,世界上还真没有多少人敢于这样看。这是全球人口都多的民主政体,民主制度从独立之时起,至今也实行了六七十年。印度由于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尽管走得很艰难,却也很坚实。虽然有不少的波折,但却出现过大的政治紊乱。随着民主制度的渐趋成熟,印度国内政治上也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得也越来越快。相形于中国这几十年,印度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社会的动荡也少得多。
《自杀现场直播》中对于印度的政治,虽然抱持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印度民主的形态,亦够让我们惊讶的了。一个扬言自杀的农民,能够在印度掀起如此大的声浪,能够改变整个的政治生态与大选的走向,能够引起整个印度媒体及民众的持续关注,只能说能够容忍这种情况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极权与专制的国家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可以指责那些政客们的作秀,不过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底层民生的作秀,总好过对于普通生命的麻木不仁与鄙视。我们也可以对于媒体的兴风作浪与大肆炒作大不以为然,不过这种对资讯的开放,对言论的宽容,总好过让媒体整齐划一让整个社会喑然无声的做法。
当然印度的民主并非完善,特别是与欧美成熟的民主制度比较,在很多时候还处于幼稚时期,还有许多的改进空间,就如这部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不过最少在这样的政体中,已经有一种多元化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主张都有自己表达的渠道,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均可在整个社会得到回应,不论所代表民意多小的政治团体,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里,表面上看乱哄哄的一团,实则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行其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会上互殴的场面,我们总是嘲笑着说,这就是台湾的政治乱象,看看这就是民主带来的结果。其实能够在媒体上看到这种为政见而互斗场面的民众,相形于那些只能看到众口一词和谐场面的民众来说,真是太幸福了。
借用肯尼迪的一句话来说:“自由有诸多困难,民主也并非完美”,对于印度的民主来说尤其如此。不过至少在印度这样的社会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总有人在聆听着你的意见,社会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人们不用采取激烈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媒体总是适时地出现,没有谁敢去让别人封口,各种的利益团体能够在混乱的互动之中,达到一种平衡。看看我们这样脚底下有熔岩在奔涌的社会,不知要平和多少?
认真地对比一下中印两国,看看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去嘲笑印度,去嘲笑印度的民主?
当纳塔由于家庭债务被哥哥忽悠得打算自杀以换取政府补助时,所有的人都来了。媒体忙着抢收视率,反对派忙着批评,政客忙着推卸责任,所有的人都在从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甚至连纳塔的儿子都在期望父亲的死能圆自己当警察的梦想。
但是没有真正关心纳塔到底要什么,更没有人关心像纳塔一样生活窘迫,默默的在劳作中死去的人。
阿三的电影确实不错,刻画出一场极其生动的人生秀,其实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家又何尝不有?
可以解读的很多,媒体对于新闻事件嗜血的狂热以及对于缺乏新闻价值事件的冷血,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卑微,各种不同体制下相同的农民的命运……
无力改变什么,只有一声叹息
多年后再看这电影,依然是感触极深。
兄弟俩为了保住唯一的一块土地,弟弟醉酒状态下扬言要自杀,欲领取政府给的安抚金,以渡过难关。被记者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各级政客粉墨登场,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鼓励与阻止之间不停切换,媒体蜂拥而至,为了抓到独家新闻,连弟弟大便都要盯紧拍摄,儿子等着老爸自杀后好当警察,妻子不停的抱怨辛苦与贫穷,瘫痪的老娘没停止一刻呐喊,乡亲们借机搞起了生意,杂耍,卖小吃,宗教人士预测未来的状况,人声鼎沸,快快乐乐,都在等待着自杀那一高潮的来临。准备自杀的弟弟却被真正的忽视了,人们冷漠的看着他,对他的想法和感觉毫不关心,只是在等待他掀起高潮。
我不认识你,你的死活与我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走在大街上,虽然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哪一个不是被别人冷漠的看待着,又冷漠的对待着别人呢?
前天完成一个婚庆拍摄,交片时婚庆公司百般刁难。我说:我早上四点起,忙一天,再后期剪辑几天,包装还要花去四十,你总共才给六百,我一天才合几十,你却要和几千块的比,低档的费用要求高档的效果,这不合适啊。婚庆店回答:你几点起花多少时间和成本跟我没关系,我只要效果。
是啊,你累死了,和别人有啥关系呢,谁关心你呢?说这个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昨天跟一老板出去拍摄。中午甲方老板很热情,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某某局长,某某处长和队长。他们互相恭维,聊的甚欢,没人看我一眼,和我寒暄半句,我只是一名打工的摄像师,机缘巧合同桌吃饭罢了。没人理睬咱,是因为咱对人家的仕途与商务没有丝毫帮助,咱干活挣钱,又何须去理睬这些对咱也没啥意义的人?好在烧鸡猪蹄味道香,猪肚嫩滑,知了猴脆,管他作甚,吃就是啦。
或许,这也就是冷漠,因为没有厉害关系,别人无视咱,咱也无视别人。记得有谁说过一句话:无视,是最大的轻蔑。嗨!被轻蔑何尝不是人生的常态。只有回到家里,回到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和同学的身边,才有被关爱的感觉。还好,人生还有他们。
片中的政客伪善、作秀,互相抨击。一位影评大咖十分赞赏这种民主,说什么贫穷混乱虚伪的民主,也比富强安定的独裁强,滚犊子滴,这种脑残人士,还是从空调下的美食边赶出去,送到利比亚混战中历练一番才好,能活着回来,再这样说我就佩服你。
我很讨厌记者,小时候家里被记者骗过。后来工作的原因,多次和所谓的记者去企业,吃拿卡要,荒唐至极!我称为“无良媒体人”。片中的媒体人,是集体无良,冷漠生命,再如何敬业,也是无良。
片中的农民,大概是最低种姓了吧。没有任何发言权,饱受生活的苦难,也麻木了,也无言可发,只有唱歌的时候,才能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真情的色彩。
这种现实,谁又有智慧能解决呢?据说十年后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世界第一多,印度还在为此沾沾自喜,说人口就是生产力。纯粹放屁!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依靠大批的人力来降低生产成本的时代,马上就过去了,印度迎来的不是腾飞的机会,那是大量消耗资源的十几亿张大嘴!可见,追赶中国的梦,真的就是梦了。
电影以真实的笔触,描述了底层生活的现实,事件虽然荒唐,但是合情合理,这是对现实的鞭挞,直指人心,有着震撼灵魂的力量。真正的现实主义大片。值满分。
虽然感慨良多,走在人群里,我明天依然会冷漠,这是现实,因为别人的冷漠。但偶尔也会有陌生人对你颔首微笑,恰如寒流中的一丝暖意,不也是很美吗?
了解印度政治和三农问题的绝好教材
应该是对印度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看着没什么感觉
少了过多的舞蹈,多了更多的诚实和感动。不过反应的农民现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中印之间有太多相似了吧。
这太讽刺了,这么好的片子评分连8都不上,这让烂片何地自容
新闻?写实?电影?真实中的荒诞。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者的悲哀,小人物的悲歌。片尾的镜头让人很清醒的意识自己的存在。
对这样的黑色反讽剧不大感冒
印度电影不适合沉重
一出讽刺的闹剧 太扯淡
这么敏感的题材,Aamir Khan你真敢拍啊
十分荒诞,极度黑色,特别魔幻现实。
都在关注主角的政府,邦政府,媒体和家庭,却没有人真的关心他。就和那歌唱的一样,我们的唯一资产就是身体,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下。
太讽刺了
强烈的政治讽刺,但拍的有点夸张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了
太荒诞了...剧中就没有一个真正做事的..除了那个挖坑最后死在坑里的老头...太惨了...
阿米尔汗制片,很讽刺,很现实,很人文
我们觉得荒谬,他们却习以为常;我们觉得痛苦,他们却漠然处之;我们为贫苦感到绝望,他们却编歌拿自己的破产开玩笑;我们把生命的逝去视作灾难,他们为那条命能换来水泵而开心;我们在银幕下为了他们哭,他们却在电影里笑。这就是苦难毫不矫情的模样。
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国度。阿三真是敢拍啊,放在天朝,铁定是禁片啊。
满盘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题材已不够新鲜~~~~~
没想象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