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重庆美女》是一部烂片,但正是这部烂片,让我思考了城市、饮食、方言、电影四者的关系。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半壁江山。香港不过是一个人口六百多万的城市,而且香港是一个方言城市,何以它生产的电影能够深入影响十几亿人口?这除了历史、制度、人才等因素,最重要的便是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
作为一座城市,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也是重要的贸易港口,还是金融家的乐土。但就电影而言,为产业输送营养的却是香港特有的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而非摩天大楼。随着国内一线城市的高速发展,香港的高楼大厦已经不再是什么特色景观,但随处可见的粤式酒楼和茶餐厅仍然是香港的一道风景线,而这道风景线在香港电影中也无处不在。香港是一个粤语为主、英语次之、国语再次之的城市,随着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国语已经逐渐上升为第二语言,但仍然无法撼动粤语的地位。懂得粤语的内涵与趣味的人看香港电影,会别有一番感受,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如今的香港电影(多是合拍片,并不纯粹),多半有国语版,只懂国语的人一般也愿意看国语版,这在我看来非常可惜的,因为在我个人的经验里面,原汁原味的语言对观影的感受影响殊深——哪怕你并不懂得这门语言。许多人看好莱坞大片,喜欢看英语原版,何以看香港电影,反而不喜欢看粤语原版?也许很多人只是缺乏尝试,他们多看几部粤语原版的香港电影,想必也能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非常快,曾经创造惊人的观影人次(这个不能以票房算,否则还要换算才能看出当年电影业的兴盛)。十余年前,中国的电影产业突然陷入低迷,但自“中国制造”的大片《英雄》(2002)横空出世后,开始了复兴之旅,近几年中国的票房数字更是高歌猛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大约10年前,导演王晶扬言中国电影将迎来“黄金十年”——如果仅以票房来看,这个“黄金十年”已经实现。可是,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大陆却未能造就一座堪与香港媲美的“电影之城”,甚至连望其项背者也没有。北京、上海都有不少影视城,浙江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横店,它们确实中国影视业勃兴的标志,可惜的是,这些影视城并没有自己的特色,更遑论造就一座城市的影视文化了,“电影之城”乃是痴人说梦。
我个人认为,北京、上海、横店都不具备成为香港那样的“电影之城”的条件,理由很简单,它们的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都不够突出,辐射有限。有人也许会说,横店是没有自己的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但北京、上海不是有吗?北京的京片子虽然有一定的特色,但基本就是普通话。上海话很有特色(特别是周立波用“海派清口”把这种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吴侬软语影响有限,覆盖面太小(不过上海和江苏的几个城市,覆盖人口应该不足5000万)。而说到饮食,北京菜、上海菜连四大菜系都进不了,况且这两个菜系出了这两座城市,就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了。我考察来考察去,觉得大陆最有可能在文化上创造“电影之城”的乃是重庆,当然,若有成都加盟,更是所向无敌。
我想,假如《重庆美女》完全用四川话来拍,虽然难逃烂片的命运,但必然会好看、好玩得多。导演杨紫婷既然打出“重庆”这张牌,就应该将电影彻底重庆化,而不是浅尝辄止——不仅仅是四川话,该片对火锅文化的表现,也不过蜻蜓点水。
多年前,网络上非常流行一段重庆交警与记者的对话。我在上班的时候看到,十分好奇,便让一位来自四川的同事用四川话将这段对话给我演绎了一遍,我个人觉得精彩绝伦!我去过不少中国的城市,因此也领教过不少各地方言,若说味道、魅力,首推四川方言!我熟悉粤语,当然知道它的妙处,四川方言我只是“略懂”,而这“略懂”已经让我心醉神迷,这是何等美妙的方言!
至于四川的饮食,我想不用我多说,随便那一座城市,都离不开川菜!我本人也是一个嗜好川菜的食客,论材料,它不如粤菜,但说到味道,粤菜逊之。
再说,四川人遍布全国各地,四川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辐射之广,居全国之冠!重庆虽然已不再属于四川,但它无疑是集四川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之大成者。
自从方言不再是电影创作的“禁忌”,一些导演开始有意识地把重庆作为电影的拍摄地,并在片中彰显重庆的饮食文化和方言文化。张一白是最有“重庆意识”的导演,他相继拍了两部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好奇害死猫》(2006)、《秘岸》(2008)。这是张一白的“重庆三部曲”的前两部,但第三部至今不见踪影。但要说最著名的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当数《疯狂的石头》。网络上面甚至出现了该片的网友自配的重庆话版。而更为有趣的是,《疯狂的石头》让一句来自粤语的俗语——“我顶你个肺”——成了著名的流行语,这种巧合在我看来乃是香港、重庆两地方言文化之映射。2010年,《让子弹飞》引发观影热潮,片方顺势推出川话版,又割了一轮影迷的“韭菜”——我就是为了看川话版,专门去影院二刷的。《让子弹飞》不推东北话版,也不推粤语版,只推川话版,足见四川方言在电影中的独特魅力。
此外,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孕育了无数腿美肤细的重庆美女,在重庆街边“打望”乃无数男人的一大乐事。美女从来都是电影的重要资源,重庆美女将为“电影之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山城还盛产棒棒军,他们虽然不像重庆美女那样秀色可餐,但也不失为一道独特之风景线,一如“送外卖的”之于香港和香港电影——熟悉香港电影的人都知道,“送外卖的”乃是香港电影中深入人心的特有角色之一。
饮食、方言、电影,加上美女和棒棒军(其他的我还没有发现),重庆必定是中国大陆最有希望成为“电影之城”的城市。可惜,近年“重庆制造”的影片越来越少了。我希望看到更多“重庆制造”(更希望有一天“重庆制造”能够像“香港制造”那样,成为一张城市的电影名片)的电影,当然,前提是它们一定要说四川话,吃火锅,露美腿,晒棒棒——我心知这是痴心妄想,却仍忍不止天马行空起来。
没看出有什么好笑的。
实在看不下去
烂
看过差的 没看过这么差的!
我一直以为戚薇是上海人。。。
我把杨紫婷看成杨紫琼了。我勒个去 我说那么不好看。
就名字招人。。。。
只有一开始解放碑的MM比较好看
袁成杰你个大傻逼,于娜你个大傻逼,戚薇你个大傻逼,导演你个大傻逼。
很平淡。
重庆美女跟美女无关
哎。
国产影片最近怎么了 一部比一部烂
瞎了我的狗眼。
看在于娜和家英的份上给2星,否则1星
确实是一塌糊涂。当观光片都不够格
基本上是一部浪费时间的影片...
You must be fooling me
除了几个漂亮的,一无是处。
戚薇,戚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