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2》里依然沿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被塑造成了烟花与炸药;中国的冶铁技术在影片中得到了夸张的展示;中国人的航海历史呈破坏的力量被展现;中国人的亲情观把握住了整部电影的情感脉络。另外,中国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人情之美也在电影中得到了部分展示。如果仅看那些华丽的中国元素和电影中展现的武侠模式,会觉得这是一部中国人自行制作的动画电影。
《功夫熊猫2》里又囊括了中国动画电影很难具备的一些时尚元素:精致多变的画面感,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可与真人电影媲美的武打效果,真人电影所无法表现的夸张与跳跃……甚至量身定做的音乐,高度精确的拟声在国产动画中很难见到,这些现代化的特征在《功夫熊猫2》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梦工厂。
国际一流团队的合作让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达到了接近完美,3D效果的逼真让那些看过了2D电影加点立体字幕变成3D效果的假把戏不攻自破,国语配音更是用尽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时尚前沿的网络词汇,增加了电影的新鲜感。梦工厂把古老的中国元素放进熔炉里熔炼出了时尚成分很高的现代产品——正如《功夫熊猫2》中沈先生把铁和火药放进熔炉制成了大炮。只是火炮轰炸时人们到处逃匿,文化炮弹打来时人们越聚越多——在部分人的谩骂和责怪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去接受他人的先进,用“静心”这一招制造出更多好作品才能对得起嗷嗷待哺的国内观众。两部《功夫熊猫》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启示: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中国元素,但中国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元素基本都不伦不类,让人不吐不快。中国元素是好东西,也不能让它披着粗制滥造衣服,掠走观众的期待。中国电影和《功夫熊猫2》中的阿宝一样,需要戒急戒燥,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寻找一些新的模式。如果说两部《功夫熊猫》是打在脸上的巴掌,面对疼痛,我们更需要冷静。
《功夫熊猫2》中还特意加入了一些哲理层面的元素来拔高影片的内涵——就算是大制作的“视觉游戏”也要让你在看完之后有所收获:“静”孕育的“动”力量无穷大,而表象的真假和个人的记忆有时候也会有差错。阿宝的小时候的记忆始终不能与曾经的真相融为一体,但“静“孕育了一切真相,让他成为一个手中掌握真理之人。影片依然延续了《功夫熊猫》中关于信任的话题,《功夫熊猫2》中又加入了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度思考。虽然故事模式难逃俗套,但梦工厂的这种努力很值得国内电影界借鉴和效仿:商业模式也可以有思想,甚至可以让电影主角担任“教导主任”的角色,只要掌握了分寸便可。
“寻根”成了《功夫熊猫2》的全新的主题。阿宝想要知道自己身世的努力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伦理,而阿宝的这一举动恰恰是影片重要的催泪因素。如果看《功夫熊猫2》只能笑,那只看懂了电影的一半,为了鹅爸爸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我们完全可以哭一场——虽然鹅爸爸有时也有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嫌疑。
阿宝的亲生父亲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出现,且只说了一句话。别小看这句话,或许这句话将会成为《功夫熊猫3》的第一句话。而这期间手握“中国元素”王牌的中国电影需要做什么?这是我们看完电影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纪念日假期期间,《功夫熊猫》续集在美国各大影院播放,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 。我们去看的时候,发觉即便是我们这个小城,上演的场次都很多。我们去的时候,就分别有10:40和11:00 点两个场次,间隔不过二十分钟。从商业上说,此片看来颇为成功。与此同时,该片也在中国上映。片中诸多“中国元素”,在中国观众和观察者中打翻了五味瓶。有观众为影片中的中国民乐、香港功夫、四川担担面之类元素叫好。但是此片也引起了一些抵制,比如在放映上部《功夫熊猫》就在抵制的赵半狄,此次抵制的团队中又有北大醉侠孔庆东加盟。捧也好,棒打也好,我想大家可能都在反思的一个话题是:从花木兰到熊猫,为什么这些中国的材料,被别人烧成了美味佳肴,反过来又卖给我们来赚钱呢?
关键一点,我们说“文化强势”可能有点模糊,在价值观上的自信才是个秘诀。相对于转型期价值观混乱的中国来说,美国有一个清晰且相对自信的价值观体系支撑,这有助于这类影片的成功。好莱坞擅长利用在老百姓心目当中深入人心的一些价值要素。在拍摄给家庭观看的影片时,这一点表现得更明显。大部分美国人家庭观成长观都比较明确,相关观念社会认同度比较高。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人更看重血缘关系,美国人看重后天培养的亲情,比如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阿宝和爸爸一起下厨),这个时间质量如何等。这些场景看上去很中国,骨子里很美国。导演是在做“美国为体,中国为用”的事,影片其实美国元素更多。其他一些细节处,导演也尽量贴近美国现实,比如熊猫在街上踩着跑的车,颇似美国儿童玩的踏板车,只不过是古装版,更显笨拙滑稽。放映中我听到小孩子笑声不断,说明小孩子很喜欢此片。
此片票房走红,主要是娱乐要素组合得好,未必就是中国元素的功劳,没有必要为此沾沾自喜,也没有必要因此盲目抵制。如果导演开始用的是澳洲袋鼠,而不是功夫熊猫,也一样能拍出这种效果,只不过中国市场更大而已。看完此片,我上网去看了美国影评网站 “烂番茄”和著名影评人Roger Ebert等人的评论,发觉他们很少评论“中国元素”,而是此片作为一部娱乐影片的得失。
不谈中国元素,说明这些元素被天衣无缝地放到影片里了,不再突兀,而成了电影本身的质地与纹路。电影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很有匠心,比如被中国观众称赞的“民乐”,融合到了打斗场面和无厘头的幽默一起,美国人能听出来是中国音乐,不知道是什么也不影响其欣赏,但是中国人能听出来曲名,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适合不同市场之需,确实精明。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有时候就太性急,一下子希望对方认识到我这是要讲什么文化,对方反倒会觉得说教意味太浓,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候觉得是文化侵略。
好莱坞帮我们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元素”内涵的认知。这些年我观察到,从中国文艺团体到美国的偶尔演出,到孔子学院式的系统文化输出,所要展现的“中国元素”往往思路狭窄,方式呆板。在取材上,局限于泥塑、木雕、武术、国画等被认定为 “文化”的元素。要把文化做活,思路应该开阔。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中国元素”太多了,不能只看到几点。这个思路狭隘的问题,国内已有学者注意到。几年前我接触过去我们在西弗吉尼亚小城支教的一位来自华师大的周博士,她是一文化学者,她说的一个现象很值得思考。她去乡下去采风的时候,县市文化干部有时候反倒会跟她去说,那个有什么看头,你看看我们整理的这些。而周教授作为学者,更感兴趣的是去采集那种原生态的,没被文化过滤的“文化”产品。周老师说这些文化干部,只会整理出他们心目中“文化人”的文化,未必就有民间的原汁原味和新鲜丰富。这种被我们视作“正典”的文化,换了一种语境,未必能够继续正点。
具体负责文化输出的人,未必认识这个道理。不久前我有机会和国内一文化单位沟通,对方试图发起一个大型展览,展出剪纸、书法、国画、刺绣等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而美国对口合作单位,则更希望促成该文化单位牵头的校级合作,希望通过中小学生的口,去描述各自所处的文化,他们觉得这才是“真家伙”。在这里,我们看到双方对于文化的内涵,对于文化交流的方式,在认识上都有很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人的事,要改变,需要文化群体和个人共同努力。
由于好莱坞没有中国“文化人”对文化理解的思维定势,反而放得开,会出奇制胜发现一些新鲜活泼的要素,给“中国元素”灌注新的内涵。比如《2012》中,在中国面目模糊的民工群体入戏了。《功夫熊猫》续集中,我们看到了街头的担担面和小摊小贩。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沈王爷在街头设置的“城管”式的角色,在为难卖饭的小白兔。中国饥荒年间的大炼钢铁,美国不少观众略有认知,也被放到了影片当中来。
由于中国市场很大,在《功夫熊猫》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使用,这个挡不住,也没必要抵挡,就把好莱坞当个文化输出的培训师好了。另外,从别人的眼里看看何为“中国元素”,看看《功夫熊猫》这类电影,看看《寻路中国》这类图书,也算是借鉴一下新鲜视角,拓宽中国文化自强和文化交流的思路。
原载于《东方早报》2011年6月7日
Warning: 这是一个彻底纯粹的剧透贴,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请不要往下看!
编剧组第1集时就已经想到第5集了。以下剧情是由我一个在好莱坞“梦工厂”编剧组做实习编剧的线人透露的情报。她也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精通才被招进来的,可见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尽管没有细节方面的剧透,整个故事框架已经在拍第1集时就已经构思好了。至于能不能拍到第5集,还要票房说了算。
第一集:阿宝的爸爸是只鹅,熊猫不明身世。
第二集:阿宝其实是被鹅捡来的,阿宝的爸爸妈妈当年被坏孔雀追杀,被迫将儿子丢在了逃难的路上。阿宝打败坏孔雀,领悟到了“以静制动”的武功精髓。该集透露阿宝的亲生父母尚在人世。
第三集:坏孔雀没有死,一直阻止阿宝去找亲生父母。原来其父母是武林高手,已经寻觅儿子多年。由于熊猫爸爸的一个坏徒弟害怕父子相认,会传给阿宝绝世武功,在坏孔雀的教唆下试图杀害阿宝。熊猫打败坏徒弟,和亲生父母团聚,并获授绝世熊猫功夫。这一集熊猫和母老虎的暧昧关系开始进一步升级。
第四集:揭开鹅爸爸为什么一直单身的秘密。原来鹅爸爸当年的女朋友是坏孔雀的妹妹。两只鸟真心相爱,却被坏孔雀残忍拆散。这时武林为争夺一武林秘诀互相残杀,熊猫担负起维护武林和平的重任。出现一只女熊猫,在阿宝和母老虎之间争风吃醋。该武林秘籍结果只是一个菜谱,结果在鹅爸爸的烧菜的时候,阿宝才领悟出来。
第五集:阿宝帮鹅爸爸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孔雀老婆。原来狠心的哥哥一直将妹妹囚禁。阿宝打败了孔雀一心栽培的武林高手,救出孔雀妹妹和鹅爸爸全家团聚!坏孔雀从妹妹哪里得知了父母一直都是爱他们的真相,顿时情感崩溃,再也无心作恶了。母老虎原来是拉拉,阿宝和老虎的感情是兄弟情谊。阿宝和女熊猫坠入爱河并成亲,并接替战斗中牺牲的师傅,继续为捍卫武林正义而奋斗。两只熊猫生了一大堆小熊猫宝宝,剧终。
答疑:
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 以后的坏人都不是沈王爷做主角 他只是在幕后指使而已 不会有很多戏份的
(2011-05-28 19:26:52 逆行游侠
这剧透明显扯淡呢嘛!!至少我知道的官方说法是,功夫熊猫的每一集都会有不同的BOSS,不可能一直是沈王爷的)
其他反派其实还在设计过程中,还没有定吧。
2011-06-07 21:43:59 左旋右转凹凸曼 (地球人,说话注意点!)
楼主没有扯出其他的反派形象我比较失望。因为孔雀延续四集并不服众啊。
第2集透露坏孔雀是因为童年没有得到家庭温暖才去做恶的。
(2011-05-27 22:55:35 林川™|你说我戒烟你就嫁给我~
坏孔雀从妹妹哪里得知了父母一直都是爱他们的真相,顿时情感崩溃,再也无心作恶了。=============
咋回事? 没扯圆啊 )
请注意,丢阿宝的是熊猫妈妈,而不是父亲。那些狼来屠杀熊猫村的时候,熊猫爸爸刚好有事不在村子里。虽然我是说了父母都是武林高手,其实我就是指父亲,因为英文“parent”不分男女的,算是我翻译有误吧。而且孔雀屠杀熊猫村也没有自己亲自出马,只要一些手下的土狼就行了。
(2011-06-05 10:00:18 Ature
有一个很明显的bug啊 如果阿宝的父母是你说的武林高手的的话 至于当时被追杀成那个样子啊 至于把自己的孩子扔了啊 不可能吗这 而且你还说父母传授阿宝绝世武功 在第二集里阿宝的武功就已经十分厉害了 光以静制动就很厉害 能打败孔雀了 你说的不会是你自己编的吧?这么明显的漏洞。。。)
这个应该会表达的很隐晦吧。毕竟是动画片,不会搞得太成人化的。只要把母老虎表现的很男人化就可以了
2011-05-31 10:46:55 R
没说明白啊!!怎么发现母老虎是拉拉的?难道她最后和蛇搞起来了???
后续: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该贴已被各大网站报道
http://ent.people.com.cn/GB/14859826.htmlhttp://ent.163.com/11/0609/08/763HNKRA000300B1.html但是报道明显有曲解原帖的地方,比如把熊猫爸爸的徒弟说成阿宝的徒弟,还有把鹅爸爸说成鸭爸爸等,希望网友明辨。
这一次,梦工厂把皮影戏,民乐,山水画等用得炉火纯青,实在是佩服。
老美把咱的东西玩得生动活泼,在笑声中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功夫片从中国一路打到外国,编剧都腻味了那些固定桥段,以致于熊猫阿宝每次摆完pose都要反嘲一下——这其实也是周星驰用滥了的桥段。然后是童年阴影,正邪双方的命运和动机都靠这个来解释,弗洛伊德离开了心理学但在好莱坞获得了不朽地位。我有更多的吐槽但这里字数有限。@望京星美withDTM
原来阿宝的身世是Harry Potter一样的凄凉…
老美搞来搞去就是who am I,be yourself,freedom,inner peace这几个核心思想。还有弗氏精神分析学说,幼年阴影造成扭曲人格神马的。但,还是好好看!
原来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很深啊,制作精良值得一看
还可以吧,没第一部好看的感觉
美国制造的中国动画片~~
丰富的中国元素,恢宏的场面设计,动作的流畅度和丰富也让人惊喜,好片,这一系列完全值得推荐
3d表现力非常出色,国语配音少点网络流行语就完美了!剧情虽无太多新意却赢在巧妙的细节上!!我爱这胖子!
好喜欢这个系列,阿宝的身世被揭开了。神奇五侠再战江湖!
哈哈哈哈 他爸爸居然是只熊猫....
就像上周非常不推荐看3D版的加勒比一样,本周则很推荐看3D版的熊猫2。动画片显然更适合展示3D场面,可爱的萌系角色以及通篇的抽科打诨让这部电影笑声不断。低龄化的剧情设置让本片在情节不可避免的简单和俗套,这显然是一份儿童节的礼物,那么,给自己买个幼年的阿宝玩偶吧,顺祝儿童节快乐!
我想吼配音的各位你们也太亮了!!!就冲着Gary Oldman不疯魔不成活歇斯底里的那些坏笑和Jolie诠释的那只铁拳硬汉悍娇虎我也要看第二遍啊!!!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鸡,不是鸭,也不是大雁,是鹅,记住了没?
给3.5分,那些可笑的笑点。第一次在电影院能让我看睡着的电影……
有时候你会误认为中国文化已经深度入侵美国了!
《功夫熊猫2》很好看,3D效果堪称今年目前最佳!动作场面热闹紧凑,笑料不断——但整个故事很俗套没新意,远不如第一部。影片镜头视角非常灵活多变,视觉上非常享受。中国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大反派设定得太弱,结尾的太极拳……让我想起《东方不败》里的“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再说一次: 阿宝他爸不是....,不是...,也不是...,是...,记住了没? (楼上,我输了,我道歉。)
我要动用所有马甲来打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