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主题
家庭片+如何和上一代共处
澡堂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亲情纽带
其实是和《饮食男女》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当亲情需要通过正儿八经地坐在一桌吃一顿精心准备的饭的时候来维系 或者是要通过同样要在一个澡堂里工作(被动处于一个空间)
其实某种程度已经是单方面了
互相对彼此世界都无法参与了 但是还是要有一个场合来联络感情
又可悲又温暖
有的时候在嫌弃长辈没办法跟上时代 和我们有代沟的时候
我也不禁在想 是不是我们也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的世界和生活呢
我室友男朋友听到我和妈妈说上海话后问我怎么学会家乡话的
我想了想 好像也是在出国以后更愿意讲了
就觉得连自己也不免落俗了 需要一些形式化的纽带
就像哥哥回到家里冲冷水澡
爸爸问怎么不好好洗个澡
哥哥说我在南方这样惯了
成长是个告别的过程
还尤其喜欢哥哥跟嫂子隐瞒了自己弟弟有智力障碍的事情
感觉在和原生家庭和解这个问题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没有必要一定要和解 爱与否又和和不和解没有关系
还有看到很多老人 有斗蛐蛐的
有人是在澡堂里又遇到初恋的 或者逃避家事的
这样一个封闭环境其实也是个众生相的缩影
各种孤独的人 在澡堂这个环境里寻找临时的庇护
同样是对过去的传统有执念的人 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的感觉
所以当最后上善若水的牌子被拿下来的时候还是难过的
就好像一个老房子被拆迁了 一段回忆也被永远地抹去了
那些习惯了搓澡泡澡的老人就算没法适应 也被逼着适应 顺应时代潮流
就像开头自动洗澡机一样
从前的车马慢 现在变成快节奏碎片化信息时代
已经没有时间和生存空间留给这些真正具有工匠精神愿意用一生从事同一个行业的手艺人了
还有里面的房子 真的很像我北京亲戚住的房子 感觉北京老房子真的几十年如一日
其实真的挺喜欢整个故事所传递的中心信息和故事的结构的 但确实可以拍的更好
但是那段陕北和后面藏区的真的太奇怪了
个人觉得是个没讲好的好故事
时代变了,并且变得飞快,每个人都被裹挟前进,不由你接受不接受
电影99年上映,表现的是90年代的事情,对于现在的00后来说,有些地方的情节演了就看了,不像我这种80后,看后满是感慨,90年代应该是我人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所见所闻记忆犹新
影片发生在北京一个胡同的破旧澡堂里,胡同低矮的住房,斑驳的墙壁,下雨就漏的屋顶马上就要被商业区代替,大明接到傻弟弟二明的明信片匆忙从深圳赶到北京后没几天就得到了消息。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90年代的事——深圳,这个沿海的小渔村被画了一个圈后,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虽然电影里没有交代,但是大明应该也是去那里做大生意挣大钱去了
大明怎么回来了呢,因为二明给他寄了个明信片,上面画着爸爸在床上睡觉他坐在床边,大明以为爸爸死了,匆匆的赶回来,他从小在澡堂长大,这些老顾客见到他回来都有几分惊讶的跟他打招呼,有何冰扮演的何正,八字眉的老吴,几位斗蛐蛐听戏弯腰驼背的老头,他们身上的故事分别代表了,下海,离婚,拆迁
何正是电影开头就出现的主角,他和澡堂老板老刘讲述了他的商业计划,一个自助洗澡站,7分钟洗一个澡,并声称自己的这个创意就值100万,大明回来后,他也主动提出聊聊,且付出了行动,在自己的面包车上讲述了自己的何大狗快餐店,一杯饮料,一个热狗,就是一份套餐,几十辆快餐车,项目上马就挣钱,就差启动资金,这个创意核心和洗澡站一样,就是一个快捷方便。这种想法和看见熟人点头哈腰,一泡就是一天的澡堂有着最尖锐的冲突,但何正这种想法,在90年代的北京都算不上疯狂,是正常有头脑,下海的浪潮冲开了年轻人的活分心眼,只要从事商业行为就能赚钱,我身边的例子,我家门口开饭馆的,饭馆不大,每天排队。卖挂历发财买汽车的,从北京坐火车背个行军包,做硬座火车到广州买电子表,装满这个包回来卖就赚钱,比起投机倒把,何正这个完整的商业计划要是放今天写个好看的PPT至少能找个天使投资人的级别
扫把眉的老吴戾气有点重,所谓嘴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老吴就是这样,跟老婆动手打架,三番五次下决心离婚。这里顺嘴提一句,扫把眉老吴妻子的扮演者隋女士可是个有来头的人。在90年代,离婚可以,但是会有很多人阻拦你,《我爱我家》里面和平为了要二孩跟贾治国离婚,立刻就招来了一帮老太太做思想工作,先是街道居委会大妈,再是厂里工会领导,亲戚朋友打电话反对。因为在这之前,离婚可是一件非常非常丢人的,老刘也是劝老吴,后来知道老吴要离婚的真正的原因后,亲自做局,安排化解了夫妻之间的矛盾,老吴离婚这件事,如果要是现在发到劝分小组,应该立刻马上这婚就离了
老澡堂子里肯定有老头,这部戏里经常来泡澡的老几位虽然在戏里都是本色演出,但都个个都是老戏骨,因为斗蛐蛐作弊生气后来又和好的两位老爷子一致的观点是,拆迁后住楼房,没地方泡澡,也不接地气。现在谁家要是拆迁了,那可说是天大的好事,90年代拆迁时对于那些在胡同里住了一辈子的老头老太太来说,这真的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我朋友的姥爷家住天坛,家里拆迁,分配的回迁房怎么都不去,在原地买了个老破小楼房,为的就是能天天上天坛遛弯,老爷子原话:”几天不去,我就得闹病,你们看着办!“不愿意拆迁,把拆迁办骂跑的老头老太太那可真挺多的。最后整条胡同还是拆迁了,澡堂子是最后拆的,傻二明不愿意拆迁,拿着皮管子开水滋那些来拆迁的人。放到今天再看:只有傻子才不想拆迁呢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磁版。描述市井小人物生活,踏实叙事、结构完整。如今这样的中国电影真的很少了。剧情则有点“解忧洗澡堂”的感觉,好在鸡汤味不浓,很接地气,并映射出时代的变化。濮存昕的木,朱旭的善,姜武的乐,老中青戏骨的演技至今熠熠生辉。自助洗澡间创意很赞,可惜至今尚未出现
五星给朱旭,老爷子我真心祝您健康长寿
三组镜头:1 濮存昕回家见到他爸时候,两人的眼神交错,千言万语只换来一声“爸爸”,然后两人相对无语。2 姜武和朱老爷子一起跑步的镜头,还有姜武对澡堂歌剧爱好者的鼓励;3 老爷子突然走后,姜武的那种憨憨的不舍和维护澡堂的倔强。这是一部地道的中国人的生活感悟,充满厚重的人文情怀。8.5
旧时光被推土机带走,那些老人儿们,等他们都走了,北京就只剩下空壳
看朱旭老爷子的戏基本都能哭个痛快,甚至打他一亮相一开腔情绪就已经酝酿到位了。张杨这部戏真好,有人味有人情味。喜欢十年前的北京,红白老公交,胡同澡堂子,喜欢硬不起来的故事,澡堂歌王我的太阳,斗蛐蛐斗气的二老,爷俩比赛赛跑,水下闭气读秒,喜欢几度眼里含泪的青年高天先生。
我南方人体会不了北方澡堂子的那种氛围 但我觉得它换成一个杂货店或者旅馆什么的 意义也不会差很多。归根到底还是【孤独】 一群人泡在水池里家常话短的 不过是一种解除孤独的消遣方式。老爷子明暗两条线 一是给客人排忧解难 无论是欠债还钱还是身体有病 缺的只不过是一次人情味的救赎(当那个人走进澡堂子见到老婆就在那时我都感动得哭了 他们多久没有好好聊聊了 他们缺的就是好好聊聊吧),二是自己和儿子的关系修补 父子情不可能是老死不相往来 修个屋顶看看日出也就是个能好好坐一下静下心谈谈的契机 能在父亲过世前把自己浓浓的爱重新展露出来 也算是一种圆满。老电影没有字幕 但朱旭老爷爷的台词字字清晰 铿锵有力且饱满感情 真希望所有的的演员都这样 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
当年打了四星,这几个月时不时翻出来,断断续续不知不觉就重看了三四遍,冲这表演细节,得追加一个。很难想象一部电影里,有四个人的表演细节不在濮存昕之下。姜武的准。何冰的劲。李丁老师和朱旭老师更已经返照空明。我看朱旭老师拌面啃黄瓜,都能看入迷了。
在推土机推倒墙壁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成都想起中国想起传统文化并泪如雨下
我小时候去过这种澡堂,能体会能理解,虽然都说这不干净不卫生,但确实热闹有人情味儿,在这种澡堂我妈给我搓过澡,在这种澡堂我学过憋气游泳,在这种澡堂我当过澡堂歌手,唱凤飞飞的那首《追梦人》,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宿命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记得崔子说这是一部很酷儿的电影。我挺喜欢张杨的一些调度和构图。但是里面的回忆总让我有了串戏的感觉。那盘水里漂着的酒估计我很难再忘记,以及姜武听男高音的演唱(PS,男高音很像枪枪枪童鞋)。但是我觉得片子的节奏有些问题。
姜武巨型可爱,想跟他一起经营澡堂子,你搓澡来我收银,顿顿吃炸酱面配生黄瓜
此片动人在于就算是个傻子,周围仍旧给予他最大善意,这种感情是微妙的动人的,虽然微弱,但是在人间闪烁着,给予了我们希望和力量。当资本开始腐蚀社会时,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看似有了好的生活,实则都在怀念,这不过是个麻木的过程而已。父子三人,一帮街坊,一个澡堂,构成了热闹且温情的早期新中国的图景。大明突然回来,可以看得出,他已经丧失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的体验,在他的眼睛中更多是物欲和冷漠,可是,在三人生活一段时间后,他的眼神中开始重新有了这片土地应该有的暖意。父亲死后,他思考很多,他本来把弟弟送到了福利院,但是半路仍赶了回去,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社会管理多好,无论人们有多为物质拼命,如果没有了这简单的感情,意义就没了。本片试图传达的是社会资本化中温情在逐渐丧失,呼吁人们不能漠视。
二明在澡堂的回声的映衬中高歌我的太阳之时,也是姜武事业的巅峰之时。三个男人同样能搭一台戏,拥有四个女人为他们做配角,虽然西藏圣水和陕西缺水两场戏加入的手法有些生硬,但都比不过推土机一把推倒中国传统文化来得生硬。
大明的白衬衫换成了老头衫和运动服,二明再次将水管举过头顶,于是胖子终于唱出了我的太阳。霓虹灯修好了,老刘和他倾其一生的老澡堂却再也不在了。
城市开发对已有生态的覆盖;通过讲故事和照片插入的西北与西藏故事,创造了人类学观影之感,对水的文化认知、作为文化实践的洗澡、反映出来的生态、创造出的人际交往空间……
如果删除莫名其妙加进来的大西北和藏区朝觐这两段戏,我给五星。
丝毫不输日本同类型片甚至还要更好,除了讲父子家庭的情感,还有社区邻里的联结,以及一个时代的挽歌,无论哪个面向完成度都不错。朱旭主演的电影几乎部部我都想打满分,真神了。里面姜武好像我弟哦,而我像姜文嘻嘻。
每次看这种怀旧的题材,虽然感动但还是更觉得心酸。发展总是要有代价,牺牲的就是拒绝发展的那波人。(以及那个裸背的女人哈哈哈哈绝逼是为了票房嘻嘻嘻嘻嘻)
姜武在这部片子里的演技神了,当然濮存昕朱旭李丁何冰甚至是封顺都是演技爆表状态,看着里面吃炸酱面的那段心情复杂,真怀念那个生活贫苦但简单快乐的时候。或许小时候看这种片子不管对生活或者演技都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但现在看来一切都那么熟悉也让人觉得安全,就像昨天,或者前天。
好看啊 好看啊 我就经不住老头儿老太太玩儿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