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能看到表现复仇的电影,它们时而血腥,如[杀死比尔];
它们时而高度风格化(影像),如[亲切的金子]。
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点:电影的外在风格异常鲜明,视听感受犹如坐过山车般刺激。
我们今天推荐的这部[临渊而立]同样也是一个复仇故事,但导演深田晃司却用一种拍“鬼片”的方式进行呈现。
相比前文提到的那些电影,[临渊而立]的表现手法更趋于内化。
几乎每个人都看过一部留下终身阴影的恐怖片,就像我上大学时看[穆赫兰道]时被拐角出现的怪物吓得魂飞魄散,从此以后每当想起那一幕就手冒冷汗。
这种心理冲击力,就像[临渊而立]中主人公毕生遭受的心理压迫一样,具备持久杀伤力。
利熊和章江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小萤,一家人生活平淡,两夫妻的感情徒留形式。
寡淡的生活从一个闯入者的出现彻底被改写。
利熊的旧友八坂某日忽然出现,而其与利熊之间有着难以形容的关系。
多年前,利熊和八坂共同杀死了一个人,但最终顶罪的却是八坂。
十一载光阴逝去,八坂落魄无依,利熊却娶妻生子还做起了小买卖。
这对于八坂来说刺激很大,所以,他准备开始复仇计划。
深田晃司用悬疑/恐怖的手法将八坂的怒火注入大量生活细节中,很多古怪的设计令人称赞不已,真正诠释了细思极恐的含义。
这种细节表现在深田晃司对音乐、人物形象的处理。
本片的音乐设计非常精巧。
开篇小萤弹琴时,琴架上的节奏器左右摇晃,节奏器的作用是稳定弹奏者焦虑的情绪,产生一种平衡感。
但在电影中,节奏器的作用却被赋予了戏剧成分,不断产生的滴答声创造了诡异氛围。
节奏器是大多数人常常在生活中遗忘的器物,不得不说,深田晃司这一处理来得太微妙。
而在影片后半段,章江对利熊说,当年的凶杀案八坂是有同谋的。
但彼时知道真相的利熊却并未显露出一丝怯懦,而是一边剪着指甲一边心不在焉的脱口而出:“对,我就是那个帮凶。”
这一幕来得出其不意,极其日常的场景插入这惊心动魄的对话,寻常变得不再寻常。
声音的描写显示出创作者果敢的一面,同时对于八坂这个人物一前一后的反差,导演用一件衣服就实现了反转。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每当八坂出现时,他总是一袭白衣,干净,有力量,彼时的他还是天使的化身,但转眼之间又是魔鬼的模样。
当章江拒绝了他的近身索吻,他开始变本加厉企图发生直接的肉体关系。
八坂脱去白色上衣漏出那殷红的T恤,犹如一头爆发的怒兽,在平静的街道上行走,赤裸裸宣泄着复仇的欲望,简直神来之笔。
[临渊而立]的优点有很多,但也不乏缺陷,然而大量的细节积累足以见证创作者的细腻与用心。
很多电影都是一种“惊奇”,它利用悬念、夸张、超现实让观众沉醉其中,感到震撼。
而这部[临渊而立]甚至令人嗅到了哈内克的味道,就如同哈内克的电影同样有“惊奇”,但是你却未必能忍受到惊奇降临的时刻。
因为在它到来之前,太多的日常生活会考验你的耐心。
深田晃司与哈内克都是善于使用冷暴力的导演,他们的电影总是包裹着轻盈与厚重感,导演静若处子,而观众却早已风声鹤唳。
(文/杨时旸)
《临渊而立》有关原罪、救赎与报应。它讲述了一段被翻覆的生活和一段循环的因果。那些隐藏多年的罪责,终究会来的追索,从表层看起来,有着冤冤相报的逻辑链条,但仔细揣摩,却发现,那些报偿又都暧昧不明,指向不清,你不知道哪些来自命运随意的捉弄,哪些又是上天公正地裁决。也正是如此,才令人唏嘘。
电影是从一幕几近无聊的生活场景开始的,利雄、妻子章江以及女儿坐在桌边吃早饭,丈夫看着报纸,毫无精神地应付着妻子和女儿,这家庭几乎只剩下外在的形态,依靠惯性运转。八坂来造访时,礼貌而拘谨,让人以为这是失散多年的老同学前来叙旧,之后,才知道,八坂刚刚出狱,生活无着,希望能在老朋友利雄的家庭作坊里寻找一份工作。看起来,这突然进入的人并没有打破什么平衡,他只不过本分地工作,安静地生活,甚至还耐心地教导老友的女儿演奏风琴,但很快,故事就急转直下。利雄并非像他每天表现的那样无害又无聊,多年前,他也是八坂的共犯,只不过逃脱了制裁。所以,这次接纳老友,一半是同情,另一半是无奈和恐惧。
情愫在女人和八坂之间滋长。撩拨、推挡,半推半就又欲拒还迎。最终,一直引而不发的危机还是炸裂了,女儿被八坂伤害,终身残疾,女人变得神经兮兮。利雄当年逃脱了牢狱之灾,却终究还要在家中经受无期徒刑。
从气息和节奏上看,电影被分成了两半。前一半看似一切平静,却总散发着阴郁和不安,而后一半,表面上一切破碎,面目全非,妻子终日与心理疾病缠斗,女儿大脑受损,生活无法自理,但却莫名散发着浓浓的温馨气息。丈夫对妻子说,“八年前,我们终于成了夫妻。”那意思是说,那一年,女儿落得这个下场,却意外唤回了夫妻间的交流和情感,他们曾经都离心式的生活,但这场事故却让彼此向心。这真残忍,生活的重整旗鼓必须以砸碎一个无辜者的一生作为代价。丈夫说,“女儿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我突然变得很平静。”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报应会落到自己头上,如果一直悬而未决,那将是更大的惩罚,而女儿的残疾,反而是落得实处的踏实。这时,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开场时那看似平静的生活缝隙里渗透着无法言明的鬼魅气息。
但如果你觉得这报偿到此为止,就又错了。突然有一天,一个年轻能干的男孩儿来到这里,寻找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才透露,自己是八坂的儿子。这又是一层报应,甚至还多了一层拷问。按理说,八坂毁了自己的女儿,那么他是否应该趁现在毁了他的儿子,但自己的女儿是无辜的,这个男孩同样的无辜的。曾经痛下杀手的利雄,这一次,选择了宽恕。但这算得上是“宽恕”吗?他又有选择宽恕的资格吗?
报偿和原罪都已经显形,你却很难说,到底是谁的错引发了谁的罪,是妻子当时的情欲导致了这一切吗?是八坂那注定要不停犯罪的血统吗?是懦弱的利雄吗?还是别的什么?好像都是一念之差,终究酿成不可收拾。
这部电影之中隐藏了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细思极恐的那一种,比如,声称自己的八坂儿子的年轻人,到底是谁?八坂曾经恨恨地说,你结婚生子,但我却没有。那这个儿子从何而来?孩子是从因为八坂写给他的一封封信,按图索骥找来的。八坂曾说,自己经常给受害者的孩子写信,那么,这孩子的身份成为了巨大的谜团。
在一切都未曾走向崩溃之际,一家人以及八坂去海边玩,躺在沙滩上拍了一张合影,多年后,妻子带着女儿自杀,八坂的儿子前去求助,几个精疲力尽的人意外在沙滩上又一次组成了与合影中一样的姿势。那是一次轮回。那个首尾呼应的图像,完成了一次凝重又充满嘲讽的轮回。“好人”都受到了牵连的报应,“恶人”似乎都能躲过命运的追索,但真的如此吗?好像也不是,利雄不正在承受着终身监禁吗?这比有形的牢狱不更残忍吗?
仔细想想,八坂真的来过吗?八坂真的存在吗?那像是鬼魅的插入,然后就此遁入虚无,那或许是利雄内心愧疚的投影,无论怎样,无论八坂是否刺进自己的生活,他的一生总会被翻覆。
没有恐怖镜头的悬疑片。 临渊而立,四下黑暗,幽深不可测。 主要人物【利雄、章江、八坂、女儿小萤、孝司】 电影讲了一个关于“闯入者”的故事。十几年不见的好友八坂忽然出现在利雄自家工厂门外,要求收留。虽说朋友久未相逢,但场面尴尬,一种奇怪的气氛便开始飘荡在空气中。来者少言寡语,不苟言笑,彬彬有礼,但总有一些小习惯和家庭生活的格格不入。女主人章江信奉新教,一开始对这个不速之客心怀戒心,但当八坂吐露出并且忏悔他的过去(曾经杀人,坐了11年牢),最终感动于他的真诚,又渐渐被他的雄性魅力感染,产生了情愫。 利雄和章江的夫妻感情生疏冷淡,八坂的到来加剧撕裂了脆弱的婚姻关系。经历了暧昧和好感的阶段,八坂想进一步发生关系,但无奈章江拒绝了这场诱奸。未遂以后,八坂离开了这个家。途中,利雄发现小萤遭到意外倒在路旁,身边伫立的正是八坂,他忙着抢救女儿,八坂而消失不见。小萤受到重创从此脑瘫,而真相到底怎样无人知晓。夫妇两人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直至八坂的儿子孝司阴差阳错的前来应征上班,一潭死水重新掀起了波澜。同时也揭开了当年八坂杀人事件里,利雄也是共犯的内幕。 剧情关键字【罪、救赎、信仰】 电影的宗教气息浓厚,日常里时不时透露着有关讯息。章江和小萤会饭前祷告,八坂同样有属于自己的信念,而这种信念让他产生了行为上的偏差,他因为一念之差杀了人,犯下了罪。十年来一直给受害者家属寄钱写信,去弥补心里的内疚和赎罪。饭桌上讨论的“母蜘蛛被孩子吃掉”的隐喻,像是爱,像是牺牲,也像一场悲剧。结合电影里几个人的命运,上一代的怨由下一代来承担,孝司向来骄傲的母亲最终要在全身瘫痪毫无尊严之下死去,有种冤冤相报的宿命轮回感。而没有信仰的利雄显得最轻松,他是帮凶,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女儿瘫痪以后反而焕发了活力,松了一口气般的意外回了魂。因果报应的果落在了有信仰的人的身上,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 电影的色彩【红与白】 八坂从登场开始就身着一身白得发亮的衬衣,无论去到哪里都是一身素白。白色往往代表着纯洁,八坂借此来表达他的悔改,对宗教的皈依和往事赎罪。包括教小萤弹风琴,和章江一家出游,都一副温顺陈恳的模样。但当他褪去外套,赫然可见的是一抹腥红。红色的冲击力不言而喻,他疯狂的向女主人索爱,几次半推半就之下关键时刻悬崖勒马,随即后面就发生了惨案。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小萤的意外就是八坂一手造成的,但在小溪边八坂对着利雄一番怒气冲冲的话语,凭什么你结婚生子幸福生活,而我一无所有。这十几年来压抑已久的积怨,已经像火山一样蓄势待发。他他想夺走这原本可能属于他的一切,他也几乎得手了。夺不走,就毁灭它。 电影的留白部分非常多,比如小萤的意外,章江究竟有没有和八坂有实质的关系,八坂这么多年去了哪里,包括最后小萤和孝司到底救活了没有,都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在我看来,整个故事都在讲毁灭。带着希望去死,是不是比绝望的活着来得容易一些?女主角带着女儿,站在吊桥上犹豫良久,却没有多少希望能稀释想死的念头。站在深渊纵身一跃,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原来的她已经死了。这里的感受,有点像《非诚勿扰》笑笑的自杀。 救上来又能怎样呢,她们都是吃母亲蜘蛛,注定上不了天堂。 ——————————————————————— 电影里一闪而过的书信,我抄下来了。字里行间里,的确能体会到八坂的后悔和真挚。也许,他认为自己亏欠死者家属的必须要还。而利雄欠他的,也同样要另一种方式去偿还吧。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自认的原罪。 謹啓 清涼の秋気身にしみるこの頃、いかがお過ごしでしょうか。私は、すでにお伝えしました通り、十月一日、11年の刑期を終え、出所いたしました。その後、しばらくの間は県の施設に入所していましたが、いまは昔からよく知る友人の元に世話になっています。来月からは山形の知り合いのところで働くことに決まりました。 刑務所を離れ、空気の匂いを嗅ぎ、人の温かさに触れるにつれ、私はなぜ生かされているのだろうと自問自答を繰り返しています。死ぬべき私が生きている。その意味を考えています。考えば考えるほど、罪の償いは終わっていないことに気づかされ粛然といたします。これからの私の人生は村田家… 谨启 正是清凉秋意到来的时节,一切都好吗。如前所述,我在十月一日,为期11年的刑期结束,出狱了。在县政府的中途之家短暂入住之后,现在住在往日好友的家里,承蒙照顾。我决定下个月去山形县,在认识的朋友家附近打工。 离开监狱,闻着空气的气息,感受着人群的温暖,我不断的在对为什么活着而自问自答。本来应该死去的我却还活着,想着其中的意义。越想,越觉得罪的补偿还远没有结束。从此以后我的人生就为村田家…
不知道各位是否记得,有一次八坂在房间里写信,章江问他写给谁?八坂说是写给死者家属的。8年后孝司出现了,原因是收到了从这里寄出来的信,所以孝司究竟是谁的儿子?
在郊游的时候,八坂像利雄发火,说你结婚生子了而我却没有。8年后,孝司和江章说出生时没见过父亲,更诡异的是他说父母并没有办结婚手续,母亲也有类似的洁癖,所以可以猜测孝司的母亲被强奸了,而母亲隐瞒实情。
为什么有这个结论?利雄剪着脚趾甲,平静的说,“你和八坂睡过了吧?”他其实错了,准确的说也只是亲过几次嘴而已,而且八坂才来了几天?他会这样想,因为八坂和他杀人的时候,还强奸了死者的老婆,当他明白八坂是来报复他时,他便清楚八坂肯定对江章做了什么。
死者的老婆当年被侵犯,生下孝司,入狱10年,再加8年,孝司刚好18岁,和电影里的形象符合。
八坂出狱后就决定报复,夺走利雄的一切,孝司到来后,引出陈年往事,妻子不忠、丈夫杀人,人性的虚伪和丑陋,让这家人真正的崩溃了。
当记者几年,亲眼目睹了这个城市不少离合悲欢。
有一个初中生,刚开学几个月突然得了一种名叫横贯性脊髓炎的罕见病,可能这个病的名称很多人都没听过。而他也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忽然变成要依靠轮椅生活的残疾男孩。父亲辞掉工作,专心照顾他三年,一度夜夜失眠抑郁,靠半夜悄悄在小区散步来发泄。采访快结束时,这位父亲苦笑了一下,缓缓说道,我真的想过去死。
有位幼儿园老师马上结婚,希冀的幸福生活还没来临,噩耗先到。她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颈椎以下高位截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双腿没了知觉。采访时她听到母亲说,出事以来已经花了家里40多万,单亲家庭生活本就拮据,她带着呼吸的管道,抑制不住地抽噎了起来。因为动了手术怕肺部感染,她连呼吸都要插着管子,她耗尽气力仿佛在表述,我并不想活。
我们要如何保有生命的尊严?这在生活中简直是一道无解题,却是电影乐于诘问的话题。《弥留之春》里罹患肿瘤的老太执意选择安乐死,那完不成的拼图拼不出生命的意义;《爱》里老头用抱枕向残喘的妻子猛地一扑,仿佛是另一种绵密的爱的方式。
《临渊而立》里,男孩山上孝寺一边画着少女画像,一边和章江太太闲叙着关于母亲临终的琐事。说起母亲患病在床,生命则毫无尊严可言。被儿子清理排泄物,一个自尊心那么强的人顿感生不如死。这种生命的屈辱感,甚至让男孩觉得,她或许死了更好一点。
那么床上的女孩呢?那个只能呜咽,连哭泣都不能放声的肉身;那个让母亲寸步不离,生怕被一丝细菌污染的灵魂,还有生命的尊严可言么?女孩是否也想一了百了呢?寻不到“凶手”后在车里,女孩跟母亲一样,眼角留下一行泪。所以,母亲是否有权力替她结束这一切,还以她生命最后的尊严?
显然,深田晃司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在这样一个不算长的篇幅里,缓缓构筑了一整套诘问人心的尖锐难题。一张饭桌夫妻隔着信仰深渊、一次拥吻男女堕入情欲深渊、一场伤害家庭裂开无望深渊。开篇一张饭桌,妻女虔诚地祈祷,丈夫漠然地信手夹着菜,寥寥数笔一个无爱的家庭描述得简洁而透彻。一张饭桌已经隔开了两个信仰的结界,同时还有不同兴趣爱好乃至价值观的抵牾。
而一个不速之客的闯入,打破了这个家庭僵化的气氛。八坂的到来,直接、莽撞、不待反应,已经迅速渗透进这个家庭的肌体。他洗过澡后裸着上身,就那么大大方方坐到沙发上直视母女。他弹得一手熟练风琴,迅速俘获了懵懂女孩的依赖和信任。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看似不经意的接触,生活在一潭死水里的少妇焕发了生机。他们就这样游走在伦理与道德的边缘,在那次郊游的时候,意乱情迷的拥吻饱蘸了太多捱过经年的寂寞。
然而寂寞之花未曾开在沙漠,却绽放在了峭壁上。两个人摸黑走着情欲钢索,一个不怀好意,一个欲拒还迎。这种日式寂寞少妇的戏码,颇有东阳一《谁的木琴》之神韵。一个是木琴的饥渴,一个是风琴的独奏。琴声如同呼唤,令两人几乎忘却宗教禁忌,陷进情欲的深渊里。
这里不得不单独讲讲浅野忠信扮演的八坂,他的瞳仁几乎没有光亮,和《我的男人》、《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等作品的角色一样,浑身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气息,同时又一直是一袭白衣的禁欲味道。第一次出格是他们共同走进一片花丛,面对一种唤作红秋葵的朝开暮败之花。第二次则是在房间里,八坂刚刚晾好了白衬衫和黑袜子,可能是花香太醉人,或者洗衣剂味道太清新,让两人把持不住。而第三次在八坂目睹了一场“野战”之后,兽性大发,脱下白衣露出红色衬衣,这里颜色的运用简直让人叫绝。浅野忠信与生俱来的神秘感,让他像一个毒苹果、饥饿的蟒蛇,更像一杯鸩酒,招招致命,却让故事走向更加可怖的深渊。
无爱的婚姻闯入一袭白衣男子并不可怕,血红鸩酒饮完居然回甘才让人毛骨悚然。女孩在遭受了莫名的伤害之后,并没有死去,而是以一种更加难堪的形式折磨着这个家庭。八年之后,妻子迅速衰朽,变得脆弱而敏感。和不断洗手、禁止外物接触女儿等显性洁癖比起来,内心的洁癖,则更说明她无法从往事走出来。女儿的一举一动都如附着于发肤,时刻牵引她的神经。而丈夫如出世般异常的豁然,除了吃饭时看看监控,他的生活仿佛波澜不惊。
很快,我们便得知了这位父亲习以为常的原因——他把女儿受到的戕害当做对自我的惩罚。因为曾经作为帮凶,那件杀人事件如巨石压在心头太久。他竟然将二者对等,苦难沦为某种解脱。而他目光灼灼,语气平淡地说起,自己早知道妻子和八坂的奸情,然而不以为意。因为八年前,他和妻子因为共同经历了女儿的变故,有了共同目的和追求,仿佛才结成了真正的夫妻。在他看来,或许妻子也会因为对出轨的负罪感,进而对苦难一边堪堪承受,一边生发出一种变态般的享受。
这种想法让妻子觉得恶心,也令人毛骨悚然。妻子终于体会到,八坂故事里那个用右手打自己耳光的母亲的绝望。而透过丈夫这个角色,又让人看穿了人性的多重维度,以及每个人都可能藏有的隐秘情绪。
当初八坂刚来到这个家庭时,曾在饭桌上,云淡风轻地说了句,我不会麻烦你们的。后来,男主人铃冈利雄对八坂的儿子说,你父亲离开的时候,我们很辛苦。一个“不麻烦”,一个“很辛苦”,中间又隔着多么复杂的况味。八年前四个人郊游时,曾躺在一起,彼时同居一室共同过活,象征着生如同衾;八年后的河滩上,四个人躺在一起竟与当年惊人的一致,只是这次,是一起死若同穴。
最后,女儿被母亲抱着,一跃而下坠入湖底,母亲试图藉由死亡,给生命赋予隆重的仪式和尊严。但谁又考虑过,那个穿着红裙子再没跑回来的女孩的感受?想象一下,你被束缚在一具无法回应的身体里,手脚不听使唤,喉咙也发不出声音,无法说出“我饿了”“我好困”“谢谢你”,无法拥抱,也无法哭泣,无法与身体外的世界建立联系。似一株风雨中飘摇的植物,摇摇欲坠却发不出声音。而这是承受了幽灵般生活的真实故事。在一则奇闻里,南非男孩马丁·皮斯托留斯被诊断为植物人,但却渐渐有了清醒的意识,被困在一具僵化的躯体之中,长达12年无法向外界传递自己的信息。
在那一刻,我愿意相信电影里的那个女孩,也拥有着自主的意识,但她表达不出,只有一行清泪,诉不尽的绝望。不知为何,我忽然想起那次采访的最后,瘫痪男孩的父亲对我说的后半句话,言之凿凿、字字铿锵——
“我想过去死,但是我必须得活着。必须。”
挺有趣的影片,前半部分悬疑感很强,又有一种莫名的甜,一直都在想,到底八坂和昭惠太太啥时会搞在一起,导演营造的那种禁忌、暧昧的感觉太迷人了。后半段缺失了这样的迷人之处,开始着力于男主人的报复,最后昭惠太太要带着女儿自杀,因为她和丈夫都犯了错,八坂几乎是带着神的旨意来惩戒他俩,这真的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浅野忠信的魅力真是特别,这样一个日常穿白衬衫、会弹小风琴的男人跟男主一家三口朝夕相处,的确是危险呐。
3.5 虽不知道深田晃司是否受到黑泽清的影响,但就观众角度实在是很难不联想到黑泽清,《光明的未来》《东京奏鸣曲》《降灵》《赎罪》等,总会突然产生东拼一点西抄一点的错觉。不过除了值得玩味的浅野人物形象,其他都没法比,转折太多太抓马,为了凸显日常的诡谲感和细节呼应又各种用力过度。
比起<怒>这才是怒。母亲的两难困境挺堪玩味,接纳浅野的性要求是违逆教义的通奸之罪,拒绝意味着浅野之怒会在女儿身上索取酬偿,无论作何选择都难脱罪疚。浅野的悖论是:我如此正确,以我之正确去行使处决权却犯下深重罪孽,我讲义气信公正,得到却是这个世界的怀疑和拒绝。索性我勃然大怒,一罪到底。
非常具有层次感的人性道德剧,天使与魔鬼、具象又幻象共存的浅野形象设计得太精妙
大胆猜一个剧情,孝司有可能是的利雄的儿子,影片结尾利雄救人的顺序,还说希望把孝司留在身边工作,其实是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当孝思说是八坂的儿子时,为什么要看一下脸,什么人会特别在意长的像谁呢?我猜测很有可能是八年前,八扳杀了男人,利雄强奸了女人,女人为保贞洁没说
没意思
一张饭桌夫妻隔着信仰深渊,一次拥吻男女堕入情欲深渊,一场伤害家庭裂开无望深渊。无爱的婚姻闯入一袭白衣男子,血红鸩酒饮完居然回甘。戕害被父亲当做惩罚,苦难沦为解脱;生命被母亲抱入湖底,死亡有了尊严。终于体会用右手打自己耳光的绝望,八年前的郊游躺在一起同衾,八年后的河滩躺在一起同穴。
结尾有点崩了,感觉导演完全没有拍出他想表达的东西,每一个角色都没有深入挖掘,细节严重缺失。。说实话,家里突然住进来一个浅野忠信,论谁都把持不住啊!!!
影片主题足够精彩,前半段的节奏恰当,但后半段的戏剧冲突过于频繁,多个可以完美作结的地方都被一一错过,耗到最后观众早已审美疲劳。毫无疑问,导演深田晃司用这部影片证明了他同时拥有拍日常和拍悬疑的才情和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忘记了还有四个字叫:见好就收。
这片子从头到尾都透露着非常古怪的不和谐气质。前半段是渐进式的积累,非常琐碎冗长,用很内敛的方式来引出情节,后半段则用非常直接的摄影赤裸裸显露出导演的意图。拍摄手法能看到很多象征的意义,浅野忠信在路上脱掉那身白露出红色的时候以及幻觉里桥边的红色衬衫。筒井真理子演得好。无配乐电影厉害
前面还好,后面走歪了,剧情稍微割裂,差了一口气。
看开头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出狱犯人改过自新受到朋友无条件帮助,以给朋友女儿辅导风琴为契机,从而开启事业第二春的温情故事。我真是太天真了!
#Cannes2016# 最好的影院睡觉体验,改天重看一遍😼
白色是隐忍的白 塑造出八坂如衬衣那一丝不苟的虚伪报复 玷污了之后变成了火热可怕的艳红T恤 揭露拆散并且毁灭 蜘蛛母亲其实也一定会下地狱的 毕竟她也是吃了自己的妈妈才长大 最后如节拍器般的心肺复苏 其实是在冷静地预示着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于是懂了这个悲剧啊 始于愧疚 也终于愧疚。
读完深田晃司自己写的原作小说,小说算是对电影的补充。特别是三浦贵大这个角色的意义。但是对于结局的描述还是电影更加出色,毕竟全片从闯入者这个“谜团”开始,自始至终都很不协调,但正是这种“诡异”的氛围才能彻底让古馆宽治这个角色最后以看似“被诅咒”般那样苟且偷生下去
丈夫边剪脚指甲边语气平淡语气对妻子说:我就是另一个杀人犯。可以看作是整个电影的缩影。即1,将戏剧性放入日常的细节当中产生的巨大张力。2,多次使用声音制造悬疑和惊悚。指甲钳清脆的声音让人屏息(欣赏和不喜欢理由恰恰一样,年轻导演的野心之作。3.5
自始至终都是夫妻两人各自内心的罪责在作祟
6/10。深田晃司在“入侵”故事里加入了[他人之子]的反转,妻子嘲讽式的自摔巴掌呼应了浅野忠信提到的前受害者家属,自责感如鬼魅般缠绕于她,休闲长椅上与健康女儿并坐的公园场景跳转到海边,水这个洗清罪恶、新生的意象反复出现直至自杀高潮,表面上穷极乏味的生活片段拥有一个重大包袱引导剧情走向。
因果轮回 罪人都相安无事 可是受惩罚的却都是无辜的人 这才是最残忍的惩罚
深田晃司是看着欧洲新浪潮电影长大的吧,本片换作是部欧洲文艺片也完全成立。罪与罚作为大众主题,“闯入者”设定也屡见不鲜,但依旧是一部情绪上稳重、技巧上丰富的非主流日影佳作。
埋了宗教梗不用好浪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