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传染病对人类而言仍然十分可怕。
那么在几百年前的古代发生了瘟疫,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故事发生在1642年,明朝内忧外患,一方面要面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又深受瘟疫的困扰。
眼看就要打不过李自成了,崇祯皇帝只好把囚犯孙传庭放出来,让他临危受命。
乍一看好像是崇祯给他一个戴罪立功机会,但其实他入狱的原因很冤,他是被奸人陷害,再加上崇祯是非不分,他本来就不该入狱。
孙传庭来到潼关后,发现这里问题很严重,援剿总兵贺人龙不听从调遣,粮草不够,地方豪强强占军田……最重要的是还爆发了瘟疫,将士接连被感染。
这个时代的人面对瘟疫基本上是无解,因为这是1642年,要再过40多年列文虎克才会发现细菌,再过200多年伊万诺夫斯基才会发现病毒。
这就好比三体人发射了两个智子到21世纪的地球,物理学家们突然发现那些被定为公理的物理规律都不成立了,却又找不出原因。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药局提领赵川身上。
他学了几十年的医术,救死扶伤无数人,这场瘟疫却让他束手无策。
患者喝了他熬的药一点效果都没有,还是逃不出死亡的下场。
麻黄桂枝解表,黄芪白术补气,都是祖宗传下来的经方,为什么一点都不管用,他百思不得其解。
医家传统,祖宗疗法,突然都毫无作用,这直接颠覆了他的三观。
一个自认为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其它人也对他十分认可,突然有一天被难倒了,而且穷尽毕生学识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可想而知会对他造成怎样的打击。
正如智子把物理学家逼得自杀了,这场瘟疫也让赵川开始怀疑人生。
他一边问“到底哪里不对了”,一边撞在了士兵的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早在公元前430~前427年的雅典就曾遭遇瘟疫,公元21~1266年的罗马帝国也是如此。
从有记载以来,传染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古代人没有研制疫苗和特效药的技术,但是可以思考病毒的传播方式,从而找到减少伤亡的方法。
比方说,虽然古代人不知道什么是精细胞和卵细胞,但仍然知道做爱可以生孩子,所以就能够想出避孕的方法。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用纸莎草、蜂蜜、碱和鳄鱼粪做成栓剂,达到避孕的效果。
而人类首次发现精细胞,是在1677年。
同样的道理,古代人不知道病毒是什么,也没有能力杀死病毒,但是可以尽可能控制它的传播,从而控制疫情。
电影中,江湖游医吴又可就是在偶然中悟出这个道理。
冯远征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饰演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在本片再次饰演一位医生。
他打开窗户,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处于逆光环境的他就看见了灰尘。
灰尘平时我们看不见,但不代表没有。
于是他猜测,病邪就像灰尘一样,来无影去无踪。我吸进去染上了瘟疫,再呼出来传给你,你呼出来再传给他人,这就是瘟疫的传播途径。
所以他的结论是首先要告知全程百姓,大疫将至,务必人人小心。其次是隔绝病患,以防人人传染。以及开窗通风,以防疫气聚集。
事实证明,吴又可的猜测是正确的。虽然他不能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但至少大体的思路是对的。
然而军队的指挥使根本不相信他:放屁,净在这里危言耸听。
吴又可的思想太超前了,自然不被人们接受,就像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坚持日心说,结果就是被活活烧死。
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科学的年代,你相信科学,你就成了另类。轻则被排挤,重则被处死。
和“空气传播”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是他们触怒了瘟神,要给他们降灾。
他们并没有采纳吴又可的建议,而是请高僧做法,驱瘟神,烧疫鬼。
那些驱邪捉鬼的江湖骗子能发家致富,像吴又可这样的真正能救人性命的医生却颠沛流离。
吴又可当初在太医院工作,但他看不惯庸医弄权,所以才辞官做了游医。凭借他的医术,他完全可以升官发财,但是他不在乎名利,而是坚持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他辞官做游医反而因祸得福,他接触的病人成百上千,看到的症状也是千奇百怪,从而让他的医术更加高明。
这同时也导致很多人跟不上他的思路,不理解他治病的方式。
军营里刚刚出现瘟疫的时候,吴又可和赵川一起去给患者看病。患者的症状都是发热呕吐,但他俩写的药方却截然不同。
赵川坚持认为他是对的,吴又可是错的,又是说“这为世代医家所遵循”,又是说“《伤寒论》历经千年,不能因为侥幸治好了几个患者就对医圣不敬”,又是说“如此狂妄忤逆,是我医家之大忌”……
事实证明赵川并不能阻止瘟疫,僧人做法也不能。
所有的办法都不行,他们才决定让吴又可来试一试。
吴又可的做法是隔离感染者,感染者住在一个地方,未感染者住在一个地方,不得越界。
其次是让所有人用布蒙面,相当于戴口罩。
这两件事同时进行,确实有效控制了疫情,至少每天新增的感染者的数量大大减少。
这种方法在400年后的今天仍然奏效,每个人自我隔离两周,从而找出所有的感染者,进一步控制疫情。
不过吴又可这么做只能保证不出现新的感染者,对于已经感染的人,他也没有办法把他们全部治好。有的人喝了药就好了,有的人喝了药也不会好。
孙传庭见状,做了一件至今都饱受争议的事:在出征的前一天,他趁感染者们睡着后下令放火把他们全部烧死,企图逃出来的也会被火枪击毙。
孙传庭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带上他们,他们非但打不了仗,还有可能传染整个军队;留在这里又有后顾之忧,如果有人把他们放了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其中有一个军人才十多岁就被强迫充军,他不想打仗,他想回家看他的母亲,所以他即便治好了病还是希望吴又可不要解开他的白布条(系了白布条的就是感染者)。
他还远远没到打仗的年龄,他躲过了战争,却没躲过无情的烈火。
孙传庭在整部电影都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你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评价他。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有缺陷、有污点、有心机、有城府的角色,远远比那些伟光正、十全十美的角色更能打动人。
孙传庭的初衷是保家卫国,但是他也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假如杀一个人可以救十个人,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动手,但是他会毫不犹豫地动手。
同样的,既然烧死感染者们可以拯救整个军队,甚至拯救全国人,他也会毅然去做。
虽然死者的家属会骂他,百姓会骂他,直到四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会骂他,但是他不在乎,因为他坚信牺牲小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几百年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感染瘟疫就是九死一生,孙传庭烧死感染者有他的道理。但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就没有必要了,既然感染者是可以治好的,又何必杀了他呢?)
当初孙传庭刚刚到潼关后,就先假装向贺人龙示好,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拿下,把贺人龙以及他的亲信全部杀了,从而完全掌控潼关。
有人绑架他妻子威胁他,他就骗对方会带他去治病,其实是一刀捅死他。
凶残暴力同时又懂得智取,堪称智勇双全。
地方豪强强占军田,孙传庭向豪强追缴历年积欠的军粮,豪强就烧了账本,又烧死王令吏,死无对证。
豪强觉得孙传庭拿他们没办法,孙传庭就以暴制暴,先斩后奏。
他们觉得孙传庭不可能把他们全都杀了,但孙传庭偏偏就是要把他们全都杀了。43个豪强全部斩首示众,家产充公。
他们心狠手辣,没想到孙传庭比他们更狠。
最狠的是他把所有感染瘟疫的人都烧死,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这个世界必须有人做好人,也必须有人做坏人,既然大家都不愿做坏人,那就我来做吧。
他拥有一切成大事的特质,只可惜遇到了崇祯。
崇祯不肯给他充足的准备时间,也不肯给他军饷和增兵,只是一味地催促他出兵,最终孙传庭大败李自成。
果然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孙传庭曾经问过吴又可:你觉得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吗?
吴又可说:明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孙传庭和吴又可阻止了瘟疫的蔓延,但是没能阻止明朝的覆灭。两年之后的1644年,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
吴又可治疗瘟疫和崇祯治理朝政形成鲜明对比,人祸永远比天灾可怕,瘟疫不能让明朝覆灭,但是昏庸的皇帝可以。
如果皇帝昏庸,有再多的猛将神医都无济于事。
大明劫的“劫”,不仅是指瘟疫,更是指他们有崇祯这样的皇帝。
片尾字幕显示:
吴又可领先世界近200年开创性地提出了病毒学说及病毒的传播方式。
他在1643年完成了不朽名著《瘟疫论》,从而奠定了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基础,书中所记经方“达原饮”用于治疗非典收到了奇效。
人们把明朝抗击瘟疫的故事拍成了电影,也许未来也会有人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拍成电影。
说不定到时候片尾字幕是这样的:
2003年,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
2020年,终南山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却在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继续救死扶伤。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李兰娟对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
2020年,李兰娟公布两种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美国有《传染病》,韩国有《流感》,日本有《感染列岛》,中国有《大明劫》。虽然影片电视电影的质感过于明显,但是剧本严谨,借古讽今,整体上非常值得一看,比起《万箭穿心》的造作矫情不知道了好了多少。
戴立忍的表演水平在这片子里忽高忽低。冯远征是真好。
无史诗级场景却有史诗级气魄。
这部电影很“难”看。第一是电影院没有怎么排片,很困难看到!第二是不恶搞,不炫技,不雷人,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古装电影,很难得看到!
如果你想看的是大咖演员上演冷艳高贵上档次的流水作业,亦或是穿越离奇又恶搞的古装且不太大的片儿,这部剧显然不适合你。这种选取内部视角出发的历史呈现作品,讲的就是真实,想涨姿势这个绝对适合。
堂堂正正面对历史、面对现实、刀刀见血的中国电影。家、国、天下,粮食就是人心,驭世还是经世。医者医人,谁者医国?| 和小朋友的对话那里,加一段怎么从潼关到苏州的路程的叙述就好了。看电影前觉得主题曲有点突兀,但电影结束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只觉得再合适不过……
大明末年,江山气数竭尽,一官一医,官试图医朝之积弊而败,一人之力无法力挽狂澜;医则尽力医治瘟疫之蔓延,虽成,然终不敌战之惨烈。官战死沙场,医则退隐水乡。医者仁心,医得瘟疫却医不得人心;官绅皆腐,国之将倾,官欲医国而不成,是为大明劫,亦为警示现世。
近十年最好的古装片。
看了台湾学者巫仁恕对明清易代时期苏州经历的战乱的描写,觉得影片最后吴又可(苏州人)回到老家,住在一个风景如画,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是太理想化了。当时的情况是城市和乡村都不安全,没有你可以躲的地方。
最佩服王竞的两点:1)借古喻今,关注的是人不是大场面;2)对细节的严谨。两处可见,一处是查粮仓那段,孙一剑下去米漏出,士兵在背景处用手捂住破口;一处是吴出门冶瘟疫那段,士兵来回踩了两次才把火熄灭;不是说处理得有多好,而是导演做电影的态度,就像黑泽明要求非镜头内的道具也必须真实一样。
病入膏肓唯等死,气数将尽命难存。纵有英雄能伏虎,亦无本领转乾坤。
又一部注定被市场忽略的好片,多久没在影院看过这么好的古装片了啊!该有的都有了,只是结尾略微平淡而已。王竞现在也算是良心导演之一了,真想抱住这些给国产电影以希望的导演说声谢谢!
有些不忍,有些决绝,有些感概,有些叹息
片中的服装、道具和梳妆相当严谨,搭配严谨诗意考据的台词,这部历史剧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应该是我的年度华语TOP 3吧。因为国内电影市场什么片子都讲究商业性的歪风邪气,这片子碍于制作成本确实没什么看点,但它拍出了一种气节,拍出了韵味和一个家国天下的大主题,感觉太惊艳了!★★★☆
看着像是年轻版的王学圻和中年版张震在演戏。
正儿八经历史剧,有疫情有诗情。大疫之年,用药如用兵需当机立断,但国家兴亡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患者的痊愈不过是国家濒死前的回光返照。救国还是救人成为兵家和医者的宿命(两位主角一个战甲护身,一个绒布防病),两者最终是相悖的。
故国有明
每个镜头都特考究,画面好看,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逻辑都对。我觉得今年这电影质量上绝对是第一。要扣半分的就是冯远征的的表情和语气老不太对味。还有觉得这片估计票房够呛。
热爱明史的人或许能从中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病不入肌肤入口鼻则为瘟,国不等外寇兵自溃则为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