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是不得不写女人。 这四星中,有一颗星专给Monica,于公于私都应该。 很早就猜测,阿宝身上也许有着一些人的影子——《马永贞》的周嘉玲,《真心英雄》的梁艺龄和蒙嘉慧,《江湖告急》的吴君如,《上海皇帝》的刘嘉玲…… 事实证明,我对王晶的趣味还是了解的。 小时候读金庸的书,最感动的爱情不是杨过小龙女放断龙石等16年,不是乔峰阿朱塞上牛羊空许约•••••• 而是以下两处: 一处是《倚天屠龙记》中灭绝的叙述:“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同时殉难……” 另一处是《笑傲江湖》的桐柏双奇: 悬空寺中,盈盈道:“我问你们二人是不是夫妻?” 吴柏英道:“我和他并不是正式夫妻,但二十年来,比人家正式 夫妻还要更加好些。” 盈盈说:“你二人这就动手,杀了对方,剩下的一人便自行去罢。” 桐柏双奇齐声道:“很好!”黄光闪动,二人翻起黄金拐杖,往自己额头击落。 每每读到这两处,都暗自惊动。 五雷轰顶,又至死靡它的爱。 我相信叶知秋也是爱成大器的,初恋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分离也一定是万般痛苦的。 只是她始终更爱她自己。 纵然这根本不能算是错。毕竟那个年代每一个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的人,都会选择先对得起自己,无可厚非。 未想这世上除了知秋,还有阿宝。 这才是成大器最大的幸运,纵然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他完全不知道。他沉浸在失去至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太多汹涌的执念让他无暇去顾及身边朝夕相处波澜不惊的守候。
二十年来,叶知秋是他的梦,虽远在关山之遥,却无时无刻不占据着他的心。 阿宝是他的妻,虽近在咫尺之畔,却永远被阻挡在他心门之外。 于是二十年来,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可在导演成大器心里,她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多么不公平。 可是爱情中,从来没有公平,只有运气。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让人好过些的借口,那么,是叶知秋先来的。你来晚了。 不是不明白,不是不痛苦,哪怕是成大器当着程摘梅的面情难自禁地从背后深情打量别人的妻叶知秋,却不期然接触到自己妻子的眼神,那一刻她的目光中有哀怨、羡慕,却无丝毫嫉恨。只因在她的世界里,排在首位的永远是所爱之人。 所以她才会在他手足无措时毅然说出:老公,让我去跟茅载吧。 我不能看着他们一群人欺负你。 看的当时只觉奇怪,他成大器门客三千只手遮天,再不济也无须你一介弱质女流替他操这番心。 然后几乎是瞬间又突然明白:初爱一个人时,必定为他的光辉所吸引,这爱必定带一点崇拜,觉得他无所不能;然而到真爱一个人时,却会慢慢产生这样的感觉——总觉得他笨拙,非得处处照顾他不可。 别人看到的是他的意气风发万人仰止;只有她看到他的高处不胜寒,看到他的两难他的眼泪•••••• 阿宝你怕吗?怕受辱怕死吗? 怕!怎么会不怕? 数年前陈升的《牡丹亭外》有这样一句词:你问我怕什么?怕不能遇见你。 挫骨扬灰,有去无回,都不重要。 她最怕的,是不能遇见他。 没有其他本事,她所能付出的,不过是自己,何况她实无所依,有的也只是自己。 可惜直到那一刻,成大器都不爱她。 数年后再见,他身边是叶知秋,她身边是茅载。 当他假意拥抱茅载,眼睛却迫不及待地寻找她,四目相对,如鲠在喉。当他拿过手帕,小心推辞着叶知秋为他继续擦掉脸上被民众袭击时留下的脏污。 我知道其实成大器心里的那扇门已经不经意被打开。只是他并不自知。 直到枪声响起。 “我还是你的女人吗?” “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女人!” 黑暗的影院里,抽泣一片。有些人珍藏进回忆,有些人携手入风雨。此刻他心里的人换了名字,她不再叫知秋。 其实我们终有一天会明白,只不过这一天永远来得太晚。失去大上海,可以再夺回它,无非时间际遇。 可是,成大器失去了阿宝,再也找不到替身。 最后的最后,长枪短炮围绕,戏该落幕。他给兄弟做鬼脸,轻吻死去的爱妻,歌神的《定风波》响起,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在他脑海中渐渐闪回。纵横家的征伐就要结束,就像当年登上权利顶峰受万众跪拜的那一刻,他笑得一样欣慰坦然。而眼前永远是那年初见,衣衫单薄的女孩子羞涩而热切的回眸,一张板凳缚住了他和她都不长的一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凄冷的厮杀之后,最后一关终于没能闯过。 成大器,你怕吗? 怕!怎么会不怕? 可是最害怕的是什么?是不能遇见她。 放心,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都遇见了她。将来在天上,也是一样。
“总有一天,我要站在这楼顶上,把大上海踩在脚下!” 当镜头缓缓上摇,已经只手遮天的成大器看着楼下二十年前的自己,一定感慨无限。 我不想客观地去评价《大上海》,它的剧本、剪辑、摄影、配乐,它的完全没有意外包括结局,它有太多瑕疵它可以做得更好却没有•••••• 因为对于我,对于看港片长大的整整一代人来说,没法客观。 我不是发哥的粉丝,事实上我妈妈才是(同时她也是黄晓明的粉丝••••••)。但这也不妨碍我毫无底线地给它打四星。 《大上海》是借尸还魂的遥望,曾经跟着表哥表姐偷偷去录像厅的日子,曾经在小饭店里邻桌的陌生男生在酒过三巡后跳上桌大喊“李丽珍,我爱你”的日子,曾经每天一练完琴就迫不及待等着爸爸下班带一盘影碟回来的日子•••••• 我就是这样爱上香港电影,那个时代,传媒远不如现在发达,我们却被千里之外的港文化彻底洗脑,成为它永恒的裙下之臣。 就像成大器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逆风拔刀,以命搏运,征服一个城市。我们想起的,不过是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二十年。 那些彻夜的奋斗和漫长的蛰伏都已过去,刀光剑影淡去,恩怨情仇老去,他终于把这个城市踩在脚下,一如少年时的梦想。刀头舔血,如履薄冰,在上海这个充斥白手风云翻覆天堂炼狱的十里洋场,他永远有爱人,也永远有敌人。 片中有几幕戏特别的好: 一是成大器赴洪寿亭的生日宴,师徒间的一跪一搀;二是在澡堂成洪二人关于局势及家事推心置腹的谈话……太多旧时港片的片段此时统统涌上心头。 这是一部瑕瑜都太过分明的电影,它很俗气,但它很念旧。 成大器、洪寿亭、林坏、甚至小胖……已经绝种的,不复存在的一群人。没有明哲保身,没有厚黑之术,有的只是生死相托的义气和千金散尽的豪情。 那时候的枭雄,并不笃信宁可我负天下人,一将功成万骨枯。 那时候的枭雄,都是敢于站在最前,提刀冲锋的猛士。 而这些人,都已经死在了黄埔滩头的冷风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我出生也成长在这个城市,曾经以为自己对它很熟悉。愚园路上的百乐门,南阳路上的贝公馆,永嘉路的法国梧桐,武康路的欧式建筑……它没有太长的历史,却有太多的故事。 只一曲“浪奔浪流……”,就诉说不尽。 而许多年后的我们,站在这个城市中,想起电影里的成大器(或是杜月笙)就是在这里打拼出了他的天下,遇见了恩师、兄弟、挚爱,并享受了无数门客的至死相随。沧海桑田,剑鸣弓翻,瞬间俱往矣,只留幻想中风云际会的1937.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在澳洲住时曾随阿姨去拜访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祖籍上海的老人。他思念故土却因身体原因不得归去。回来,竟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 我始终记得他书房里挂的一副字——何时归看东海潮。 发哥回来了,电影也回来了,可好像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如成大器最后哪怕牺牲自己也无法力挽狂澜,那些香港电影人,我看到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勇气,看到他们是怎样地努力过,又怎样地失败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也像成大器一样——他几乎得到了当初想要的一切。 只是他失去的,亦是永远地失去了。
搁在录像厅时代这就是经典,可惜时过境迁,现在观众从中只能看到各种俗套和狗血。不过,王晶能够把这么多俗套狗血完整有机地拼凑浓缩在一部片中,而且还打理的有条不紊风格统一并无太多牵强生硬之感,这就很令人佩服且值得很多导演学习了。PS:给这片打1星的似乎只有两种人:黑色水军和高贵冷艳逼。
王晶的片子你是不是觉得不给个一星,对不住自己的品位,黄晓明部分在剪少点就完美了
今天才看的提前首映,值得一看。吴镇宇的演技是闪光点。
袁泉清纯又惊艳,莫小棋实在太性感。恕我眼拙,上海题材的影片基本都这个套路,就看谁更能抓住细节。
王胖子,以及老吴,有多久没拍正经玩意儿了?可是这一出上海皇帝杜老板孟小冬多角恋抗日大义锄奸外加弹无虚发小马哥,只能叫做咸丰年间故事大杂烩。
儿女情长,热血沸腾,看的我爽爽!发哥戏份比晓明多!!男人必看之作!张学友主题曲!!配音服饰都很好,爆炸场面震的座椅都晃啊!高水准之作呀!
整部片子也没有结尾张学友的一首歌让人印象深刻。这片就像是拍太多不知怎么剪,各种线索和事件断断续续的塞在一起。事又多又杂,很多情节和人物关系不是断了就是交代不清。黄晓明为周润发配音也怪怪的。不过黄晓明几秒钟变周润发的长镜很有趣,虽然预告片里就看过了。
你能想象把黄晓明的声音安到周润发的身上是一种怎样奇怪的效果吗?整部影片可以用莫名奇妙、杂乱无章、主次无当、乱七八糟来形容,剧情、台词、段落完全都是分着家的,这电影还怎么看?
大家都在骂电影,我来说点意外惊喜吧。意外的看完没骂王晶,给四星算鼓励一下。剧情太凌乱,但结尾有惊喜,魂断蓝桥附体,乱世佳人还魂。几个男猪脚弱爆了,反倒被配角和女人们抢了惊喜。爆炸场面,画面细节都算尚可,摄影绝对是惊喜,一定要下1080P再次细细回味。
怎么发哥自从拍了让子弹飞 感觉演啥都是黄四郎。。
今年唯一一部中国式大片,时代正剧的外壳包装港味十足的黑帮大佬故事。气场强烈、制作精良,有着很多经典的影子,而且通俗好看,非常过瘾,有小缺点,但是瑕不掩瑜。
成大器去上海二十多年,长高了不少啊!一开始比林坏矮一截,二十多年之后,跟林坏一样高了。看来在上海吃的不错,又发育了。
除了优雅的发哥、稳重的金宝和邪气的吴镇宇保持以往水准外,第一次感觉黄晓明的角色如此深情洒脱、有情有义,王晶的片子如此热血浪漫、有血有肉…又一部年度惊喜作品。
为啥教主不去宣传血滴子,看过这个我总算是明白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啊。再怎么说,这个才是所谓的中国式商业大片该有的感觉,黑帮、爱情、背叛、兄弟、枪战、爆炸等等,就算这些元素再俗,如果一部商业影片里面缺少了这些,你还会去看么?王胖子终于算是认认真真的讲故事,最终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值得看
放二十年前,应该是好多人排队租不到的带子。但是……
不得不说人长太帅了确实影响发展。。。黄晓明演得可以,但出电影院时还是目测到一大波黄黑接近中。。。袁泉真女神啊,另外叫知秋的就非得姓叶吗?
黄晓明演的所有东西都好可怕
阿宝永远都是大器哥的女人。
个人觉得挺好看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电影首选3D,偶尔2D的场面看看还是很不错的。
这一次,王晶没再去讲他那些俗套的笑话,而是老老实实说了个俗套的上海故事:屌丝逆袭、混乱的各种关系、大嫂师娘师母的称谓都没法统一。据不完全统计,里面的女性角色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男人。剧情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意料之中到无与伦比。当然,这些都不及发哥的嘴里吐出小明的声音来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