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HD中字

主演:程前,吕丽萍,黎静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京人 剧照 NO.1北京人 剧照 NO.2北京人 剧照 NO.3北京人 剧照 NO.4北京人 剧照 NO.5北京人 剧照 NO.6北京人 剧照 NO.13北京人 剧照 NO.14北京人 剧照 NO.15北京人 剧照 NO.16北京人 剧照 NO.17北京人 剧照 NO.18北京人 剧照 NO.19北京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京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国年间,为给久病不愈的曾老太太冲喜,京城大户曾家举全族之力娶曾孙媳妇瑞贞(哈辉 饰)进门,不料新人落地,老太太一命归西,喜事变成丧事。如今的曾家已不复昔日的辉煌,只剩下厉色内荏的空架子。长孙文清(程前 饰)整日无所事是,不待见妻子思懿(吕丽萍 饰),对寄人篱下的表妹愫方(黎静 饰)情有独钟。思懿碍于长孙媳地位,明知丈夫爱着别人也不便发作,免强支撑着这个外人看来所谓的京城大户。江泰(唐黎明 饰)寄居在丈人家,空怀满腔志愿没有施展空间。曾家故交袁任敢(石冼 饰)是个人类学家,这次他带女儿袁圆(关凌 饰)从海外归来暂住曾家,似乎带来一丝新鲜空气。曾霆虽说娶瑞贞为妻,但孩子气未脱的他对新来的袁圆更有好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惊天动地2009别穿越时空了,恋人们鬼剑奇兵东邪西毒:终极版天将雄师金色琴弦2威灵顿之线火星救援(国语版)黑暗之歌

 长篇影评

 1 ) 局外人与经历者。

尽管这部片子有相当多的穿帮镜头,但这部投资150万美元的电视剧不仅是当时的大制作,并且,也是部杰作。尤其是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林立的坟墓背后映衬着大片的高楼。你会发现,其实人活着还是死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选择活在哪里,死在哪里。
移民问题在社会学里是个研究得挺多的事儿,移民一代/移民二代,他们的身份认同感都很成问题。这部片子表面上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当然远远不止这些,爱情,自由,梦想,基本上人性的善与恶它都叙述到了,并且用一种你无法抗拒的笔调,透视出残酷与温情在一个人身上的共存。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在国内拥有的一切,来到陌生的国家?
他们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于一片虚无缥缈的土地?
这个问题从郭燕的姨妈那儿能找到答案: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貌似自由公正的环境,让她迷恋于此并心甘情愿放逐自己,即使她丈夫回大陆养情人,她依然不愿意回去,四个字就能说服自己,那就是“不习惯了”。习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当一个从“熟人社会”里走出,来到“法理社会”里的人,想再次回到故乡的土地,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法理社会脱胎于熟人社会,公平的游戏规则与混乱无序相比,当然是前者更为优越。
这是经历者与局外人的关系。这不是一次游戏,这是一个国家,经历了一个国家的人,他其实无法对局外人说清楚他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因为局外人对一个遥远国家的想象,永远只是想象而已。为什么王起明和郭燕到了美国十几年的感情一下子土崩瓦解?他们向往新的土地,觉得那里能让自己的欲望发芽,于是他们把自己从故乡的土里连根拔起。最后发现,旧感情留在了故土里,带不走。
新文化让人从休克到习惯,移民者渐渐成为拥有双重身份认同的人。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双重身份认同,可以让人在两种语境中自由地选择并切换频道。当他认为人情更重要时,他可以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当他认为利益更重要时,他可以告诉自己,我在美国,我要遵守美国的规则。这让一个人变得油滑,虚伪,失去原则与立场。也让一个人在享受这份自私的同时,另一半心脏忍受着背叛的煎熬。
这个片子的副导演里有唉卫卫。片子里还有好几句台词,都提到了唉卫卫。而最近,我恰好看到了一部拍唉卫卫的纪录片,里面卫卫说了这样一句话:“猫会开门。它知道怎么把门打开,但是它从来不关门。”
人是一样的,我们总是因为好奇,而去打开欲望的门。一旦开开,就很难再关上了。

 2 ) 难忘那一年

永远都会记得,那时候每天先学完走遍美国,之后马上换台看这个片子,总是一边看一边吃动物巧克力,那个巧克力的味道一辈子也忘不掉。总是有那么一瞬间,想起一件小事就仿佛回到从前。

 3 ) 看完了。

《北京人在纽约》终于看完了。心很沉。

哪个发达了的人未曾拼过命?问题是,过劳死是随机的。心高命薄的崩了,命大的活着。生活的选择是一场赌博。

王起明就得配阿春。

是纽约激发了王起明在国内被埋藏的赌性,而这赌性是郭燕不能理解也没有的。 刚来到纽约,看着曼哈顿繁华的夜景,初次激发王起明的野心,他兴奋地想象自己是个指挥家,陶醉地指挥起来,可以看到他操控的欲望。而郭燕只是静静地坐在那,一言不发。王起明初到纽约,想当爷的他和谁都有冲突,包括阿春。郭燕,和谁都没冲突。在王起明自己设计毛衣图案时,郭燕对他说,必须按着客户要求的图案来做。王说这是天才的作品,郭燕却觉得自己的丈夫不成熟——生活已肌寒交迫,王起明却在做梦。于是她改嫁给了David,那里有现成的别墅、车子、身份。只有和王起明流着同样血液的阿春看到了投资机会,也知道王的聪明加上个性会在纽约发财,帮了王一把。

王起明大叫着不想当孙子,就想当爷,郭燕劝他安份回去阿春的餐馆打工。王起明在最困难时向阿春提出辞职,阿春却说早把工钱准备好了。从一开始阿春就如此了解王起明,即使那时已经喜欢王,还是放他走,她懂他的不甘心。

郭燕在David破产后离开了他,就像她当初在王起明一无所有时离开王一样,她只选择眼前的东西。她最初离开王起明时,哭着对秀梅说:“我和王起明十几年夫妻,到这分了。我们招谁惹谁了!”她离开破产的David时,对姨妈说:“可惜我没这个命。”看到这明白,郭燕不是没享福的命,而是她不懂得她已经来到了纽约这个冒险家的天地,她不懂这里冒险家的心,也不敢与冒险家在一起。她看不到潜在的利益。

男人的征服欲和好奇心与小孩子并不二异。无理性地泼冷水、骂做梦、否认其自身能力没有任何好处。未成功时他会说你小瞧他,成功了不会记得你支持过他,成功的他此时却与另外的女人在一起,而与你在一起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听了你的话根本没有尝试过。索性如阿春般放手,只是客观地点列出利弊,让其自己选择,并不否认其能力,碰壁了自然会回来找你。男人未成功时觉得你相信他,成功后会感激你的好,失败后知道你提醒过他。

 4 ) 细品《北京人在纽约》:阿春,活得如宝石般灿烂的女性



《北京人在纽约》的开篇讲: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可想而知,一个人踏入美国,就开始了炼狱的人生——人生所有的丰富多彩和酸甜苦辣,都在其中经历。

男人在其中生存已经是困难的,而一个女人要想生存下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而阿春,这个女人,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活的如宝石般灿烂。

1、知悉生存法则,无情又深情
阿春和男主王起明的第一次会面,以发生冲突告终。王起明自诩是艺术家,而阿春明白:生存下去,才是王起明目前的重点。

她一边可惜王起明的才华,一边严肃而又鄙视的告诫着他:在美国要想获得生活的资格,不要在没钱的时候以艺术家自诩。

她是无情的,不愿意请同胞喝一杯水,看不起他的情怀和矫情,用严格而又廉价的薪水来衡量工人的辛苦,并且不给他们一点喘息的机会。因为她知道,在美国任何地方都是剥削,在她这里好过其他地方。

然而她又充满着情义和热情的。当饭店忙不过来时,她会亲自操刀干活,再苦再累的活她都能受。

厨房需要洋葱,王起明在切的时候,辣的眼泪鼻涕横流。而阿春呢?一把夺过菜刀,二话不说直接上手,噼里啪啦切了一通,面无表情,惊呆了王起明。

她不怕辣吗?也怕。为什么不做声,不露色?因为她知道这是生存的代价。

什么样的女人最幸福?享得了福,吃得了苦的女人最幸福。而阿春就是这样的女人。

要想存活,就得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那些心里的委屈、矫情,在吃不饱饭的时候,只能通通抛之脑后,用一双手撑起生存的空间,夺取自己生存的机会。



后来,王起明因为生存不下去,打算和郭燕一起回国。阿春见了王起明,他们二人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阿春:我讨厌失败者!我怕沾了晦气!

起明:你说清楚,谁是失败者?我不是失败者!我是厌倦,讨厌,我讨厌他妈的纽约!我讨厌他妈的美国!我讨厌这儿的一切!

阿春:只有成功的人才配说这种话!

起明:你太势力!

阿春:是吗?如果你说我势力的话,你说对了。所有能生存下来的人,根本用不着回去!

起明:你站住!

阿春:我告诉你!美国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
这是她用自己多年的经历总结的经验,里面含着她的泪,她的苦,她的笑,她的暖,然而更多的却是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但是她不care,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活的幸福,活的自我,活的有追求,活的有尊严。

我佩服这样的女人,活的比男人更坚强,也比男人更柔情。

2、不管在怎样的年龄,她都是最美的。
阿春一直都是以最美的形象示人,成熟,优雅,充满韵味。

她的每一件衣服都恰到好处的展示着她的身姿,她的每一笔眼线都描绘着她不可抵挡的魅力,她的每一只口红都有彰显着她独一无二的风情。

看着阿春,你会不自觉地觉得30多岁的女人真美。

王起明的女儿宁宁因为厌恶阿春,多次用言语和行动伤害阿春的自尊。可是在一次酒吧里,阿春对宁宁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彻底地为自己扳赢一局,并且让宁宁无话可说,更让观众佩服。

她说:

“你年轻漂亮,可惜太不成熟了。

你的裙子又贵又漂亮,可是太大了;你的口红太红了,你这个年龄少女的清纯,被你这张精心描绘的嘴反而弄得复杂了;你的眼睛长得很漂亮,可你不应该画的太重,看起来显得很脏。

我有这个自信,在我这个年龄,我是无可挑剔的。

我之所以以一种使你印象深刻的方式给你说这些,主要是想提醒你: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轻视别人的感情。“
自信,骄傲,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脸上不可逆转的皱纹,更多的是心智的成熟,性情的稳定,抹不去的骄傲和有底气的自信。、



3、具有聪慧的头脑,同时深谙人性

剧中阿春的初次露面,就是与一位曾经和她上过床的男人发生争执,因为那个男人私自动用了饭店的财务。

阿春把财务和情感分的很清楚,楚汉之界不可逾越。没有受到法律保护的爱情都比鸿毛还轻——她对自己狠,对他人也狠。然而这样的狠却是包含着平等与尊重。

王起明向她借钱,即使是上一秒鱼水之欢,下一秒她依旧坚持让他打借条,规定利息与还款期限,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受影响。

在王起明把钱还清之前,她不再把自己交给她。一直到他把欠款还清,他们才真正的把爱情纳入日常事宜。

即使这期间王起明挣得盆满钵满,钱财如流水般流到口袋里,阿春也丝毫不为所动。她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着这个她爱的男人,可是还是要等他把欠款还清。

这是社会的生存法则,如果一个女人不懂得这个,那么她会吃很多亏。特别是像阿春这样的女子,独立生活在残酷的社会里,聪明如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都会犯一个错误:当她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之后,似乎一切都变得和对方分不清界限,不仅仅是身体,还有财务和生活。

其实要想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最重要的就是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对自己的事物拥有发言权。这是女人自信的底气和支撑,万万不可丢弃。

王启明投资楼盘,沉浸在未来会赚几百万的想象中,可是阿春指出:”你需要多看报纸,看经济版报纸。“面对王启明的不屑一顾,她又委婉的说明:“我知道你做生意一直很顺,但是物极必反。”

拥有敏锐的经济头脑的同时又了解眼前的这个男人,一方面为他的成功开心,可是面对客观经济形势,又隐隐的担心着他。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知道经济形势有问题,为什么阿春没有及时阻止王启明呢?因为阿春是聪明人,她知道王启明的野心,而且经济形势虽然不好,但谁又能说王启明就是经济链条上的最后一个人呢?

做为女性,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在王起明投资房产失败,几近破产时,阿春也在为争取孩子的探视权而焦头烂额,可是她还是尽力帮助王起明走出困境,在他最凄惨的时候选择支持他。



4、从不抱怨,用行动和实力化解生活中的困苦
阿春的孩子杰米因腿部患有骨髓炎,阿春把他带到身边,用中医为他治疗,也初见成效。但是孩子的父亲卡特却把阿春告上法庭。

法院判定阿春虐待孩子,并且剥夺了孩子的访问权。

如果换做一般女人会怎么办?找男人哭诉?大声控诉不公平和自己的委屈?默默地承受着法院的处理?

可是阿春都没有。

面对孩子父亲的指控,她穿着神采奕奕,踩着高跟鞋,挂着自信的笑容,带着自己的律师,不卑不亢的找卡特谈判。虽然最后法庭判决她输了,但是她还是令我佩服。

面对法院的决定,王起明问她:”你就这么忍了?“阿春非常平静却又自信地说:“不,我要到州际法庭告他们。”

那自信的神态和为自己夺回应有权利的态度彻底把我征服!

在美国,经济实力不强的一方想胜诉很困难,但是阿春在三年后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赢得了对儿子的探视权,并且亲自用中医治好了杰米的骨髓炎。

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也是王起明濒临破产的时候,可是她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去劳烦王起明,反而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度过经济大危机。

做女人不容易,可是当你拥有自信,拥有选择权,公正又尊重自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对女人并不残酷。

女人,可以活的比男人更酷。

 5 ) 郭燕和白秀梅

    继续北京人在纽约的观后感。没有出国经历,甚至跳槽的经历都没有过。看过了,只能写对剧情的认识,对人物的感觉,只能写自己的感受。别想写出啥高度深度冷静客观。
    最让自己纠结的人物是郭燕,其次是白秀梅。
    先说郭燕,剧中的有关郭燕的两句话印象深刻,一句是“我和王起明十几年夫妻,到这分了。我们招谁惹谁了。”一句是白秀梅对郭燕的评论“她太软弱了”。
    郭燕和王起明的分手让我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就会分手呢?而机场分手后紧接着的场景竟然就是郭燕和大卫的婚礼,这样的对比反差强烈刺激我的神经,在还想不太明白分手的原因时,郭燕又走进了大卫的怀抱,一点不做作的说,作为观众,到这里,我则是对郭燕充满了怨怒。意识和潜意识里都无法接受郭燕这样的成长。
    当然,剧情里有了足够的铺垫。来美国,生活没有着落,只能打工,王起明来到湘院楼刷盘子,郭燕到了大卫的制衣厂。郭燕所具有的中国传统女性的矜持、勤苦、任劳任怨,赢得大卫的好感,进而是对郭燕明确的表白、狂热的追求,虽然郭燕严正的表达了对丈夫王起明的忠诚,但美国人不管这套,认准了自己喜欢的,就无所顾忌的追求,没有中国的所谓道德的讲究,破坏别人家庭的良心罪责。大卫的追求完全是美国式的正大光明,对郭燕表白,找到王起明说清楚,让王起明离开郭燕。对郭燕不停的加薪升职,参与公司管理,找各种机会带郭燕外出,增加和郭燕单独在一起的机会。通过对郭燕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郭燕。作为一个到异国他乡衣食无着的女人,得到老板的爱意深厚的关切,不动心似乎也说不过去,虽然,她和王起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虽然,之后她和王起明又夫妻十几年,恩爱无间;虽然,他们共同来到异国他乡,希望坚持挺过风风雨雨;虽然,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十二岁的女儿,虽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虽然,但,外部环境的置换,让他们从小营造的三十几年的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爱,慢慢裂开了痕。能说郭燕对王起明的爱和王起明给予郭燕的爱不够强大不够坚韧,似乎不能又似乎能。不能是因为二人似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开,返程,回国。但只是似乎,郭燕在犹豫担心,担心的是大卫会不会来送她最后一程。王起明也没有忘记和阿春的忘情告别。所谓的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是不是只有在孕育传统的土地上才能生长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根深参天,而一旦离开这片传统,离开故土的营养,夫妇之爱,就显得那么苍白脆弱那么无助无力,一如郭燕和王起明这样有着深不可测的情感基础,一样是神马浮云。
    如果没有返程的机票,继续下去。郭燕会有怎么样的选择?一种是离开大卫和他的制衣厂,另寻出路。坚定对王起明的爱。但这不符合郭燕的性格,郭燕的性格,白秀梅的评价恰如其分“太软弱”,或者说,感情上太软弱。其实,当大卫在湘院楼和王起明见面,到郭燕的住处和王起明表明态度后,郭燕向王起明所标榜的决绝的态度和决心,已经是心虚的表现,不然,又何须多言呢。只有信任不足爱意不够才会信誓旦旦如何如何。好像说出了一定绝对的话,王起明才会放心下来,恰恰表明二人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从前无猜无忌。而心虚,也是因为此时的郭燕对大卫由刚刚开始的戒备甚至一点点反感到了接受喜欢的程度,正如大卫自己对郭燕所说的“我正在得分”。这是一个让我倍感感伤的发展,为郭燕和王起明的婚姻出现裂痕,为郭燕不够坚定的爱情意愿,为大卫的步步紧逼渐渐得势。纯粹个人观看感受,心理上不能接受的正是郭燕的变化,当然,郭燕根本没有变化,她的心理、性格一直如是,软弱,容易被左右,缺少主见,依附性强。所以,情感慢慢倒向大卫也是情理之中。自己不能接受,也是个人情感上不能接受郭燕对婚姻的不忠,对王起明的离弃,虽然形式上郭燕没有但郭燕心理的变化王起明了如指掌。所以,从机场出来,王起明会毫不犹豫的与郭燕分道扬镳,各走各路。不管郭燕如何请求痛哭,王起明则毅然决然地把郭燕送进出租车,自己头也不回。王起明对阿春的态度不免暧昧,但他更不能忍受的是郭燕精神情爱的出轨,可能他认为,自己对婚姻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诚要比郭燕做得足够好,所以他无法原谅郭燕,所以机场一幕是事情累积的必然的爆发,分手已经是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问题。还有,或许他认为郭燕离开他,可以在生活上脱离暂时的苦难,不必跟着他受苦。大卫对郭燕的追求是真实无虚的,而郭燕心理情感的转变是难以瞒住王起明的。郭燕离开自己的归宿,必然是大卫必然是衣食无忧,物质上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不必整日为生计打拼奔走了。再不然则是王起明对郭燕背叛的惩罚,这种惩罚是持续性的,分手只是开始。所以,当王起明把宁宁接来,宁宁入睡后,假扮夫妇的二人在客厅争吵。
    “就算我不该离开你,我也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你还要我怎么样?难道非要我跪在地上求你?求你宽恕我吗?”
    “你说你都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有意思吗,这么着?”
    “王起明,你变了,你是比过去有钱,也比过去有气派,可是你心眼变小了,你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后悔。让我后悔不该离开你。”
    “你可以不后悔,我没逼着你后悔。你看看这房子,你再看看这家具,你再想想女儿,要不是你当初那么愚蠢,这不是一个挺好的家吗?后悔”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的一切是怎么来的?要不是我两次背叛了大卫,你会有今天吗?”
    “哎呦,可笑,真可笑。”
    正如郭燕所说,王起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她后悔,后悔离开,后悔背叛,都是做给郭燕看的,都是对郭燕的惩罚。
    所以,没有回程机票的话,郭燕的选择也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大卫,没有其他的假设的可能。
    对郭燕关注的另外一个人物就是阿春。每当王起明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时候,阿春都会提起郭燕。王起明的发迹源于郭燕的愧疚,源于郭燕因愧疚而对大卫的背叛,给王起明介绍安东尼,告诉王起明大卫的商业机密。两次对大卫的背叛让大卫破产,让王起明发家。这就是在感情上摇摆的郭燕。一切源于她对感情的“太软弱”。迈出了第一步,就不可能永远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诸般波折之后,郭燕之于王起明,王起明之于郭燕,都已经不再是陌路、朋友、爱人、亲人所能解释的关系了。爱恨交织,恩怨情仇,万缕千丝,欲说还休。
    另外一个让我非常奇怪的人物是白秀梅。她是大卫的助理,少言寡语,务实能干,善良聪明。她对大卫一往情深,但她爱大卫的方式就是让他得到幸福,看大卫和郭燕的结合,而不是去追求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在大卫气急败坏责问是谁向王起明泄露了自己的机密的时候,白秀梅选择了自己承担责任,而没有说出郭燕,还告诉郭燕,大卫已经怀疑她,让她做好准备。当大卫算准了王起明会因为股市过热投资出现风险,而自己就可以趁机东山再起时,他再度邀请白秀梅来自己这边工作,白秀梅说,自己不会帮着别人出卖你,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大卫的忠心。而当王起明陷入大卫设计的局就要走进去的时候,白秀梅又再次提醒王起明要弄清楚状况再投资,不要盲目。合理而有分寸。当她和恋爱对象国内来的一陈姓画家约会时,无意听到了陈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她没有表现出生气恼怒,而是平静接受,继续交往、直到结婚,结婚时,她向陈杰提出请朱丹来参加婚礼,明确告诉陈杰,这是自己的选择,无论陈杰和朱丹的过去如何,她都会和你陈杰结婚。那句话“你有才气,可想在美国立住脚太难了,我能做的就是帮你在美国弄到身份。”怎么听怎么感觉就是雷锋,心地善良,善良到婚姻都是在帮助别人的程度了。郭燕好像曾经问过她为什么要结婚,因为没有爱情。白秀梅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他需要绿卡,我需要一个家”,似乎结婚无关爱情。
    白秀梅这样一个善良到一直都是默默助人到无我的人物让我简直无语。固然是善良的天性,还是因应异域的环境才会如此呢,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6 ) 喜欢这种味道

1992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闭塞年代?在那样的年代诞生了这么有味道的电视剧是极其轰动的。故事的情节和发展线路在当年是“破天荒”的震动。在一个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不知道美国是怎样的年代里,这部剧让人眼前一亮。姜文的演技无可挑剔,故事很有味道(这要归功原作小说写的好,其实小说比电视剧还好看),刘欢的主题曲也为本片增色不少。这一切,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经典。至今看起来依然很有味道

 短评

发现小时候真是看了无数国产电视剧啊。

6分钟前
  • スダミルク🥛
  • 力荐

粗拙到穿帮的《北京人在纽约》放置现在终于可以翻译成“异乡人在北京”了。塑造人物从来都不是冯小刚的强项,他最擅长的是刻画其深得真传的资本原则。将那些脸谱化的人扔进犹似天堂又似地狱的“纽约”并不是他领先了时代而是未来早已存在了历史当中。想当初冯小刚请姜文在戏里洗碗吃拳头,如今姜文正在戏外喊崔永元和冯小刚看《邪不压正》呢!

8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现在才知道当初这部是姜文拍的啊,好小的时候跟着妈妈一起看的,现在觉得姜文超有范儿的~~

13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推荐

当年也许很震动,现在看来已觉得是老生常谈。不过姜文和王姬还是让人物充满了生气,演郭燕的整个跟一游魂似地,毫无魅力。

17分钟前
  • 竹清影
  • 还行

以前的编剧水平太高,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思考,每一个人物都有饱满的性格特征。人这种生物就是介于神与恶魔之间的。为了姜文而来,被郑晓龙和冯小刚圈粉。

20分钟前
  • Messss
  • 推荐

3岁时的电视剧,以前的审查制度宽松多了,粗口,性暗示,咬文嚼字都有一股范。美国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只有胜利者的才配说讨厌。郭燕是中国式的优秀女性,可是由于自身没有主导力,产生了一些悲剧。为一直打鼓的黑人点赞

21分钟前
  • 明月清风与你
  • 力荐

有一种情怀,叫做american dream。有一种生活,叫做在别处。有一种灵魂,叫做漂泊。有一个地方,叫做回不去的家乡。

24分钟前
  • 好多人我好害怕
  • 力荐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27分钟前
  • 张小活泼
  • 推荐

http://www.letv.com/ptv/pplay/22360.html

31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有精气神和气质的。可能现在是最可怕的时代,看对女人审美的标准就可知。

32分钟前
  • 高光光
  • 推荐

吐血地发现:当年的我以幼齿的年纪观看了这么多部有着深刻时代内涵的电视剧,现在的我却死命拖着青春的尾巴不撒手倒回头去看了这么多部幼稚的电视剧。我的匪夷所思的电视剧之路啊~~~~~~~~~~~

34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现在想想,这基本就是一个封闭系统里的“在”。跟真实的,或者大部分的纽约,没啥关系。也完全可以说,北京人在哥伦布大农村,一样成立,但移民的心态倒是蛮真实的。

39分钟前
  • fwb
  • 还行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呵呵。歌不错。姜文不错。

4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小时候的回忆。原来导演是冯小刚呀,有个认识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他:站在中国主流思想的前端。一点没错。

45分钟前
  • 中本葱
  • 推荐

美国似乎没有多么大的变化,纽约还是纽约,看到圣诞时想起洛克菲勒中心那窄小的溜冰场,顿时就掉眼泪了。美国改变人太多了,也能理解姜文的不得已,最喜欢王姬,能忍能狠能善能恶。看90年代初国剧这么开放!多少亲热镜头今儿的电视剧里都没有!

4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第一部反映在外国的中国人生活的作品,拍得很经典。

51分钟前
  • 冷翳
  • 力荐

郑晓龙领先这个时代近20年啊

53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有钱人的天堂、没钱的人的地狱,不光纽约,北京也快了。

54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我认为最灵魂的一句话是燕子的姨妈在酒后点出来的:“我永远不是一个美国人,可是我也忘记了中国人的滋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在世界的眼里还是贫困国家,早期去海外淘金的华人归属感弱,时间久了,融不进异乡的文化,也忘记了本土的味道,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有风光,更多是心灵的艰辛。

56分钟前
  • duckey611
  • 力荐

很真实的反映出,出国热后的思考!

58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