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这种简单直接、好玩轻松的电影似乎已经绝迹了。仿佛不拍出复杂逻辑就无法显示创作者的逼格。这当然可以说是电影工业整体向前推进了,也可以说是观众审美整体提升了。不过文艺作品不是应该百花齐放吗?这样天下大同的电影大概只会出现在那个世纪之交的年代了。后911,人群退却世纪末的狂热躁动,渴望和平渴望繁荣渴望普天同庆似乎成为了那个时期全人类的共同愿景。因此,这一类狂欢式的影片恰逢其时。不仅如此,电影融梗技艺超群,玩转科学与艺术,细节满满,隐藏在飞速切换的镜头中。此外,中外大咖云集,阵容豪华,拍摄精良,观赏性很高。虽然逻辑与主线都极其简单,近乎儿童故事的智商水平,但是娱乐性、商业性都做到了极致。当年商业片大行其道,整日浸泡在降智故事里的观众渴望逻辑精湛而复杂的故事,自然不会对此类影片予以高度正评。然而,十几年后的后疫情时代,从某种意义上全人类似乎又站在了统一战线,然而国际形势已与世纪初有了太大的差异。心灵需要抚慰,沟壑需要弥合,虽然已经被精致繁复的影像包围,却发现,原来简单粗暴也挺好的。
成龙 莫文蔚 吴彦祖 真是本片的超大惊喜 莫文蔚演打戏也不错。 故事情节勇于创新并结合当时时事:欧洲艺术家极其作品 中国故事(广东传奇)等 元素很多 但整个作品大改编到难以接受 应该称为改写版比较好(笑哭😂)。有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类作品 强加在亚洲人身上的法国身份以及乱入的黑帮抢劫故事(前半段抢玉器后半段抢矿藏?) 改变女主的设定也真无语 虽然原著女主也没啥智慧的 但这部片里的女主有点神经兮兮。全片有种硬塞入一个成家班的感觉。但抛开原著来说 整部片将成家班和儒尔纳的小说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在结构上 创意上 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上都挺到位的 符合传统动作片里的喜剧 惊险 打斗 寻宝 探险等各种元素 最后自由女神像穿鼻孔这事真是 也就他们写得出来😂 作为走进影院纯属博个乐的商业片 应该没有太多硬伤 但在艺术价值的层面 就值得商榷了。相比以前的《新警察故事》,这部片就有点大杂烩的感觉了 弘扬科学进步和创新是有所体现 但没能升华为本片的重要主题。开头的科学院wager真的很牵强 还花了20分钟来讲述 着墨描写了男主为科学创新所付上的代价 但后面这个主题就被冒险取代了 最后莱特兄弟的发明和前面的主题契合得也很不错,但没有重点挖掘,后面的驾驶和降落都有点闹剧的意思 很掉分。这样的主次不分就很可惜。编剧要的东西有点太多了 故事主题是冒险 应该突出这一点才是。男主原本是个机智果决的人物 在电影中成了个酱油 不知道他来干嘛的 女配更是成为男女的配对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负责一点机智(本来是男主的?)。这么混乱 重点不突出就很可惜。在角色设置和立意方面 《宝贝计划》可以说是十年佳片 几乎没有硬伤。
但知道成龙拍武打很辛苦 也出于对其的尊重 仍然很肯定他为电影做的牺牲。这样真刀真枪 拳拳到肉的痛快打戏 也真的是就当年才有了。
科学没有打到异己,但是却事实上证伪了宗教,使得越来越多人相信科学而非迷信。现实主义的存在并不为了打倒异己,只是在目前的时代,相比于天方夜谭,人们更倾向于切实的去改变什么。总是追求意义而非单纯的神秘,愿意认识和解释世界而非找个精神的归宿。我反而认为,将所代表的一切视作单纯的文学创作可能更符合健康社会的特征,或许粉丝会觉得这样傲慢,但我觉得,一个盎然向上生机勃勃的社会,会过度沉迷于非理性的意识流学说。
翻拍的电影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和成龙元素,看起来也不错。
中国人在里面要么是小丑,要么就是打酱油的,么意思,成龙赖以成名的喜剧动作都少之又少。总体比较失望。我似乎输了这个赌局,但我见识了这个世界,见证了各种风土人情,认识了一个朋友,而且坠入情网。似乎还是赢了,当然最后因日期变更线又把赌局赢回来,才是皆大欢喜,快意人生…
有一个发生系thomas edison时代嘅inventor嘅故事,and 好搞笑……
肯定在隔壁宿舍学习做MAYA动画的大哥的双核金河田萤光1G金士顿内存的电脑上用一个云南的max什么tv看的。
里面有些语言是错的 比如路过土耳其时 显示的语言是farsi并不是土耳其语 很多中文也有问题。不过还是蛮好玩儿的。
第二次觉得男人像花瓶的,成龙你就是一个花瓶,然后就是为了满足美国少数族裔基本权益,为了亚洲的巨大市场处在哪里的一个花瓶,亏你海报还站中间
这是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除了借鉴原著小说的大设定外,其余的东西都被改的面目全非,而且阿诺客串的那个土耳其王子实在是太囧了。
真tm是烂,尤其是到中国那一段,这tm是西部,充分展露了导演的无知。
这个片吧,确实不很政治正确,但是还算好看。
8/5~CCTV6凡高 有出现啊~逗~Steve Coogan像James Blunt
小时候读儒勒凡尔纳,怎么也没想到主人公会长成龙这亚洲大鼻子模样..
从这个阵容和题材来看,成龙,以及他所代表的香港电影界在世界上是有很强的号召力的,这几乎就是一次香港和欧美影界的一次大联欢,但是很可惜就止步于此了。要说出了什么问题嘛,现在看是看不大出,毕竟不可能指望他能超越时代,也很难要求这样合家欢当中能有什么爆点,但是当年是着实失望了,可能喜剧片就是有着这样的风险吧,在那一下就是觉得不精彩了。片尾曲everybody all over the world join this celebration真的是个很美好的愿景啊。成龙确实是要比别人多一些情怀的,片子里的英国人就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者啊!但是这个女王又过分好了一点,唉算了喜剧片就是很难面面俱到的啦。
剛剛電視在播,結束前10分鐘被媽媽轉走,我錯過結局😫 雖然小時候看過書也記得結局,但內容忘了很多,印象中主角群沒有中國人啊!
记得那一次,他们的环游让我笑了。
怎么成龙的电影就算评价再差再一般,还是有大把人买飞进场去看……
成龙想帮莫文蔚打开国际路线?可惜不是the cup of tea
小学时学校播过这片,现在看来虽然还是标准的好莱坞式片子,但依旧拥有娱乐假期的功效。
原著其实是一个整体严肃,少有幽默的通俗文学作品,可这部改编就完全变了味道,除了主线是一致的,其他各个部分更是与原著南辕北辙,人物性格上也是天差地别,而且加了不少有的没的角色,放大了成龙饰演的仆人,减少了福格和追击警察的戏份,仆人成了主角,电影也最终成了动作喜剧这般不伦不类的样子。
一堆的二三线影星或打酱油或卖力演出,共同整出这么个烂片。本来想打两星,无奈小孩笑得乐不可支,加个一星安慰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