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料馆”
影片始终展示着一个贫穷、肮脏、无序、喧闹的环境,看完之后仍在脑海挥之不去。我不知道导演是为了表现什么,这样的环境让我想到了非洲很贫穷的村落,他们的房子也是泥巴砌的,地上没有路,只要有布就会穿在身上而没有人考虑是否好看时尚。这是几十年前的片了,不过现在的情况,我也不敢乐观。
当然可以看出导演一直有意讽刺宗教,和世风日下的现状。教堂中做生意的精明的修女,在教堂里都感慨人们堕落了的不正经牧师,无时无刻不出现的宗教画像,还有画像面前的众生百态,有种基督在注视着你,但是好像世上又根本不存在上帝一样的感觉,荒诞。
主角们一个是生意人,一个是想当歌手的小女孩,可是最后的结局是,生意人没有赚到钱反而逃跑,小女孩已为人妻不再做不切实际的梦。
这样的结局,还是快乐的吉普赛人吗?
我唯一有印象的快乐,就是那首主题歌。当歌声响起,他在卡车上疯狂撒下一路的鹅毛时,他说:“他们像长了翅膀一样。” 这时的他,也许是快乐的吧。。
[中文片名] 吉普赛人的时光 [译 名] Skupljaci Perja / I Even Met Happy Gypsies [地 区] 前南斯拉夫 [年 代] 1967年 [类 别] 剧情 [导 演]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 [编 剧]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 [主 演] 贝基姆·费赫米乌 / 奥利韦拉·卡塔琳娜 /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格 式] HDTV.TS [时 长] 130分钟 [尺 寸] 1920x1080 [大 小] 7.00G [音 轨] 国语 [字 幕] 中字 [剧情简介] 经营鹅毛业的波拉对另一位鹅毛商米塔的养女蒂莎一直有好感,苦苦追求,但米塔却将蒂莎下嫁给一个只有12岁的男孩。在无力满足蒂莎的性要求后,蒂莎逃婚离去;波拉想买下蒂莎,无奈米塔却不愿成人之美,皆因想独自享用蒂莎,于是蒂莎再度逃跑。后来波拉找到蒂莎并将她接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住;蒂莎日久生厌,又一次出逃前往贝尔格莱德。途中蒂莎还与货车司机勾搭上,翻云覆雨一番。波拉得知蒂莎最终又回到了养父身边时勃然大怒,在与米塔纠缠打斗后,开枪打死了米塔;等到警察赶来,波拉早已逃去。 [获奖情况] 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20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 第20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 [电影截图]
#资料馆留影##塞尔维亚影展#热烈的吉普赛人,精明的吉普赛人,矛盾的吉普赛人,历经苦难的吉普赛人,封闭落后的吉普赛人……论艺术成就,这部讲吉普赛人生活的电影,排进前南的影史三甲应该没问题吧。故事本身并无多大亮色,但这是一部赢在细节的电影,细腻的人物情感冲突,吉普赛人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买卖鹅毛”引发的血案,城乡二元对立下的人生选择。很多地方不难让人想到我们落后的农村,还有那些既尴尬又充满魅力的风土人情。ps 男主角在公路上撒羊毛的一幕很惊艳,其中的情绪又是那么复杂。
至少我们对这种快乐真的是没法感同身受的
7。巴尔干拍摄的关于罗姆人的片子算是多的了
五月份在小西天看的,看得有些懵......映后塞尔维亚馆馆长有影片分享,现在回想影片是想表达那个时代的悲凉吧,很多泥巴.....
男主神似让·保罗·贝尔蒙多,魅力十足。
《乡村黑帮故事之轮回的命运》
很奇怪
生活再苦难,也不能撼动他们对快乐的追求,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我觉得,在资料馆这次塞尔维亚影展看到第3部时的今天,我的知识储备已经严重不足了!历史的、欧洲的、民族宗教的。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再不能仅凭感觉的喜好去看片子。这部“塞尔维亚影史第二”的片子,一切都那么浓烈,就算是肮脏,也让你觉得肮脏之下,只要人心愿意就可以开出花来。可惜往往人心意识不到向善,于是在片中看到了各种暴力与混乱,在乡村的泥泞中。前一秒还与女歌手暧昧调情仿佛情深似海,下一秒就挥舞起拳头,就连婴儿生命的消散仿佛也无足轻重。那么,在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的历史中,吉普赛人,到底占据怎样一个位置呢?这就是影片之外需要了解的了。以及片中出现的很多修道院壁画、圣器、乐器,简直不要太精美,可堪“世遗”了。关于时长,这次塞尔维亚电影资料馆带来的修复版的确是83分钟。资料馆1号厅 约四五成 爆热的一天
轻若鹅毛,重如人生
真的很喜欢啊,且不说对吉普赛人的描绘是库斯图里卡的先驱,《流浪者之歌》跟这部有明显关系,里面有民族和城乡的母题,单说完全取其精要、没有一丝赘余的文本和拍法就已经吊炸天了,而且现在已经没有人敢这么剪片子了,简直快赶上侯孝贤和布列松了(虽然是完全不同的语境和“文法”),放到今天不得拍一个五十集电视连续剧…只可惜当年是放大!
库斯图里卡我都无感 更别提这了...杰罗尼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瞬间提升 ps.男主照着贝尔蒙多找的么
异族风情
@资料馆,片名是反话系列?男主照着让-保罗·贝尔蒙多找的吧!鹅毛商杀人失踪事件始末,鹅毛收散、电视出进、性权之争、小刀决斗、泥里打滚、冰中藏尸……遍布对比关系:醒时与醉后、乡村与城市、温柔与粗暴、世俗与宗教、毛头小子与成熟大叔、泥巴的湿脏滞重与鹅毛的洁白轻盈。三女性:有人不在乎忠诚,只要有电视看就行;有人风韵犹存,在穷乡歌唱,仍心系城市、向往被爱;有人命运随风摆,纵然挣扎也是无力跳脱,绕了一圈回原点。影片整体也是吉普赛风,松散随意、苦中作乐、间或暴力、偶发浪漫。印象深刻俩镜头:新婚铁罐绑狗腿、流涕小崽吸烟嘴。
央视国语CCTV6.HD源码
无字幕,录像带画质,原声不错,如果有字幕会再看
实话说看得有点迷糊散乱不明白,感觉上是有历史文化的隔阂。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那场抛洒鹅毛的极致宣泄,就是贝尔格莱德的幻梦与乡村现实的强烈对比了。
吉普賽人版民工的故事
污泥到处都是,仿佛把此间的生活整个譬喻出来,反正每个人总是踩着一脚灰。说是快乐的吉普赛人,可延绵的悲凉挥之不去。男人赌博,斗殴,屡屡打女人,而女人撒野,流窜,风流又与被强奸捆绑在一起。一个个充满暴力、撒泼的困顿局面,永无安宁,好生疲累。@资料馆,塞尔维亚影展
羽毛那个镜头很漂亮 很多短镜头也很漂亮 描述的是爱情? 是生活? 还是gypsy这个民族的历史断面? 看起来很粗糙的风格 内中隐藏着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那种癫狂的情绪的细节 在库斯图里卡的片子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但对于生活的描写 这个片子无疑是具有深度的 它描述的不是神化 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