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小峰的博客上知道有个叫谢晓东的,写了几部电影,《业主奏鸣曲》《一年到头》和《无形杀》,其中王竞导演的《一年到头》在豆瓣上评价很高,8.0分,看介绍原来是关于春运的,有很多人还都说看哭了。我好久没哭了,就准备试试。
2008年的贺岁片,后知后觉的我刚知道。现在是2009年7月,没有一年到头的感觉,姑且揭一揭买票难的伤疤。春运的问题,依旧是个老问题,作为在北京摸爬滚打的外地人,每年都得面对。尽管离春节还有半年,看这个片子无异于往伤口上洒盐。可是,回想这一年到头,我们谈论什么问题,不是往伤口上撒盐?没想到的是,片子看到最后,我真把自己给看哭了。
我们谁都不怪。黄渤说过:点儿背不能怨社会。买不上票,也别骂政府。让你去干铁道部部长,不一定比现在强。想起一句歌词: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原本以为有钱人不愁回家,可导演告诉我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回家的路上,穷人跟富人各有各的艰难。
电影有两条线,穷人那条就不说了,农民工买票难说一万遍了,越说越难。说富人吧,先说医院那点事儿。心内科刚上任三个月的小伙子还需要加强学习:医生的年终奖金跟你这一年所卖出去的药是挂钩的。可这小伙子就不明白了:明明开一瓶药就能治好病人的病,难道我非要给他开两瓶吗?于是,主任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才来三个月,等你在心内科待上三年,你就明白了。后来我们看到,这个小伙子的悟性很高,几天工夫,他就知道让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出院的病号住院观察两天了。反正是公费。主任一听说是公费,更狠:那就住七天吧。到底是主任。
主任看上去很风光,但,是个主任就不容易。何况这个主任娶了个城里老婆。其实主任老婆不过是个护士,在医院是主任的下属,可回到家,主任是她的下属。
主任过年也得回家啊。当然他可以一个人回家,可是即将过八十大寿的老父亲这回非要见见自己的孙子——孙子都16岁了,还没见过爷爷。怎么办?是回呢回呢还是回呢?老爷子过一天少一天,估计过完八十大寿也就差不多了,说什么也得带儿子回去!于是就买了三张火车票(当然,是很不容易地搞到了三张火车票),然后小心翼翼地跟妻子解释、央求……没用,妻子说了:儿子明年参加中考,是儿子重要呢,还是老子重要呢?
通过比较来探讨问题的实质,这是女人的通病。她们把比较法应用于生活的每一处,比如:“你是更爱我呢还是那个贱人”,“你是先救我呢还是你妈”。的确很难,好比问你说,我是砍掉你的左手呢还是砍掉你的右手,你怎么答?
最后,女的亲了男的一口,说我给你做好吃的去。男的就败下来了。亲一口是“色”,做好吃的是“食”,16年来他就是被这两样武器给征服的?可当妻子偷偷把两张火车票转让,当那两张火车票被人取走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哭了。当着妻子跟儿子的面,主任哭了。主任有泪不轻弹呐,弹了说明女人狠啊。
不过主任这一哭,女人心就软了,女人哪见得男人哭呢。于是女人屈服了:“你吓着我了,我依了你还不行吗?”于是出现了这一幕:母子俩飞出门去,追回刚转让出的火车票。我就是被这一幕感动哭的。
我之所以认为这部片子好,当然不是因为它能把人看哭。况且看了这个片子一点都不感动的也大有人在。不能说没看哭的人就没人性,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硬要让一个北京人去体会外地人买票难的感觉也不怎么人道。这个片子好就好在,它在春运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并不是只有民工返乡难,还有一部分中产阶级,因为倒插门等原因回不了家,也很难。
对于广大农民工朋友来说,火车票难买,也买不起;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火车票不好买,但可以上网找二手、找黄牛;而对于那些不差钱的外地女婿来说,火车票,这个真没有。
2009年7月19日
首先,我得说这部片子是进来唯一让我看的激动的片子。绝对beat了什么《投名状》《集结号》《大灌篮》《长江7号》,因为那些不是我们人民的生活,只有《一年到头》才是我们息息相关、寻常可见的生活。
两个解决方案,医生家没票,为什么不开车回湖南呢?
还有小孩去追回卖出的火车票,不妨就和人说突然来电话,说那张是假票,买主自然会乖乖地送回。
有天早上赶去和平,想看10块钱的早场电影。可惜到时已经过了十点,所以就没看成。走之前,看下了大屏幕。哦,原来放的是《一年到头》。再后来,有国外专门关注中国电影的资深影评人推荐这部影片,并称之为2008年最棒的一部中国影片……
2009年,见到了本片的监制。一提到这部影片,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部电影上映之前,部分院线经理看后,觉得相当不错,甚至考虑多安排场次力推。但紧接着,这片子就得了一个国家奖并获总局推荐。于是很多院线代表,便想当然得以为是部主旋律电影,不会有多少人来看,便把场次都安排在了上午,权当交差。虽然制片方最后票房还是收回了成本,但还是相当可惜。
“装修问题、欠薪讨薪、亲戚杀熟、医疗事故、职业医闹、升学问题、乱花医保、老年孤独、春运票难”,可以说这部影片就是当下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在保持相当可看性的同时,又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10.01.01晚写于外公家
昨天本来想写那部《欢迎来到东莫村》的影评,后来手上有事耽搁了,现在就不想写了。刚刚男朋友电话来说晚上他们部门吃年夜饭,要晚回,好了,我也打算晚上不去学拉丁了,这篇影评一定要写出来。这电影实在是太好了,我跟很多人一样被电影尾声的《蓝莲花》搞得放声大哭,哭完把眼泪擦干,说句,这电影太TMD好了!
这片子其实不仅仅反映了春运,还有医疗、教育、农民工的问题囊括其中,这感觉真有点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但我还是想重点谈谈春运,因为我也是春运大军的一份子。很多没经历过春运的人是体会不到这个群体的酸楚的。
我的家在四川,我的大学在杭州。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只是想离开四川,我只是想当记者,所以我来了杭州。几年前,火车还没有提速,从四川到杭州的火车甚至还有绿皮车,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坐火车要4、5十个小时。记得大一那年寒假,学校真好,有团购票,不过只有硬座。那时候啥也不懂,只觉得有张回家的车票就开心得不得了。结果是坐到腿肿,人太多,上不了厕所,也就不敢喝水。
后来知道一定要自己去买卧铺,然后就去下沙的火车代理点或者市区的火车站排队买吧。我们毕业后,回忆起大学生活,经常都会想起下沙那个火车票代理点。大家都傻笑说,那时候多苦啊,早上5点起床,宿舍楼的阿姨会提早把门打开放我们这些游子去买票。都是大冬天,那时候还是期末,很多人还带着复习资料在排队的时候看。如果遇到票源实在紧张的时候,会几个人打车去城站排队买。国家对我们大学生还是不薄的,有学生票,还有专门的学生窗口,尽管如此,当开窗售票时,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是抡起袖子去挤。要是遇到夹三儿,曾经的文静小女生也会高声呵斥。这臭脾气一直保留到现在,排队的时候有人加三儿,我他妈的管你是男是女,一定要把他揪出来为止,骂也好,吵也好。
记忆最深的是那年雪灾,自己去排队或者找跑腿公司,都只能买到硬座票。后来无意中跟学校一个领导说起回家的事,居然人家一个电话,不到两分钟就搞到了一张卧铺。我是个挺直的人,现在也是,不仅不爱求人,也不喜欢走后门。跟那位领导说,这样不好吧,这不是走后门吗?领导说,你就别推了,你不走人家也要走。一张如此难求的卧铺票就这样两分钟搞定了。
那年大雪啊,我搞定了火车票,但是搞不定天灾。在火车站等啊等,从白天等到晚上,延时的火车不 知道什么时候能来。男朋友一直陪着我等,他执意让我去开个房间睡觉,他在火车站等,我怕万一火车来了,我赶不过来怎么办,就一起等啊等。因为火车晚点,我们被赶出了候车室,工作人员把我们赶到了地下室。那时候真冷啊,很多民工都是拖家带口的,有的孩子还在吃奶。他们倒不急,冷了,随声居然带着铺盖卷,无聊了,就打扑克。。。。后来我们俩熬不住就去了火车站旁边的网吧,居然熬了一夜,火车还是没来。第二天,我铁了心的去把票退了,我男朋友拦都拦不住。
后来从杭州回到宁波的车上,我男朋友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知道回家过个年这么难。当然啦,他生在宁波,在杭州读书,后来又回到宁波工作,怎么能够理解那种春节之痛,我们在外的人的"春劫“啊!我等的那趟火车,等我回宁波大睡了一天一夜后,也没走成。当然,后来肯定是走了,我能想象到那时候跟我一起等过车的人的心情。不管多苦多累,他们都是充满喜悦的,提着大包小包往火车上挤。坐上火车,终于可以舒口气,终于能够回家了。
我今年也不打算回家,尽管现在找点熟人,不管是火车票还是飞机票都容易搞到。我真不想再去凑热闹,我宁愿在平时找个空闲的时间回家。外表光鲜的我,柔弱的我,其实也是吃过很多苦头的。一步步过来,在这里靠不了爹妈,没钱没势,但总是会有人帮助我,不管是哪方面,这也许就是冥冥中自有神助吧。
结尾许巍的《蓝莲花》真是用的非常好,对于自由的向往,往往都是为了追求外面的世界,我们要从家乡跑出来,可是用在这里,表明,过年回家也是一种向往,也是追求自由的表现和权利。就这么点质朴,原始的权利都这么难实现。确实心酸哪,什么时候才能没有”一票难求"的春节啊,这也是我们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祝愿在外漂泊的兄弟姐妹,都能高高兴兴,顺顺利利的回家过个好年。
連著看了三部王竟的片子,三部都看哭了,共同生活在這一片大地上,同胞的命運讓我動容,因為那些事件那些情緒都太熟悉了。王竟對這片土地上的人的關懷也讓我感動,而且他都能那麼細膩又那麼不缺代表性地表達出來。
最后的那首“蓝莲花”一响起,我泪如泉涌。2008.9.24 新东安影城北京放映周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回家过年的向往
10多年前的春运还是一票难求,那时候机票可以疯到“北京到西宁到上海到湘潭”中转,10多年前的民工还在为薪酬争权,所谓“文明讨薪”…10多年后的现在貌似情况好转了,新的问题又来了。王竞《万箭穿心》更早更温和作品,“多张票你愿不愿意跟我走?”笑泪…
看到了身边亲切的一幕幕,即使黑暗和无奈,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看到后面医生的老婆和儿子不顾一切的冲下楼去为他要回火车票,当包工头和他女朋友非常温馨地挑选戒指,然后俏皮的给她待在手上时,我都非常感动,小小的感动油然而生。总之这是一部低成本,但绝不低质量的,很反映现实生活的平凡电影。演员们的演技和表达方式
这两年中国电影真的变得好看了
酒馆年底正好放了这个,没想到这么现实主义,这特么哪是喜剧。觉得08-18年这十年变化好大,都是经济危机的年份,但是集体主义的大情绪在褪去,春运也不再苦大仇深,大家更关注个体关注自我本身。这类电影是能记录我们经历过的时代的,Respect!
运镜很有特点,比那拨山寨导演和神叨叨的年轻导演强N个段位。又是这种人人都经历的事,真挺不错
将种种社会现实浓缩在年关当中,铺开一张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关系网,抓住了各阶层对待“回家过年”的常态,大小人物的处事态度别具特色,却又异常真实。
闹剧
画质不行,剧情一般,笑点凑合,不觉得有多大亮点,陈刚不错……
蛮好,浅浅的温暖
8/10。每条线索都有独立完整的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利益和情感线逐一展开将社会阶级和个人层面纵横交错。黑色幽默设置得心易手,牵涉医闹的主任及时帮患病老人签手术单后面又提醒新人多开药,硬闯不成的工友们追着雇主的车文明讨薪,老人自己买的探病礼品送人来掩饰寂寞、开头结婚梦都有现实的揭露感。
笑着笑着就哭了
琐碎倒挺真实,但是天生反感这类破事儿
小成本的多线故事 值得鼓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4亿中国人对回家过年的向往
民工讨薪、医闹、过年车票、孩子升学考试、托关系帮忙(国栋的大舅子骗子杀熟,为了稳住白老师费劲给李主任买票,这里真见中国人的人情关系之复杂和国人之精明),此片种种问题至今仍然是中国最普遍的社会问题。最后买票回家过年那段我真的看哭了,过年出远门回家抢过票的人更会懂的。7.9
2008最好的国产片
社会主义好!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