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知道如何吐槽剧情,首先是主角他妈一个法力最强高强的神跟人间武士打得难解难分?然后变身不谙世事的纯情仙女被老司机套路一波直接上车?主角找了一整集的无敌宝甲,最后面对最终boss全无卵用,然后主角用一开始就有的魔琴栓上一家三口的头发直接一招秒杀?三场打斗全是镜头一闪,对面直接扑街(好吧,如果说电影重点不在于此我可以勉强接受)?最后boss现身之前,主角竟然指天叫喝:我知道你看得见我。然后boss应声而出。。。那么你为什么不早点出来把头盔一拿不就了事,非要等主角把装备凑齐(当然这一点从后续的剧情也可以得到解释,因为这套日天宝甲全无卵用)?两分制作分,剧情实在有点nc。
早上去看了,在昨晚只睡了六个小时不到的情况下没睡着而且还被催泪了(我是不会说哪部分把我催哭的)。大骷髅好明显的歌川国芳,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巨浪也好多次。日本输出价值观了,看了片尾名单,主创一个日本人都没有。有点竹取物语的感觉,不过日式传统是仙人必须回到自己的世界,这个就不一样了(不剧透了)。猴子和甲虫打情骂俏的剧情有点呃……当然这条线埋得很好,就是这种交流完全是美式的嘛……美术真的很不错,大铠甲废墟什么的还有点宫崎骏。极简风格的画面很多,很美。大概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日本元素大集合吧……
但是故事真的挺弱的。。。我觉得我被催出眼泪一定是因为太困了
剧透,慎。 几年过去了,Laika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 当年的《鬼妈妈》凭惊艳(悚)的画风和耐嚼的主题帮Laika工作室一炮打响,之后的两部作品也都愈发有型格。不想这个时候他们竟然回过头去,把第四部电影拍成了自己处女作的硬币背面。如果这不是尼尔盖曼的原著影响太大,就是主创团队的一些执念太深。 反正我看的时候是惊异了。 这是Travis Knight第一次接过导筒。这个豆瓣上资料和履历都近乎空白的导演,其实是Laika的CEO。他也参与了工作室每一部作品的制片。都说人们会在自己的第一部片子里放进最多最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不难想见,Travis导演是有多喜欢鬼妈妈里的那些想法,以至于制作完第一部电影都没能破了这些执念,等到自己拍片时非要再讲一遍不可。 比如你看两个故事共有的五个关键词。 1.眼睛 眼睛,或者说夺走眼睛,是这两部电影共有的关键意象。只不过鬼妈妈那种在眼睛上缝扣子的场景,想来更凶残一点。魔弦传说就温和不少,比如外公白内障似的眼睛,最多叫有眼无珠而已。姐妹组理论上也该和外公一样,只是藏在假面之后未予示人,这样一来就免了单调而诡魅感加分。连Kubo在海底遇到的摄魂怪物,居然也是一个个直径比人高的眼球。比Coraline命苦太多的Kubo,从出场就已经丢了一只眼,而整个童年都在担心外公和姨妈把另一只眼睛也夺去。 要知道Laika对“夺眼”这个概念有多着迷。举个例子,盖曼小说中的鬼妈妈并没有反复诱惑Coraline缝上纽扣眼睛,而三个幽灵小孩被夺走的也不是双眼而是心脏跟灵魂。甚至,第十四道门的纽扣钥匙的设计都是导演自己加的。相比电影里一言不合就要缝纽扣,小说显然没有这样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反倒是Kubo的外公,跟电影版鬼妈妈对正常视力的憎恨如出一辙。 这些憎恨眼睛的反派,实际上恨的是情感和感受,也是害怕与人与世界的联系。毕竟眼睛是用来看这个世界并和他人交流感情的。阻断和外界(人间)与亲人(爱)的联系,在外公和鬼妈妈看来是一种优越,而在主角和大多人看来则是最可怕的境遇。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看待的角度而已,而坏人们的恨与怕或许也有自己的理由。 2. 记忆 鬼妈妈中的三个幽灵小孩说,我们忘了自己的名字,却还记得妈妈的样子。听来揪心。记忆是一种羁绊的力,尤其若是有了爱的名义,可以强大不朽。但换上了纽扣眼便是隔绝,于是自己是谁,外界是什么样,都会慢慢忘却,因此也虚弱得再难以逃脱。魔弦传说中,记忆则作为战胜反派的终极武器,逆向证明了同样的道理。Kubo向外公讲了大概这么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都不在世上了,可他们在我的记忆里。这样,他脑海中的父母,还有所有村民心中未曾忘却的故人,到最后都在同他一起作战。 记忆最强大,我喜欢这个说法。它比“爱最强大”更现实,一是因为事实的确如此,种在脑海和埋在心里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二来,记忆有好坏之分,糟糕的回忆同样强大,以致这个说法的反面也是一种残酷的事实。 3. 两对父母 Coraline撞了鬼,魔鬼却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对other parents,简直蛊惑人心。她的现实父母和魔境父母不仅容易分清,甚至每一个特点都是对照的。Kubo就没这种好运。他是在为自己父母双亡而伤心之后,才遇上了魔境父母。这对父母和他现实父母的关系就比较复杂。猴子准确来说只是他母亲的一部分。她继承了妈妈的心灵,和照顾Kubo的本能,性格中却没有那种浪漫和温柔——至少母亲清醒时还会妙趣横生的讲故事;她反倒始终机警而精神百倍,这对于各种危险倒不算坏事。甲虫将军则更不妙,直到找回自己的身份之后都没有找回做父亲的尊严。 Coraline和Kubo其实各有各的不幸。前者在现实父母那里感到缺爱,于是一开始觉得在魔境里简直感受到了人间温暖。可惜刚投入另一对父母的怀抱,爱与欢乐的假面就开始剥落,直让她从天堂掉入了恶的深渊。后者的现实父母一个不健,一个不在。后来死心作定孤儿的Kubo竟发现,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奇葩居然是父母的分身。不过也只是分身而已。他的魔境父母既没有怀念中的母亲那么温暖,也没有理想中的父亲那样高大。好在,Kubo并不像我们凡人一样斤斤计较,一个泼猴一个逗比(误)的设定又有什么,只要爱,就够了。 4. 危险的女性和无能的父亲 在塑造男女角色的时候,主创近乎有点恶趣味的喜欢阴盛阳衰的设定。女性总体来说都是强悍的。首先不消说两个故事的结构核心都是母亲形象。原本母亲的身份就兼具母性本能的强大和吞没性的一面,深挖起来,Coraline的鬼妈妈其实可以是Kubo的好母亲发展到极端的一种情况,即“保护欲-占有欲-吞噬欲”这样从爱到伤害的病态转变。幸运的是Kubo的妈妈自始至终都作为一种善的力量和精神支柱而存在。然后就是姐妹角色的设定。两部电影里的姐妹组都有神秘诡谲的特质,前者的演员姐妹花虽说在魔域里邪恶了一阵,但现实中总体还是主人公的助力;后者的大小姨则全非善类,尤其是女性亲属的身份给主角更添了一份恐惧和绝望。 至于父亲的角色,在这些强大女性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的弱。Coraline的父母就基本属于干练女强人和不成器的丈夫的搭配,而另一对父母也是按照这个权力关系来的。父亲实际是一个傀儡,必须听命于母亲,一切由她安排好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Kubo的生父作为一介名将,大概之前并不缺男子气概,但这个理想父亲终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取而代之的是稀里糊涂而毫不威严的甲虫武士,武力值并不胜于猴子母亲,却成了喜剧担当,甚至最后的牺牲也缺少英勇姿态。尽管魔弦传说中还是有西方传统的寻父主题,但这里的形式很不典型。Kubo在大半部片中费尽心机寻找的三件宝物,虽然出于他对父亲精神上的认同和本能放不下的追寻,但是到了最后,宝物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他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5. 成长 成长,恐怕才是Laika故事中最重要的母题。Coraline的成长在她开始接受并珍惜自己父母的真实的那一刻发生,Kubo则在感悟到如何从父母的爱中汲取力量时而变得勇敢坚强。至此,女孩整合了父母的好坏两面,而男孩完整了与父母的纽带。弦即纽带,即羁绊,亦是满弓一样的强劲力量。二弦即父母,正如Kubo的黑白双弦是自父母身上而来。但一切的关键,仍是他必须意识到自己便是那第三根弦,而当他以独立的自我去领悟父母的爱与精神的时候,琴才能奏响;当他自己的内心完整,才能御外敌。 最后想说,片尾曲选的绝妙。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名字仿佛在讲Kubo的父母化作魔弦之后,隽永悠长的陪伴,以及留在世上的传说。 于是矫情写做—— 吾琴两弦,泪落温柔。
今年的上映的动画片质量特别出色,比如《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海底总动员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回头想一想,如果一年之内有三到四部让你还能想的起来,觉得好看好玩的动画片上映,基本就会觉得今年的动画电影质量上乘。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不同于以上几部动画片的定格动画大作——《魔弦传说》。
说起定格动画,80后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咱中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比如《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那个时代的中国动画,连日本人都羡慕不已),近期的定格动画有《玛丽与马克思》、《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僵尸新娘》、《鬼妈妈》、《小羊肖恩》系列等等。
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CG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定格动画超长的制作周期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受限,导致了定格动画发展相对缓慢,而且产量不高。不过这部《魔弦传说》却打破了我对定格动画的认识,感觉叹为观止。
关于制作团队
美国莱卡工作室,公司CEO特拉维斯·奈特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他老爸叫菲尔·奈特,耐克帝国的总裁。
也许是继承了老爸不安分的基因(老耐特在24岁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后,决定去卖鞋,着实让自己的老爸数落了一番,不过他依然坚持,最终成就了耐克帝国)
他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名叫威尔·温顿,当然那时他只是个打杂的。不过不同于屌丝们的实习经历,他去的公司是老爸参与投资的,公司CEO也是碍于面子,让小奈特来公司实习的。这家公司有一个牛逼的创始人,“粘土动画之父”威尔·温顿,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小奈特对玩偶动画有了兴趣;再后来公司濒临破产,老耐特干脆把公司买了下来,让儿子做CEO。
小奈特将公司名字改为了现在的莱卡工作室,接连参与制作了提姆波顿的《僵尸新娘》,制作并发行了《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怪盒子》等风格统一,定格动画结合CG技术的电影,这些动画也奠定了《魔弦传说》的制作基础。
关于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一个背负着家族仇恨的独眼少年Kubo,原本和母亲生活在海边的一处洞穴里,过着白天集市摆摊卖艺,晚上照顾母亲的日子,偶然一天因为忘记时间回家,结果引来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也就是他的阿姨以及外公的追杀,被迫与母亲分离,踏上了寻找传说中的神器和复仇的奇幻旅程,并最终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自我成长的故事。
有人觉得剧情是这部电影相对较弱的地方,估计是认为结局太容易猜测。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瑕不掩瑜,故事里有我们熟知的少年的成长冒险,有对东方式亲情和孝道的温柔表述,有莎士比亚传统戏剧中对父权权威挑战的影子,也有印第安纳琼斯般的各种过关斩将。
故事里Kubo的母亲和父亲分别化作了猿猴护身符和甲虫武士,时刻陪伴在前往寻找神器的Kubo身旁,而的父权象征——外公,则是冷冰冰的月亮王的形象。
最后Kubo战胜外公的武器并不是苦苦找寻的神器,而是分别用母亲和父亲的头发制成琴弦的三弦琴,透露出浓浓的东方禅意——对于敌人最好的结果不是杀戮而是宽恕。
关于幕后制作
在曝光的幕后制作中导演透露了制作的秘籍“实物模型+熟悉特效+3D打印技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画面的风格与传统的定格动画有那么大的不同,虽然是定格动画,表现力不逊于CG动画的原因。不过因为基础依然是定格动画,所以制作模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超多表情,超大尺寸的模型,每一个都是精雕细作。
因为定格动画的特点,每一个场景的改变,每一个动作的改变需要人工进行,每一帧的变化都需要在电影中最后呈现出来,因此平均每天只能完成2-5秒的镜头,制作周期总共花费了5年的时间。
电影总共包括70多个场景,400多位工作人员,每一天他们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将每一帧变化用人物模型表现出来,枯燥又无聊,最麻烦的要数人物的表情变化了,单单Kubo这一个角色就拥有4800万个表情,而且绝大多数只使用一次。
制作团队在传统定格动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用3D打印技术将模具打印出来,大大节省了手工制作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手工制作中出现的偏差。比如利用CG动画展现在传统定格动画中少见的广阔全景镜头。
在这个一切都讲究投入产出比,强调快速投入,高效产出的时代,还能有人如此任性的用5年的时间制作这部可能收回不了成本的定格动画长片,着实让人感到敬佩。而电影展现出来的东方禅韵和呼唤亲情至上的基调,也更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感谢这个执着于匠人制作的富二代,才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出色的动画,所以大家趁着国内上映,赶紧去看看吧~
这哥们明显技能是琴艺,为他妈什么非要找个啥用没有的铠甲和宝剑?
当小主人公把破损的双弦琴修复成三弦琴的一刻,定格动画的新高度就此诞生。这一班定格动画的神将们不但乐此不彼的贯彻了自己黑暗奇妙的哥特童话风,还把这个深得东方精髓的故事讲的丝丝入扣。绝不亚于之前奥斯卡提名的“鬼妈妈”。
土法炼钢,让人不忍心批评……
技术很好,但叙事幼稚得看不下去
老用鬼怪志异讲爱与和平的laika还是每一帧都那么有心。弦乐为引,枫叶为船,纸人翩跹,尽管日本元素仍是包裹西方价值观的外壳,但对于东方浪漫的理解无疑更深了。很怀疑他们把力气都花去做片尾,又是老歌重编又是平面动画又是幕后花絮又是设定画稿,连最后出logo都有惊喜,好喜欢!
剧透:又是一个种白菜的对于猪拱了他的白菜感到震怒而引发的血案。
惊喜的原创奇幻故事,最东方美学的好莱坞制造,放在定格动画中可称神作了。中段有点萎靡,构筑的世界有点小,但这画风和配音阵容真是要日天啊~~~
日本版沉香kubo参加了一场只有一个人的三强争霸赛。拥有着伏地魔声线的大boss姥爷一怒之下变身暴鲤龙,难怪跟“爸爸”和“妈妈”在海上奇幻漂流的时候要抓鱼吃,真是一部细思恐极充满“bug”的电影啊!所以主角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久保·沉香·派·波特】
Ahhh...I'm sorry, but this story is boring so much. I'm even foresee every part of it. Seriously.
非常有特色的日本风美式定格动画,虽然剧情就那样,但各种披着日本外衣的美学元素,三弦琴说书,折纸动画,树叶大船,阴森的东方魔法,注重回忆的祭奠文化,和美式冷幽默结合在一起,除了大boss的大虫较差,都光怪陆离而不生硬,引人入胜。大boss伏地魔配音,拉尔夫费因斯真是定型了..
音乐很赞!效果赞!中文名的翻译不赞!现在我要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叫two strings而不是three???我仔细看了,就是三根呀!
画面和配乐极具东方韵味,相得益彰。故事没有什么大哲学,但很感人。不输Zootopia,只不过后者在主题和制作风格上更主旋律。不足是东方元素的外衣下依然是美式内核,沉醉在东方韵味的美感中,却突然听到一句how was your day going(以及美式的面部表情)实在很出戏。一定要看片尾。
《魔弦传说》本年度最大的观影惊喜!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地展示了一个想象中的日本美学,说了一个很东方的接近虚无主义动机的主题。Focus Feature敢给Laika投这个题材真是有胆有识,不由得心生敬佩#怒赞业界良心!请务必看结尾花絮,话说天朝做动画的看这个不汗颜吗?#
简直被评分忽悠了
西方视角的东方元素总是那么别扭,画风美,故事糖水。
技艺10 创意8.5 剧情7 有了rapid prototyping和3d打印技术 定格动画再也不用一个一个小模型的上颜色啦 于是Kubo有了11007种嘴部动作……厉害!动作戏非常干净利索(有几处甚至有点可怕)反而是感情部分显得中规中矩 海浪部分也是实景拍没靠CG好惊艳!
鬼子版沉香救母的故事,因为鲁尼马拉那个酷似移花宫主女妖乱入恍惚成了动画版《绝代双骄》。画风其实还不惊艳,动人的是一个美国富二代居然拍出了徐克电影的飘逸感这也太牛了。同为公子哥,王思聪你好意思么?
一切都新鲜的传说,造型、故事、配乐、特效…样样出彩,情感满满,莱卡走出小格局的集大成作。
致敬雷·哈里豪森的三个巨型怪兽,莱卡工作室这是要逆天的节奏,融合哥特与东风元素,这么黑暗的动画这年头绝对算异类,而故事却是满满的温情,讲的是救赎和治愈,一家三口的主题旋律好有异域风情。
LAIKA的集大成作品。虽然很多台词太直白,主人公也没什么内心挣扎,但实在太美。关键这是定格动画,一帧一帧拍出来的,细节精致得吓人。都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拍摄这些动作戏的。这依然是一个以家庭为主题核心的美帝动画,东方元素只是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