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who is the hunter
洗完澡后换上舒服的大T桖,为了把头发自然晾干而随便选了一部片子来看。以为平淡的叙事风格不会吸引眼球,当看到16岁的男主角傻里傻气地跑出场时,突然觉得这会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然后,是30岁女人肉色的中跟皮鞋,很是好看,让我一下子很想看看女主角是什么样子,因为真的很喜欢那样的一双皮鞋,虽然,我知道我还要等几年才能穿那样的皮鞋,至少要30岁以后吧,不然配不上那双皮鞋的沉稳而柔软的风韵。
小男人很帅,坏坏的又故作老城的帅,结实而匀称的身材配上夺人眼球的脸蛋更能吸引你继续看下去。
谁是谁的猎物,谁在等谁上钩。故事的结尾证明我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男人真的爱上了女人,他迷恋上了她,年轻而疯狂的心认真地想这不只是一个漂泊在船上和床上的故事。所以,当女人坐在车里和自己的儿子和老公从他身边开过时,他因急切的追赶而满头大汗,已经分不清他脸上的是汗还是眼泪,他一个人看着女人离去,低下头,痛苦地闭上双眼咬着嘴唇。
谁才是谁的猎物......
2 ) 情欲颠簸,轮渡一夜
以第一观感而言,相比《解放的潘多拉》以及其他可用评价惨烈的作品,凯瑟琳·布蕾娅2001年的这部影片似乎要安静舒服许多。夜色的黑幕,轮渡的旅途,浪涛的海沫,男女的腹心,都是故事的关键词。
《穿越情欲海》还有着一个更浪漫,也更实际的贴切译名《轮渡一夜》。一夜,在今时见到仿似“一夜”的字眼难免催生情欲,何况对法国女导演布蕾娅大名有所知闻的观众们,她又会来惊世骇俗一番么。
事实是相反的,如果又是可以用猛烈程度来形容级别的话,那《穿越情欲海》似乎只是一碟小菜。但小菜清粥正是清心寡欲的表现,布蕾娅会达到那心境?不知道。总之,这是部较少被人提及却评价不差的片子。布雷娅也没有停下脚步或者遭人齐踩的打算与忧虑,柏林过来了,戛纳过去了。《老情妇》之后,2008年凯瑟琳·布蕾娅的新片计划早已敲定。
改下那句古训:好片不出门,“恶片”传千里。消极地说,噱头连连的片子确实更引起得公共、人际传播渠道的关注,比如“成名中国”的《罗曼史》,或者千篇一律的记者从柏林发回《地狱解剖》报道,多少个老太在电影院里,面对布蕾娅的露骨表现手法,呕吐再三并离场抗议。就好像专门有群老太太关注此类片子;另一种屡见不鲜的陈述是,某部片子放映结束后(常常是国产片),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到要用秒表掐算好时间总长。
《穿越情欲海》没有艳遇不断,其实就一段老牛与嫩草的现代寓言,30出头的英国中年妇人,年才16的法国毛头小伙(他谎称成年的18岁),在轮渡上偶然相遇,排遣寂寞,一夜贪欢,无梦无眠。作为给ARTE艺术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电影,《穿越情欲海》片长很短,加起来也就80分钟。剧情步伐也跟观众所能想象试探的,不紧不慢。
记得二人对座,喝酒闲聊,拉近彼此。背景换到表演魔术,空手变白鸽,剑穿箱中美女之类。这是个活动变化的背景,前头二人依旧,时而镜头反打到他们的手上亲昵。魔术本身是虚幻的障眼术,置于片中,无论是衬托亦或象征,能指意义无限扩张。
这是印象犹深的场景一,其二是在甲板上看海,或听海更合适。小男生被熟妇人言语刺激到,一人生闷气躲开,她不想就此罢手,二人便在甲板上再有了段对话。欲以寸进,情比海深,可问题只有一夜呢。
其实,把故事放在旅途中的轮渡是个显见用意的手法,大海航行,就在陆地之外,在充满人与人的世界、道德、法律、体系之外,心形随之急变。人们还可以举例出如文青必备的“唠嗑姊妹片”日出日落前,用以解释旅途与邂逅的功效体验,实际上,旅途就是铺张无限可能的地方所在。为何有人追求在路上,它总有其意义所在。可能发生行为的无穷放大,必然会带来《穿越情欲海》故事。事实上,即便是谎称西方人开放的中国人,对此也深信不已,包括有之前时代讲80后,有人称,大可补充一点,在聊天室即时通信上,藏污纳垢又正大光明的ONS,这也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在政治、在体制、在民主之外的自由。
最后,自然是唏嘘的结尾,这里就不荒唐泄露,扫人兴致。换个邪恶点的话题,有人在争论并希望确信片中两人做爱是场景实拍,并举出布蕾娅的采访以及演员当事人的说法。坦言说情欲画面出现时,也是本人紧盯想象的症结所在——毕竟布蕾娅有前科记录(不比《不可撤消》中贝鲁奇的“体位不对”)。即便有,也惊讶不到哪去。首先,导演追求小男生第一次的生涩感,“他甚至还脸红了”之类。其次,男女演员词语闪烁,似有默认之意。最后,可信其有,可信其无,毕竟这是部,被女权化、妖魔化的Catherine Breillat Films。
满足相关人士需求也当是罗列,提供一部分真刀真枪上阵拍摄的影片名字(当然这不是什么有意义的排列,也有疏漏欢迎补充,硬性色情的就算了),在讨论的本片,布蕾娅还有《罗曼史》和《地狱解剖》,似乎也几成硬情色的修炼物品,另,包括有:
大岛渚牛逼哄哄的《感官世界》
卡拉克斯卸除光环的《Pola X》
冬天尽头的情欲摇滚《九歌》
猥亵悲情城市大名的《Baise-Moi》
长大后的安托万与《春宫电影人》
夏洛尔不敢恭维的《亲密》
看过有码的《滑板公园》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495223/ 3 ) 让我们计算一下
迅雷看看的评论里,有人叫女主角老B,并且声称,如果不是16岁的男孩,即使是一个20几岁的男人,也不屑于插入女主人公云云。当然,他这种脏口被很多观众抨击了。其实,从大众观点的立场,持这种想法的人,很普遍吧。
在时光网上。有的评论带有很强的女权色彩。这让我想到了日本那个《不要嘲笑我们的性》。只有在男权主导社会,这种违背常理的女人得胜大结局才被大肆抨击。所谓女权,本身就是一个悲哀。
回到电影。小男孩到最后的确有些傻兮兮的了,真情投入的确影响智商。相比之下,大姐一直端得很稳。这就是在情感中所谓的谁先乱了阵脚。能这么拍这么演,是导演和演员的好处,说明很真实,细致入微的反应了现实呀。
记得大四要毕业那年,听一个寝友讲了他高中男同学的事情。说在异地求学的他竟然睡过N多的少妇甚至中妇(中年妇女)。并且转述那男生的话,说是那些女人对他很是难以割舍之类。现在突然想到这个。你说到底是谁睡了谁了?
又想起《麻将》里张震演的那个小情圣香港,在被Angel伙同另外两个熟女戏耍之后,却因为有了亲嘴经历(小活佛一直强调不能和女人亲嘴,亲了就变衰)而不能忘情,痛哭不已。真真的是个可怜孩子了。
不妨想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仅仅是一维的问题。那似乎普遍认为男人比女人离原点走得更远更长更强大。可是要是发展到二维世界。引入一条纵坐标——年龄或者经验经历,那么定位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不完全受男女划分决定了,很可能就出现了上面种种女强男弱的故事。如果我们再引入到三维的世界,加入另一条线——地位、金钱或是权利,那么变数就会更大。当我们再引入四维——时间(偏激的说一下,似乎女人都活得久一些,当然我所谓的时间觉对不单是比谁活得长久)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段时代因为性别而大大领先的男主人公,已经很没有把握在四维对决中不被女主人公赶上甚至超过。
这么看来,上帝也算是公平的了。他虽然给了男人一个更远的起点,但好在没把男人女人放入一维世界。他给了更多的维度让女人有获胜的机会。虽然最初的基数不很公平。
其实,在这个坐标系中。我们宁可——正好在同一个点,遇到一个和我一样的他。这样的故事结局,会有同样的表情。而不是片子结尾时一个黯然偷拭泪水,一个装作或者真的冷漠绝情。
4 ) 男主眼睛太美了 聊天看不进去 情色戏也不够美
男主眼睛太美了 聊天看不进去 情色戏也不够美
看魔术时候,男孩摸着女主的手倒是很浪漫
两人在甲板上的谈话让我想到了《泰坦尼克》
结尾毁了之前残存的浪漫 不过也很现实
看完这片倒是让我看进去了《爱在黎明破晓前》,也算是他的功劳吧
这个中文名是什么鬼???更贴合残酷的结尾?或许吧,毕竟《轮渡一夜》太浪漫了
======================
许怀容
两人的相遇不会是偶然,因为30多岁的少妇同样的饥渴,对于生活的不满和麻木,她渴望有新的活力来点燃她的生命。物质上她是富有的,精神上她是空虚的,理论上她是饱读诗书的,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无法填补上她内心犹如吸血鬼般的空洞,这个窟窿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大,已经大到连自己都无法修补。当这个16岁的少年出现在她身边的时候,就像导航系统般自动连接上频道,她一次次眼神的垂涎,就像饿狼般看着即将入口的猎物,为了让猎物自动送上门,她只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示弱,让这个少年走过来,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需要他,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只有他才可以救她!
5 ) 谁还把谁当回事情了?
凯瑟琳.布雷亚导演。
剧情为:
一个前往朴茨茅斯的渡轮上。一个30多岁的女人邂逅了一个16岁的男孩。共度一夜。第二天渡轮靠岸,男孩发现原来女人有老公孩子,家庭幸福,自己只能默默离开。
故事听上去有点艳情。尤其在这个翻译的误导下。事实上另外一个翻译《渡轮一夜》个人认为比《穿越情欲海》要恰当。地点,发生在渡轮。时间长度,一个晚上。在公海上航行的渡轮上的一个夜晚,总是要发生点什么才合理。而这样的夜晚,发生什么都不惊奇。
事实上,故事不长,大概80分钟。大多时候两个人在不停的对话。或者正确的说,大部分时候女人在不停的说话,小男人春心荡漾,被成熟女子散发出来的味道诱惑的没有了方向。
虽然最后半熟男生流泪了,感觉上当受骗了,但是这样一场你情我愿的追逐游戏,没有谁是输家。小男孩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女人的注意,谎称自己18岁,谎称自己有很多女友,无非只是为了和她睡觉!男人得到了上床的机会,女人得到了一个年轻的身体。有哪个女人会爱上一个才认识一个晚上的男人呢?特别是这还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那些说女人玩弄男孩的人,未免也把感情看的太轻易了。
6 ) 这就叫女权主义的么?
一边骂男人,一边骗男人,一边玩男人.
包括她偶遇的情人和她的老公.
女权主义者仿佛更喜欢模仿坏男人所做的事情.
难道这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幸福么?
忘不了影片结尾那个男孩不知被泪水还是雨水打湿的脸,表情落寞又沮丧.
至少在这个片子里,那种"女权主义"伤了一个人.
很多时候都觉得,所谓的权利,都只不过是自私的借口而已.各人有各人的目的,把追求目的的手段合理合法化,就是争取权利的过程.
男人如何?女人又如何?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跟主义无关.
PS:我烦死了那女人的唠叨,做爱的时候也没完没了.以至我开始怀疑作者的立场...
7 ) 爱恋,情欲,抑或复仇?
算上不久前因为自杀而离世的比利时导演——香特尔阿克曼,另外包括法国导演——克莱尔德尼、卡特琳布雷亚等女性导演在笔者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翻开世界电影史,我们看清楚一些现象,当今电影工业的组成与呈现,侧重以男性导演为引导的主流趋势。电影色彩、话语权几乎为雄性基因覆盖,业内充斥男性们单一、片面、主观的视角。遗憾的是,这种偏向现状,将使得电影艺术走向更深的女性误区与男性主义。而最终,长时间这种困局的停滞,必然将导致电影艺术的不完全,甚至走向极端的式微。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说明女性感官的参与,对影视工业的完善、发展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甚至相反,让电影工业走向多样性,走向平衡,是电影这门艺术最终呈现的成熟状态。
布雷亚作为法国当代导演当中的中流砥柱,她的存在着实是个异类。作品里面,画面涉及的尺度往往令人瞠舌,个人的风格一向先锋大胆,极度细腻与内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断表现出对于传统伦理与禁忌的冲击,对性意识的赤裸展露,可以说是在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布雷亚的横空出世,将那些对女性存在固有的认知局限扫清,颠覆了荧屏之间男性意淫的刻板的女性形象。并赋予女性个体真实的官能感。她从自然赋予的女性意识着手,独立、前卫的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勾勒显现,以女性位置为主导的,思考和辩证两性的情感与生存的世界。可以说其笔下作品填补了长久以来,女性声音在影像领域的空白,尤其在情色标签与女性主义的范畴,布雷亚是走的最远的一个。她的敏锐出位,除了是对世俗窠臼发出挑衅,这种情色伦理的大胆呈现亦不失为一种影视文化的人文主义探索。
就如《地狱解剖》《罗曼史》《姐妹情色》《解放的潘多拉》这类备受关注的作品,大量的争议甚至讨伐之下,反倒独具现实意义。这些尝试突破传统意识形态的电影作者,她们为电影艺术行业的创作争取了自由,更引导了一种现代性的、与时俱进的,自由的影像思潮。虽然香特尔阿克曼,克莱尔德尼,卡特琳布雷亚等作为女性导演,在此种环境之下,无可避免的蒙上女权主义的标签。其中,布雷亚却不同于阿克曼的影像实验,倾向于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生存意义的诉诸,也不同于德尼的人文视野,对于第三世界族群或边缘存在个体的关怀。布雷亚是名副其实的女性主义者,深度挖掘出了女性位置的心理与欲望,对女性内心情感的关注是她一贯的创作初衷。对于男性观众来说,布雷亚无疑是一本研究与进修女性心理的影像文本。
在这部电影里面,女主角爱丽丝深谙两性关系的本质,经历爱情与婚姻的残酷洗礼,承受了诸多丈夫施予的伤害,深深的领略过男性的自私与自大。在她的控诉中,男人将女性当成工具一般的物品看待,及其肤浅、专制和野蛮。所以,她与汤姆之间的意外邂逅不过是一盘设定的游戏。看似被动的爱丽丝,实则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爱丽丝曾经不堪的遭遇历历在目,与汤姆的邂逅,她将丈夫曾经给予、积压的怨恨与负面情绪发泄给年轻的汤姆,以此报复,完成抚平不公平的女性境遇。或者说这是一种男权意识的复制,反过来如同丈夫一般,将汤姆当成消遣体验、发泄情欲的手段,在这种复杂的对称变化中,到底谁是猎物?布雷亚给自以为是的男性上了一课。
不过,爱丽丝与汤姆两人之间的欺骗是相互的,所以并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城府极深的爱丽丝玩弄小清新的故事。两人年龄与经验相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汤姆年轻,涉世不深,对两性爱恋仍存有单纯的向往,更没有形成自大的男性主义思维与猎艳意识,否则结束的一幕也不会愕然发怔。相比爱丽丝的冷静,对爱情美好的期待已然幻灭,曾经的纯真遗失殆尽。与其说是这是爱丽丝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进攻,不如归咎于两性之间相互侵害与抗争的恶性循环。不论爱丽丝是报复,或者源于人性欲望的真实本能,在这种两性硝烟得斗争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者,胜负是相对的。轮船一夜春宵过后,重新回归到生活所处的位置。无论观众喜欢与否,这部电影不失为一则探讨两性关系的精品之作。
8 ) 当寂寞遇上骚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穿越情欲海》心理分析
16岁的少年和30多岁的少妇,都处于情欲最旺盛的时期,一簇激发的暗流在心底中翻腾,别说你没有这种经历,只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法国人的浪漫,将这种情欲无障碍的激发出来,至于明天会怎样,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享受这一刻,享受这一晚的刺激才是真理。
16岁的少年从12岁开始抽烟,生活在一个堕落与放纵的人群中,有多少日夜幻想着一场惊天动地的艳遇,一段柔情万千,似水长流的亲密关系,他认为跟相爱的人在一起,只要能够仅仅是拥抱就已经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面,浪漫才是至爱。他匆匆忙忙的赶上油轮,不是因为他即将误点,而是他在争分夺秒的猎艳。一个看上去斯文、清秀、安静、温柔的少年,谁会知道他内心是如此的兴奋澎湃,为着这即将到来的油轮一夜,就算没有这30多岁的少妇,他也会有其他人与他度过这一晚。所以,最后他的眼泪不是因为失去这个女人,而是他的春梦被劈醒罢了。这样的眼泪再流多几次都不为多,只是他知道其实这是自己造成的结果吗?
两人的相遇不会是偶然,因为30多岁的少妇同样的饥渴,对于生活的不满和麻木,她渴望有新的活力来点燃她的生命。物质上她是富有的,精神上她是空虚的,理论上她是饱读诗书的,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无法填补上她内心犹如吸血鬼般的空洞,这个窟窿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大,已经大到连自己都无法修补。当这个16岁的少年出现在她身边的时候,就像导航系统般自动连接上频道,她一次次眼神的垂涎,就像饿狼般看着即将入口的猎物,为了让猎物自动送上门,她只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示弱,让这个少年走过来,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需要他,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只有他才可以救她!
强大的两性吸引宛如魔力般让人难以自拔,语言是多余而且笨拙的,只是没有语言在其中当幌子的话,似乎一切显得太赤裸裸。少年尽力展示自己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少妇倾诉内心的哀怨与孤独,眼神的告白都在告诉彼此:“我已经等不及了!”只是游戏应该怎么进行下去呢?少年手无所措,拼命的抽烟来掩饰心中的紧张和无知,他只能等待和沉默;少妇看着少年的坐卧不宁,犹如已得囊中之物,胜券在握,只是如何引狼入室,她不急,因为这样的流程她已经非常纯熟。命运掌握在熟悉流程的人,所以,不要怨我为何会遇人不淑,只能怪自己阅历太少,心思太钝,如果能够一事长一智的话,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船靠上岸,童话结束。纵然是一夜情,共度这情欲海,少年能够知道一切都是骚动惹的祸,倒也不虚此行,少年泪惊醒梦中人。少妇回到日复一日的生活轨道上,对于她来说,这一切都是一场梦,梦醒了该干嘛就干嘛,她已经过了年少诗情画意的阶段,如何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乐趣?没有这个,还有下一个。除非直到有一日发现没有人可以填充她的空虚,除了她自己,只是如何去找回自己,愿不愿意找?一切皆有可能。
满眼都是戏,戏戏戏
看完第一遍,没立马删,隔天又大略看了,搭讪,调情,肉戏,别离,追寻,永别。一直想女主要让妮可基德曼来演,男生,诶呀,暂时没想到。絮叨的台词,等你长大了你会发现一年像一周般飞快过去,然后你一事无成。。。
姜还是老的辣,女性的魅力与能力。
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尖刻了,前半部分两人的对话,差点让我以为在看侯麦。
谁是猎物,谁又是猎人。16岁年轻男孩被荷尔蒙光环环绕,以为自己可以装成18岁的浪子骗少妇,少妇被自己的魅力和泡妞技巧所折服,船上几日快活几日,男孩被少妇从情感上收服了,要下船的出船门了,少妇让男孩回去取点东西,自己独立而决绝的上了来接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的车,男孩远远看到车远去和冷静冷酷车窗里面女人的脸,泪下来了…谁是猎物?女人的开胃小菜,男孩一生的里程碑
从邂逅,到情迷,到一夜偷欢,本以为是个略带悲情的姐弟恋故事。没想到最后邮轮靠岸,真相大白。少年爱慕年长女性是为了追求成熟,得到的只是成熟的代价。
…只有十七八岁的男孩,如同女孩子一样,有浪漫体质…他超爱,小男孩得知被骗之后的表情和动作太典
饕餮一般
三十如狼十六如虎,这算你俩平手;三十如狐十六如猪,社会经验啊小青年,你得服输。
3.5-4 ? not sure, but interesting with a better ending than ever.
他虽然年龄小,没经验,却有着男人的理性和力量,他明白年龄是鸿沟,他不想把关系局限在一个漂流的晚上。而女人是孤独的,感性的,渴望浪漫的,不把这个夜晚当回事的。少男情怀总是诗,魔术散场,男女心思各异,欲夜漂流也是一场把戏而已。(迎面而过真的是太残忍了!小男演员演的真棒!
亮点总在结尾处。很是畅快。
很值得玩味
凯瑟琳,比较轻的口味
“难道就没有好男人?””也许年轻点的男人,身上还有女孩般诗性的东西”
有一种杜拉斯小说的气质.(冷调;简略;有力)透着绝望的爱情观.
少妇的魅力完全无法抵挡
=3=呃....法國其實本來就是性亂....TAT非常的亂
精美的一夜情纪实。姐姐好洒脱,一家三口的镜头真刺激。小伙儿就是一头肉欲上头的小兽,没见过这么丑的舞,就是挪着步子转着圈接吻加上下其手。
事实证明正太在熟女面前就是被玩弄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