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pass year 2第28部。挺多东西流于表面的,碎片群像戏也经常让人无法共鸣。感觉更像看剧,音乐也太多了。薛仕凌不错。
16分钟前
Yvonne Yu
还行
听闻导师今年招的少年班博士生是SARS那年出生的,我简直想用毛毛的语气大喊一声“不敢相信”。剧作方面仍然是《与恶》班底最擅长的“道德光谱全面铺开,从左到右一应俱全”——有天使化身的男护士,有盼望病人早死的家属,有明哲保身当逃兵的医护,还有把病房当战场的记者……我不知道对岸以前有没有拍过“医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病人和家属从误解到感恩、官员亲临现场坐镇指挥、社会各界捐钱捐物齐心协力”的样板戏,但至少本片的主创们都有资格对刘伟强说一声shame on you,拍《中国医生》这种“正确的集体记忆”的耻辱是你再拍十部《无间道》都洗刷不掉的。《立场新闻》的客串算是《与恶》宇宙小彩蛋了。缺点的话,主线剧情焦点模糊,多线叙事结构的完成度不高,功能性角色太多且贪多嚼不烂,以及,谁要看小医生小护士在生死关头见缝插针地谈恋爱啊!
看完这个,我去重温了自己给《中国医生》《你是我的春天》的短评回顾了大陆拍的同类电影。真的,不是非要拔高台湾做得有多好,《疫起》在我看来只是一部“各方面都只做到正常而已”的疫情题材医疗电影,但为何我们做得这么粗糙,连“正常普通”都达不到?大概就是上级布置任务驱动文艺创作者去完成作品的动因带来的天然的迥异。《疫起》就这么简单把发生在单一场所中主次分明的几条线讲明白了,稍微煽煽情,就谈不上难看了。《中国医生》何苦这么多线索冗杂在一起?《中国医生》新闻联播混剪级别的讲述真的让人深感“宏观叙述”强加于个体故事的生硬。《疫起》正常讲讲两三户人家的故事,也不升华什么,起码能有电视剧这个level。虽然这部我也就给给三星,但《中国医生》两星与这部之间差的那仅仅一颗星,其实是很深的沟壑,是创作思维上的天堑。
停在一個非常省力甚至偷懶的地方,試圖通過充滿淚水的制式表演換取一點模糊的空間,不批判不問責的結果是歌頌也同樣失去力度,最終它只是陳列了一幅醫護群像。在一個醫療資源極度緊張的環境下,王柏傑的角色很長時間裡都受到對其行為合理性的質疑,醫護工作困難程度讓位人物所承擔的更重敘事需要,凸顯人性面複雜性轉而犧牲職業精神,很好奇台灣醫護工作者如何評價這部作品。
Insight pass year 2第28部。挺多东西流于表面的,碎片群像戏也经常让人无法共鸣。感觉更像看剧,音乐也太多了。薛仕凌不错。
听闻导师今年招的少年班博士生是SARS那年出生的,我简直想用毛毛的语气大喊一声“不敢相信”。剧作方面仍然是《与恶》班底最擅长的“道德光谱全面铺开,从左到右一应俱全”——有天使化身的男护士,有盼望病人早死的家属,有明哲保身当逃兵的医护,还有把病房当战场的记者……我不知道对岸以前有没有拍过“医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病人和家属从误解到感恩、官员亲临现场坐镇指挥、社会各界捐钱捐物齐心协力”的样板戏,但至少本片的主创们都有资格对刘伟强说一声shame on you,拍《中国医生》这种“正确的集体记忆”的耻辱是你再拍十部《无间道》都洗刷不掉的。《立场新闻》的客串算是《与恶》宇宙小彩蛋了。缺点的话,主线剧情焦点模糊,多线叙事结构的完成度不高,功能性角色太多且贪多嚼不烂,以及,谁要看小医生小护士在生死关头见缝插针地谈恋爱啊!
一個看似豐富卻不夠完整和深刻的群像戲,在各方面都比較可惜,煽情少一點,愛情少一點,會比較好一點,台灣業內喜歡這部勝過《鬼家人》有點扯(有一場被感染的護士從重症監護室爬出來給病人做心肺復甦的戲真的太over了) @高先電影院
林君陽導演新片,幕後班底幾乎都是🐴得主,攝影拍過婁燁《風雨雲》(非常擅長手持鏡頭),主題曲吳青峰演唱…片尾字卡〔獻給20年前守護大家的你們〕,〔依據真實事件改編,但因戲劇需求 人物有整合/虛構…〕… 23年重看03年SARS'和平封院'事件,不明來源病毒,走過Covid的人們深有共感…先說優點∶聚焦小人物,醫護人員的怯弱/恐懼,想要自保…沒有宏大敘事。編劇是一線護理師,描摹醫護群像有詳實的細節支撐。但也類似大前輩們多次提到的,有的題材 拍成紀錄片 會更加打動人。片中催淚的片段瞬間,家屬院外送物資、蠟燭祈福…都來自真實的新聞資料… 整部電影太過碎片化,灑狗血、刻意催淚的感覺太過明顯… 前40min非常電視劇感,但2小時篇幅,還沒展開就急急收尾了(甚至不能說有結尾…)(23🐴奇幻)
很难得的是,台湾是可以拍人性的真实的,里面有一部分护士和医生选择了罢工,要求撤出医院,不想被隔离,不想和生病的感染患者待在同一个建筑里面,这点真实是这边的作品不敢表现出来的。很多画面跟新冠时期一模一样,看得我有生理性疼痛,ptsd了
马华的脸…太伟大了……
碎片化,難撐起一個人的情節線。雖然基本每條線都做了結,但是基本都草草了事。一到感情戲就進配樂,真當自己是電視劇在拍了嗎。兩場手術都普普通通,基本上沒拍出心跳感,十多年前的日劇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主題亦難昇華,能誇點什麼呢。好像沒那麼用力還是可以給過,男主沒有那麼大英雄姿態,除此之外,沒了
结尾我喜欢 再拍下去就残忍了…
幾條線都寫得極好。作為大陸觀眾,這部影片有讓我瞭解到疫情另一種制度下的面貌,發人深思。但那種影像是,無論過了多久看,都會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和林君陽的劇集作品一樣,這部電影的攝影一如既往的凌厲。初看都會有些暈,習慣了就能感受到這種攝法的魅力。
瞧一下湾的抗疫片。优点应该是开放未完的结局,避免给答案是一种少做少错,但是其中几条线处理显得仓促起来了,人物的铺垫有些弱,出租阿伯为什么是全场最镇定的心态王者,男主对自己职业的疲惫失望来自什么,再简单铺垫都要好一些,记者那条线实在有些奇怪,流行病学调查挺复杂一件事,两个人查半天医院内的病源好像对结果都没有什么影响一样,就感觉有些废线。
這都能7.7?是有什麼濾鏡嗎😂? 感覺符合人物邏輯的角色只有男護士女醫生cp,醫生記者的線都好不make sense。另,當我還在想怎麼會拍sars呢當時是阿扁時代,按現在的zzzq應該指責不起來呀,結果一看,哦馬娘娘是市長,命令他下的,那沒事了😁
从王柏杰出场就开始哽咽,也就是说我全程都在哭,可能是因为亲历过新冠的原因,太能理解当年 SARS 突如其来给毫无经验的医院与民众有多大的心态变化。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神与伟大,也没有共克时艰的团结,林君阳导演很会拍细节画面,他拍出了每个医护人员细小的表情与心理,关上 A 区与B 区大门的静默,和全片不时出现的喘气声。同时,我很感激林导没有把结尾拍出来,最后那抹日出恰到好处的结束,也许会有人说太过仓促,但不拍结局是对逝去者的尊重,也是不应改写历史的原则。电影结束,青峰新版《是我的海》真的非常贴合内容,静坐了很久。“出去之后你想做些什么”“想做的有很多啊,但我想恢复成以前那样,就挺好”“献给 20 年前牺牲的人们”
这才是正常的抗疫片啊,有抗议罢工的护士和逃离的医生,不可能全是高大上的!
很多人都在说煽情,我倒觉得已经很克制了,而且连《中国医生》10分之一的眼泪都没有,以非常写实甚至带点惊悚片氛围的方式展现SARS初期台湾一间医院的众生相,不仅仅是借着SARS来讲述新冠,更重要的是展现医疗人员在面对未知病毒时候的表现。没有歌功颂德,没有宏大叙事,导演把镜头对准了个体的命运,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坚定。虽然前半段确实比较电视剧叙事,但是后期还是有很多戳人的点的,结尾的戛然而止收得非常高级。为什么看一部讲述SARS时期的电影可以给人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因为全世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从来没有真正的从灾难中学到什么,当然,受苦的永远是普通人。
生的欲望只存在于生死之间最狭窄的夹缝里,生命的热情和感恩之火只有在观看他人的绝望命运时才会被点燃,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东西。马华的角色里,笑起来有本人的微笑影子的,除了小杰就是安泰河了。
因為深知現實遠比戲劇要沉重殘酷個千百萬倍,所以似乎很難用言語適切地形容對這部電影的感覺。還是有哭,還是有很多煽情處,卻也不會太讓人感到過溢。一個理想派、一個現實派的切點,典型但也明確,再點綴其他群像人物的視角(記者、兩區的醫護、管理層、計程車司機、醫護女兒、病患與家屬),算是盡可能將不同切面縫入其中。一種迫近緊湊直擊的寫實拍法,大篇幅仰賴洶湧的配樂映襯角色心緒,穿插新聞紀實片段,比較少呼吸拍,可能電影感最強烈的是通往B區的黑廊。最被打到的是阿長和女兒。演員群整體表現能讓人共情,曾和項剛好會讓人想到《做工的人》,但是項在高光呼籲情緒拍的把握還是略顯生澀,也暴露了過於直陳的台詞。最後故事收在黑暗中的溫情,不能說不是好的收尾,但也有點結在三幕一的感覺,讓片子有點可惜地被窄縮在更像電視電影的格局裡。
10/7/2023 @ 高先電影院。2.5星,多半星比王柏傑。前半開太多故事線搞到後半只能夠不停煽情埋尾,另外當劇本完全忽略決定封院的最高層角度,將醫護人員二元對立把另一方妖魔化,這部片就已經淪為歌頌醫護的情緒勒索故事
这种题材怎么才能不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