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编剧有没有被改笔,但是我觉得细节,每一次的转折,细节非常的强,高群书的他死了便有了法律可依据,签字可以母亲签一张,第二张不签没关系、可以换人签,而且还能给你看.我明天就去办狗证,我是法院的.法院的,法院的你也不能知法犯法!每一次台词都很扎入人心!厉害,厉害.
彼此之间相互轮换
责任谁来承担
透析,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式之一,是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手段。
一项医疗手段用在人的身上,可以检查出病患,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倘若扩大来说,放在一个群体,一个社会来说,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也能从中看到令人动容的一面。
老田,是一名刚正不阿的法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透析的功能,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我们所需要的公平、规则和温暖。
从业数十年,老田一直兢兢业业,经手的案件数不胜数,可是在每一起案件中,老田都依法办事,公平公正。对于法律和社会来说,老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触动了他们心里的不快。正因为如此,老田“得罪”了不少人。
自己的女儿在一起车祸中丧生,如花般的年纪就此凋谢。唯一的“座驾”——一辆破自行车,在办理事情的时候,也被人偷走了。夫妻关系一直降到冰点,甚至要离婚。
生活里一地鸡毛,这或许是老田工作多年换来的吧。从他沉重的背影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岗位上既要维护正义,在家里还是顶梁柱。一个微小的焦点,透析出太多的无奈,也有对美好的坚持。
更大的麻烦还在等着老田。为了替父亲“伸冤”,老张特意找到老田吃个饭,把这件事给好好“办一下”。案件清晰,量刑适当,没什么好谈的,老田一口回绝了。极大的热情却碰上了极度的严肃,于是老张在宠物管理上为自己找回了点面子。
不禁发问,维护法律的严苛和尊严,到底为了什么?如此深奥的问题,可能没有人一下子讲明白,就连老田也不能说个大概,但是,他心里明白,法律严惩是为了让人悔悟和反思,不是让人失去希望。
邱武偷车,价值高达数万元,按照旧法规是要枪毙的。可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货币价值早已不是当初的价值了,如此量刑是否有点过重呢。如果按照新法律,邱武的量刑就会轻不少。一方面,老田在纠结中;另一方面,邱武为了活下去,也在积极努力,签署捐献器官的协议,把肾捐给一位商人,这样家人会获得一笔钱。
维持原判,是老田的职责所在;适用新法律,是老田维护法律的人文关怀。
一向铁面无私的老田,突然在刑场叫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有老田明白,承担责任之外,还应该让犯人看到希望,法律不只是惩罚,还应该有启示。
一起案件,一位法官,一个犯人,在社会生活中微小且平凡,但是因为微小才形成焦点,如透析一般折射出冰冷现实和理性抉择。我们如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源自背后微小人物的透析,引起人们关注,深剖内里,不断去改进。
导演没有刻意描写病情的危重,而是转换视角,为我们呈现更加广阔的思考角度。由小及大,探寻事情背后的真正意义,这或许就是透析的主要功能了吧。
邱武偷车案件被重新改判,按照新法律,量刑会轻一些。老田和妻子的关系恢复如初,走出了痛失女儿的阴影,打算再生一个。
我们不害怕面对,但是害怕面对真相。当知道真相后,依然勇敢面对,动作本身就有意义和价值。透析的不仅仅是真相,也是我们内心的勇气和向往。
去年湖南卫视曾经放了连续剧《底线》,被群嘲为没有底线偏说自己有底线!
这片子下载放硬盘有几天了,一直没看,上次拖了看了一下,刑场叫停的场景。这刑场是很真实的,虽然我没有现场看过,但我看过集中执行死刑的视频,应该是在片中的1997年之后。1980年代,严打的时候,确实有盗窃1万多元被判处死刑的。我对这个涉案金额印象非常深刻,应该是小学的时候,看到一连串七八张大布告,其他可能都是杀人,唯有一张是盗窃,当时的金额我如果到现在没记错,就是1万多元。不过那时候1万多元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了。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可能在百元以下,现在工资万元以上也不稀奇。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跟现在的法院肯定区别很大了。我因为最近几年接触了几个民事法官,也去过法院好几次,我相信现在到法院找法官随便聊的情形应该很少了,法官也要避嫌。片中民营企业家97年的装修真让人惊叹,25年之后的我们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呢。那时候法官制服还是挺土气的,死刑复核也没有全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当然观影中我又提了一次赖小民从一审到最高法复核再执行,总计20多天,这个记录估计空前绝后!
不管如何,我觉得法官判决每一个案子,都应该尊重事实,更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刑法如果出修正案,肯定提前很久就发布了到期执行,不应该如片中法官、副院长、院长都不知道。我也希望,每一个枉法裁判的法官,都应该被追究。
从普通群众心理来讲,田法官在电影前半部分的行为是让人有些反感的。 电影反复强调,田法官是一个“老法官”了,也因为如此,长年累月的经验让他对律法的行使更加规范化,甚至在群众眼中是刻板、僵硬的,是不讲人性情理的,所以也有了老张嘴里的那句“他们都觉得是你活该”。 刑场叫停这一场可以说是电影最重要的画面,让人惊异,仔细品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我想他不会不知道这一声叫停份量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支撑他的是什么?我想有一部分,就是群众眼中的刻板、僵硬。因为新的刑法在十月一日执行,因为他是十月一日早上給死刑犯看的判决书,所以他认为这是他程序中的失职。 其实我到最后,也没有明白,田法官最后这一决定,是出于规范化多些,还是人性化多些。电影在拍摄牢狱画面时,两次给到了相同的镜头。牢狱廊中,墙面左边写的是人性化,右边是规范化,中间是严格执法。法官是什么?我想,法官是天秤,左右就如牢狱廊中的黑底白字那样,不该过度偏向。法官要维护的,更不是单单只眼下那一条人命,而是整个法律体系。程序之内,有法可依;程序之外,在体系未完善前,也只能无奈。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员,所以我不对新旧刑法作出评论。
看完这个电影,莫名的心里难受,邱武演的非常好,导演没用用过于花哨的镜头和剪辑,而是平平静静的让观众去感受演员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从这部电影里,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所带给人的恐惧和深不见底的低落,邱武面对死亡的时候并没有过于冲动的行为和举动。在法庭上当法官判处死刑的那一刹那间,邱武并没有呐喊,而只是颤抖着说上诉,第二幕邱武静静地坐在监狱的房间里,周围的狱友在憨憨大睡,把邱武内心的害怕立马给凸显了出来。第三幕,邱武与狱友起冲突,被叫到审讯室询问,原来是邱武伟了争取减刑而举报狱友。再次呈现出人在死亡那个面前的恐惧。而导演并不仅仅只限于此,当梅总和律师来到邱武家,表面上是给邱武辩护,实际上是来要邱武的肾,邱武母亲说的“我们没有钱,请不起律师,谢谢你们” 瞬间将底层人民在死亡面前的的无奈和无力给表露出来,让这也一直在底层的我感到后背发凉。最让我感到沮丧的是 就是律师和梅总来监狱见邱武时说希望他捐出肾脏,这样可以给家里留一笔钱,邱武问:我妈同意了吗。 律师:你妈已经在委托书上签字了。 这可能是压倒邱武的最后一根稻草。 什么能有连自己母亲都放弃自己更让人沮丧的呢。后面的邱武在等待给死刑犯做饭厨房的响声,摆在自己面前的饺子而不动声色,在老田宣布最终结果的时候声音的颤抖,以及邱武的我妈真的能拿到钱吗。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人之将死时的状态和心理活动 。
嗯
犹如一个原始记录的窗口 带着平实的叙述 质朴的镜头 平静的情绪 简洁的情节 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回顾了这个敏感而真实的案例故事 在当年刑法修订案颁布的前后 有人惆怅烦恼 有人牺牲奉献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法制建设的变迁与进步 回顾并不是为了批判或者控诉 而是为了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
精细绵密
透析,一语双关,既是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世情的”透“和对法律的”析“。绝对是中国特色的故事,换肾与死刑的奇妙纠结,残酷与荒诞的离奇纠缠,冰冷写实之下,是审视与反思。看到这部影片,是2013年我的观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浓浓的基斯洛夫斯基调调。应该是部高清,能看出噪点……表演普遍过火,另外摄影很讲究,但是几个运动镜头着实跟影片极静的风格不搭。想想基斯洛夫斯基的《No End》吧,这部戏对中国法庭、监狱的呈现和对“新刑法”卡点的讨论无疑是十分勇猛且重要的。
主旋律中求生存,刘杰三部作品涉及的同一主题:法。在一个缺乏“法”的国度讲法,怎么看都有讽刺的意味。人物基本全部面瘫,鲜有表情变化。几次爆发很好看,监狱里的戏很拖沓!
非常好,不愧是刘杰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在个人权力以“人情”名义被放大的法治环境之中,法与情的矛盾更有张力也更令人无奈。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私利纠葛的一场戏堪称神来之笔。这部之后刘杰本来想拍公检法三部曲,但“审查太累了,我不想再惹他们”,《碧罗雪山》之后转拍《青春派》。
表演節奏上有點問題,但仍舊是部非常好的作品!《透析》絕對無愧於時代!在普遍利用“人道”“人性”做幌子的電影時代,劉傑具備著某一種純粹與真摯!看戲如看人,全片全無音樂,結尾處我卻感到比哭泣還要莊嚴的力量!
一种平实的塑造力
油管
居然全片逆光拍摄!奇特!梅婷这么好的外形和演技总是挑苦情戏,看着心疼。
我喜欢奇道
摄影构图极好,编剧很棒。不介入、无配乐非常赞。
7.8 聚焦法治灰色地带,严打、人情、贿赂、看守所、买卖器官等,缺点在于可以为了配合现实主义苦逼感,似乎故意拖节奏,人物表演太闷蛋刻意。不过这么个题材搞了个一分钟营救式刑场叫停,太刺激,看得我精神一振。真心寒啊,影片都快结束了,才有电影角色想起来“怎么说也是条人命啊。”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刘杰 / 高山,并提名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刘杰、最佳男主角-倪大红。—— 导演阐述: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而被判处死刑。如果我们在今天相对宽松的死刑标准之下回顾十年前的这件事,我们是否会感到震惊?在这部电影中,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于其背后的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人们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努力让十年后的我们不再震惊。影片中,我聚焦于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看待生死的态度。——《透析》幕后趣闻:https://yule.sohu.com/20100330/n271194733.shtml —— 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刘杰“法与情”第二部。相较上部更现实也更普世,塑造了一个执拗的、不合群的、看似只讲法条不通人情的法官。倪大红演的入木三分,一众配角也都出彩,尤其那个因为盗窃汽车就被判处死刑的年轻人,刻满了沉默不语的绝望。
【先锋光芒·纪忆】在医学中,透析被用来代替因肾衰竭而丧失功能的肾,俗称“洗肾”。片名与片子构成互文关系,法官的人生困境,囚犯的内心罪责,富豪的肉体病灶,统统需要“透析”。留白恰到好处,针对“新旧刑法”做出了制度询问,难怪刘杰说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刘杰直指社会弊端,这个社会“肾”坏了,需要靠“透析”来维持。这个“透析”就是老田这样的“一根筋”,但是治标不治本,不换“肾脏”迟早要完。权贵操纵着法律的灰色空间,为了一个肾脏甚至不惜草菅人命,这里虽然给了压抑的年代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是真的会想到那些更暗无天日的时刻,比如zzx的肾哪去了?
就这个题材,这个角度敢拍,且看且珍惜
这电影放今天应该难过审。